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 resultados para SW-CMM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水色是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不同的水色反映水质的营养状况;藻类群落是水体营养状况的生物表征,对水色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水色中的藻类优势种群及其作用,认为藻类优势种群是决定水色的主要生物因子;阐明了藻类与水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施肥改变水色的内在机理,水体营养状况决定了水体藻类群落结构进而决定不同的水色;并结合实践对如何判断不同藻类种群引起的不同水色提出了看法,同时对改变和调控水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论述,为相关生产和水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流式细胞术做为一种高新生物技术,在动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细胞生物学、病毒学、肿瘤学、免疫学和病理学中都得到广泛应用,为细胞凋亡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该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多参数分析等优点,可针对细胞在凋亡时产生的一系列形态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性质的变化,包括细胞皱缩,核染色质凝聚,细胞膜通透性改变,Caspases 激活,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膜磷酯酰丝氨酸外化,胞质 Ca2+ 浓度升高,DNA片段化及含量变化等特点,进行定性、定量测试分析,从而实现对细胞凋亡的准确测定。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33个浅水性湖泊的氨态氮(NH_3-N)、硝态氮(NO_3-N)、亚硝氮(NO_2-N)和氮磷比(TN/TP)在生长季节和非生长季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各营养盐浓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整体上生长季节的相关性较好。当TP>0.1 mgL~(-1)时,随TP浓度的升高,非生长季节氨态氮浓度增加较快,硝态氮在生长季节呈增长趋势而在非生长季节有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因为非生长季节超富营养湖泊中的溶氧和温度较生长季节低,而硝化作用对溶氧和温度较敏感所致。当TP为0.035 mg·l~(-1)~0.1 mg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由于磷是重要的生源要素,过量的磷促进浮游植物(包括有毒蓝藻)的生长而使水质恶化,水一泥界面的磷交换机制受到广泛关注。一般认为沉积物的磷释放模式在浅水湖泊和深水湖泊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探讨沉积物中磷释放机制时,人们一直最关注的要素为铁和氧及其相关的环境因子(如扰动、分解),但是浅水湖泊中磷含量变化的大部分结果仍然无法解释。通过对欧洲温带浅水湖泊和亚热带气候的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有关沉积物磷释放模式的野外和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在浅水湖泊内源磷负荷季节变动模式的驱动因子中,pH可能比溶氧更为重要,即浮游藻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磷酸酶可通过增加磷的生物可利用性促进富营养化过程,在太湖、龙阳湖与莲花湖探讨了这种机制。磷酸酶活性与磷营养水平以及叶绿素a浓度相关。反胶团酶学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溶解态磷酸酶稳定性的不同可能源于酶分子大小、结构与活性基团的差异。太湖微囊藻水华发生处间隙水溶解态磷酸酶在胶团中的活性高且稳定,溶解反应性磷浓度较低,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好气性细菌数量均低,且呼吸强度明显较高,无机磷与有机磷细菌以及其它微生物均在表层富集,却极少见诸于沉积物。因此,来自酶促水解或其它途径的大量内源磷可能在厌氧状态下经上覆水随细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对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巢湖湖水、间隙水以及沉积物中磷形态及吸附行为时空变化的研究发现,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巢湖西区湖水、间隙水中的正磷酸盐(orthophosphate,Ortho-P)、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显著高于东湖区,这与西湖区有大量的营养物质通过入湖河道输入有密切关系;此外水柱中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hosphorus,PP)亦有同样的空间分布规律,且PP的含量与微囊藻的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微囊藻在吸收与储藏磷方面比其它藻类更具优势。夏季浮游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根据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GB/T12990 -91),两次对湖北鸭儿湖生物氧化塘进行了生物监测与评价.共检出原生动物192种,其中植鞭毛虫48种、动鞭毛虫46种、纤毛虫82种、肉足虫16种.试验所得生物学参数,即PFU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参数表明:如今Ⅰ号氧化塘整体状况与1982年相比变化较大,Ⅱ号氧化塘相比1982年也有所变化,但不是很大.其它3个氧化塘,第一次试验结果为从Ⅲ号氧化塘到Ⅴ号氧化塘依次变好;第二次试验结果则按Ⅴ、Ⅲ、Ⅳ顺序变好.两次试验所得此三塘的生物学参数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雨水和表面活性剂(LAS、AE9和NPE10)淋溶多氯联苯(PCBs)污染的河道底泥柱,初步探讨了它们对表层底泥中PCBs洗脱量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从表层洗脱出的PCBs随着淋洗液在下层底泥中的纵向迁移。淋洗液包括雨水和浓度均为1500mg.L-1的LAS、AE9、NPE10溶液以及浓度都是1500mg.L-1的AE9+NPE10和LAS+NPE10混和溶液。实验发现:雨水和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对表层底泥中PCBs洗脱量大小依次为:雨水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中国水域隶属于不同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亚种的两个群体即长江群体和渤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19条ISSR引物及3对引物组合对两个群体共36个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1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41.71%。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江豚群体的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He=0.1643;Ho=0.2413);长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e=0.1530;Ho=0.2223)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羟基多氯联苯是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在生物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已在许多野生动物和人体内被检出。由于其化学结构与天然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十分类似,因此羟基多氯联苯的内分泌干扰效应近年来已开始受到国际上的高度关注。本文对多氯联苯的代谢途径、羟基多氯联苯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水平、内分泌干扰及其多种毒性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有关对多氯联苯的活性代谢产物———羟基多氯联苯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多氯联苯的毒性机制,为我国早日建立有效的POPs污染危害评价与早期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使用直接计数法和专项调查法于1996年5月~2003年7月对湖北省珍稀濒危保护水禽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珍稀濒危保护水禽有45种,隶属于6目9科24属;记录到34种,其中有黄嘴白鹭和小苇鳽2个新记录种。按区系型分,古北界种类占优势,有35种,东洋种8种,广布种2种;按季节型分,冬候鸟为主体,有30种,夏候鸟8种,旅鸟5种,留鸟2种;按生活型分,涉禽23种,游禽22种,种类几乎相等。种群数量为41.1796万只。在45种珍稀水禽中,IUC红皮书水禽23种,8 247 只;中国红皮书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一种新型的无铅汽油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以减少含铅汽油对空气的污染。简要介绍了MTBE的理化性质和MTBE的急性毒性、代谢、生殖、遗传毒性,就其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其防治作了综述,指出了我国开展MTBE有关研究的重要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紫外线灭活的dsRNA病毒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诱导和模拟诱导的牙鲆胚胎细胞为材料,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成功构建了双链RNA病毒诱导的牙鲆胚胎细胞(FEC)差减cDNA文库。以管家基因αtub lin作为差减指标,经检测,该文库差减效率达210倍,表明经病毒诱导后某些差异表达基因也得到了相应倍数的富集。将获得的cDNA片段连接到pGEM T载体,PCR检测显示差减片段在250bp~2 000bp之间。该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牙鲆培养细胞对dsRNA病毒的免疫反应、以及进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综述了极高CO2浓度对耐受性藻类在生长、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以及藻类适应极高CO2浓度的机理,并结合藻类生物技术分析了耐受性藻类在生物固碳领域的应用前景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藻类固定CO2以缓解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的新思路.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研究空间飞行及辐射对微藻光合系统的影响。方法利用卫星搭载空间飞行、钴60的γ射线照射及地面对照黑暗培养微藻葛仙米,测定其存活率、光合活性、光合系统色素及观察藻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空间飞行和射线处理后的微藻其存活率、光合活性发生显著降低,捕光色素明显降解、光合片层结构出现异常,同时空间飞行后微藻细胞外诱导出较厚的胶被。结论空间飞行及辐射均对微藻的光合系统产生损伤,但微藻可以通过结构上的改变对其进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