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 resultados para ND-YAG
Resumo:
本文讨论了激光晶体YAG:Er中Er~(3+)浓度效应所引起的晶体结构畸变,Er~(3+)离子高激发态(~4S_(3/2),~4F_(9/2)和~2H_(11/2)能级)的发光与浓度猝灭,~4I_(11/2)→I_(13/2)自饱和跃迁和激光波长红移的变化规律。
Resumo:
本文利用循环V-A法(CV)研究了Nd~(3+)在液体Ga电极上还原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Nd~(3+)在Ga电极上的还原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在较高的电位扫描速度下为扩散控制的可逆电荷传递反应,即Nd~(3+)+e?Nd~(2+);在电位扫描速度较低时,随后的化学反应为第一步反应的控制步骤,即Nd~(3+)+e?快Nd~(2+)+mCl→慢NdCl_m~(2-m)。第二步为不可逆的电荷传递反应,即沉积的金属Nd与Ga合金化,Nd~(2+)+2e→Nd(Ga)。估算了该反应的标准反应速度常数为7.0×10~(-3)cm/s。
Resumo:
The sequence distribution of the monomeric units in the styrene-acrylic acid copolymer has been obtained by calculation. The probability of long sequences of styrene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the monomer in the copolymer. The highest distribution of short sequences of styrene takes place for the copolymer containing equimolecular amounts of styrene and acrylic acid. The copolymer which has this latter structure is inadequ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highly active supported complexes. When the distributions of long and short sequences of styrene are approximately equal, the activity of the Nd and Fe prepared polymer complexes is higher.
Resumo:
本文报导了室温下钙钛矿型LnGaO_3(Ln=La、Pr、Nb)晶体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对主要谱带进行了归属。从理论上计算出点阵振动数目和对称类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晶体的色心及退火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也做了研究。首次得到LaGaO_3和PrGaO_3晶体室温下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观察到由于晶场环境不同引起荧光谱线窄化的现象。发现LaGaO_3晶体能够产主峰值为540nm的可见荧光,有成为色心发光晶体的可能性。
Resumo:
用助熔剂缓冷法从Na_2WO_4—LiCl熔体中生长出NaLn(WO_4)_2(Ln=La,Pr,Nd)晶体。化学组成分析证明了所得晶体是NaLa(WO_4)_2、NaPr(WO_4)_2和NaNd(WO_4)_2。测定表明该类晶体属白钨矿型结构,四方晶系,空间群I4_1/a。计算了它们的晶胞参数,发现随着稀土元素(La、Pr、Nd)原子序数的增加,Ln~(3+)离子半径减小,Ln—O键长呈规律地递减,NaLn(WO_4)_2晶体的晶胞体积减小。测定了晶体的红外光谱和NaPr(WO_4)_2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Resumo:
Nd(C_8H_(11))Cl_2·3THF与不同烷基铝〔Et_3Al,i-Bu_3Al,HAl(i-Bu_2)〕组成的催化体系可催化丁二烯聚合。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取决于所用的烷基铝、铝钕比和催化剂用量,而溶剂对催化活性影响不大。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则不受烷基铝种类、溶剂、铬钕比和催化剂用量的影响,均可得到高顺式(97—98%)聚丁二烯。
Resumo:
将加热活化的AlCl_3与三氯化稀土在苯溶液中反应,合成了2个新的轻稀土中性芳烃配合物RE(C_6H_6)(AlCl_4)_3C_6H_6(RE=La或Nd)。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含Nd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对2个配合物结构的比较表明,中心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的结构无明显影响,其键参数的差别主要来自“镧系收缩”。
Resumo:
稀土金属在其氯化物熔盐中的自腐蚀是导致电解制备稀土金属时电流效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由于实验技术上的困难,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将在水溶液体系中常用的电化学弱极化测量腐蚀速度及电化学参数的方法用之于La、Nd在其氯化物熔盐体系中的腐蚀,表明同样适用。
Resumo:
在从均相稀土Ziegler-Natta催化剂中分离出有双烯聚合活性的Nd-Al双金属配合物的基础上,利用该配合物可在无助催化剂烷基铝存在下单独引发丁二烯聚合的特性,详细研究了活性体、外加烷基铝、单体浓度,温度及时间等变量对聚合的影响;对比了活性体引发聚合与一般Ziegler-Natta催化聚合在一般规律上的异同。以更客观的实验事实论证了烷基铝在聚合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聚合产物的GPC测定讨论了活性体聚合中存在的键转移反应,确认外加烷基铝的键转移能力最强。所得结果有助于对稀土催化定向聚合过程的深入了解。
Resumo:
研究了从三氯化钕甲基磷酸二仲辛酯配合物(NdCl_3·3p_(350))与烷基铝(AlR_3)反应体系中分离出的Nd-A]双金属活性体的组成及其定向聚合活性。由Ndcl_3·3P_(350)-Al[(CH_2)_7-CH_3]_3及Al(C_2H_5)_3体系所得活性体的激光拉曼光谱发现,该活性体中存在稀土—碳键,可能的组成为Nd-(CH_2)_7CH_3及Nd-CH_2CH_3。这是稀土催化体系中存在稀土烷基化反应的直接证据。据此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活性中心形成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无需AlR_3存在,单独使用上述活性体即可引发双烯烃聚合,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高的定向性。
Resumo:
本文讨论和分析了激光晶体YAG中Er~(3+)离子的激光上能级的~4S_(3/2)、~4I_(11/2)和~4I_(13/2)辐射跃迁的有关因素。
Resumo:
在从均相稀土催化剂中分离出有聚合活性的Nd-Al双金属配合物的基础上,利用该配合物可单独引发丁二烯聚合的特点,较详细地研究了活性体浓度,外加烷基铝浓度,单体浓度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确认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即分子量越高,顺式含量也越高;反之,分子量越低,顺式含量也越低。对此,本文提出了增长链对聚合过程起反作用的观点,从聚合机理的角度给予了解释。
Resumo: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轻稀土元素 La、Nd 等部分取代 YbBa_2Cu_3O(7-δ)化合物中的 Yb 对结构和超导电性所产生的影响。少量(约0.1摩尔比)轻稀土元素可有效抑制 YbBa_2Cu_3O(7-δ)化合物中杂相的生成,提高体系中 Cu~(3+)/Cu~(2+)之值。
Resumo:
为了探索提高Nd-Fe-B磁性材料的居里温度T_C,我们采用了与文献不同的组成和制 条件,研究了Si对合金的物相、T_C等的影响,得出Nd-Fe-B-Si是一种有希望的非钴高居里温度合金体系. 试样系以钕铁、硅铁、硼铁和还原铁粉为原料,按 Nd_(15)Fe_(77-x)Si_xB_8(x=4、8、16、18 at%)配比,在石墨电阻炉内于Ar气保护下熔炼而成.T-σ曲线在日本MB-2型磁天平上测得;微区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别用JXA-840扫描电镜和日本理学2028x-射线衍射仪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