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 resultados para Tolerância a Pb e Zn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血细胞内存在着利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抗病机制。为今后我国研究贝类的活性氧抗病机制和筛选免疫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 利用鲁米诺(Luminol, 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为依赖的化学发光法在体外条件下用不同刺激物(酵母细胞和酵母聚糖)对皱纹盘鲍血细胞进行刺激,测定血细胞吞噬活动中历经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化学发光反应。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血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经刺激物诱导吞噬活动中有明显的呼吸爆现象和很强的活性氧产生。不同有刺激物诱导血细胞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不同;同一刺激物的不同处理和不同浓度对血细胞产生活性氧的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不同。刺激物经皱纹盘鲍自体血清调理和未经调理对血细胞刺激所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不同。SOD和NaN_3对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过程中活性氧产生的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证明了皱纹盘鲍血细胞内存在有象高等动物血细胞内一样的MPO-H_2O-卤素系统的氧化性抗病机制,即在血细胞吞噬异物过程中能够释放活性氧(ROS)对异物进行杀灭的功能。2. 利用活性氧清除剂(过氧化氢酶、SOD、苯甲酸钠、2,5-二甲基呋喃、NBT和EDTA等)对皱纹盘鲍血细胞释放的活性氧进行分类测试,结果表明活性氧清除剂对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的化学发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证明皱纹盘鲍血细胞能够释放的活性氧的种类有: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羟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_2)。3. 在体外条件下利用化学发光法定量地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农药:对硫磷(Parathion)、敌敌畏(Dichlorovos)、乐果(Dimethoate)、2,4-D 丁酯(2,4-D butylester)和甲胺磷(Methamidophos)对皱纹盘鲍血细胞氧化性抗病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农药对皱纹鲍血细胞产生ROS的影响程度不同,及同一种农药的不同浓度的浸泡1h或浸泡12h处理皱纹盘鲍血细胞都能够抑制血细胞吞噬时的化学发光,表明农药能够抑制皱纹敌国鲍血细胞吞噬活动中的活性氧(ROS)的产生,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几种农药抑制皱纹盘鲍血细胞产生活性氧(ROS)的强度不同:2,4D-丁酯,敌敌畏和乐果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硫磷和甲胺磷。同时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农药浸泡12h后的皱纹盘鲍因细胞吞噬酵母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显示多数农药在低浓度时能够提高皱纹盘鲍血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而在高浓度时则能抑制血细胞吞噬酵母细胞的活力而降低血细胞的吞噬百分率的吞噬指数。4. 在体外条件下利用化学发光法定量地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铭(Cr)、镉(Cd)、汞(Hg)、铅(Pb)、铜(Cu)和锌(Zn)对皱纹盘鲍血细胞氧化性抗病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浸泡1hr.处理皱纹盘鲍血细胞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血细胞吞噬时的化学发光,表明重金属能够抑制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活动中的活性氧(ROS)的产生,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不同的重金属抑制强度不同,从强到弱依次为Hg > Cd > Cu > Pb > Cr > Zn. 研究表明六种重金属中,Hg对皱纹盘鲍血细胞的免疫毒性最大。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以南黄海1997~2006年10年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对生态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系统探讨了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影响控制因素、演变趋势,并对海域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获得了以下一系列新的结果和认识: 1.系统获得了南黄海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揭示了影响和控制其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因素 南黄海表层海水中重金属As、Cd、Cu、Hg、PbZ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3、0.078、1.41、0.0036、0.37、6.21 μg/L,低于其它中国近海海水,而高于水交换较好的深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分布模式(除Pb外)表现为在离岸较远的南黄海中部地区其含量较低,而近岸海区则普遍含量较高,区域分布呈现“高Cd-Cu-Hg-Zn区”,“高Pb-Cu-Zn区”以及“高Pb区”三个地球化学分区。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比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的浓度低,南黄海重金属主要受沉积物粒度控制,即在细粒度高的南黄海中部区域重金属(除As外)的含量较高,粗粒度的近岸区则较低,区域分布呈现“高Cd-Cu-Pb-Zn区”,“高Hg低As-Cu-Zn区”以及“高As低Cd-Hg-Zn区”三个地球化学分区。 人类活动已经显著影响了南黄海海水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重金属分布是径流、大气沉降、pH、盐度和重金属自身性质等各种影响因子耦合的结果。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因子Pb>As>Hg>Cd>Zn>Cr>Cu,其中Pb和As主要来自人为污染排放,污染状况相对较重,Cr和Cu几乎没有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沉积物的粒度是控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次要的因素包括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沉积速率以及重金属存在形态等。 2.首次获得了南黄海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演变趋势 近10年来南黄海表层海水中,Zn呈上升趋势,As、Cd、Cu、Pb基本稳定变化不大,而Hg则呈略下降趋势。Zn的线性上升趋势明显,在近岸水域和中央水域中其浓度和公元年的统计关系分别为y=0.9524x+0.0034(R=0.97)和y=0.8622x+0.0299(R=0.95)(其中y为Zn的浓度,x为年度,取1997~2004)。近10年沉积物中重金属年际变化较小,浓度变化在多年均值的±(10%~30%)之间变动。As、Cd、Cu、Hg、PbZn的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7.17±1.70、0.108±0.024、17.61±1.65、0.024±0.008、18.44±4.26、70.53±5.73 mg/kg,除了Hg随公元年呈较好的线性增加(y=0.0033x-6.50,R=0.75)外,其它重金属未显现出有明显的演变趋势。 近百年来,南黄海重金属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第一个阶段的60年可以看作是南黄海未明显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一个时期,该段时期内明显的特征是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受径流输入不均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化规律性不强;第二阶段是南黄海近岸工农业迅猛发展的阶段,由近岸传输到这一海域的重金属量增加,南黄海沉积物重金属浓度增加,沉积物质量有下降的趋势,这一阶段是人类活动影响南黄海最为明显的一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南黄海沉积物重金属浓度呈降低趋势,与中韩两国减排及治污措施有关。近几年,南黄海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较20世纪末期有了较明显的改善。 3. 初步阐明了南黄海重金属的环境污染危害和潜在生态风险 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等方法对南黄海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等重金属污染程度海区占研究海区面积的38.7%,中等生态风险的区域则占了研究海区面积77.8%,但均未发现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与生物量的分布有明显的关系,总体表明,南黄海沉积物中的重金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较低,南黄海沉积物质量良好。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东太平洋海隆(EPR)13°N西侧2个沉积物岩芯进行了碳酸盐、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E271站位沉积物中Fe含量在8.5~13.8%之间,Mn含量在1.7~3.17%之间;E272站位Fe 5.7~13%,Mn 0.12~3.31%,沉积物中高铁锰含量显示在热液柱颗粒物质在EPR13°N西翼沉降明显。E271站位CaCO3含量在5.9~27.6%之间,E272站位CaCO3含量在6.7~38.2%之间,在两个站位沉积物柱样中发现少量有孔虫化石。Cu、PbZn因为热液柱颗粒物质沉降,在沉积物中富集。Cu/Fe,Pb/Fe和Zn/Fe比值比热液喷口处颗粒物中低,Pb表现出在海水中运移距离较短或者是只有少量Pb随热液柱扩散运移。热液柱沉降作用使Li,Mo和Ni在沉积物中富集。此外,铁锰氧化物颗粒在海水中吸附-共沉淀作用导致V在沉积物中富集。沉积物中Ti和Al有非常好的相关性,其Ti/Al比值为0.05左右。U在岩芯中含量与深海沉积相似。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以胶州湾李村河口区为研究对象,通过4个沉积柱样的分析测试,对港湾内河口区沉积物中的有机质(TOC)、酸可挥发硫化物(AVS)及重金属的环境响应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发现由于湾内河流流量较小、水动力较弱,且港湾有机生产力较强,只有紧贴河口的细粒(泥质粉砂)区域的有机质才受陆源控制,有机碳含量较高(JZB-2柱平均为1.87%),TOC、AVS与多数重金属(Cd、Cr、Cu、Fe、Pb、Sr、Zn等)呈正相关性,且重金属含量高,反映了在高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下,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吸附呈无选择性。而离河口稍远处,沉积物粒度较粗(粉砂),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JZB-4柱平均为1.02%),C/N大(>>20),C与N的相关性不强,受海、陆双源控制,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TOC仅与Cd、Cu、Sr的活性部分呈正相关,N与Cd、Cr、PbZn的活性部分呈正相关,说明部分重金属组分受陆源有机碳控制,而AVS与Fe、Hg、Zn的SEM部分呈正相关,表明在S的循环中,一些类Fe重金属往往参与其中。并分析了李村河口区的粒度变化特征,并根据有机质、酸可挥发硫化物及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将河口区三角洲划分为三个区域、五种相带,总结了不同的沉积模式下其不同的环境响应,从而为海陆交互相地区的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与环境响应研究提供指导与参考。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了目前国际通用的沉积物有机碳测定方法中存在着很大的人为误差,并通过系统实验改正了沉积物有机碳的测定方法。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馆养北太平洋宽吻海豚为研究对象,在海豚馆和水族馆等场所开展了大量的现场实验和行为学研究;通过出海考察、“调查卡”统计、整理历史资料等方式,总结了中国海洋哺乳动物的资源现状,并对我国典型海域中的海洋哺乳动物标本通过目前较为先进的中子活化(INAA)等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对海豚馆的先后10头海豚进行的长达5年的现场实验,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适合海豚生长的水质标准体系,其中,盐度范围是29-32,PH值范围是7.8-8.2,氯浓度范围是0.3—1.5mg/L,溶解氧范围为5.0—8.8×10~(-6),大肠菌群不超过200MPN等等,这为国内各地海兽馆中的海兽饲养提供了参照标准,为我国海兽饲养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2 通过对海豚的每一批饵料鱼体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水分和总细菌数),进而通过对海豚的食性、日食量及食前反应、食后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了海豚的季节性饮食喜好规律,即海豚在冬天喜欢采食鲐鱼等高能量型鱼类,在夏天喜1欢采食带鱼等低能量型鱼类,首次建立了海豚的饵料投喂、营养补充物质的适量添加及定期进行驱虫、接种疫苗和体格检查等科学饲养管理方法体系。3通过对北太平洋宽吻海豚进行的500余头次的生理指标的测定(直接获得有关数据9000多个),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多头宽吻海豚的生理指标档案和数据库,主要包括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体温、呼吸频率等45个指标。4在宽吻海豚生理指标档案和数据库基础上,运用了适当的计算方法,结合相应的生理学意义,统计归纳出了宽吻海豚各生理指标的正常阈值和范围,如白细胞的正常阈值为3.797×10~9个/L-11.56×10~9个/L等等,此生理指标阈值范围体系是准确了解海豚机体的生理状况、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关键依据。5 发现了海豚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及生理指标与海豚疾病诊断间的关系规律,基本形成了宽吻海豚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体系,如海豚血液指标中的K~+值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A/G)下降,表明海豚机体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海豚血液中 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大幅升高,中性粒细胞值上升,胆红素值升高,表明海豚的肝脏功能异常等等。其中,治愈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经查新属国际领先水平。6 总结了中国海洋哺乳动物的资源现状,并通过中子活化技术、等离子体耦合原子发射谱技术和原子发射谱技术,对日本下关海豚、秦皇岛海豚、莱州湾海豚和秦皇岛江豚的肌肉、肝脏、肾脏、心脏和肺等样品进行了多元素的测定分析,测出了其中的27种元素的含量,初步建立了中国海洋哺乳动物环境标本库。7 通过对所测海洋哺乳动物器官样品中的元素含量的比较,发现海洋哺乳动物的不同器官富集元素的能力明显不同,各器官的富集能力基本是肝脏 > 肾脏 > 心脏 > 肺 > 肌肉,海兽肌肉不适合作为环境标本库的样品,而肝脏和肾脏较为适合作为海洋哺乳动物环境标本库的样品。8 所测海兽器官样品中的大多元素的含量值与阿拉斯加环境标本库的结果相似,只有Zn、Cu、Pb和Hg的含量远远高于阿拉斯加环境标本库的结果,而与中国人体肝脏的相应元素的含量基本相似。日本下关海豚肝脏中的Cd、Co、Cr、Cu、Pb、V和Zn元素的含量高于秦皇岛海豚和莱州湾海豚肝脏中对应元素的含量,而秦皇岛海豚肝脏中的As、Cu、和Ni的含量又高于莱州湾海豚肝脏中的相应元素的含量。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Manila clams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nd 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bimonthly during 2007 at five locations in Jiaozhou Bay near Qingdao, China, to determin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to assess the validation of R. philippinarum as a metal biomonitor.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clam soft tissues ranged between 0.75 and 3.31, 0.89 and 15.20, 5.70 and 26.03, 52.12 and 110.33, 10.30 and 72.34, 9.64 and 28.60, and 3.15 and 52.75 mu g g (-aEuro parts per thousand 1) dry weight for Cd, Pb, Cu, Zn, Mn, Cr, and Ni,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 highest values occurred at the northeast bay and the lowest values occurred at the western part. Regarding seasonal variation, relatively high tissue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October or December. A similar pattern was also found in habitat sediments.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Pb, Zn, Mn, Cr, and Ni in soft tissues and surrounding sediments. It is indicated that R. philippinarum could be used as a biomonitor for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Jiaozhou Bay.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红枫湖水体中悬浮物重金属(Zn、Cu、Cr、Pb和Cd)的季节性和空间性污染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水体悬浮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重金属随着季节和空间变化都较大;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和Pb,分别达强度生态危害水平和中度生态危害水平,Cu、Zn和Cr显示轻度危害水平;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RI=226.09,说明重金属污染已达到中度生态危害。红枫湖悬浮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季节性变化顺序为二月〉六月〉四月〉十二月〉十月〉八月,空间变化顺序为化肥厂河〉麦包河〉猫跳河〉桃化源河〉后六河〉羊昌河〉北湖〉麻线河〉南湖。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与农村土壤相比,阿伯丁市城市土壤(路边土、公园土)的微生物特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微生物基底呼吸作用明显增强,但微生物生物量却显著降低,微生物生理生态参数Cmic/Corg、qco2值明显升高,Biolog数据显示城市土壤对能源碳的消耗量和速度显著升高。对重金属元素研究表明,与农村土相比城市土壤中重金属PbZn、Cu、Ni已经有明显积累,化学形态研究表明Pb主要与氧化铁有关,Ni、Zn以残渣态为主,Cd以有效态为主,而Cu除有效态外,其它结合形态基本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效态Pb是控制城市土壤与农村土壤微生物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其次为Zn,Cu和Ni的有效态和有机态亦有一定的作用效应。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溶液介质条件对Fe^3+共沉淀去除Cu^2+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是影响Fe^3+共沉淀去除Cu^2+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去除率随pH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其固液分配系数Kd的对数值与pH之间显示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天然水体中溶解的电解质离子及无机和有机配位体对Cu^2+的去除均产生很大影响,Cu^2+的去除率随加入的NaCl和NaClO4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Ca(NO3)2和Mg(NO3)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除磷酸盐的增强作用外,硫酸钠、碳酸氢钠、甘氨酸、草酸钠、柠檬酸钠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加入则不同程度地减弱了Cu^2+的去除;与Cu^2+共存的等量竞争阳离子Pb^2+、Zn^2+和Cd^2+也同样减弱了Fe^3+对Cu^2+的去除。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贵州铜仁市坝关村居民区出现人畜突发性昏迷和抽搐的可疑病例,怀疑和当地环境中的化学元素和微量物质有关.我们在事发地点采集并分析了土壤、灰尘、水和人体尿样等样品,并对土壤和岩石样品以及患者住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剂量检测.结果表明,区内土壤Pb污染比较严重,As和Zn为中度污染.土壤中PbZn和As含量分布具有后山大于菜地大于居民区的特点,与后山上的矿体风化淋漓密切有关.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符合(GB5749-85)的规定,而人体尿液中除Cr偏高外,其余属于正常范围.患者住处和土壤的放射性核素剂量也都属于正常范围.灰尘样的有机污染物中检出苯系物,但其危害症状与患者的发病症状不一致.由于受条件所限,没有对灰尘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综上所述,可以排除疾病事件为重金属中毒和放射性损害的可能,是否与有机污染物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铊是分散元素之一,在结晶化学及地球化学性质上既具亲石性,又具亲硫性,前者表现为铊与K、Rb等碱金属紧密共生,后者使它与Pb、Fe、Zn等元素的硫化物有密切关系。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导致的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国铅锌矿资源丰富,其开采利用过程中镉的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云南兰坪金顶Pb-Zn矿区矿床开采利用过程中镉等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矿区生态环境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 矿石淋滤实验表明矿区部分氧化铅锌矿石可以很快被再次氧化或者被溶解并释放出大量镉等有害元素,滤出元素可以迅速发生沉淀或被沉淀物包裹,其释放能力表现为Zn>Pb>Cd。铅锌氧化矿石中菱锌矿组分含量是影响镉淋失的主要因素。在开放体系的水-岩作用下,矿区岩石、矿物的自然风化极易造成当地水系统中镉污染。 2. 矿区不同岩(矿)石中镉含量分布差异比较大,围岩中镉含量为50-650 ppm,平均310 ppm,原生矿中镉含量为14-2800 ppm,平均767 ppm,氧化矿中镉含量为110-8200 ppm,平均1661 ppm,其平均值最高。Zn、Cd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了二者在原生矿和氧化矿中的不同地球化学分配特点,原生矿Zn/Cd高于氧化矿Zn/Cd,表明氧化环境中镉更容易在氧化矿中富集,而锌更容易被氧化析出到环境中。氧化矿中Cd与Ca呈负相关,这表明Cd的富集和Ca的氧化淋失是同时进行的,并且还可能有Cd对Ca的类质同像代替存在。 3. 矿区上游对照区土壤中的高含量Cd浓度是因土壤母质层重金属高背景值造成的,而非人为污染。矿区中心区土壤受到严重Cd污染,可能与选厂、采场废石堆、尾矿库和露采矿山大范围暴露有关。矿区沿沘江下游两岸土壤中Cd含量远远超出上游土壤背景值和金顶全区土壤背景值,这可能是与污水灌溉有关。通过加权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发现矿区土壤污染的主要因子是Cd,其次是ZnPb,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贡献顺序为:Cd>Zn>Pb。矿区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矿区土壤污染有从中心区向沘江下游扩散区土壤中蔓延的趋势。 4. 矿区水体中出现较高含量的镉,高出天然河流中镉含量的50-100倍。矿区架崖山、北厂和跑马坪等采矿区水体中镉浓度范围在15-30 µg/L之间。矿区水体中镉含量水平表现为:矿山浅层地下水>矿山溪流水>沘江河水。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沘江下游河段水体明显受镉污染,其中水体中镉的平均含量为15.7 µg/L,悬浮物中镉含量为49.3 mg/kg,沉积物中镉含量为203.7 mg/kg。矿区载镉岩石和矿物的自然风化是造成矿区水环境中镉污染的直接原因。 5. 跑马坪采场的废弃石具有较低的Cd含量,而北厂、架崖山采场的废弃石具有较高的Cd浓度,可能与废弃矿石类型本身差异有关。尾矿剖面中的Cd含量,在表层中随剖面深度呈递减趋势,在中层随剖面深度变化不明显,而在底层中明显富集。尾矿库表层尾矿样品中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Cd高于底层尾矿样品,相比之下,表层尾矿中Cd等重金属元素易于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大。老尾矿库尾矿砂中Cd金属总量高于新尾矿库尾矿砂,可能还是因为选矿工艺、技术的差异造成的。 6. 矿区污染段水体中硫同位素值较低,远远低于上游非污染区硫同位素值。矿区水体中δ34S值保持了金顶铅锌矿山源区矿山物质硫同位素的特征,显示了矿山来源物质的影响。根据水体硫酸盐中硫同位素稀释原理,研究发现沘江下游水体SO42-中85 %的硫来源于矿山物质。 7. 从矿区筛选出Cd、ZnPb的超富集植物共有4种:其中Cd超富集植物有2种,分别是本地生条裂萎陵菜(Potentilla lancinata Card. In Lecomte)和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Zn超富集植物仅发现有1种植物,为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mum Desf.);Pb超富集植物发现了1种植物,为毛莲菜(Picris hieracioides L.)。这些植物均具备了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在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8. 建立了金顶铅锌矿山(床)地质环境模型。Cd的释放、迁移扩散模式为:雨水淋滤时,矿山固体废弃物产生富Cd的酸性或弱酸性矿山排水,通过下渗淋滤发生测向和垂向迁移,进入周边水体和土壤,然后被水系沉积物中针铁矿、方解石等吸附,并在沉降物中沉淀富集,导致矿区主要河流沘江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加速水体的进一步恶化,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矿区受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生物链进入动植物体内,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人类活动、全球变化对河流水质、离子化学特征及分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河流离子化学组成可以反映水系的区域岩性,物理化学风化特征。而对于控制河流离子化学自然因素的研究则有助于判别人类活动如农业灌溉施肥、矿山开采、工业生产等对河流的影响。同时,河流组分如NO3-、SO42-、As、Cd等的组成特征可以反映人类活动污染物输入程度。因此,河流水化学特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同时,研究河水离子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也可以获得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风化侵蚀及其在陆地—河流—海洋系统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此外,还有助于评价不同经济因素如人口密度等对河流离子的影响;有助于合理有效的利用河水的自净容量和环境效应,保护水资源;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以中国南北方代表性流域—西江流域、长江中游(主要为汉水和乌江水系)、淮河上游及黄河下游流域河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河水主要及微量金属离子的考察,结合基本水质理化参数,初步研究了我国南北方一些河流的离子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此次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 西江流域河流pH均值为7.40,长江中游为8.11,黄河下游为8.34,淮河上游为7.95。西江流域河流DO含量均值为7.51 mg/l,低于黄河下游干流的8.27 mg/l;黄河下游支流DO含量显著低于干流。西江流域TDS经向分异显著,随经度增加逐渐降低。西江流域TDS平均值为152.78 mg/l,低于长江、黄河水系。   2. 西江流域、长江中游、淮河上游及黄河下游阴离子均以HCO3-平为主,各水系阴离子平均含量顺序均为HCO3- > SO42 -> Cl- > NO3-。研究区域水系中HCO3-平均含量以淮河上游为最高,西江流域最低;SO42 -、Cl-及NO3-平均含量则以黄河下游为最高,长江中游最低。研究区域水系阳离子均以Ca2+为主,西江流域及长江中游阳离子平均含量顺序为Ca2+ > Mg2+ > Na+ > K+,而淮河上游、黄河下游阳离子平均含量顺序则为Ca2+ > Na+ > Mg2+ > K+。   从长江中游到淮河上游、黄河下游,区域岩石风化是控制离子组成的主要因素,但蒸发结晶因素的贡献逐渐加强。其中,介于长江和黄河流域之间的淮河上游水系离子组成的过渡特征显著。研究区域水系中NO3-主要源于污染物排放,黄河干流污染较西江干流污染重。   3. 西江流域河流溶解态微量金属平均含量Zn>Cr>Cu>As>Al>Pb>Cd,其中Zn平均含量为37.72μg/l,Cd平均含量则仅为0.24μg/l。长江中游溶解态微量金属平均含量Zn>Cr>Pb>As>Cu=Al>Cd。淮河上游溶解态微量金属平均含量Zn>Cr>As>Pb>Al>Cu>Cd。黄河下游溶解态微量金属平均含量Zn>Cr>Cu>As >Al>Pb>Cd。研究区域河流中,西江流域溶解态Cu、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12μg/l和7.61μg/l,高于长江中游、淮河上游及黄河下游。长江中游溶解态Pb和Cd平均含量则高于西江流域、淮河上游及黄河下游。而研究区域中,黄河下游溶解态Al含量最高,达12.7 μg/l,淮河流域则体现出了Zn和Al的高含量特征。   化学风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体与风化壳之间不同化学元素的分异,使河水中溶解态Al和As相对于其它微量金属元素强烈富集,而PbZn、Cu及Cr则相对亏损。河流溶解态As和Al除来源于矿物岩石风化外,也受外源输入—人类活动的影响。   4. 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是形成河流离子化学分异的主要因素,但人类活动对其影响逐步加深。工农业污染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然河流的离子化学组成,使河流组分NO3-、SO42-、As、Al等呈现富集趋势。化学元素在河流这一循环过程中间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越来越多地受人类活动影响。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是以废治废为原则,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进行的研究。选取凯里造成纸厂所排出的造纸废水为研究对象,了解该废水的特性及其对巴拉河的污染影响;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硫铁矿烧渣、铝精液或氢氧化铝、工业用水玻璃,工业硫酸研制成功了一类新型号的工业废水处理混凝剂PSAFS(聚硅酸硫酸铝铁),造纸废水经过PSAFS处理后色度,COD、BOD等主要污染物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处理后废水中金属Pb、Cu、Zn、Gr、As的含量都低于国家地面水Ⅲ类标准。在相同的投加量和混凝时间下,PSAFS混凝剂对造成纸废水的混凝效果比碱式氯化铝(PCA)、硫酸铝、氯化铁的混凝效果好。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p.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