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resultados para Polimorfismo de DNA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介绍一种人胎盘DNA的碱变性提取法。并对提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测定了来自白眉长臂猿、黑冠长臂猿、白手长臂猿合趾长臂猿352-399bp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发现自然选择对该基因DNA序列水平的进化具有显著的影响。结合前人的序列,构建了系统的长臂猿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长臂猿属可分为4组:(1)白眉长臂猿组,仅一个种;(2)合趾猿组,仅合趾猿一个种;(3)白手长臂猿组,包括白手长臂猿、敏长臂猿、穆氏长臂猿、黑帽长臂猿和克氏长臂猿;(4)黑冠长臂猿组,包括黑冠长臂猿。对应于形态学上的4个亚属。黑冠长臂猿亚种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显著高于白手长臂猿亚属种间的分化程度。结果提示,黑冠长臂猿可能至少应分为4个种,它们在保护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分别加以保护。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该试验利用 Apal,BamHI,BclI,BglI,BglⅡ,DraI,EcoRI,EcoRV,HaeⅡ,HindⅢ, KpnI,PstI,PvuⅡ,SacI,SalI,SmaI 和 X hoI 计18种限制性内切酶, 研究了来自欧洲、非洲及国内的5个山羊品种共计33只个体的 mtDNA, 共检测出27种限制性态型,可归结为8种单倍型. 结果表明, 国内2个山羊品种的基本单倍型为 BamHl-A, Bcl, I-B, ClaI-A, EcoRI-A, EcoRV- A, HaeIIA, HindIII-C和PvuⅡ-A, 以及为 BamHl-A,BcII-A,ClaI-A, EcoRI-A, EcoRV-A, HaeⅡ-A, HindIII-C和PvuⅡ-A.II一A, 而欧洲及非洲3个山羊品种基本的单倍型为BamHl-B, BcII-A, ClaI-A, EcoRI-A, EcoRV-A, HaeⅡ-A, HindIII-B和PvuⅡ-A,这一结果提示本研究几个受试山羊品种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母系来源; 同时, 各品种的分子聚类图也表明国内2个山羊品种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而欧洲品种和非洲3个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这一结果也支持上述几个受试山羊品种可能有不同野生祖先的结论, 同时也验证了欧洲品种萨能羊曾引入过奴比羊的事实。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测定了来自马边、美姑、越西、宝兴、平武、青川、南坪和白水江等地40只大熊猫336-444bp的线粒体tRNA基因和D环区序列,在21外创立者中共检出9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发现大熊猫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地理群体间无显著的遗传隔离,大熊猫现生群体可能源于晚更新世,并受瓶颈效应的影响,在此之后,其遗传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ApaI、AvaII、BamHI、BclII、ClaI、EcoRV、HindIII、HpaI、KpnI、PstI、PvuII、XbaI、XhoI等14种内切酶,分析了12头藏绵羊mtDNA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共检测出35个酶切位点,发现AvaII、ClaI、PvuII三种酶切类型具有多态性。根据不同个体的mtDNA的酶切类型,发现藏绵羊存在三种mtDNA单倍型,计算mtDNA多态度#phi#值为0.0012,表明藏绵羊mtDNA多态性比较贫乏。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大熊猫气味标记在其个体间的通讯中具有重要意义。用不同方法收集了7只大熊猫个体的9个气味标记样品,运用Instagene Kit制备出了DNA。采用PCR扩增线粒体D-环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Thr-tRNA基因片段并作序列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收集方式所得气味标记样品均有DNA,但用干棉花棒收集样品的方法最佳。为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简捷有效的DNA来源。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1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云南鹅昆明群体和德宏群体的13只个体进行了mtDNA RFLP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受试样品的mtDNA都为一种类型,没有检测到变异。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来自云南昭通、景洪、元阳、潞西和镇康等5个地区的25只雌按蚊,及4只雄按蚊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从使用的20个随机引物中,选择其中扩增谱带清晰的12个引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只有2个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呈单型,其余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多态型。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该29只微小按蚊实际上可以归并为显著不同的5个组,分别对应于它们的地理来源,说明云南微小按蚊群体间的基因流程度不高,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ApaⅠ、AvaⅠ、BamHⅠ、BclⅠ、BglⅠ、BglⅡ、ClaⅠ、DraⅠ、Eco RI、Eco RV、HaeⅡ、HincⅡ、HindⅢ、HpaⅠ、KpnⅠ、PstⅠ、PvuⅠ、PvuⅡ、SacⅠ、SalⅠ、ScaⅠ、SmaⅠ、StuⅠ、XbaⅠ和XhoⅠ等25种识别6个碱基对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浙江地方品种猪、浙江野猪等30个个体的线粒体DNA,共检出30种限制性态型(morph),可归结成3种单倍型,其中BamHⅠ-B、BclⅠ-B、DraⅠ-B和XbaⅠ-C为首次发现;各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p)为0.005,群体的平均多态度(#pi#)为0.0008,均处于遗传多样性贫乏范围。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不同地理群体间的中国貉存在遗传分化;中国貉可分为4组:(1)广西貉,(2)安徽貉,(3)陕西貉,(4)云南貉和越南貉。其中安徽貉和广西貉间的关系稍近,陕西貉则与云南貉-越南貉稍近。结合中国貉的形态分类、地理分布、mtDNA多态分析以及进化遗传学的观点,认为陕西貉、广西貉和安徽貉可能与云南貉-越南貉具有等同的分类地位。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2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我国5个牦牛群体90个个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其中AvaI,AvaⅡ、Bg1Ⅱ、EcoRI.HindⅢ、HpaI6个酶切类型具有多态性, 共发现5种mtDNA单倍型,每种单倍型中检出50-55个位点,并利用双酶切制定出其物理图谱。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运用1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中国11个家鹅品种138个样本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在使用的19种内切酶中,有7个酶检测出多态。综合27种限制性态型(restrictionmorph),可得到6种mtDNA单倍型(hopotype)。伊犁鹅与另外10个鹅品种没有共享的单倍型,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也表明,伊犁鹅与这些品种具有不同的起源。EcoRV、HaeⅡ、HincⅡ和KpnⅠ4种酶的限制性态型可作为鉴别两种起源家鹅的母系遗传标记。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2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我国21个具代表性地方猪品种、1个引进品种和2个来自中国和越南的野生近缘种mtDNA的RFLP。结果表明:在74个个体中检出的32种限制性态型可归结成7种单倍型,其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少数几个限制性位点的点突变;地方猪种4种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3%,遗传多态程度(π值)仅为0.007%,说明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提示中国地方猪种可能起源于一个野猪亚种。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鳃形目鱼类是一类在鱼类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古老濒 危鱼类,长期悬而未决的系统演化关系为世人瞩目.采用DNA测序技术首次测定了 包括中国特有鳃形目鱼类在内的12种鳃形目鱼类的mtDNA ND4L和ND4基因(703 by)的序列,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得出了如下结论:(1) 鲤属可以归并到鳃属;(2)达氏鳃与中华鳃的亲缘关系最近,很有可能为中华鳃的 一陆封类型;(3)环太平洋地区的鳃科鱼类可能有共同的起源;(4) ND4L和ND4基 因是进行鳃形目鱼类系统演化研究很好的遗传标记.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测定了3种原尾虫、5种跳虫和2种双尾虫约450bp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对核苷酸取代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种间Kimura22因子遗传距离,用距离法和简约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原尾虫、跳虫和双尾虫均形成单系群,原尾虫和跳虫为姊妹群,双尾虫则与有翅类昆虫亲缘相近。讨论了原尾虫等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