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 resultados para 90-25-PC1
Resumo:
对湿地匍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 indb.) T.Kop.〕、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y &Molk.) Dozy &Molk.〕和垂藓〔Chrysocladiun retrorsum(Mitt.) Fleisch.〕的水分含量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水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1 999年 5月 2 0日到 6月1 0日 )。在这 3种藓类植物中 ,其水分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 (Pn)的关系可以分为 2种类型 :一种类型如大羽藓和垂藓 ,在藓体水分含量 2 0 %~ 70 %时 ,Pn随着水分含量增加而增加 ,但是在 80 %~ 95%时 ,Pn随水分含量增加而下降 ,光合最适水分含量约 70 %~ 80 % ;另一种出现在湿地匍灯藓 ,水分含量 2 0 %~ 80 %时 ,Pn随着水分含量增加而增加 ,在 80 %~ 95%时 ,Pn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光合最适水分含量为 80 %~ 90 %。在一个大的水分含量范围内 (60 %~ 95% ) ,暗呼吸 (Rd)保持相对稳定 ,但是在水分含量较低时 (2 0 %~ 70 % ) ,Rd随着水分含量的下降而下降。在藓体水分含量与水势之间的关系方面 ,3种藓类植物相似 ,水分含量与水势对数之间的回归曲线为 S形曲线
Resumo: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地增加23%,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下降25%;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比杉木林地增加10%,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61%、48%和26%.采伐迹地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14%、14%、35%和22%,炼山迹地分别下降37%、37%、47%和7%.采伐迹地碱解N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增加24%和31%,有效P含量比杉木林地下降15%;炼山迹地的碱解N、有效P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25%、43%和40%.采伐迹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增加1.4、11.3和0.8倍;炼山迹地细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减少24%,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了5.0和0.5倍.采伐迹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分别为杉木林地1.9、1.6和2.1倍,而炼山迹地分别为后者的35.4%、90%和106%.湿润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有利于碱解N、速效P、速效K积累和脲酶活性的增加.真菌数量随毛管孔隙的增加而减少.通气良好有利于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Resumo:
对长白山北坡苔藓红松暗针叶林中云冷杉倒木的分解及其养分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云冷杉倒木的腐烂分解过程符合单项指数衰减模型 ,冷杉倒木的分解常数为 0 .0 1 6 8/a( r2 =0 .94 83) ,云杉倒木为 0 .0 1 5 0 /a( r2 =0 .8895 )。对云冷杉倒木中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可得 :C平均含量为 1 8876 .90 kg· hm- 2 ,N为 2 99.0 0 kg· hm- 2 ,P为2 .5 0 kg· hm- 2 ,K为 4 0 .4 9kg· hm- 2 ,Ca为 4 4.1 2 kg· hm- 2 ,Mg为 1 2 .5 0 kg· hm- 2 。在云冷杉倒木腐烂分解过程中 C的百分含量会逐渐下降 ,N和 P的含量会逐渐增高。K、Ca和 Mg的含量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Resumo:
选择长白山典型林区 1985年、1999年两期遥感图像数据 ,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该地区森林经营历史资料 ,基于采伐迹地的空间位置、形状、面积、采伐方式等 ,从森林采伐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的角度 ,对森林资源的变化及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 ,研究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强度很大 ,伐区布局不够合理 ,至 90年代末利用强度有所减弱 ,伐区布局趋向合理。从两个时期采伐方式来看 ,单个采伐地块的面积有许多地块明显超过采伐规程所规定的面积上限 ,而保留森林地块的面积基本都小于邻近采伐地块的面积 ,不符合采伐规程的“等面积”要求 ;从采伐地块的空间分布来看 ,由于森林采伐、更新过程中缺乏生态学 ,特别是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指导 ,大多数采伐地块连为一整片 ,孤立了保留的森林地块 ,完整的原始林分被严重破碎化 ,间隔带状皆伐却造成了和大面积皆伐同样的后果。 15 a间研究区地物覆盖类型发生很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森林采伐造成的。基于研究结果 ,指出了当地森林经营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以期能为当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借鉴
Resumo:
研究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天然更新的变化规律及其条件。红松阔叶混交林是长白山主要的森林类型 ,保存不多 ,对于研究以前森林经营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红松天然更新规律及其与森林组成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红松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与森林群落类型 ,海拔 ,森林植物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干扰有极大关系。一般在陡坡或山脊上胡枝子柞树红松林中 ,那里林冠郁闭度达到 80 %~ 90 %或更大 ,林分中红松组成也更大 ,红松天然更新良好。每公顷有红松幼苗和小幼树万株以上。但是在郁闭的红松林冠下 ,很少能长大。在大部分的阔叶红松混交林中 ,除了林冠比较郁闭的地方外 ,针叶树包括红松在内的天然更新通常稀少 ,每公顷仅有幼苗幼树数千株 ,其中大部是阔叶树。随着海拔上升到一定范围 ,在更新中云冷杉的成分增加。老择伐迹地由于林下植被密 ,常常缺乏更新。74 .2 %耐荫树种的幼苗幼树是在林冠下观查到 ,它们 70 %以上分布于离立木 2 .5 m以内 ,这正好等于林木平均冠幅的半径。所以 ,红松和耐荫树种幼苗的更新最好是在郁闭的林分下
Resumo:
Naphthen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difficult to convert in traditional pyrolysis, but the ring rupture becomes fairly easy with the presence of oxygen in the gas phase oxidative cracking of the model compound, cyclohexane. About 86.8% conversion of cyclohexane, 43.7% yield of light alkenes, 6.6% yield of benzene and 14.3% yield of CO could be obtained at 750 degreesC, at which temperature the pyrolysis of cyclohexane was negligible, while at 850 degreesC, the total yield of alkenes, benzene and CO was as high as 80% (50%, 12% and 18%, respectively) with 98% conversion of cyclohexane. The gas phase oxidative cracking process could be run in an autothermal way (cyclohexane/O-2 mole ratio of 0.69-0.8 in theory), which would minimiz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pital costs of the whole process. CO prevailed in the produced CO, and the yield Of CO2 was always below 1%, which means about 90% Of CO2 emission by fuel burning in pyrolysis would be saved. The gas phase oxidative cracking process appears to be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nd efficient route for light alkene production with naphthene rich feedstocks. (C) 2004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Resumo: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使用福林酚试剂(FC),通过分光光度法,对蒙古栎树叶中植物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首先从方法的稳定性、线性关系、精确性和准确性角度,对FC法进行了调整,确定了以没食子酸为标准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0.15mL FC试剂(1mol/L),0.15mL 10%体积分数的Na2CO3,25℃反应80min后于760nm处测吸光值.使用调整后的方法测得结果为:蒙古栎叶中总酚含量为6.39%,RSD为1.90%.方法操作简单,结果重现性好,可用来测定蒙古栎叶中总酚的含量.
Resumo: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0、5、10、25和50mg·L-1)胁迫条件下藤本植物金银花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d胁迫对金银花的生长未造成明显影响,在5~50mg·L-1Cd处理下,其生物量无明显差异(P>0.05),在低浓度Cd(5mg·L-1)处理下生物量有所增加,叶、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2.88%、2.33%和1.25%,说明金银花对Cd具有较强的抗性.在低浓度Cd胁迫下,植物各器官的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而根系和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分别增加51.90%和23.07%,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增加15.87%和24.89%,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显著增强.随着Cd浓度的增高,金银花体内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所降低.
Resumo:
将分离筛选得到的甲醇降解菌固定在颗粒活性炭上 ,组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 ,研究该反应系统处理轻度污染含甲醇废水的最佳运行条件和运行效果 ,结果表明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处理轻度污染含甲醇废水的方法明显好于 3种树脂和单纯活性炭吸附处理 ,反应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是水力负荷 0 .84- 0 .77m3/(m2 ·h) ,停留时间 5 7- 6 2min ,pH 7- 8,温度 2 0℃ - 30℃ ,溶解氧是去除甲醇的主要限制因子 ,甲醇含量为 11.3 - 2 3 .1mg/L时 ,去除率大于 90 % ,出水CODcr小于 12mg/L。此外还研究了生物活性炭生物膜的一些特点 ,并分析了运行中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变化
Resumo:
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研究了微生物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菲、蒽、芘、(艹屈)和苯并(a)芘的降解动态,并且采用Michaelis-Menton和Monod动力学模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显示,4种处理(TB02、TB07、TBB03、TBB08)均有降解菲、蒽、芘、(艹屈)和苯并(a)芘的能力。其中,处理TB02的降解能力强、降解速率快、半衰期短且处理成本低,而处理TB07则需要较长时间作用于PAHs污染土壤,其降解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当菲、蒽、芘、散发出(艹屈)和苯并(a)芘的初始浓度均为20mg·kg-1时,42d后,TB02对菲、蒽、芘、(艹屈)和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84.32%、85.24%、82.59%、43.75%和62.25%;133d后,TB07对5种污染物的降解率分别为95.00%、95.24%、90.93%、74.82%和72.20%。通过比较5种污染物半衰期,其可降解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菲、蒽、芘、苯并(a)芘、(艹屈)。
Resumo:
光合细菌N9281在家禽饲养与池塘养鱼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薛德林胡江春王书锦黑龙江省八五○农场刘军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谭国相1前言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简称PSB)是一类古老的水生、水圈微生物,由于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