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 resultados para LT-SEM
Resumo:
<正> 稻田养鱼(草鱼种)、鱼养稻是人工构合的稻鱼共生结构,它将原来的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这种结构与传统的“稻田养鱼”有质的不同。稻鱼共生的要旨,主要是使稻谷增产,农民劳动强度减轻,同时也普及养鱼,使淡水鱼产量迅速提高和稻区农民较
Resumo:
<正> 在倪达书教授领导下,经多年试验。已证明倪教授所提出的:“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科学论断。稻田养草鱼种,既能除草促稻增产,又能收获一定数量的大规格鱼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当稻田养鱼后,如何妥善处理养鱼与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矛盾,也是个需要
Resumo:
<正> 湘江是湖南省汇入洞庭湖四大流域的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蘊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湘江又是我国家鱼产卵场的三大产区之一,是鱼苗生产的重要发源地。所以湘江鱼类资源的
Resumo:
<正> 水污染生物学既是水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环境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受污染水体中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发生和演变的规律;污染水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保护水环境服务。水体受到污染,水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严重时会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水生生物又对污染的水环境产生影响,或者使污染水体逐步净化,或者使污染加剧.因此,研究水污染的生物学问题,需要运用诸如生态学、毒理学、生理学、化
Resumo:
<正> 一、充分认识我国水面资源的价值我国的淡水水面和耕地、山林、草原一样,是宝贵的国土资源,保护、管理好以及科学地开发利用是国土整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今年全国淡水渔业工作会议统计,我国的淡水水面面积为2.767亿亩,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18.6%(据1980年中国农业年鉴,我国耕地面积为14.9亿亩)。按10亿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水面0.277亩,1981年这些水面提供了水产品137万吨,为1952年产量的226%,但从单产来衡量,每亩水面提供的水产品仅10.3斤,按已养殖的水面来计算,每亩产量也只有
Resumo:
<正> 我国水库可养鱼水面约有3,000万亩,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40%,在谈水渔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前景广阔。水库虽然在许多方面与湖泊、池塘不同,但它仍是一个受人改变了的生态系统。水库中发生的生物学过程,也都同样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及其复杂的反馈和调节机制的综合
Resumo:
<正> 我所是研究水生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开展内陆水体生态学、水污染生物学和实验藻类生物学的研究,同时进行鱼类遗传育种学、鱼病学和水生生物区系和演化的研究。通过上列研究工作,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发展工农业与水体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既要突出应用研究,又要注重基础
Resumo:
<正> 稻田养鱼的科学原理稻田养鱼是根据稻田养鱼(草鱼种)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而且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共生互利的作用。与此同时,仍须树立以稻为主、稻鱼互利的思想,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克服稻鱼之间的矛盾,发挥鱼对稻有利的方面,达到稻谷增产鱼种多的目的,使稻区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稻田养鱼的效果总括起来,稻田养鱼好处多: 一、能使稻谷增产10%以上; 二、可收获3~5寸草鱼种300~
Resumo:
<正>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当前淡水蚌珠生产中最佳的蚌种,一直为育珠者广泛采用。但是,自1975年以来,多数育珠地区,经插珠和未插珠的三角帆蚌均常因发病而导致大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生产单位被迫改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育珠,但珍珠质量不如三角帆蚌的好。因此,防治流行广,危害大的三角帆蚌病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Resumo:
<正> 葛洲坝水利枢纽截流后,中华鲟不能过坝到长江上游繁殖,那么其性腺还能否发育并在坝下适当江段自然繁殖?长江河口地区是否还有中华鲟幼鱼?经过今年3~7月在长江中游和河口地区调查,采集到132号幼鱼标本,均属1981年秋季出生、不足一龄的幼鱼。在河口地区肥育的中华鲟幼鱼数量相当多。经向当地渔民访问,大
Resumo:
<正> 鱼类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长时不单长度增长、体积增大,还伴随着体内生理状况的变化,生长不仅表现为种的遗传性,而且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鱼类生长过程中的特点通常用个别体征指标,如长度、重量的变化来描述,体高则很少考虑到(陈佩熏等,1965;,1953,1972;1959),其实不论从哪一指标来反映都不全面。鱼体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长度增长、重量增加,而且鱼体的高度也增大,它们各自的增长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并且每种鱼类的这种联系都有自己的特点。采用体征的多指标变化来描述鱼
Resumo:
<正> 似鲴属Xenocyprioides,新属 模式种:小似鲴Xenocyprioides parvulus,新种。 体长而侧扁。吻短,口亚上位,背视为一横裂。下颌稍突出,边缘具锐利角质。下咽骨宽短,略呈三角形;咽齿3行,内行6个,侧扁,咀嚼面斜长,顶端尖,略弯曲。背鳍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无硬刺。鳞片较大,无侧线。
Resumo:
<正> 关于西藏高原鳃足类动物的组成与分布过去只有零星的种类记述。20世纪初叶,Daday(1908)根据Stewart在西藏南部的荡拉(Tang La)和江孜(Gyantze)之间采集的一些标本,写出了首篇报道。此后,Stewart(1911)Bond(1934)、Brehm(1936)以及Brehm和Woltereck(1939)等对“耶鲁北印度考察队”所采集的标本,多次作过报道。
Resumo:
<正> 白暨豚体表裸露,皮肤娇嫩,容易受伤,又由于是在水里生活,对它施行外伤治疗比较困难。敷在伤口的药物,一经入水,便迅速溶解或被水冲掉,不能发挥药效,加上池水消毒
Resumo:
<正> 水污染生物学监测的研究萌芽于上一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就有评价河水质量的生物学标准和方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污水生物系统”。这种以水生生物的分类知识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方法迄今仍适用于评价腐败性有机物的污染。从本世纪四、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