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 resultados para AL2O3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下二叠统茅口灰岩顶部含碳硅质岩段(P13m )是渔塘坝硒矿床的主要富Se层位, 具有水平层理和纹层理构造, 硅质岩平均含Se 1646 μg·g-1, 富含有机碳、Al2O3和SiO2, 而S含量较低, 除主要富集Se元素外, 其他如Mo, Cd, V, Co等也有较高富集. 稀土总量低, 轻稀土略显富集. 样品富集较重的Si同位素, δ 30Si值变化不大, 范围在1.1‰~1.2‰之间. 通过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Si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判断渔塘坝富硒硅质岩形成于浅海-半深海缺氧环境, 并主要受生物化学作用控制.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墨江金矿区发现了两个热水喷流沉积旋回,赋矿地层烂山段出露的硅质岩和(黄铁矿)硫化物岩具有低TiO2,Al2O3和富含As,Sb,Au,Ag,Hg含量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总量低,轻稀土总量高于重稀土特征,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为向右倾曲线,大多数样品具有负Eu异常;而其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向左倾,在SiO2-Al2O3,Al-Fe-Mn和Al2O3-TFeO-CaO等地球化学图解上,大多数样品位于热水沉积区,当样品中含有火山角砾成分时偏离热水沉积区,研究表明硅质岩和(黄铁矿)硫化物岩主要由热水喷流沉积形成的,再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墨江金矿存在早期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形成了矿化或低品位矿石,并可能与下伏火山喷发有关,这为墨江金矿的成因研究和进一步找矿开辟新的思路。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地质产状、矿物组合和岩石化学成分等方面探讨了个旧塘子凹接触带不同类型夕卡岩的特征。该夕卡岩带从内侧到外侧常具有辉石夕卡岩带和石榴子石夕卡岩带交替出现的现象,其岩石化学成分也相应地发生韵律变化,表现为在辉石夕卡岩带中SiO2和MgO含量较高,而在石榴子石夕卡岩带中CaO、TFe和Al2O3含量较高。认为夕卡岩带中的韵律变化一方面与被交代围岩中存在灰质白云岩和大理岩的互层带有关,另一方面与岩浆期后热液的渗滤交代作用有关。围岩中的灰质白云岩层被交代后形成辉石带,大理岩层被交代后形成石榴子石带。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和ICP-M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带季风型气候条件下老挝Attapeu省Antoun地区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上发育的砖红土型风化壳矿物组成、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风化产物呈酸性,风化壳表土上形成薄层硅质壳层,表土中石英含量最高、铁氧化物含量低和高岭石含量低,符合典型的灰化土特征。随着风化作用加强,Fe2O3、TiO2和Al2O3出现富集,K2O、Na2O、CaO和MgO出现淋失。石英出现富集原因可能是雨季降水冲刷和酸性水淋溶掉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而旱季SiO2含量上升至地表富集形成硅质薄壳缘故。剖面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轻稀土富集型,∑REE在风化壳中部达到最高值318mg kg^-1,剖面上Ce和Eu均呈正异常-负异常-正异常变化趋势,∑REE最高值出现在Ce和Eu负异常和(Fe^2+/Fe^3+)较高层位,∑REE与Fe2O3显著正相关。REE富集与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吸附有关,也与相对还原的酸性环境有关.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芙蓉锡矿田骑田岭复式岩体主要由早阶段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和晚阶段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相对于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MgO、TiO2含量偏高,Al2O3含量偏低.矿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氧逸度(logfO2)分别为680℃~740℃、-16.00~-15.31,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氧逸度分别为530℃~650℃、-19.20~-17.50.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岩,岩浆结晶温度和氧逸度逐渐降低.与花岗岩有关的共存流体性质的研究发现,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H2O/fHF)fluid,log(fH2O/fHCl)fluid,log(fHF/fHCl)fiuid值分别为4.22~4.39,2.78~3.24,-1.82~-1.73,而与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H2O/fHF)fluid,log(fH2OfHCl)fluid,log(fHF/fHCl)fluid值分别为3.27~3.53,2.85~3.22,-0.75~-0.22,可见与两种岩石类型共存热液流体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且热液中Cl、Sn含量变化与岩浆结晶分异指数呈正相关关系.骑田岭岩体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岩,随着岩浆的演化.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热液流体向富Cl和Sn方向演化.芙蓉锡矿田的成矿流体应主要来源于黑云母花岗岩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岩浆热液.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八布蛇绿岩出露在北西向文山-麻栗坡和富宁走滑断裂之间的断块内,主要由蛇纹岩、辉长岩、玄武岩三个单元组成,彼此间均以断裂相接。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蛇纹岩SiO2、Al2O3、TiO2、MgO含量变化较大,依据主、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整体较为平坦,推测原岩为镁铁质堆晶岩;另一类呈U型配分,推断原岩是方辉橄榄岩。玄武岩属拉斑系列,主量元素具有富MgO、TiO2,低Al2O3、K2O、P2O5,并且Na2O〉K2O等特征,类似于MORB型玄武岩;REE配分模式也显示出N-MORB型玄武岩的特征;同时,微量元素普遍具有LILE、Th富集,Nb、Ta、Zr、Hf等元素具明显亏损特征,又暗示源区曾遭受不同程度的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八布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其形成可能是古太平洋从SE至NW向华南大陆俯冲的产物。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金川Ⅱ号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和硫化物橄榄岩构成,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为岩相中主要造岩矿物,单斜辉石含量一般高于斜方辉石。矿物间的结构关系表明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的TiO2,Al2O3,Cr2O3和Na2O质量分数依次为:0.29%~1.26%、3.17%~3.59%、0.86%~1.14%、0.29%~0.57%,斜方辉石的TiO2,Al2O3,Cr2O3和Na2O质量分数普遍低于单斜辉石,依次为:0.16%~0.40%、1.85%~2.38%、0.48%~0.68%、0.03%~0.10%。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显示辉石的类质同像置换方式为:^MIFe^2+ +2Si=^MITi+2^IVAl,^MIFe^2+ +Si=^MIFe^3+ +^IV Al,Fe^3+和Ti进入矿物晶格置换Fe^2+来平衡Al置换Si产生的正电价差。两种辉石较低的TiO2,Al2O3和Na2O质量分数显示出母岩浆为拉斑玄武岩浆的特征。二辉石温度计和单辉石温度计算表明斜方辉石的结晶温度下限和单斜辉石结晶温度上限大致在1146℃~1166℃之间,单斜辉石的结晶一直持续到1032℃或者更低。金川Ⅱ号岩体单斜辉石演化明显表现出向透辉石端员偏离,暗示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可能与富钙质围岩发生了同化混染作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OH)和分析型透射电镜(TEM)等技术手段,对贵州产70kN和日本进口120kN、210kN三类瓷绝缘子的化学组成,矿物成分特征和产品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类产品的主化学成分为siO2、Al2O3。矿物相有刚玉、英来石、石英和长石。产品除含有偏光显微镜可分辨的晶体外,在电镜下还见有微米级以下的显微矿物。不同等级的产品,不但结晶相含量不同,晶体大小、分布状态各有特征。指出贵州产70kN产品应控制K20含量,并用部分工业氧化铝替代铝矾土,通过调整工艺提高结晶相的含量。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为探讨高原牌70kN和进口120,210kN瓷绝缘子的成分和结构性能,文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三类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效成分除K2O外,70kN和210kN的SiO2,Al2O3,Fe2O3含量接近,主晶相基本相同,有刚玉,莫来石、石英和长石等;结晶相总量:70kN35%,120kN40%,210kN48%,这表明机械强度愈大,结晶相含量愈高,只需调整70kN原样的部分成分,粒度和工艺,即生产出高等级(如210kN)瓷绝缘子。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贵州早寒武世的黑色岩系属中国南方该时期缺氧事件沉积的一部分,为一套沉积速率低的海侵体系域沉积.主要为黑色页岩,发育水平纹理,主要含浮游生物,其中产钼、钒等矿床.其具有独特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SiO2、TiO2、Al2O3的含量相对较高;富集Mo、V、Ba、Ag、Au、U等元素,而Co、Sr、Ta等元素却亏损;稀土总量不高,为130×10-5~226×10-6,稀土配分曲线形态近于水平或略向右倾,具弱的负Ce异常和正Eu异常.地层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特征元素比值所反映的是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而缺氧沉积中有热水沉积的加入.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滇西羊拉铜矿区发现了4层硅质岩, 该硅质岩具有低的TiO2, Al2O3与高的成矿元素(Cu, Au, Ag)含量特征. 硅质岩稀土元素总量很低, 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向右倾的曲线, 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与弱的正Ce异常, 与矿区早期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石、 矿石矿物及脉石矿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 而与成矿中晚期形成的夕卡岩型矿石及破碎带充填交代型矿石明显不同. 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与热水沉积的硅华及硅质岩一致, 它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块状硫化物矿石一致, 它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72 Ma ± 6 Ma, 与赋矿地层时代一致. 研究表明羊拉矿区硅质岩为典型的热水沉积硅质岩, 且与矿区块状硫化物矿体关系密切, 这为该矿床块状硫化物矿体为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形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加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和Mo等元素的共生,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蚀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中国南方古生代广泛分布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分布层位较多(如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的黑色页岩、奥陶系五峰组页岩、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泥盆系深水台间盆地的黑色碳质、硅质页岩,以及二叠系的黑色页岩、硅质岩等),并伴有Mo、Ni、PGE、V、Au、Ag等贵重金属元素富集层,尤其是湘黔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的黑色页岩,作为瞬时灾变沉积物,可与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对比。贵州省遵义地区黄家湾和湖南张家界地区柑子坪剖面为该地区较典型的剖面,前人已进行了大量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但沉积学方面尚缺乏系统性与较深入研究,特别是关于以黄家湾剖面为代表的浅水沉积体系与柑子坪剖面为代表的深水相黑色页岩沉积体系之间的时空关系缺乏统一的认识,且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涉及甚少。因此,本文从沉积学和地球化学两方面,特别是有机地球化学方面,探讨了湘黔地区下寒武统底部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成因以及相应的灾变事件-大洋缺氧事件,取得如下认识: (1)本文对研究区下寒武统地层进行了较全面的清理,重新厘定了研究区下寒武统地层系统。下寒武统自下而上划分为牛蹄塘组、明心寺组、金顶山组和清虚洞组,其时代经历了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和龙王庙阶,与西伯利亚地区同期沉积相比,分别对应晚Tommotian、Atdabanian、Botonian和Toyonian期。 (2)确定了研究区下寒武统岩石类型有碳酸盐岩、泥质岩和碎屑岩三大类。下寒武统下、中部泥质岩、粉砂岩及砂岩发育,且以泥质岩为主,少有碳酸盐岩发育,而上部清虚洞组灰岩(白云岩)发育。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主要由黑色页岩、石煤、硅质页岩、硅岩、粉砂岩、磷块岩、重晶石岩等组成,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伊利石和黄铁矿以及少量重晶石、磷灰石和方解石。从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年代地层来看,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与南亚、西亚、欧洲、北美等地Tommotian期广泛分布的黑色页岩有很好的可对比性。 (3)基于对地层清理、古生物以及岩石学特征的详细研究,研究区下寒武统可划分为碎屑岩海相和碳酸盐岩海相两个沉积体系组。碎屑岩海相又分为滨岸、内陆棚、外陆棚、斜坡亚相;碳酸盐岩海相主要为开阔台地亚相。从时空上看,地层由老到新,粒度逐渐变粗,水体逐渐变浅,从外陆棚-斜坡、内陆棚到滨海,最后为开阔台地相;从西向东,由浅水相区的滨岸到内陆棚,最后到深水相区的外陆棚到斜坡。 (4)晚震旦世灯影组灰白色粉晶白云岩样品的SiO2含量比较低,MgO、CaO、CO2含量较高。牛蹄塘组黑色碳质泥岩、碳质页岩以SiO2含量为主,其次为Al2O3和Fe2O3。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如下特征:地层由老到新,从灯影组白云岩→牛蹄塘组磷块岩/硅质岩→多金属富集层,呈现出增加趋势,此后至黑色页岩又有回落。特征微量元素(如Mo、Ni、V、U等)及其比值(如V/(V+Ni)、V/Cr、Ni/Co、U/Th、δU等)显示这套富含有机质黑色页岩为热水沉积,其沉积环境为含氧量逐渐减少的贫氧-缺氧的还原环境。 (5)稀土元素总量(∑REE)从6.67ppm变化到481ppm,平均含量为123ppm,轻稀土相对比较富集。经PAAS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具有近于水平或略显右倾特征。灯影组Ce异常值均小于-0.10,代表当时海水处于氧化阶段。而牛蹄塘组底部和上部Ce异常值大于-0.10,接近0,代表弱的缺氧沉积环境。对于牛蹄塘组中部,其值小于-0.10,说明缺氧环境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海洋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充氧期。根据Ce异常和参考海平面,研究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可识别出3个主要海平面升降旋回。而Eu异常为0.002-1.16,大多数样品显示负Eu异常,表明其沉积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 (6)所有样品均含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以及甾类化合物,尤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甲基三环萜烷系列、25-降藿烷系列以及甲基甾烷。在GC谱图上,正构烷烃显示明显的单峰型分布特征,碳数分布范围为nC14-nC31,主峰碳为nC18、nC19或nC20,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以及甾类化合物等的特点也表明,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不同层位中有机质的先质均来源于菌藻类生物,有机质类型属于腐泥型,沉积环境为强还原到弱还原环境。有机质成熟度指标显示了研究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一般已经达到生油门限或高成熟阶段,其中以黑色页岩的演变程度最高,但仍未达到演变的最终阶段。 (7)在地层剖面上,有机碳含量为0.05-12.31%,平均为4.97%;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从-29.49--34.41‰(PDB),发生负偏移,偏移量达到4.3‰,而δ13Ccarb值从晚震旦世的-4.6‰下降至早寒武世的-10.6‰,具有6.0‰的负偏移,δ18Ocarb值在-13.7--2.3‰(PDB)之间。δ13Corg与δ13Ccarb变化具有一致性,表明其偏移与有机质组分无关。在Tommotian晚期,海平面持续上升,海洋循环引起海洋的含氧量减少,可能是引起δ13C负偏移的一个原因。另外,加上海洋条件急剧恶化,底层水缺氧更严重。因此可确定研究区Tommotian期缺氧事件的存在。 上述研究表明,湘黔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的形成和Tommotian期缺氧事件的发生既与区域背景有关,又与有机质遭受细菌降解、生物爆发致使生物生产率的提高有关,还与海平面升降有关。扬子地台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处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阶段,底层洋流活跃,大量营养物质被上升流周期性地带到表层水中使生物大量繁殖,生物生产率增加,底层水含氧量减少。在这种背景下,氧化作用缓慢,海进期间歇性的上升洋流把富有机质的缺氧水带到相对深水区,导致黑色页岩广泛分布。由于表层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腐烂分解吸收大量溶解氧,再加上上升洋流也分解有机质,因此底层水迅速变成“无氧状态”,导致沉积物中海洋生物死亡,有机质突然急增而大量保存下来,加强了缺氧环境。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中国东南部位于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的南段,处于扬子地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中间地区,是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活跃区域,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地区。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以及大规模的钙碱性岩浆作用,是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重要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有关构造属性转换时间及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岩石圈伸展与地壳拉张期次和深部地质过程等问题,已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以福建晚中生代以来的基性脉岩、基性岩、碱性超基性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K-Ar同位素测年等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闽西碱性超基性岩、闽北角闪辉长岩、闽西及闽东南基性脉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岩石成因、源区性质、成岩时代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据此反演福建及中国东南部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和地壳拉张期次、岩石圈地幔属性及演化性质,探讨了中国东南部中生代以来的大陆动力学背景。本次研究中获得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闽西柳城新生代玻基辉橄岩呈岩筒侵入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玻基辉橄岩属于钠质硅不饱和碱性超基性岩;系统的微量元素研究显示,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地幔源区性质的继承,地幔源区来自HIMU型地幔端元,HIMU型地幔端元的形成与大洋俯冲脱水板片及携带的沉积物再循环相关;柳城玻基辉橄岩由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约2.9%),全岩K-Ar测年为12.6±1.3Ma,为中新世,岩石产出构造背景为陆内裂谷。 2、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闽北赤门角闪辉长岩为低钾(拉斑)系列,有高Al2O3,Na2O>K2O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富集LILE、LREE,亏损HFSE特征,岩浆的地幔源区为富集型,具有EMⅡ性质;与沿海地区辉长岩对比研究,认为赤门辉长岩株可能是中国东南部由拉张向裂谷转换的标志,全岩K-Ar测年为67.6±5.4Ma,晚白垩世末期,岩体的形成动力学背景为拉张带-初始裂谷。 3、闽西基性岩脉主要呈NW向展布;对闽西基性脉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基性脉岩为亚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不相容元素和Sr、Nd同位素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闽西存在两个不同地幔源区,即弱亏损地幔源区和富集地幔源区(类似EMⅡ型地幔端元),源自弱亏损地幔源区形成的基性脉岩以LILE弱富集、不出现Nb、Ta、Ti负异常和同位素Nd弱亏损及Sr弱富集为特征,源于富集地幔源区的基性脉岩,以不同程度富集LILE、LREE、有Ta、Nb、Ti负异常和Nd、Sr同位素富集的特征,源区壳幔相互混合特征明显;闽西基性脉岩均产出于板内环境,区域构造背景为大陆拉张带; 4、闽东南基性岩脉主要呈NE向展布;闽东南基性脉岩强烈富集LILE、LREE、亏损HFSE,Nb、Ta、Ti负异常,表征岛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未发生地壳混染作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脉岩岩浆起源于富集源区,地幔源区发生俯冲组分交代作用,地幔源区有由富集向亏损转化的趋势,闽东南基性脉岩产出构造背景为陆缘拉张裂谷带,基性脉岩形成与长乐-南澳断裂带活动有一定的联系; 5、福建地区基性脉岩K-Ar年龄分布范围为57.9±1.3~136.6±2.7Ma,结合福建地区发育的碱性岩、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和已发表基性岩脉的年代学数据,认为福建省中生代地壳拉张期次分别为75Ma±、85Ma±、90~100Ma、110~120Ma、125Ma±和180~165Ma,中国东南部地壳拉张作用与多金属成矿存在耦合关系; 6、通过对福建晚中生代以来基性脉岩、基性岩、碱性超基性岩的系统研究,表明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地幔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总体的变化趋势是亏损地幔代替富集地幔,这种趋势与软流圈地幔上涌改造、擦拭了中生代地幔富集的特点,也与岩石圈伸展、地壳拉张关系密切;中生代岩石圈的富集可能是俯冲流体交代与俯冲板片携带地壳物质进入地幔再循环的结果。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燕山中晚期,个旧岩浆活动强烈,并形成基性、中性、酸性及碱性杂岩体。对此前人已做过很多工作,但对其成因机制并未做详细探讨。本文以神仙水花岗岩、卡房花岗岩及贾沙辉长-二长岩为研究对象采用XRF、ICP-MS、EMPA-1600等分析测试方法,对个旧岩浆杂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贾沙辉长-二长岩富集LILE、LREE,相对亏损HREE,并具有富碱特征和Eu的弱负异常,说明其为富集地幔来源;但与OIB相比,具有Nb、Ta、Ti等元素的亏损,说明其受到地壳混染作用。 2、个旧花岗岩普遍具有高硅、高铝、富碱(尤其富钾)等特征。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Al2O3、Fe2O3T、MgO、CaO、TiO2、P2O5的含量呈线性降低;当SiO2含量大于70%时,Na2O和K2O含量变化不大。 3、岩石类型上,个旧各花岗岩体的铝质系数A/CNK值为0.92~1.08,属于I型花岗岩;构造环境上,个旧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环境,为碰撞晚期或后碰撞构造环境;其主要成分来源于地壳,并有基性成分和酸性成分的混合特征。 4、初步研究表明,个旧花岗岩形成于与玄武质岩浆底侵有关的下部大陆壳重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