993 resultados para 207-1257C
Resumo:
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标记在基因组作图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筛选和开发可用于遗传作图的鲤鱼多态性EST标记,对研究鲤鱼的基因组结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遗传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鲤鱼EST序列设计了67对EST引物,有47对在鲤鱼基因组DNA中成功扩增得到稳定的特异性条带,经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12对(25.5%)引物扩增的EST在1个鲤鱼回交家系中具有多态性,其中6个为鲤鱼功能基因,5个与斑马鱼(Danio
Resumo:
从野外采回的钉螺在室内各实验温度条件下均能正常产卵,其产卵量的高低与室温无关;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钉螺的孵化期逐渐缩短;利用有效积温公式得知钉螺卵孵化的有效积温为193.55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10.86℃;在各温度下初孵幼螺随着生长发育,螺壳的长宽比也随之加大.
Resumo:
基于香溪河及其三大支流古夫河、高岚河与九冲河的8年监测数据,对该流域水体的环境因子及其时空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香溪河流域的水体呈中性偏弱碱性,属于中等硬度水,水体溶解氧丰富,还原性物质以及氯化物水平不高,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多数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年际变化规律不显著。香溪河流域水体的主要营养元素氮含量较高,并以有城镇影响的古夫河为最;高岚河由于受到生活污水与农业活动的影响,水质相对较差;香溪河的磷污染严重;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九冲河的水质最佳。在香溪河流域,氮主要以面源污染的方式进入河道,
Resumo: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丙体六六六(γ-HCH)对斜生栅藻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γ-HCH浓度<0.2mg·L-1时对斜生栅藻生长有促进作用,在2mg·L-1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其对叶绿素的影响与对藻密度的影响一致,显示浓度-效应关系。γ-HCH对斜生栅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表现为,在0.02mg·L-1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在2mg·L-1时其活性只有对照的38.18%。γ-HCH对斜生栅藻的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在<0.02mg·L-1时变化不大,而在0.2mg·L-1和2mg
Resumo:
从2003年3月到2004年2月,在水力负荷为600mm/d的条件下研究了人工湿地中试系统(mediumscaleplot,MSP)基质中藻类的组成.结果表明,栅藻、小球藻、盘星藻、空星藻、纤维藻、舟行藻、小环藻、平裂藻和颤藻属的一些种类在下行池基质各层不同季节均有出现,下行池表层藻类较丰;上行池基质中不同季节的藻类组成中念珠藻和鱼腥藻均为固氮种类,菱板藻、舟行藻和卵形藻属的一些种类在上行池表层出现较多,上行池藻类组成较下行池少.本实验探讨了在人工湿地基质中存在的藻类组成,为湿地除藻机理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Resumo: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ZCX1 SW 12 ); 973项目 (2 0 0 2CB412 3 0 0 ); 国家重大环境课题“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K99 0 5 3 5 0 1); 中国科学院方向性创新课题 (No .2 2 0 3 16)资助
Resum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9370 0 95;39870 12 3)
Resumo:
微生物结皮是荒漠化治理中新的热点之一,但其关键形成生物——微型藻类如何通过群落结构的变化向地衣结皮、藓类结皮转变的机理仍是未知的。本文以时空替代法,将沙坡头流沙,4、8、17、34及42龄结皮当作同一群落演替进程中的6个阶段,通过系统聚类、主分量分析的方法首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地荒漠藻群落的原生演替朝着蓝藻总丰度和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丰度逐渐下降,纤细席藻(Phormidiumtenue)、绿藻、硅藻丰度逐渐增加的方向进行;多样性随群落演替的发展而增高;生物量
Resumo:
通过生物学与土壤学、矿物学、糖化学和风沙物理学多学科实验方法的综合利用,对强度显著不同的多年老龄荒漠藻结皮、野外人工藻结皮、室内人工藻结皮进行研究,从多方面、多层次揭示了藻结皮胶结机理问题.结果发现强度最弱的室内人工藻结皮中藻体多分布在表面,胞外聚合物含量低,强度维持仅靠藻丝的机械束缚;野外人工藻结皮中大多数藻丝生长在深层,同时分泌更多胞外聚合物,当藻类单位生物量产生1.4倍以上的有机质时,部分胞外聚合物开始聚集结皮,表面低凹处形成一有机质层,使结皮强度提高2.5倍;当该有机质层吸附、截留了一定量尘埃、土
Resumo:
以宁夏沙坡头不同时期围栏形成的固沙地为样点,将土壤学研究手段与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方法相结合,首次在微米层次揭示了荒漠藻壳中藻类植物的自然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同时结合矿物物相分析,藻类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从生物学、土壤学、矿物学交叉结合的角度深入地揭示了荒漠藻壳的结构和发育,为荒漠拓殖生物群落的发育和人工调控荒漠藻壳固沙培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另外研究中所采用的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实验手段也是研究自然状态所有土壤微生物的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