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 resultados para Cordova-B
Resumo:
对虾流行病爆发以来,我国乃至世界的对虾产业一直受到各种虾病的困扰,对虾养殖业严重受阻。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对虾免疫机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对虾疾病防治的有效方法。Rel/NF-κB是一类核转录因子,在无脊椎动物的先天性免疫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根据其他无脊椎动物中NF-κB家族基因Relish和Dorsal的保守氨基酸序列分别设计简并引物,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cDNA中先后克隆到了Relish和Dorsal基因的部分片段,并结合SMART-RACE技术分别获得了中国明对虾Relish基因(FcRelish)和Dorsal基因(FcDorsal)的cDNA 全长。 FcRelish的cDNA 全长为2157个碱基,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512个碱基,编码504个氨基酸;FcRelish蛋白的推导分子量为57373.5 Da,理论等电点为7.00。FcDorsal基因的cDNA 全长为1627个碱基,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071个碱基,编码357个氨基酸;FcDorsal蛋白的推导分子量为39780.7 Da,理论等电点为8.85。 分析了FcRelish基因和FcDorsal基因的在血细胞、淋巴器官、肠和肌肉等12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组织表达结果表明FcRelish和FcDorsal在淋巴器官和血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而淋巴器官和血细胞是对虾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组织,由此可以推测中国明对虾中的Relish和Dorsal可能与免疫关系密切。 本论文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灭活鳗弧菌刺激,以及WSSV病毒刺激后,对虾血细胞和淋巴器官中FcRelish基因和FcDorsal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了研究。FcRelish基因在WSSV病毒刺激后,在血细胞和淋巴器官中都出现了波浪形变化,说明FcRelish对WSSV病毒刺激产生了应答。在灭活鳗弧菌刺激后,FcRelish在血细胞中变化不明显,而在淋巴器官中出现了两次明显的下调上调交替,出现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有待探究。在WSSV病毒刺激后,血细胞和淋巴器官中FcDorsal的转录表达呈波浪形变化。而在鳗弧菌刺激后,FcDorsal在血细胞和淋巴器官中的转录均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上调表达,说明FcDorsal对鳗弧菌非常敏感。 作为核转录因子的NF-κB蛋白的转录激活作用需要在细胞质中通过蛋白水解作用来激活,为了进一步阐明NF-κB对病菌感染的应答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两种转录因子在蛋白水平的变化,以便从分子水平阐明NF-κB在对虾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Resumo: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the green alga Cladophora fascicularis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porphyrin derivative, porphyrinolactone (1), along with five known phaeophytins 2-6 and fourteen sterols and cycloartanes. The structure of 1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es and by comparison of its NMR data with those of known phaeophytins. Compounds 1-6 displayed moderate inhibi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alpha) induced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kappa B) activation, while 2 and 4 displayed potential inhibitory activity toward proteasome chymotripsin-like activation. The primary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was also discussed.
Resumo:
通过研究自然条件下模拟平流层臭氧破坏5%时近地表面增加的太阳UV-B辐射对高寒草甸4种典型植物(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表明,尽管各植物的抗氧化系统组分变化不同,但4种植物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没有加剧,长期增强UV-B辐射没有对膜系统造成损伤。在自然长期增强UV-B条件下,4种植物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垂穗披碱草、鹅绒委陵菜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麻花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鹅绒委陵菜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同时麻花艽的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亦显著增加。可见这些植物已能很好地适应UV-B强辐射,其抗氧化能力除了与抗氧化系统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有关外,也可能与种的适应性有关。
Resumo:
分析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2002年太阳总辐射(Eg)、UV-B及UV-B占Eg比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北站地区UV-B较强,日瞬时最高接近10W•m^-2,日总量最高达0.204MJ•m^-2;日、年变化依Eg的日、年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UV-B与Eg的比值(η),不论是日变化还是年变化表现明显,一日间早晚低,中午高,一年间6月最高,冬季的12月低,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年平均η约为0.54%,植物生长期的5~9月约为0.65%。在海北高寒草甸地区Eg和UV-B的年总量分别达6387.436MJ•m^-2和35.981MJ•m^-2。
Resumo:
研究了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长期增强UV-B辐射对高寒草甸3种典型植物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光合放氧速率、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增强UV-B辐射对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没有明显影响。增强UV-B辐射下,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同,Chla/b值,类胡萝卜素(Car)含量,Car/Chl值与对照相比都有升高,说明植物叶片的光合能力、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以及忍受逆境能力均有增强,从而产生光保护,有利于光合作用正常进行。由于3种植物膜脂过氧化程度的不同及SOD活性的普遍抑制,植物经受了氧化胁迫。垂穗披碱草叶片GSH含量显著七升,矮嵩草的形态矮小及钉柱委陵菜GSH含量与POD活性显著上升,都能减轻它们所经受的氧化胁迫,使光合器官免受损伤。所以,这些保护性色素的积累和抗氧化系统内部的协同作用可能是高寒草甸植物光合作用正常进行的重要原因。
Resumo:
以青藏高原的特有植物麻花艽为材料,研究麻花艽叶片抗氧化酶系统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结果表明:在UV-B处理初期,麻花艽叶片SOD、POD的酶活性都能增加,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OD、POD的活性呈现下降趋势.麻花艽叶片CAT的酶活性在UV-B处理后下降明显,但作为清除叶绿体中H2O2的关键酶AP的酶活性表现为明显地增加趋势,说明在对麻花艽叶片增强UV-B辐射反应中AP起有着重要作用.MDA的含量随UV-B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表明UV-B降低了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导致了对麻花艽叶片的伤害效应.
Resumo:
以人工种植的多年生高山植物麻花艽( Gentiana straminea )为材料,在3个不同强度的UV-B辐射处理下,定时测定处理和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的变化.结果显示:UV-B处理对麻花艽叶片的光合作用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该高山植物能很快地适应强UV-B辐射的处理.表明麻花艽这种青藏高原常见的高山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可能已经形成了适应UV-B辐射的特有生理机制.暗呼吸的实验结果亦表明:在3种强度的UV-B辐射处理下,麻花艽叶片的呼吸作用从一开始就未受到抑制;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加,UV-B辐射强度越高,呼吸强度越强;这可能是 UV-B辐射并未引起麻花艽呼吸机构的破坏所致.
Resumo:
综述了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对光破坏的响应与适应性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表明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具有破坏作用且能引起植物光抑制、光氧化和光损伤,植物依靠自身修复系统而对其破坏又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Resumo:
在高寒矮嵩草 (K obresia humilis)草甸地区以太阳短波辐射为背景 ,建立了人工增强 U V- B辐射的实验装置 ,每天增补 15 .8k J· m- 2 的辐射剂量 ,模拟平流层臭氧破坏约 5 %时近地表面太阳 UV- B辐射的增强。观测表明 :UV- B辐射的增强对麻花艽 (Gentiana straminea)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明显的抑制或伤害作用。相反 ,在早晨补充UV- B辐射的短时间内 ,叶片的 Pn 随 Gs的增大而有所提高。随 UV- B辐射时间的延长 ,约在 11∶ 30~ 12∶ 30 ,Pn和Gs有所降低。U V- B辐射时间进一步延长后 (约 14∶ 0 0以后 ) ,处理和对照组叶片 Pn和 Gs的差异趋向不明显。增强太阳 UV- B辐射后 ,麻花艽叶片的光合色素并无明显变化 ,U V-B 吸收物质的含量也无明显变化。麻花艽叶片厚度的直接测量表明: 增强UV -B 辐射能明显提高叶片的厚度。叶片厚度的增加可补偿增强UV -B 辐射后引起的光合色素的光降解, 改善单位叶面积为基础的光合速率, 是高原植物对强UV-B 辐射的一种适应方式。
Resumo:
对不同海拔地区的太阳 UV- B辐射和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位于高海拔地区的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 ,太阳 UV- B辐射明显高于相近纬度的西宁、兰州和南京地区。UV- B辐射与总辐射和 PAR的日变化规律相似 ,都受太阳高度角的直接影响 ,在当地太阳正午时最高。UV- B/Q的日变化也为单峰曲线 ,海北站地区的 UV- B/Q高于西宁的同期测定结果。对珠芽蓼等植物的研究表明 ,生长于海北站地区的珠芽蓼 ,其叶片中紫外线吸收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西宁的同种植物 ,也略高于海拔较高的达坂山和小达坂山山顶的同种植物。叶绿素含量以海北站珠芽蓼最低 ,达坂山和小达坂山的同种植物最高。珠芽蓼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西宁最低, 海北站、达坂山和小达坂山依次升高。海北站矮嵩草与从海北站移植到西宁生长4年的同种植物相比, 叶片中紫外线吸收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变化与生长于两地区的珠芽蓼相同。
Resumo:
在植物生长室中 ,黄瓜植株第 1片真叶出现后 ,用人工UV B光源照射 6 0d ,测定植物各叶位叶片的生长和生理活动 .结果表明 ,UV B辐射条件下 ,植物出叶时间被延迟 ;叶面积和叶干重下降 ,降幅与叶位高低正相关 ;叶片含水量降低 ,老龄叶片 (第 1叶 ,下位叶 )和幼龄叶片 (第 5叶 ,上位叶 )的水分降幅均高于成年叶片 (第 3叶 ,中位叶 ) ;叶片的伸展速度、叶片数目以及单叶面积减少 ,致使黄瓜总叶面积下降 ;植株节间长度缩短 ,是植株矮化的重要原因 ;根、茎、叶等器官之间的相关生长变化不大.叶片生长在其中起重要的协调作用. UV-B 降低Pn和EAQE ,对光合作用的抑制程度随叶位升高而增加. UV-B 辐射后,黄瓜叶片的光呼吸显著提高,增幅与叶片发育阶段有关. UV-B 对黄瓜第1叶的暗呼吸没有影响,第2 、3 叶略微下降,第4 叶显著升高. 分析认为,植株矮化和叶面积减少有利于植物适应UV-B辐射;水分含量和光合作用减少、呼吸作用增强是黄瓜生长受抑制的生理基础。
Resumo:
在植物生长室中,UV-B辐射明显降低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抑制程度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黄瓜和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与UV-B辐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是类胡萝卜素减少幅度不大.UV-B对Chlb的破坏较Chla严重,导致Chla b比值增大.UV-B虽增加大豆幼苗的SOD活性,但降低大豆幼苗的NR活性及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认为,Chlab比值和SOD 活性升高,有助于植物对UV-B的适应。
Resumo:
UV - B 辐射明显降低大豆、豌豆和黄瓜3 种植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量子效率, 降幅随UV - B辐射时间延长而增加, 是一定UV - B 强度下,UV - B 辐射剂量的累积效应。豌豆和大豆幼苗的暗呼吸速率受UV - B 辐射抑制, 其中, 豌豆叶片暗呼吸受抑程度与UV - B 辐射时间正相关。
Resumo:
Plants have an integral adaptive mechanism to solar UV -B radiation from plant morphology to physiological ac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UV -B radiation absorption pigment is very significant. There is the clos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lant adaptive mechanism and its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which has the profound molecular basis.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study on the enhancing solar UV _ B radiation instead of being afraid of or optimistic about it in order to solve the uncertainties and make scientific d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