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 resultados para 10-PHENANTHROLINE-5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近25 a(1981-2005年)乌兰敖都地区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02时平均气温、14时平均气温5个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近25 a来乌兰敖都地区的5个气温序列均呈非连续的增加趋势;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增加率最高(0.78℃/10 a),是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增加率(0.14℃/10 a)的5.6倍;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各季均为升高趋势;春季增温最明显,秋、夏、冬季的增温程度依次减小;白天气温增加幅度高于夜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田间小区取样,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人工固沙林0~50 cm土层在0、5、10、22年的时间序列上土壤有机碳动态。结果表明,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随小叶锦鸡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小叶锦鸡儿5年处理与0年处理在0~50 cm深度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5~10年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快速增加,10~22年处理增加速度相对趋缓。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是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林业工程措施。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黑龙江省大豆重茬 5年与正茬土壤和根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土壤和根系浸提液中的酚酸物质的含量及其生物学效应 .结果表明 ,重茬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的含量 (1mol·L-1NaOH提取 )大于正茬土壤 ,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香草醛含量差异不显著 ;重茬大豆根系水提液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香草醛、香豆素含量均高于正茬 .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正茬土壤 .重茬大豆根系水提液及在水培条件下外加对羟基苯甲酸对大豆幼苗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酚酸物质加入土壤 1周后 ,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草醛、阿魏酸、苯甲酸、香豆素残留率分别为 10 .4%、15 .3 %、4.1%、2 .3 %、5 .0 %、17.5 % ;且外加酚酸浓度与土壤中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指数相关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辽宁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中 5种主要阔叶树幼树 (2年生 ) ,进行人工控制光照强度模拟试验 ,研究其主要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5种阔叶树在极弱光照条件下 (透光 10 % )光合作用弱 ,最大净光合速率在 4~ 6 μmolCO2 ·m-2 ·s-1,不同树种间差异不大 ;随着光环境的改变 ,光合作用加强 ,树种间差异较大 ,紫椴、水曲柳、花曲柳光合速率提高缓慢 ,黄菠萝、蒙古栎光合速率提高迅速 ;紫椴、水曲柳、花曲柳的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均较低 ,能利用较弱的光进行物质积累 ;黄菠萝、蒙古栎的光饱和点高 ,光合作用潜力大 ,能充分利用林内较大的光斑 ;光照环境的改变 ,幼树干物质积累发生变化。椴树、水曲柳、花曲柳全光区生物量是弱光区 (透光10 % )的 2 91~ 5 4 4倍 ,黄菠萝、蒙古栎全光区生物量是弱光区 (透光 10 % )的 16 6 2~ 19 4 2倍。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岷江上游农林边界的影响域进行研究 ,以提高该区管理农田和林地的水平 .共调查 3种类型农林边界 10条样带 ,采用移动窗口法对植物多样性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当窗口宽度达到 6~ 10时 ,SED曲线的变化趋向稳定 ,并且在曲线上有一或两个峰值出现 .不同类型边界的影响域是不同的 ,但均在距边界 5 0m内 .各类型边界的影响域多在 12~ 30m之间 .6条林地样带只有M 2和M6样带林地的影响域被确定 ,而 4条农田样带的影响域均被确定 .影响域的大小取决于边界两侧斑块类型和地形以及小气候等因子 ,但坡向对其影响不大 ;移动窗口法能有效地刻画边界动态 ,是一种分析边界简单而有力的工具 .这些结果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干旱河谷区农林间的相互作用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不同坡度径流小区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 ,研究侵蚀泥沙不同形态有机氮的流失规律 ,结果表明 :在 4次产流泥沙中 ,除氨基糖氮含量减少外 ,其它有机形态氮均存在增加趋势 ,以氨态氮含量增加最为显著。随坡度的下降 ,水解全氮、氨态氮和氨基酸氮含量呈增加趋势 ;泥沙中水解全氮、氨基酸氮、氨态氮、非酸水解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 ,其富集率随坡度的下降而增大 ,以氨基酸氮富集程度高 ,泥沙中氨基糖态氮反而无富集现象存在 ;当坡度分别为 2 5°、2 0°、15°、10°和 5°时 ,水解全氮流失量分别为 1135 .0、76 3.7、485 .5、313.0和 15 4.4kg/ km2 ,而氨基酸氮流失量则为 2 34.8、182 .7、12 1.1、76 .8和 33.9kg/ km2 ,占水解全氮的 2 0 .6 %~ 2 4.9%。氨态氮流失量为 742 .5、5 0 3.3、32 2 .2、2 0 8.9、97.4kg/ km2 ,占水解全氮的 6 3.1%~ 6 6 .7%。氨基糖氮占酸水解氮 1.1%~ 2 .9%。非鉴别氮占水解全氮的 5 .8%~ 12 .6 %。而酸水解氮与非酸水解氮之比分别为 ...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施入不同比例的泥炭、风化煤对风沙土的改良作用及其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的效果,并初步分析了两种有机物料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泥炭和风化煤都显著地改良了风沙土的理化性质,随着施入量的增加,两者对风沙土的影响都表现出土壤pH值下降、持水量增加、养分含量提高,且泥炭的效果普遍比风化煤的效果要好;两者均促进了樟子松幼苗生长。不同含量的泥炭对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根长、生物量)的效果表现为8%>10%>5%>2%>0。不同含量的风化煤对高生长的影响依次是5%>8%>10%>2%>0,对地径生长的影响依次为5%>8%>2%>10%>0,对生物量的影响依次为5%>2%>8%>10%>0。总的来看,泥炭的效果比风化煤好。结合樟子松在沙地中的生长特性,推断泥炭和风化煤中含有微量抑制樟子松生长的物质,并提出8%的泥炭与风沙土之比是促进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比。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小区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留茬、灭茬和烧茬三种处理土壤、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的变化,比较了三种处理夏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分析了小麦高留茬的田间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留茬明显降低了土壤温度,测定日0cm地表温度全天内留茬都处于最低,其中10时到14时降温效果最明显,土壤5 ̄25cm平均温度分别较灭茬和烧茬低1.45℃和2.3℃;土壤0 ̄70cm含水量自始至终留茬高于灭茬和烧茬;留茬对近地层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在晚上,麦秆凝结的水汽增大了空气湿度,白天留茬高度内气温低湿度较大,留茬高度外气温高湿度较小(与灭茬和烧茬相比)。留茬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后期,试验结束时留茬株高、茎粗均高于灭茬和烧茬,表现出较大的后劲。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根据野外调查,分析了沙地云杉林的植物区系成分,进行了种子植物的统计并得出结论:在沙地云杉林中,共有161种植物,分别属于49科,123属。其中1种蕨类植物,2种裸子植物,158种种子植物。共有10种地理成分分布类型,其中以达乌里-蒙古成分占优势,内蒙古自治区的特有成分只有沙地云杉一种。根据优势成分分析,发现在乔木层中只有沙地云杉和白桦达到存在度的4~5级,灌木层中只有黑果木旬子木达到5级。根据相似系数比较发现:沙地云杉林有56.8%的科、47.4%的属、47.4%的种与大针茅草原相同;有60.8%的科、22.3%的属、7.2%的种与长白山的典型暗针叶林相同,因此沙地云杉林仍然属于暗针叶林范畴。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沈阳城区昭陵古油松为样本,建立了古油松标准化年表、差值年表和自回归年表.结果表明,年表与沈阳1月和4月的极端最低气温显著相关;与2月的降水量、年均水汽压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相关,年表对4、5、9和10月的水汽压响应较强,且均与自回归年表显著相关.年表与相对湿度的年指标,4、5、6、9、10和11月月指标的相关性较高,其中与年值和5月值分别为显著相关(差值年表除外)和极显著相关.蒸发与油松的生长在全年和绝大部分月份呈负相关,其中5月最明显,而1月的蒸发量与油松年表呈正相关.年表的窄化突变佐证了1700年以来32次历史资料记录的主要旱灾年.沈阳地区的油松生长也受全球或半球尺度温度波动的影响.3种年表对以往太阳黑子的变化和地磁的活动呈现明显负相关,其中与太阳黑子活动存在显著的11年、23年和50年左右的公共周期,与地磁指标在10.5年、20年和45年左右存在共同的周期变化.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系统调查沈阳市细河流域土壤、农作物和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按照美国环保局推荐的暴露模型和成人、儿童暴露参数,计算细河流域土壤中5种重金属Zn、Pb、Ba、Cd和Hg的成人、儿童暴露量。结果表明:污染土壤重金属的人群暴露主要来自食物途径,食物摄入暴露量明显大于呼吸摄入暴露量,皮肤接触暴露量则更小。5种金属的成人与儿童食物日暴露总量分别为0.121 mg/kg/d和0.185mg/kg/d,不同重金属的食物日暴露量为:Zn>Pb>Ba>Cd>Hg;呼吸与皮肤接触暴露中儿童的重金属暴露较成人明显,儿童与成人呼吸日摄入总量分别为1.01×10-2 mg/kg/d与1.08×10-3 mg/kg/d;皮肤接触暴露量分别为1.82×10-5 mg/kg/d与1.08×10-5 mg/kg/d。在3种暴露途径中,儿童的平均体重日暴露量均明显大于成人。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 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辽河平原土壤磷钾的自然释放速度和不同施肥制度下的肥料效应以及建立宏大养分库的过程。结果表明 ,N、P肥在下辽河平原对玉米具有极好的增产作用 ,但K肥对玉米暂时不表现增产效果 ;对大豆而言 ,P、K肥效果均很明显。不同施肥处理作物吸收养分之间的差异与产量之间的差异相似 ,但其幅度不同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表明籽实产量的增长与养分消耗不是等比例的。豆茬土壤的供P状况要优于玉米茬 ;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 ,残留肥料P、K进入速效养分库的量减少 ,不同元素其表现也不同。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减少黄曲霉侵染作物的几率。[方法]结合辽宁地区玉米生产状况,选择耕作措施、灌溉状况、施氮水平、作物品种、种植密度为影响因子,研究田间管理措施减少玉米田间黄曲霉种群侵染的效果。[结果]耕作措施能明显减少土壤中黄曲霉种群数量,与连作相比,轮作能降低土壤中黄曲霉数量。灌溉状况、施氮水平、作物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土壤中黄曲霉数量没有影响。连作田间的黄曲霉平均菌落数大于轮作田间。灌溉状况对减少玉米黄曲霉侵染的效应优于其他因素。检测到黄曲霉的土壤含水量在5%~13%,当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13%时,应及时灌溉。[结论]在田间管理中实施合理轮作和适时灌溉,可预防黄曲霉侵染。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2003年6月17日、8月5日和10月10日,研究了长白山长白松林地内土壤呼吸速率和断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并于2004年5~9月对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总呼吸速率和断根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14:00,8月份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小于6月份和10月份.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8月份较高,5月份和9月份较低.2004年5~9月份,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12、1.94和1.18μmolCO2.m-2.s-1,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为26.5%~52.6%.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的指数相关,与土壤湿度之间呈线性相关.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的Q10值分别为2.44、2.55和2.27,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大于土壤总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土壤总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程度大于根系呼吸,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程度最差.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分别采用涡动相关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法)测算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2年9、10月的森林蒸散量。结果表明,9月,涡动相关法与BREB法测算的森林蒸散量分别为83.1和87.9 mm,后者相对于前者的误差不到6%,且两者日蒸散量有较好的相关性(0.78),表明涡动相关法与BREB法在森林蒸散研究中有很好的一致性。10月,随着秋季落叶,林内水汽压梯度减小。涡动相关法测算的森林蒸散量为42.5 mm,BREB法测算的结果为49.1 mm,后者相对于前者的误差达到了16%,两者日蒸散量相关系数为0.53。在水汽压梯度较小时,BREB法会产生较大误差。9月中上旬,森林主要热量消耗是用于蒸散,约占辐射平衡量的71%;落叶后,森林主要热量消耗变为森林-大气间的感热交换,蒸散耗热只占辐射平衡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