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resultados para 341.584
Resumo:
室温下,先用100—120keV的N离子注入类金刚石薄膜和石墨中,注入剂量5×1017至5×1018 cm-2,再用高能Xe、U、C60离子分别辐照注氮后的样品,然后用显微FTIR和Raman、XRD/XPS等手段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实验样品中由辐照引起的新化学键和新相的产生。实验结果显示,高能重离子辐照可在所有样品中产生大量的CN键,高N浓度和大密度能量沉积导致sp3/sp2键比率的增加以及形成α-和β-C3N4必需的N-sp3C键的量的增加。C60离子辐照在注氮石墨样品中引起了ta-C、N=sp2C和N-sp3C键的形成;而高能离子辐照在注氮类金刚石薄膜样品中产生了α-和β-C3N4晶态夹杂物,其尺寸在1.4—3.6nm之间。
Resumo:
研究了喹啉类添加剂和不同浓度梯度喹羟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喹羟酮和喹烯酮显著提高了肉鸡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对肉鸡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明显提高了肉鸡肌肉中RNA和DNA含量。在肉鸡日粮中添加50mg/kg或75mg/kg喹羟酮可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可显著降低小肠重量。上述结果证明,喹羟酮可促进肉鸡生长,有利于氮的利用。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mg/kg喹羟酮可获得最佳效果。
Resumo:
利用能量为 16 4— 180MeV的3 5Cl束流 ,通过14 9Sm(3 5Cl,p4n)反应研究了179Pt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X γ和γ γ t符合测量 ,建立了基于 1 2 -[5 2 1],5 2 -[5 12 ]和7 2 + [6 33]组态的 3个转动带 .实验上观测到 1 2 -[5 2 1]带在ω =0 2 7MeV附近顺排角动量突然增大 ,且 7 2 + [6 33]带具有较大的旋称劈裂 .通过比较奇APt同位素和179Pt的同中子素能级结构的系统性 ,对相关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Resumo:
正在研制的4π带电粒子多探测器系统(MUDAL)[1]由276个探测器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快、慢塑料闪烁体、碘化铯晶体、硅半导体探测器所组成的望远镜构成.总立体角覆盖约全空间的85%-90%,以及有一个很低的能量探测阈。整个探测器系统轴向对称排列,工作在真空中。该探测器系统可以鉴别氢、氦的同位素和Z<18的元素,以及大的能量测量动态范围。
Resumo:
运用在二维不对称谐振子势加八极形变势中传播的二维不对称谐振子相 干态,研究了不同强度耦合作用下密度矩阵的复杂性及对干扰动强度微小变动 的敏感性。发现相应于对应经典系统作规则、部分混沌、及整体混沌运动的相空 间区域,量子系统有对应的特征性的表现,它们与势能面上负曲率的存在及负 曲率的大小有关系.
Resumo:
用双核模型研究超重核的合成机制,最主要的部分是由双核系统演化到复合核的熔合机制研究。双核模型认为超重复合核的形成是由弹核的核子全部转移到靶核所致。核子分中子和质子,在以前的研究中,描述熔合过程的主方程是一维的,以类弹核的质量数 为变量,与此对应的驱动势也是一维的。对确定的 ,其同位旋的确定是由较低的势能面确定的,这样确定的同位旋与反应系统的同位旋很接近。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对入射道同位旋与复合系统同位旋相差较大的情况,入射道在双核系统势能面比较高的位置,有时甚至在最高位置,这时核子转移的同位旋路径比较复杂,以致一维主方程的描述给出错误的结果。为此,建立了以类弹碎片中子数 和质子数 为变量的二维主方程,并建立了二维主方程的分步差分的解法,完成了解二维主方程的程序编写。并对一些典型的弹核、靶核同位旋与复合系统同位旋相差较大的系统进行了研究。对这些反应道的研究表明,无论1D主方程对这些反应道的蒸发剩余截面的研究给出了过高、或过低的估计,2D主方程都能给出与实验值一致地结果。二维主方程适用于所有的弹靶组合入射道。对确定的超重核目标,可以较准确的对各种弹靶组合的合成几率给出预言,特别是研究合成超重核的同位素依赖性,因而极大增加了预言合成预期超重岛区域超重核的弹靶组合的选择性。本工作还检验了一维主方程的适用条件:入射点必须在比较接近二维驱动势谷底时才适用,这时一维主方程预言的蒸发剩余截面的结果与二维主方程的结果很接近
Resumo:
以中国东北的中纬度黑土区为样带,研究了有机磷浓度与有机质、全氮浓度的关系;全磷、有机磷、无机磷及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比率与纬度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磷和有机质、全氮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9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磷、有机磷、无机磷、Po/Pi在纬度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异规律,即随着纬度的升高,其浓度或比率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77、0.26和0.60,相关分析表明,这些纬向分异规律都达极显著水平(P<0.01)。除了无机磷的纬向分异原因尚不明确之外,其他纬向分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黑土南北样带气候热量上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从而造成南北样带之间有机质的矿化程度和速率产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