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 resultados para 226
Resumo:
对大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 和16S rRNA 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比较了2 种 间的序列差异。大银鱼2 个个体间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无差异,小齿日本银鱼3 个个体的序列出现了2 种单倍型;大银鱼 同小齿日本银鱼细胞色素b 序列(单倍型SB21) 之间存在86 个碱基差异(差异率21 %) ,变异较大。大银鱼、小齿日本银鱼 的16S rRNA 基因片段种内个体间无序列差异,两种间存在21 个碱基的差异(差异率5 %) ,有1 个碱基的插入/ 缺失。由 此可见,2 种银鱼间线粒体细胞色素b 基因的进化速率较快,约为16S rRNA 基因片段的4 倍。根据细胞色素b 序列数据, 推算出2 种银鱼大概在中新世晚期发生分化。
Resumo:
通过线粒体部分控制区DNA 序列数据探讨7 种猕猴属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熊猴的 核苷酸多样度最高, 而藏酋猴核苷酸多样度较低。基于控制区序列数据所构建的最大似然树, 不考虑食蟹猴的 位置, 7 种猕猴物种可粗略地分为3 个种组, 即狮尾猴组(包括北平顶猴) 、头巾猴组(包括红面猴、熊猴和藏 酋猴) 和食蟹猴组(包括恒河猴和台湾猴) 。与前人( Fooden & Lanyon , 1989 ; Tosi et al , 2003a ; Deinard & Smith , 2001 ; Evans et al , 1999 ; Hayasaka et al , 1996 ; Morales &Melnick , 1998) 的结果不同, 我们的结果支 持食蟹猴比北平顶猴分化早的假设; 东部恒河猴(相对于台湾猴) 和东部熊猴(相对于藏酋猴) 出现并系。与 Y染色体、等位酶、核基因以及部分形态学数据推测的结果(Delson , 1980 ; Fooden &Lanyon , 1989 ; Fooden , 1990 ; Tosi et al , 2000 , 2003a , b ; Deinard & Smith , 2001) 一致, 红面猴应归于头巾猴组, 但此结论与前人 (Hayasaka et al , 1996 ; Morales &Melnick , 1998 ; Tosi et al , 2003a) 依据线粒体得到的结果有较大分歧。
Resumo: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e , SARS) 是一种全新的传染性疾病,它可能主 要是由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引起的. 本文比较SARS 及其它冠状病毒基因组组织结构和序列变异的情况,初步 的结果表明: ①尽管SARS 病毒与冠状病毒属的另外6 种病毒基因组序列上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具有较相 似的基因组组织结构; ②SARS 病毒与牛冠状病毒、鼠肝炎病毒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 ③虽然SARS 病毒扩 散的时间极短,但来自不同地区SARS 病毒的DNA 序列却存在一些突变,且这些突变又大多是改变氨基酸序 列的非同义突变.
Resumo:
】目的了解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678’9::;! 基因第五、第八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及其在肿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6!<),银染6!<=单链构象多态性(>>!6)技术对?0 例人脑星形细胞瘤,@ 例正常脑组织和2 例外周 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0 例病人中4 例发生678’9::;! 第五、第八外显子点突变,突变率为5?ABC(4 9 ?0),其中01 例病理 !D"级的星形细胞瘤无突变,20 例#D$级的星形细胞瘤中有4 例发生点突变,突变率0?C(4 9 20),两者相较,相差显著(!E 1A1?)。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存在678’9::;! 基因第五、第八外显子点突变。这可能是肿瘤恶性进展的重要事件之一。
Resumo:
由于多种原因, 古老人类标本中的DNA 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 在分析时只能得到短片段的 序列. 如何对这些序列片段的真实性进行甄别, 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其中包含的信息, 是目前对古代人 群遗传结构分析及其他古DNA 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 本文对近期国内古老人群mtDNA 研究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并从mtDNA 世系的系统发育关系角度, 对新疆(包括邻近的中亚地区)古老人 群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 结果显示, 这些古老DNA 数据的可靠性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结合现代不同 地理人群中的mtDNA 变异情况, 能够对获得的距今数千年前的mtDNA 的真实性进行判别和自检, 并 能有效地对序列信息进行解码. 同时, 对中亚地区古老人群mtDNA 数据重新分析的结果, 支持该地区 欧亚人群基因交流融合由来已久的推测.
Resumo:
对养殖褐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的线粒体DNA Cytb 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测得的目的DNA 片段的长 度为410 bp ,其A(104 bp) 、T(119 bp) 、C(117 bp) 、G(70 bp) 4 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5. 4 %、29. 0 %、28. 5 %、17. 1 %。 在28 个褐牙鲆个体中共出现了3 种单倍型。白化褐牙鲆出现的第1 种和第3 种单倍型个体数分别为10 尾(占白 化褐牙鲆样本数的90. 91 %) 和1 尾(9. 09 %) ;6 尾黑化褐牙鲆均出现第1 种单倍型(100 %) ;正常褐牙鲆出现的3 种 单倍型尾数分别为7 尾(占正常褐牙鲆样本数的55. 56 %) 、2 尾(22. 22 %) 和2 尾(22. 22 %) ;测得的序列与既知序列 间在第6 bp 、第19 bp 和第402 bp 碱基处出现差异。由于褐牙鲆Cytb 基因的高度同源性,研究其白化、黑化和正常 状态时出现的序列差异,对于寻找褐牙鲆白化机理研究的分子标记意义重大。
Resumo:
<正> 生物多样性不依国界而分布,这一特点决定了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虽然我们国家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如果我们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我国特有的材料,势必影响到科学问题的选择与解决。同时,由于我们课题组所研究的是基因组多样性与进化,这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诸多的领域,如进化生物学、
Resumo:
测定了鱼巴亚科云南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 、宽头四须鱼巴( Barbodes laticeps) 、抚仙金线鱼巴 ( Sinocyclocheilus tingi) 和滇池金线鱼巴(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4 种鱼类线粒体细胞色素b 基因DNA 序列402 bp ,结合已知的云南倒刺鱼巴( S pinibarb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和细尾长臀鱼巴( Mystacoleucus lepturus) 的同源 序列,组成1 个6 种代表鱼巴亚科5 属鱼类的数据集. 选用已知的云南鲴( Xenocypris yunnanensis) 作为外群,采用 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 结果显示: 倒刺鱼巴属( S pinibarbus) 和光唇鱼属 ( Acrossocheilus) 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四须鱼巴属( Barbodes) 和长臀鱼巴属( Mystacoleucus) 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金 线鱼巴属( Sinocyclocheilus) 和它们的关系不能确定. 上述结果与它们的地理分布基本吻合.
Resumo:
目的 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lamblia)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种内差异。方法 提取虫体总DNA ,对所有虫株磷酸丙糖异构酶 (tim)基因部分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定序列后 ,用简约法和NJ法构建系统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共有 12 4个位点存在变异 (占所有测定序列中的 2 3% ) ,且大多数为发生在密码子的同义突变。两种构树方法所得二树的分枝结构相似 ,均将受试的 16株蓝氏贾第虫分为明显的两组。结论 宿主及地理因素对蓝氏贾第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影响不大。在DNA分子进化水平上 ,自然选择的影响十分显著。可将tim基因作为蓝氏贾第虫群体遗传结构一个十分有效的遗传标记。
Resumo:
目的 :探讨p5 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分子病理指标。方法 :用PCR -SSCP检测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 31例不典型增生、 30例乳腺癌中p5 3基因第 6外显子突变 ,用DNA直接测序技术确定突变的碱基及其所在的密码子。结果 :乳腺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中p5 3基因第 6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 0、6 5 % (2 / 31)、 13 3% (4/ 30 )。 6个点突变均为碱基替换 ,其中 4个发生于第 192密码子 (CAG→TAG) ,2个发生于第2 13密码子 (CGA→TGA) ,两者均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结论 :乳腺癌不典型增生中存在p5 3基因第 6外显子突变 ,该突变可能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到乳腺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辅助指标。
Resumo:
:乌骨鸡是著名的药用品种,本文通过测定乌骨鸡和其它三种家鸡的线粒体)*+ ) , 环区部分序列来研究其遗传 结构与其它鸡种的异同。在所测的"% 个)*+ 序列中共检测到"- 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说明乌骨鸡与其它鸡 种的差异较小。研究还显示,乌骨鸡与白银耳鸡关系最近、与萧山鸡关系次之,与仙居鸡距离较远。
Resumo:
目的探讨p53基固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乳晾瘟的分子病理指标。方法用PCR—sso 法检测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14例原位癌和16例程润癌中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井用叭A 直接测序技术确定突变的碱基及其所在的密码子。结果乳腺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中|】53基 因第7外显于的突变率分别为0%、6 5%(2/31)、21 4%(3/14)、18.8%(3/16)。8例突变中,3例发生于251密码 子,4例发生手248密码子,I例发生于236密码子。表现为碱基替换(5例)、缺失(2例)、插入(J例)共二种突变方 式。并在I例原位瘟中首次发现了251密码子的同义突变(ATC斗ATr,异亮氨酸一异亮氮酸)。结论乳腺癌不典 型增生中存在0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该突变可能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到乳腺癌的过程中起霞要作用,可作为 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辅助指标。
Resumo:
:目的建立中药材鹿茸的分子分类学鉴定试剂盒。方法根据对不同产地的梅花鹿、马鹿线粒体"#$ 进行%&’ 扩增 和序列测定,并与亲缘关系较近的伪充药材来源动物线粒体"#$ 同位置序列比较,找到鹿的特征片段,经过实际检验,筛选 出合适片段作为鹿的种属特异性%&’ 引物。结果该引物与相关试剂组成试剂盒后,可用于中药材鹿茸与伪充药材的鉴 别。结论用分子分类学方法鉴别中药材鹿茸,具有科学、稳定、准确、简便等特点,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