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 resultados para B-192
Resumo:
第一部分:β延发裂变(βDF)是一种稀有的核衰变模式,它在天体物理学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为研究远离β稳定线核素提供了可能性,是研究新核素合成的新台阶.第二部分:采用放射化学分离法从中能<'18>O离子辐照过的天然铀靶以及钍靶中分离出放射性Ba同位素,用高分辨的HPGe探测器测量Ba部分的γ射线谱,对测得的时间累计谱进行分析,用常规的计算产额生成截面的方法得到了Ba同位素的生成截面,并对其中的一些截面数据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在中子发生器上用14-15MeV的中子轰击天然白金箔,通过<'198>Pt(n,2p)反应产生<'197>Os.使用两台HPGe探测器做γ(X)单谱和X-γ-t符合测量.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们合成并鉴定了新丰中子同位素<'197>Os,确定它的半衰期为2.8±0.5min.第四部分:用<'133>Ba作示踪剂对Ba在不锈钢片上的分子镀进行了研究.对在异丙醇溶液中的影响Ba分子镀的因素: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等做了条件实验.在电流密度为4.0~6.0mA/cm<'2>,沉积时间30min的实验条件下,可在不锈钢片上获得厚度为0.5~1.0mg/cm<'2>的Ba镀层,也确定了Ba的电镀效率.
Resumo:
本论文在 166MeV 的束流能量下,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 142 Nd(32 S, 1p3nγ )170 Re 布居了 170 Re 的高自旋激发态,用 12 套带 BGO反康普顿抑制的高 纯锗探测器阵列进行了在束 X-γ 和γ γ − 符合测量。在 210MeV 的束流能量下,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 146 Nd(35 Cl,5nγ )176 Ir 产生具有 β+ / EC 衰变性质的 核素 176 Ir, 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送到低本底区,用一台小平面探 测器、一台轴对称型高纯锗探测器和一台 CLOVER 探测器进行了γ γ − 符合和 t γ − 单谱测量。基于这些测量结果,研究了 170 Re 的高自旋态和 176 Ir 的 β+ / EC 衰变性质。 本工作基于γ−γ符合关系及周围邻近核已知信息的综合分析,首次建立了包 括 16 个能级 26 条γ 跃迁的双奇核 170 Re 的转动带能级纲图,并利用推转壳模型、 粒子转子模型等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提取出的准粒子顺排、 Routhian、旋称劈裂等结构信息和邻近双奇核带结构系统学知识的比较分析,指 出该带的两准粒子组态是 11/213/2 hi π ν ⊗ ,并且该带在低自旋出现旋称反转。 基于对 176 Ir 核 β+ / EC衰变实验数据的离线处理分析,对早先发表的 176 Ir 衰 变γ 跃迁进行确认的同时又发现了 4 个新能级和 13 条新的γ 射线,丰富了 176 Os 核的低位激发态能级纲图。根据典型γ 射线的衰变时间谱建议了 176 Ir核的一个长 寿命低自旋同核异能态,同时通过两准粒子耦合的半经验计算建议了其组态。
Resumo:
以兰州放射性束流线装置(RIBLL)为依托,利用弹核碎裂机制产生了远离稳定线的核素,通过研究一些放射性核素<'20>Na、<'23>Al、<'24>Si的β<'+>缓发粒子特性,并结合核结构的测量,初步研究了<'16>O(α,γ)<'20>Ne、<'22>Na(p,γ)<'23>Mg以及<'23>Mg(p,γ)<'24>Al反应.实验测量到了β<'+>缓发母核(先驱核)的半衰期,缓发粒子的能谱和相对强度,并根据壳模型计算指定了部分激发能级的自旋,进而得到了它们的相对共振强度以及热核反应率等.通过实验,我们测量了5.627,5.788,6.725MeV等几个<'20>Ne<'*>的低能缓发α粒子能级,得到<'20>Na的其半衰期T<,1/2>=459±7ms,给出了10.584MeV和10.843MeV的两个能级的相对共振强度分别为0.59eV、1.2eV,计算了其直接俘获的贡献和低能共振态对反应率的贡献;对于<'22>Na(p,γ)<'23>Mg反应,我们重点测量了<'23>Mg的靠近<'22>Na+p俘获阈附近的能级,将探测器的探测阈降低到了200KeV左右,并新发现了一条激发能级具有缓发质子的特性,其能量为8.916MeV(衰变质子能量为1.337MeV),为了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测量,结果证实了8.916MeV及9.598MeV能级具有缓发质子特性,其中9.598MeV能级的缓发质子在2000年被K.Perajarvi等发现,并又新测量到了能量为8.990,9.060,9.138,9.374MeV的四个能级也存在缓发质子特性.实验得到<'24>Si的衰变半衰期为104±10ms,第一次测量到<'24>Mg低能的几个衰变质子谱线,它们在天体物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Resumo:
目的 :IL - 2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融合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方法 :分别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2 2 7Ala、B基因的两端克隆上两个酶切位点HindⅢ ,KpnⅠ。将IL - 2基因突变 ,设计一段linker使之分别与SEA2 2 7Ala和SEB相连并克隆到PET表达载体中 ,在大肠杆菌DH5α(DE3) -Pass中表达。结果 :表达的蛋白占总蛋白 15 %。结论 :IL - 2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融合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
Resumo:
对生长在中国长白山的5种藓类植物——垂枝藓、拟垂枝藓、塔藓、星塔藓和高山金发藓分别以辐射强度为0.2(自然光照,对照)、3.0(紫外线中等辐射强度)和6.0kJ.m-2.d-1(高剂量辐射强度)的UV-B照射40d后,测定其株高、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中等和高强度的UV-B辐射使拟垂枝藓和塔藓的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了32.3%、62.4%、81.3%和21.4%、59.4%、62.8%,其相对生长速率均为负值;高剂量UV-B辐射处理下垂枝藓的生物量稍有上升,而高山金发藓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增加1倍,但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明显.高山金发藓和垂枝藓抵抗UV-B辐射的能力较强,拟垂枝藓和塔藓对UV-B辐射较敏感.
Resumo:
UVB辐射使番茄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同样使叶片的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随后降低,而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增加;中等剂量(5mmol·l-1)的H2O2预处理能提高叶绿素b的含量,明显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并延缓CAT活性的降低,抑制膜质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中等浓度H2O2预处理能提高番茄对UVB增强的抗性.
Resumo:
以两性霉素B抗性作为标记 ,通过单株灭活 ,进行栖土曲霉种内非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融合 .在 40 %的PEG(Mr=6 0 0 0 )促融下 ,融合频率为 1.6 2× 10 -5.连续传接 10代后 ,获得稳定的融合子 .对孢子体积、核DNA含量、生长速度进行了测定 ,并利用RAPD技术分析比较了亲本及融合子的基因组DNA指纹多态性 ,证明融合子为杂合二倍体 ,产角蛋白酶活力较亲本显著提高 .图 3表 4参 17
Resumo: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对偶氮染料酸性红B具有明显脱色效果的酵母菌株YR-1,鉴定为红酵母Rhodotorulasp。YR-1对酸性红B脱色机制属于降解脱色,能在30h内使质量浓度50mg·L-1的酸性红B溶液脱色率达到99%以上。研究了各种因素对酸性红B脱色效果的影响,最佳脱色条件为:初始pH为5.0、接种质量分数5%、温度30℃;最佳碳源是葡萄糖,其次是蔗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或蛋白胨。在替换分批脱色试验和连续补料脱色试验中,脱色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显示YR-1在上述脱色体系中均具有良好适应性。
Resumo:
利用PCR方法从金黄色葡萄球菌TSTw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 70 0bp的DNA片段 ,将之克隆到pGEM 7Zf(+)载体上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了seb基因 ,它含有 717bp(不包括N端81bp的信号肽编码区 ) ,其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将其连接于表达载体 7ZTS上 ,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 9(DE3)内。表达的SEB占总蛋白 33.5 %。
Resumo:
结合密钥扩展算法和划分子集的方法,提出7轮AES-192的不可能差分分析方法.首先估算猜测初始轮的错误密钥的最小概率;然后计算所需的明密文对的数量并选择明密文对,计算密文对的差分,猜测特殊的密钥字节对其进行不可能差分攻击.该攻击需要278选择明文,记忆存储空间为2129分组,以及约2155的7轮AES-192加密.与目前现有的结果相比,该攻击需要更少的选择明文数和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Resumo:
We synthesized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b-poly(alpha,L-glutamic acid) (mPEGGA) diblock copolymer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N-carboxy anhydride of gamma-benzyl-L-glutamate (NCA) using amino-terminated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 (mPEG) as macroinitiator. Polyelectrolyte complexation between mPEGGA as neutral-block-polyanion and chitosan (CS) as polycation has been scrutinized in aqueous solution as well as in the solid state.
Resumo:
A method was adopted to fix a series of polymers of PE-b-PEO with different PEO/PE segments on the chains of LLDPE. Maleic anhydride (MA) reacting with hydroxyl group of PE-b-PEO (mPE-b-PEO) was used as the intermediate. The structures of intermediates and graft copolymers were approved by H-1 NMR and FTIR. XPS analysis revealed a great amount of oxygen on the surface of grafted copolymers although the end group of PEO was fixed on the LLDPE chains through MA.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graft copolymers a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showed that PE segments in the grafted monomers could promote the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of the polymer, increase T., and crystal growth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