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 resultados para Begur, Mountain (Catalonia)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长白山地区为保护较为完善的原始森林区,物种丰富,因此被选为论文的研究区域.这里地处温带,气候寒冷,水甲虫种类分布有着一定的独特性.该项研究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水体中水甲虫的采样,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水甲虫的种类、生物多样性及其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长白山水甲虫已记录的种类共有8科37属67种,其中占种群优势的是龙虱科和水龟虫科.同时,通过对文献的系统研究,发现中国有已记录的水甲虫共21科141属916种,比原记录601种(杨集昆,1994)多215种.在对长白山北坡水甲虫区系研究的同时,对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的水甲虫生物多样性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该地区水甲虫物种较为丰富,物种均匀度高.在研究水甲虫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时发现,不同水体中环境因子对水甲虫分布的影响不同,活水水体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是植被密度和水流速度,静水水体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是海拔和腐殖化程度.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该文结合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新形势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运用林学、群落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原理和方法,以长白山区广泛分布于中低海拔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资料收集,针对实际深入研究和评价了在自然恢复和人为抚育管理模式下次生林的动态及其过程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而揭示了在不同管理模式下次生林群落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种群分布格局、种间联结等演变规律及其对森林稳定性的贡献和维持机理,丰富和补充了阔叶红松林的系统研究内容,为林区森林的发展提供了模式和依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森林景观边界研究,是森林界面生态学在宏观尺度上的拓展.该文综合运用野外调查、3S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对长白山北坡苔原/岳桦边界和岳桦/云冷杉边界进行了定量判定;对森林景观边界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景观边界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最后,探讨了景观边界的分布与环境梯度的关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近几年,松果采摘对红松林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在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料分析研究了松果采摘对红松地面种源贮藏量分布状况、红松林主要乔木树种组成和幼苗幼树更新等的影响,通过与20世纪70年代相应数据对比,结合红松更新过程与动物的关系,分析了松果采摘对红松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松果采摘后,红松林地面红松种子数量少,大部分是废种子,且主要呈单粒状分布,地面红松种子贮藏量1582-2640粒/hm2,仅为70年代的0.3-0.5%,废种子比值大于67.8%,单粒状占总簇数的46.8-77.1%。(2)“采摘掠青”对种子质量具有显著影响,9月15日与8月20日采摘的松果相比,种子千粒重增加了69%,种仁重增加了30.3%,出仁率增加了2.7%,球果鲜重减少了20.0%,种子重增加了21.3%,出种率增加了51.7%。(3)与红松林中其他主要更新树种相比,采摘使红松更新不良,红松幼苗数量大大减少,减少幅度达49.5-95.0%。(4)破坏了红松天然更新规律,2000年是结实年,但2002年并没有出现更新年。(5)林分中红松小径级植株占比值很小,而大径级比值大,呈生长下降性种群;而其它主要伴生树种与此相反,呈生长增长性种群。(6)以松籽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动物食物链遭到破坏,红松林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松果采摘为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健康管理策略,以期为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长白山林区是我国国有重点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大自然赐以我们的巨大宝库,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一项值得长期、全方位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长白山林区露水河林业局为研究区,从森林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森林资源统计变化特征、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变化三个角度研究了该局森林资源在十五年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未来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具体研究如下:1.森林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研究。基于森林生态学理论,以RS及GIS作为技术支持,通过图像单元统计及图像叠加分析、过去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评价、两个时段主要河流沿岸缓冲区分析、未来利用森林资源的空间选择、目前森林资源质量分析,重点研究了十五年来该局森林资源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资源由于人类强烈的经营活动,各类地物发生显著变化。2.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研究了各类森林资源面积、林分蓄积构成变化。结果表明,从林木总面积、蓄积指标上看现存森林资源结构较为合理,但以具体树种的面积、蓄积指标来分析,现存森林资源构成存在一些问题,蓄积总量构成占主导地位的五、六种树种中,成熟林、过熟林占相当大比例,后续储备蓄积结构失衡。3.基于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研究了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当地人类活动的频繁程度正在加强,并对森林景观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林分类型在各类地物中保持相对稳定。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丛枝菌根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的内生菌根,在促进植物生存与生长、植被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得到空前发展。大量DNA分析新技术在丛枝菌根真菌的分子遗传、分类鉴定、种间及种内亲缘关系、菌株持久性等方面得到应用,与传统菌根研究方法相比,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但相比国际而言,国内针对菌根真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发展较为缓慢。本项研究对中国吉林长白山东北赤杨、西伯利亚赤杨、色赤杨丛枝菌根真菌DNA分子多态性进行初步研究,试图揭示其一般规律,为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比较与筛选,得到丛枝菌根真菌痕量DNA快速、简便的提取纯化方法—改良CTAB法。经PCR检测,所得DNA满足进一步研究的要求。根据丛枝菌根真菌185 rRNA小亚基核基因片段的特点,利用“科”特异性引物进行半巢式标记PCR(Labelled Primers-PCR,LP-PCR)扩增,再经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来检测其DNA分子在“种”水平上表现出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显示:丛枝菌根真菌在“种”的水平上并未随各宿主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长白山地区赤杨属植物至少有东北赤杨、西伯利亚赤杨和色赤杨三个树种在自身“属”的水平上与共生的球囊霉科(Glomaceae)至少一个“种”的丛枝菌根真菌,即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dix),在“种”的水平上表现出不相关于宿主海拔高度的某种相互选择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前国内甲烷生物氧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森林土壤氧化甲烷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森林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气甲烷的源汇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采用静态箱法对长白山5种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甲烷通量的实地观测和实验室模拟培养相结合,为更加准确的评估森林土壤对大气甲烷源汇平衡的贡献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均为甲烷的汇,而且不同土壤甲烷氧化能力不同。甲烷氧化菌在森林土壤氧化甲烷中起主要作用;森林土壤氧化甲烷具有明显的深度特征,次表层(5-15cm)土壤甲烷氧化能力最大,而钱离子对甲烷氧化产生的抑制作用可能是森林表层土壤氧化甲烷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土壤氧化高浓度甲烷要经过川个迟滞期,而氧化低浓度甲烷没有迟滞期的出现;温度影响甲烷的氧化,森林土壤氧化甲烷的最佳温度范围为30℃左右,低温对甲烷氧化的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含量对甲烷氧化的影响作用很大,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甲烷氧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负相关。森林土壤有机表层没有甲烷氧化能力。钱离子对甲烷氧化具有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甲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不能仅仅用底物竞争模型来解释钱离子对甲烷氧化的抑制机理。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土壤动物区系是分解者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成分的土壤动物在分解作用、养分循环和土壤肥力保持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论文以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多元统计方法,对各植被带中土壤动物组成和动态、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土壤动物群落随海拔梯度变化、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变化等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旨在揭示土壤动物生态分布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材料。本研究结果表明:(1),获得的主要土壤动物分别隶属于7门、10纲、21个目;不同时期(1979、1995及2001-2002)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岳桦林中土壤动物数量总的变化呈下降趋势。数量为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大、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从春季到夏季呈增加趋势,从夏季到秋季逐渐减少;不同地区、同一地带不同年份调查结果差异较大。(2).获得的土壤线虫隶属于60个属,土壤含水率明显影响线虫密度及营养结构;土壤微域环境中的孔隙度是影响土壤线虫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线虫的种、属数较为丰富。(3)各海拔群落间物种共有度,大多以相邻的群落共有度最高;群落间物种共有度大体趋势是随群落间海拔差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动物沿海拔梯度分布可分为三部分:550-1350m、1450-2150m和2250-2650m。(4).长白山次生林中土壤动物主要功能类群有腐食性土壤动物(70-80%)、植食性土壤动物(5-10%)和捕食性土壤动物(10-20%)。土壤动物在长白山次生林中演替过程可分为增长期、过渡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当前生态系统学和环境管理的研究热点,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是生态系统健康(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好的可操作的评估理念和技术手段是推动生态系统健康(学)研究的重要因素和内在要求。不合理的林业生产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人为强度砍伐干扰直接导致林区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严重破坏、资源短缺危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急剧下降、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统功能显著减弱。本文以长白山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一阔叶红松林为例,提出并运用了相关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定量的评估研究。以期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学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通过建立恰当的概念,选择合适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作为生态系统健康基准是可行的,并且是进行健康评估的基础;(2)干扰造成群落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具体指标的变化,导致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健康现状降低;(3)群落尺度上,指示物种和指示类群等生态指示法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方法;(4)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模式生态系统集,利用健康距离和指标体系可以在群落尺度或区域等更大尺度上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活力等多个特征进行单独或综合性健康评估;(5)综合构成指数也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有效的方法,它在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动态和演替发展趋势上具有优越性;(6)砍伐干扰对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具有严重破坏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森林蒸散不但是森林水量平衡的重要分量,也是森林热量平衡的重要分量。准确模拟森林蒸散量是森林水文学、森林气象学学科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森林流域水资源、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为对象,利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气象观测塔安装的常规气象梯度观钡(系统、开路涡动相关系统的观测数据,依据空气动力学基本理论与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森林蒸散机理模型(模型a与模型b),并确定了参数:零平面位移高度d以及温度和风速廓线稳定度订正函数φm和φh。同时,对比分析了模型模拟森林蒸散量的精度,结果表明:本文模型a模拟蒸散量的精度为84.06%:模型b的模拟精度为79.47%;空气动力学方法中的Pruitt法、Businger法、Dyer法的模拟精度分别是59.85%、53.81%、52.07%;波文比法模拟精度仅为41.15%。最后,利用MAOS-I型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的观测数据以及土壤含水量监测结果,分别应用模型。和水量平衡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节(2001年7-9月)的蒸散量进行了模拟与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得到的森林蒸散总量为268.91mm,水量平衡法获得的结果为288.18mm。两者相差:19.29mm,相对误差为6.7%。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系统研究了长白山昆虫种类、多样性及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长白山已知名的昆虫有26目、209科、1162属、1960种,其中森林害虫有11目、105科、885种,重要的森林害虫638种,隶属6目、63科。2、不同海拔森林内,昆虫种的多度、优势类群属种数不同;在阔叶红松林中最高,在亚高山岳桦林中最低。3、森林昆虫群落中植食性昆虫类群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921,其次为寄生性类群1.243,捕食类群最小为1.123。天敌昆虫群落中以捕食性类群的种数占比重最大。4、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植食性昆虫丰富度指数呈负相关,而与捕食性天敌昆虫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寄生性天敌的丰富度指数却与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呈负相关。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捕食性、寄生性天敌的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而与植食性昆虫的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这表明昆虫的多样性影响植物群落的多样性。5、皆伐迹地的害虫多样性比择伐迹地的高,在类群上也明显不同,表明择伐形式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更为有利。6、长白山共有森林鸟200余种,对自然控制森林害虫,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7、森林昆虫可以作为指示物种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特别是稀有种和重要害虫的发生数量。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以长白山暗针叶林中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苔醉植物在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植物的生物量、对降雨的截留能力、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以及苔醉植物浸提液对乔木种子萌发的影响四个方面。研究结论将加强人们对苔藓植物的认识,促进对苔藓植物资源的保护,为进一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1)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植物的生物量除海拔1100m夕卜都在2×103kg·hm~(-2)以上。苔醉植物分布并不均匀,随海拔变化生物量差异很大。塔藓和拟垂枝藓的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趋势与暗针叶林优势种臭冷杉和鱼鳞云杉的重要值变化规律相似。2)苔藓一枯落物的成层结构能够大大提高持水能力。苔一枯落物层在一次降雨过程中截留量为4.46mm。通常在降雨发生时苔鲜一枯落物层便开始大量吸水,苔藓-枯落物层含水量逐渐达到饱和,降雨继续增加,持水量出现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随降雨的发生而往复出现。3)随倒木腐烂程度的加深,上面着生的苔醉植物不断发生着演替变化,演替序列被给出。采用C/N随腐烂程度的变化规律对倒木腐烂程度分级进行检验和修正,排序结果更加准确4)苔藓植物体内磷含量较高,是重要的磷库,对维持整个系统的磷平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苔藓盖度的土壤中养分含量有差异,尤其磷差异显著。5)苔藓植物浸提液处理条件下,对红松和鱼鳞云杉的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土壤CO2释放通量总量与潜力作为陆地土壤碳循环过程研究的重要组分,一直是国际统碳循环研究的前沿领域。鉴于温带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以阔叶红松林为代表的土壤CO2 放通量过程与机制的研究,能够为正确评估我国温带森林土壤碳库动态和潜力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技术,连续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及其附近的次生林土壤CO2释放通量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CO2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生长季节中表现出8月份>7月份>9月份>5月份>4月份。(2)土壤温度是控制CO2释放的关键驱动因子;土壤含水量变化对CO2 释放亦有一定的影响。(3)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COZ释放通量强度不同,其中阔叶红松林年C排放量为7253.72 kg/hm2,白桦林排放量为6581.28 kg/hm2,山杨白桦混交林和山杨林排放量分别是6301.64 kg/hm2和4941.77 kg/hm2。(4)凋落物对林地CO2释放有显著的影响,贡献率约占-12%-38%;根系的贡献约为7.26%-57.6%。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和森林经营资料,以GIS为核心技术,综合空间分析与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采伐干扰下白河林业局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并使用FoREsTA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模拟,对多种采伐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研究对指导整个长白山区的采伐经营,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经营与景观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主要结论如下:①采伐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改变植物种群的生态位,伐后10年7个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升高并逐渐高出原始林的生态位宽度。其生态位重叠从采伐后至伐后5年降低,以后逐渐升高,20年时与原始林基本相同;伐后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都增大,伐后巧年逐渐降低,伐后20年与原始林基本相同。②采伐强度影响植物群落的多样性,10%采伐强度采伐干扰的乔木的多样性伐后先降低再逐渐增加,20%和30%采伐强度采伐干扰的乔木的多样性随时间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10%与20%采伐强度的灌木的多样性伐后先升高再降低,30%采伐强度的灌木多样性伐后先减少再增加;在所有采伐干扰中,草本层的多样性自伐后5年起逐渐升高,伐后20年,多样性基本趋于稳定。与原始林的多样性相比,10%的采伐强度可以增加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20%采伐强度增加了灌木的多样性。③经过13年经营,白河林业局森林林龄、单位蓄积和郁闭度较高等级的森林面积减少,较低等级的森林面积增加。林分质量下降。④经过13年,林业用地景观更加破碎,复杂程度降低,人类的干扰程度增强;基于景观划分的经营类型出现较大差异。⑤利用FoREsTA严决策支持系统进行采伐决策时,应该根据资源分布选择不同的采伐方案。从景观经营的角度,森林景观空间结构方案以及森林景观空间结构方案与实际木材采伐方案相组合后的方案更具有参考价值。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系统研究了沈阳城市森林的布局与结构、城市森林功能、城市森林病虫害发生与树木健康状况和城市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等指标对沈阳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的影响。同时一,采用2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沈阳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沈阳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对策。研究结果如下:1、截至2004年末,沈阳城市森林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35%,城市森林林地分布基本合理,但需要进一步加强道路林地、居住区林地和城郊大面积生态林建设。2、沈阳城市森林以乔木为主,乔灌株数比为1.7:1,乔灌的覆盖度比约为7:1。3、沈阳城市森林不同类型林地中植物组成不同。公园林地中有74个属,137个种(变种);庭院林地中有53个属,104个种(变种);居住区林地中有45个属,81个种(变种);道路林地中有43个属,94个种(变种);运河风景林地中有75个属,142个种(变种);棋盘山风景林地中有48个属,118个种(变种)。4、公园林地、庭院林地、居住区林地、道路林地和运河风景林地的Shannon一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8、3.05、3.15、3.18和3.18,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6、0.66、0.72、0.70和0.64。除了棋盘山风景林地外,沈阳城市森林中栽植总量超过乔木总量5%的乔木树种有7个属,分别为李、柳树、杨树、桧柏、榆树、槐树和银杏,7种树木总量达到了全部乔木总量的82.09%;栽植总量超过灌木总量5%的灌木树种也有7个属,分别为水腊、丁香、李属,小聚、玫瑰、忍冬和连翘,7个属灌木总量达到了全部灌木总量的87.92%。5、公园林地、庭院林地、道路林地和防护林地中OBH<20cm、20cm<DBH<60cm和DBH>60cm树木的比例分别为:57.9%、40.0%、2.1%,49.2%、47.8%、3.0%,65.3%、33.1%、1.6%和64.6%、34.9%、0.5%,表明沈阳城市森林树木的规格总体上偏小。6、经样方调查和CITYgreen模型计算,沈阳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约2.0亿USD/yr.。公园林地、庭院林地和风景林地的景观指标相对较高;道路林地和居住区林地的景观效果一般;防护林地的景观效果较差。7、目前已经发现的沈阳城市森林病害约600余种,虫害约700余种,其中杨树主要病虫害39种,柳树的主要病虫害有33种,榆树和槐树的主要病虫害均为,1种。杨柳树腐烂病、光肩星天牛、天幕毛虫、桃红颈天牛和美国白蛾等是近10年来沈阳城市森林中普遍发生和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病虫害。沈阳城市森林主要树木的平均健康指数为2.68,处于一般健康状态。8、沈阳城市森林的土壤和水资源状况均不利于树木的健康生长,沈阳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9、经过生物指示物法(光肩星天牛为生物指示物)、专家权重法、公众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沈阳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总体上处于亚健康状态。10、通过对沈阳城市森林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本文提出了沈阳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对策,包括合理规划沈阳城市森林林地布局,增加道路林地、居住区林地和城郊林地的面积和植被覆盖率;调整树木种类组成,避免单一或少数树种的大量栽植,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保护大树和古树;增加城市森林管理资金的投入;应用先进技术,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和植物养护方法,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等。This project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urban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and management in Shenyang. The study explored factors, such as urban forest structure, distribution, pests, aesthetic value, ecological benefit, natural resources and socieo-economic status, that affecting the urban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and management. Two method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cosystem health. This project also proposed Shenyang's urban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As of the end of 2004, urban forest coverage in Shenyang is about 35%, and is in relatively even patch distribution pattern. However, the street trees and roadside forest patches, residential block forest patches should be enhanced. 2. Trees are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Shenyang s urban forest, followed by shrubs. The quantity ratio of tree to shrub is about 1.7:1, and the coverage ratio of trees to shrub is about 7:1. 3. Species composition varies by location. There are 74 genera, 137 species (including varieties) in the public parks; 53 genera, 104 species (and var.) in the green spaces of the institution (including school), factory, and company; 45 genera, 81 species (var.) in residential blocks; 43 genera, 94 species (var.) in streets and roadside forest patches; 75 genera, 142 species (var.) in the Canal landscape forest patches; 48 genera, 118 species (var.) in the Qipan Mountain recreation forest. 4. The Shannon-Woener indices varies in parks, in institution, factory, and company yards, in streets and roadside forest patches, in residential blocks.there are 2.78, 3.05, 3.18, 3.15, 3.18, respectively; and the evenness indices are 0.56, 0.66, 0.70, 0.72, 0.64,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Qipan Mountain forest patches, trees of 7 genera, Prunus spp., Salix spp., Populus spp., Sabina spp., Ulmus spp., Robinia spp. and Ginkgo biloba are of more than 5% the total urban trees, respectively. In fact, trees from these 7 genera are about 82% of all trees in Shenyang's urban forests. In terms of shrubs, species of 7 genera, Ligustrum spp., Syringa spp., Prunus spp., Berberis spp., Rosa spp., Lonicera spp., and Forsythia spp. are more than 5% the total urban shrubs, respectively. 88% of all the shrubs in Shenyang s urban forest are from these 7 genera. 5. The diameter class of DBH<20cm, 20cm60cm of trees in parks, in institution, factory, and company yards, in in streets and roadside forests, and in protective forests are 57.9%, 40.0%, 2.1%; 49.2%, 47.8%, 3.0%; 65.3%, 33.1%, 1.6%; and 64.6%, 34.9%, 0.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BH is relatively small in Shenyang s urban forests. 6. Using random plots sampling and CITYgreen model calculation,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Shenyang's urban is about 0.2 billion US dollars per year. The aesthetic value of parks, institution and company yards, and scenary forest patches is relative high; however, the aesthetic value of protective forest patches is low. 7. There are more than 600 types of diseases and more than 700 kinds of insects in Shenyang's urban forest. Among them, Populus spp., Salix spp., Ulmus spp. and Robinia spp., are attached mainly by 39, 33, 11, and 11, difference types of pests respectively. The rot disease of the Populus spp. and Salix spp., and the insects such as,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alacosoma neustria, Aromia bungii, and Hyphantria cunea are major pests in Shenyang s urban forest for the past 10 years. The trees health condition is relatively poor by having the average health index of 2.68 for major species. 8. The urban soil and water resource are not favorable to tree's growth in Shenyang, and so is the socieo-economic status. 9. Through using bio-indicator,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evaluation, and comparision with other urban fores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tatus of Shenyang s urban forest is not very healthy in general. 10. To improve the urban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in Shenyang, a better urban forest design need to be implemented to enhance the area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of the street and roadside forests, the residential block forests, and the surburb forest Species biodiversity need to be enhanced by adjus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urban forest trees to reduce the single or several tree species populations and to plant more varieties. A better fundings for urban forest health management need to be budgeted.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ree care and scientific measures to control pests need to be adopted to prove better care for plants and to keep trees grow health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