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 resultados para LT MQWs
Resumo:
<正>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截流长江后,按工程设计运行特点,仅引起库区内水文状况改变,但大坝的阻隔使鱼类洄游受到影响。其影响的程度怎样?采取什么救鱼措施?建坝后的生态效应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为人们广泛关注。从1956年起有关方面就开始了调查
Resumo:
<正> 1988年9月22日美国参议院接受一项提案并在国会通过了一项《消费者产品安全试验法令》(Consumer Products Safe Testing Act,以下简称“法令”)。法令指出在产品试验中脊椎动物进行的急性毒性试验——LD_(50)(半致死剂量)试验是不准确的,使人误解而无益,为此联邦政府采取禁止使用LD_(50)试验。
Resumo:
<正> 人类早就应用选择方法来培育动植物新品种,但是这种经典的育种方法在两个方面受到限制,首先,遗传信息只有在同种或亲缘关系很近的种之间才有可能变换重组。其次,选择的先决条件是变异或突变,而天然的突变频率是极其低的。现在的重组DNA技术可以克服这两种限制。因为重组是在体外进行的,亲缘关系十分远的种间的遗传信息可进行交换和重组。同时也可在银短的时间内(数周乃至数天)产生惊人的突变。而且这种突变可以是服从于人的意志的。
Resumo:
<正> 热烈祝贺《重庆环境科学》创刊十周年。如一个人一样,《重庆环境科学》已从青年时期进入壮年时期,不但显得越来越成熟,而且对环境科学界的影响也必将越来越大。环境问题是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影响环境而产生的后果,也可以说是人类的近
Resumo:
<正> 近年来,离子相互作用色谱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可用有机树脂作固定相,同样可使用高效的键合固定相,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离子相互作用,试剂在流动相中的浓度或涂敷在固定相上的量来改变柱的交换容量。实验使用常规的液相色谱仪,易于方法的广泛应用。在无机阴离子的分离中,这一方法显示了优越的分离效率。 本文研究了在涂敷十六烷基吡啶的C_8键合固定相上分离无机阴离子,并利用一些无机阴离子在
Resumo:
<正> 鲩华鱼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线虫,成虫寄生于草鱼的腹腔内。此虫最早是由伍惠生发现的,由于形态特殊,因此描述为鲩华鱼线虫新属新种(Sinoichthyonema otenoph-aryngodoni Wu,1965),其特征和龙线科(Dracunculidae)中所有的种类有显著不同,因此建立华鱼线亚科(Sinoichthyone-matinae Wu)以容纳华鱼线虫新属。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论文未能及时发表,
Resumo:
<正> 生物能量学(bioenergetics)是研究能量在生物体内转换的学科。实际上,生物能量学一词,被用于三个极为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领域:一个领域是研究生化过程及细胞活动中的能量转换;另一领域是关
Resumo:
<正> 1986年6月,作者在四川涪陵的中华倒刺鲃(Barbodes sinensis Bleeker)后肠检获一种纤毛虫,根据虫体的特征及前人的分类方法,鉴定为斜口科(Plagiotomidae),肠肾虫属(Nyctotherus)一新种,定名为长江肠肾虫(Nyctotherus changjiangensis sp.nov.) 寄生虫的形态研究,除活体观察外,均采用纤毛虫常规涂片染色方法观察。测量了10个以上标本,测量单位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室。长江肠肾虫(新种)Nyct
Resumo:
<正> 白鱀豚“珍珍”雌性,捕于1986年3月31日,体长1.5米,体重57.5公斤,约2龄,死于1988年9月27日,死时体长为1.97米,体重为88.25公斤,池养时间为2年半。除1988年夏天,由于天气酷热中暑,经用药后即很快恢复正常摄食外,近年来食量一直维持在每天7公斤左右,约占体重的8%。治疗水生哺乳动物的内科疾病,特别是肺炎和肝病,一直是世界养豚事业的难题。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积累有关豚类病理资料是十分必要
Resumo:
<正> 茭草又称野菰(Zizania latifolia),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体,在湖北省洪湖中,茭草是沿岸呈环带状分布的优势挺水植物。由于该湖年平均水深仅1.35米,底泥肥沃,适于茭草生长繁殖,群落面积已达22.7万亩,占该湖总面积的42%。每年生产茎叶干物质达15万吨以上,但绝大部分废弃分解还湖,未被充分利用。根据洪湖大水面水体生物生产力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计划,我们对茭草不同器官化学成分分析的结果证明,茭草乃优质饲料,茭草叶含粗蛋白16.8—18.7%,其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与草鱼肌
Resumo:
<正> 鱼类具有怀卵量大、受精卵易得,容易进行体外操作、人工孵化及培育等优点,使得它成为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极好材料。1985年朱作言等首次发表了转基因鱼研究的初步结果,随后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转基因鱼模型,并获得了可遗传的转基因鱼及其子一代。这一研究现已扩展到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个实验室。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鱼类基因转移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将有可能带来育种史上的革命,并建立定向、快速的鱼类育种新技术。已发表的转基因鱼研究,都是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直接将外源基因导入鱼类受精卵
Resumo:
<正> 1.孤雌生殖,雌核发育和杂合发育单性型种群在脊椎动物中是罕见的。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几乎已在各类脊椎动物中发现了单性型种群。该种群通常涉及3种繁殖方式,即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雌核发育(gynogenesis)和杂合发育(hybridogenesis)。
Resumo:
进行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对原生动物的种、种群和群落等三个不同生物学组织水平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DBS对5种原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没有种的特异性(p>0.05)。半致死浓度12h-LC_(50)在7.0—10.47ppm之间;对美洲四膜虫种群的急性毒性作用,12h—LC_(50)为17.21ppm;对其呼吸率的影响,表明其效应浓度为12.84ppm(p<0.05);3—40ppm DBS,对微型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参数有原生动物种类组成和种类数;功能参数有原生动物群集过程、微
Resumo:
<正> 中型裸藻嗜酸变种(新变种)(图1)细胞变形,圆柱形或圆柱状长纺锤形,长53一63微米,宽约10微米,前部略窄,顶端略呈斜截形,后端形状多变:渐尖形、圆形或呈乳头状尾突;表质柔软,线纹难见到;色素体10个左右,圆盘形,直径约8微米,无蛋白核;副淀
Resumo:
<正> 早在1879年,Joseph就描述了Peridinium stygium的配子融合现象。之后的近八十年中,对甲藻生活史中是否存在有性生殖一直存在着争论。直至Von Stosch(1964)报道了Ceratium horridium和C.cornutum有性生殖核配的详细过程后,甲藻的有性生殖才得到公认。迄今,至少已在15属30种甲藻的生活史中观察到有性阶段。 Andersoa等人经大量的研究,证明:Gonyaulax tamarensis的周期性赤潮起源于海底沉积物中的休眠合子。在Gonya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