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 resultados para Soil restoration
Resumo:
以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顺序为退耕草地<百里香群落<铁杆蒿群落<大针茅群落<长芒草群落,与退耕草地相比,封育草地各粒径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并趋于稳定,土壤碳汇效应有可能增强。(2)植被恢复主要影响大团聚体(>0.25mm)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其中0.5~0.2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微团聚体(<0.25mm)中活性有机碳含量最低。(3)植被恢复前期(退耕草地-铁杆蒿群落)0~10cm土层>0.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较10~20cm土层有所增加,<0.5mm粒径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恢复至后期到长芒草阶段时,0~10cm土层<0.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也开始提高,各粒径0~10cm土层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比10~20cm土层有所提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394),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
Resumo: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首曲湿地功能区"黑土滩"退化草甸改良后3 a的群落特征变化,分析了围栏封育和补播"高寒1号"生态组合草种对退化草甸的恢复改良效果.结果显示:仅封育3 a后,"黑土滩"退化草甸群落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可食牧草比例均显著提高,丰富度指数由0.55增加到0.75,多样性指数由0.07增加到了0.25;封育后补播"高寒1号"生态草种相对于封育前,使得退化草甸的盖度增加了56.00%,高度增加了11.74 cm,地上生物量增加了222.24 g/m~2,可食牧草比例增加了55.98%,物种数由5种/m~2增加到了15种/m~2,丰富度指数由0.55增加到了3.29,多样性指数由0.07增加到了1.85,均匀度指数由0.06增加到了0.27.相对围栏封育而言,封育后补播是一种更有效的"黑土滩"退化草甸改良恢复措施.围栏封育和补播配套实施可以显著改善"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群落貌相、草地生产力和组分结构状况.
Resumo:
为探讨黄土丘陵区草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时空互代"法采集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8个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春、夏两季0~20cm和20~40cm的土样,用室内密闭静态培养—碱液吸收法测定了新鲜和风干土样的基础呼吸。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呼吸强度和累积呼吸量都表现为植被恢复73年和78年较高,而耕地和植被恢复3年最低。采样季节对呼吸强度测定有较大影响,春季土样能更好地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风干土样可以通过预培养后测定土壤的呼吸作用,且能更加稳定地反映不同土壤之间的差异。在测定土壤基础呼吸时,利用1d或3d的培养平均值能更稳定地表现不同土壤的特性。累积呼吸量可较呼吸强度更直观地反映不同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土壤呼吸强度密切相关。
Resumo:
以延安、安塞、吴旗的人工刺槐林、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地区的自然恢复草地和坡耕地为对照,通过对5个表征土壤抗蚀性的指标即>0.2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0.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团聚状况和团聚度的比较分析,对人工刺槐林、人工柠条林相对于自然恢复草地和坡耕地改善土壤抗蚀性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不同林龄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研究表明,人工林地相对于坡耕地,显著提高了土壤抗蚀性,但不及自然恢复草地,尤其在安塞和吴旗表现更明显;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能增强,并趋于稳定。并通过对样地的聚类分析,也得出与上述相似的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封禁条件下的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比较适宜的植被恢复方式和控制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
Resumo:
该文测定和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以及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0~1000cm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增加,3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达到760cm,6、7、10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层深度均超过1000cm,6年生苜蓿地1000~1500cm土层仍为干燥层,土壤平均湿度为9.68%;采用草粮轮作能明显减小苜蓿草地干层的厚度和范围,0~1000cm土壤水分较10年生苜蓿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轮作2、6、8、12和18a粮田平均土壤水分恢复速率25.2mm/a,年均累积恢复土层厚度123.1cm,0~300cm土层水分恢复程度较高,且轮作年限愈长,土壤水分恢复效果越好,轮作18a粮食作物后0~660cm土层土壤水分恢复量达到了531.1mm;苜蓿草地适宜翻耕年限为5~6a,且6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壤水分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需要23.8a,该地区适宜的苜蓿-粮食轮作模式为"5~6年生苜蓿→24年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