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resultados para 831
Resumo:
本文以我国的一种古老作物也是一种C4植物一黍子(Pannicum miliaceum)为材料,克隆了其叶绿体光系统Ⅱ反应中心32kDa蛋白的基因—psbA,研究了不同光质对其表达的影响,并讨论了psbA转录调控的可能机理。 用无水法从黍子幼,苗分离其叶绿体,裂解后用常规的饱和酚抽提法制备cpDNA,并用于A-T含量测定,电镜观察和psbA的基因克隆.结果表明,黍子cpDNA的A-T含量(67%)与其它高等植物的A-T含量(61-67%)基本一致。根据电镜观察,其分子大小在36-40um之问,相当于79×l06Da或127kb。除了环状的大分子cpDNA外,我们也观察到了一些环状的小分子cpDNA。据此,我们认为,叶绿体基因组在体内可能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这种变化或许是适应其功能的需要,也或许是内共生系统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叶绿体祖先的行为。 黍子cpDNA经EcoRI消化后,建立了专一性片段的克隆库,并从中筛选出了呈psbA杂交阳性的克隆.Southern杂交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表明,含黍子psbA的EcoRI的限制片段长约2.Okb,较水稻和大麦的短约0.2kb。 以白光、红光,兰光、远红光和黑暗五种不同的处理培养黍子幼苗,叶片采收后用于叶绿素积累,高分子量cpRNA积累和psbA的Northern Spot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光质促进叶绿素积累和高分子量cpRNA积累的效率是平行的,其中红光较兰光和远红光有效,而复合光(白光)的作用效果最好。当以白光的效率为100%时,我们可以分别求出不同光质对叶绿素积累和高分子量cpRNA积累的相对效率值,表明高分子量cpRNA的积累对光的依赖性要比叶绿素积累对光的依赖性大的多。psbA的Northern Spot分析表明,不同光质下psbA转录本的积累与高分子cpRNA的积累是一致的。据此我们推测,在黍子叶绿体的光诱导发育过程中,psbA的转录过程可能不受光信号的直接调控,而是受叶绿体发育状态控制的恒定变化过程。其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主要在转译或转译后水平上。
Resumo:
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LUCC)及其水文效应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胶东半岛海岸带的夹河流域为案例,利用1979、1990、2000和2009年四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信息进行分类,得到土地利用分布数据,对夹河流域土地利用分布与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及其水文效应等问题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夹河流域的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分布受高程、坡度、到河流距离、到居民点距离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显著,而且自1979年以来,流域内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影响,城镇、农村居民点以及独立工矿等建设用地的面积大幅增加。应用LTM模型和CA-Markov模型对夹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预测,并分析和比较两个模型的特征与精度水平,结果表明:CA-Markov模型的原理与技术均较明确,模拟精度整体较高;LTM模型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探索性较强,但模拟精度受驱动力选择、数据制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案例区模拟结果的精度略低。基于N-SPECT水文分析模型,利用土壤分布数据、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和过去10年(2000~2009年)的年降水数据,以年径流量指标为代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进行模拟及未来情景分析,结果表明,未来20年夹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促使流域年径流量及河口入海通量持续增加的趋势。通过研究认为,为服务于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框架目标,宜于强化流域综合管理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集成与衔接,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夹河流域土地资源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Resumo: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带电粒子传输使用的电磁铁,主要涉及一种用于带电粒子束流聚焦的一种半胶粘二分冲片四极电磁铁,其铁芯冲片(2)通过胶合构成粘结端板(3),两端各一件粘结端板(3)中间夹散铁芯冲片(2)构成磁铁铁芯(1),铁芯(1)由上铁芯(1-1)和下铁芯(1-2)组成,上磁铁组(7-1)和下磁铁组(7-2)相对设置形成四极电磁铁,上磁铁组(7-1)上设有第一极线圈(8-1)和第二极线圈(8-2),下磁铁组(7-2)上设有第三极线圈(8-3)和第四极线圈(8-4),各极线圈的引线分别用线圈压块(9)固定在上磁铁组(7-1)和下磁铁组(7-2)的侧面,下磁铁组(7-2)安装在底座(10)上。其磁场质量高,磁铁稳定性好,工作效率高。
Resumo:
利用旷场测试和Y-迷宫测试两种行为模型检测了双侧眶额叶(orbitofrontal cortex,OFC)电损伤或假损伤雄性SD大鼠的新异性探索行为,探讨YOFC在大鼠探索新异环境中的作用.旷场测试的结果发现,OFC损伤大鼠的行走距离和直立次数较假损组有明显降低;同时,在Y-迷宫测试中与假损伤组大鼠相比,OFC损伤大鼠在新异臂的访问时间和穿梭次数明显降低.提示眶额叶皮质在大鼠新异性探索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