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 resultados para Border
Resumo:
本书收录会议论文60篇。
本书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类着重介绍了钱学森先生的风范,他的爱国主义,他的勤奋好学,他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他在学术上的重大贡献以及他的科学思想。第二类是介绍在他的领导或影响下,五十年来我国力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及进一步的进展。第三类涉及我国力学界正在开展的其他方面的学术研究进展。我们的共同目的是继承优良传统,开拓我国力学在新世纪的发展。
读者对象:力学、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
会议论文 |
学习钱学森先生技术科学思想的体会 | 郑哲敏; | ||||||
国家目标与技术科学——钱学森的力学研究所建所思想 | 吴承康; | ||||||
钱学森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焦安昌;钮颂镛; | ||||||
钱学森教授与近代力学教育 | |||||||
钱学森开创的物理力学之路 | 朱如曾; | ||||||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 | 钱令希; | ||||||
压电类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力学分析 | 余寿文;沈亚鹏;匡震邦; | ||||||
一般力学(动力学、振动与控制)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 黄文虎;胡超; | ||||||
力学系统控制的几个问题 | 黄琳; | ||||||
与物理分析相结合的计算流体力学 | 张涵信;庄逢甘; | ||||||
烧蚀防热的非线性气固耦合 | 姜贵庆; | ||||||
湍流的复杂系统论 | 佘振苏;程雪玲; | ||||||
纳米力学进展 | 杨卫;郑泉水;方岱宁;黄克智; | ||||||
从简单系统的定量分析到复杂巨系统的综合集成 | 庄逢甘;黄志澄; | ||||||
关于力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 童秉纲; | ||||||
哈密顿原理中时端条件的处理方法及其推广 | 刘高联; | ||||||
ASYMMETRIC VORTEX FLOW OVER SLENDER BODIES | 罗时钧; | ||||||
亚、超声喷管中声传播的数值模拟 | 高军辉;李晓东; | ||||||
格子Boltzmann数值流体力学 | 冯士德;毛江玉;任荣彩; | ||||||
微型飞行器的仿生流体力学——昆虫产生高升力的机理 | 孙茂;唐剑; |
Resumo:
border="0" alt="" hspace="8" width="130" height="180" align="left" />《塑性大应变微结构力学》涉及以下三部分内容:小应变塑性力学;大应变分析;微结构力学分析及其应用。书中既论述有关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又介绍了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部分小应变塑性力学
第一章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和张量
1.1直角坐标与单位向量
1.2微积分运算中的公式
1.3坐标变换
1.4Descartes张量张量代数和张量演算
1.5两种张量表示方法的说明
练习
参考文献
第二章微小变形下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2.1一点上的应力
2.2一点上的应变
2.3平衡方程
2.4协调条件
练习
参考文献
第三章屈服准则和塑性理论
3.1屈服
3.2塑性理论中的公设
3.3流动理论
3.4比例加载下的形变理论
3.5塑性计算的示范
练习
参考文献
第四章塑性力学的发展
4.1基于塑性耗散能的本构形式
4.2近似蠕变分析-比应力-应变曲线方法
4.3机动硬化模型
4.4角点理论
4.5相关的和非相关的流动法则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大应变分析
第五章一般坐标系中的张量及其各类时间导数
5.1一般坐标系中的基量
5.2坐标变换张量及协变导数
5.3坐标系统
5.4变换时间导数的Oldroyd方程
练习
参考文献
第六章应变张量应力张量和它们的变化率
6.1应变张量
6.2各类应变率张量
6.3应力张量
6.4应力张量的各种变化率
练习
参考文献
第七章在有限变形下平衡的变分原理及分叉理论
7.1固体的弹性超弹性和亚弹性
7.2变分原理及应力与应变的共轭关系
7.3平衡的稳定性和分叉准则
7.4Lagrange和逐级更新Lagrange系统中平衡和分叉的增量型变分原理
7.5大应变本构方程及数值计算步骤
练习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微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第八章确定材料的总体力学行为与其微结构参数之间的
关系
8.1"自洽"原则
8.2塑性力学中的内变量
8.3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确定内变量
练习
参考文献
第九章空洞的分析
9.1空洞的萌生和扩展的试验
9.2单级空洞效应的理论模型
9.3两级空洞效应的理论模型
9.4空洞化材料的宏观响应与力学和几何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
9.5基于微结构研究成果所设立的连续介质本构模型和失效准则
9.6空洞化损伤的三维分析及探讨应变加载模态影响的方法
9.7应变加载模态对空洞化损伤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与次级空洞间的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第十章剪切带状分叉
10.1材料分叉的原理
10.2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局部化剪切带
10.3材料非均匀性或初始缺陷的影响
10.4轴对称加载下的局部化轴对称剪切带
10.5局部化曲线剪切带
10.6局部化剪切带的三维解
10.7平面应变条件下扩散型剪切带的一维分析
10.8平面应变条件下扩散型剪切带的二维分析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空洞和分叉的分析在金属板材成型中应用
11.1平面应力模型中空洞扩展效应
11.2分叉分析
11.3双相钢薄板成型实验与数值分析的比较
11.4单向加载条件下平板的材料分叉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韧性断裂
12.1塑性可膨胀本构方程的论证
12.2确定本构参数
12.3韧性断裂的计算
12.4韧姓断裂的实验
参考文献
附录A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A.1广义Hooke定律
A.2平面问题
A.3轴对称问题
A.4弹性力学解的可叠加性和惟一性
A.5St.Venant原理
练习
参考文献
附录B弹性力学变分原理及解法
B.1应变能和应变余能
B.2虚位移和虚功原理
B.3最小势能原理
B.4最小余能原理
B.5两个变分原理的关系
B.6双变量广义变分原理
B.7基于变分原理的直接解法
练习
参考文献
Resumo:
Resumo:
border="0" alt="" width="109" height="150" align="left" />《物理力学讲义(新世纪版)》第1章绪论阐明了物力学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第2、第3、第4章是基础原理,第5章到第9章分别处理气体、固体的液体的热力学性质,说明了从分子结构计算宏观性质的方法,第10章到第13章处理各种输运过程,像热传导、粘滞性、扩散、中子慢化及热辐射等。
《物理力学讲义(新世纪版)》的特点是给出了明确具体而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使得工程介质和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可以不完全依靠实验就能确定。
物理力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提供计算机工程技术和所用介质和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的方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物理力学?
1.2 物质的结构
1.3 原子半径与分子结构
1.4 物质结构概念的应用
第2章 量子力学
2.1 薛定谔波动方程
2.2 振幅方程
2.3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2.4 谐振子
2.5 点粒子的体系
2.6 氢原子
2.7 自由粒子
2.8 氢原子的内部动力学
2.9 类氢原子的能级
2.10 电子自旋
2.11 分子能级的分类
2.12 分子的波动方程
2.13 双原子分子
2.14 U(r)的性质
2.15 刚性线转子的简单势
2.16 莫尔斯势
2.17 多原子分子
第3章 统计力学基础
3.1 体系的系集
3.2 关于微观性质的准备知识
3.3 一个系集状态的一般性质
3.4 关于平均的规则
3.5 一个经典系集的描写
3.6 可及性(主要是经典部分)
3.7 关于相似体系的系集的可及态对称群和反对称群
3.8 关于真实系集本征函数的对称类型
3.9 计算普通系集可及态的捷径
3.10 关于定域系配容的计算
第4章 恒定体系系集的一般原理
4.1 权重
4.2 几个简单体系的状态的权重
4.3 可及态(配容)的计算
4.4 两组定域线性振子的系集
4.5 最陡下降法的简单描述
4.6 平均值和统计温标
4.7 多自由度体系及退化体系
4.8 线性谐振子
4.9 二维及三维谐振子
4.10 没有轴自旋的刚性转子
4.11 有绕轴自旋的刚性转子(对称陀螺)
4.12 两组非定域系组成的系集
4.13 数学推导
4.14 结果之摘要
4.15 退化体系
4.16 经典统计力学
4.17 无结构质点在盒子中的运动
4.18 系集的外作用力
4.19 统计力学与热力学之间的关系
……
第5章 理想气体
第6章 固体的热学性质
第7章 固体的物态方程
第8章 非理想气体
第9章 液体和稠密气体
第10章 输运过程的一般理论
第11章 粘滞性,扩散和热传导
第12章 中子的扩散和减速
第13章 热辐射
附录 物理常数表
编后记
Resumo:
border="0" alt="" hspace="8" width="100" height="100" align="left" />通常的气体动力学方法,当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流场特征长度相比不可忽略时,不再适用,要采用稀薄气体动力学的方法。这适用于航天飞行器在高空飞行时受的力和热,也适用于微机电系统和真空系统等离子体材料加工等21世纪技术前沿领域。本书系统、简明地阐述稀薄气体动力学方法,给出方法的基础并着重介绍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以及与低速稀薄气体流动相关的前沿课题。全书共分7章。前两章是作为学科的基础引入的,第1章以空气为对象对于分子能态结构、能态分布以极小篇幅作了简要概括的叙述,以作为了解稀薄气流非平衡现象物理基础的初步。第2章对包括双体碰撞、Boltzmann方程以及气体的平衡态等分子动理论的基础做了必要的讨论,其中包括了对唯像论分子相互作用模型、变径硬球(VHS)、变径软球(VSS)和概括化硬球(GHS)等模型的介绍。第3章讨论了各种分子和表面的相互作用模型,包括反映细致平衡的互易原理和基于此原理的CLL模型的阐述。第4章讨论自由分子流。第5章讨论应用于滑流领域的各连续介质方程及滑流边界条件,一些简单解以及热泳问题。第6章则较全面、概括地介绍了求解过程领域中的各种解析和数值方法。第7章介绍了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讨论了非平衡流动及低速稀薄流动等前沿课题,包括处理内能松弛、化学反应的方法、用于复杂流场通用软件的方法、低速稀薄流动的信息保存(IP)方法等。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力学一航空航天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从事气动力学和航天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编辑推荐
通常的气体动力学方法,当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流场特征长度相比不可忽略时,不再适用,要采用稀薄气体动力学的方法。这适用于航天飞行器在高空飞行时受的力和热,也适用于微机电系统和真空系统等离子体材料加工等21世纪技术前沿领域。本书系统、简明地阐述稀薄气体动力学方法,给出方法的基础并着重介绍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以及与低速稀薄气体流动相关的前沿课题。
目录
符号表
绪论
第1节 稀薄气体动力学的提出
第2节 气体的分子模型
第3节 分子平均自由程
第4节 流动的领域划分
第5节 非平衡现象与稀薄气体动力学
第6节 相似准则
第1章 分子结构与能态
第1节 双原子分子
第2节 分子的能态分布
第3节 分子的内能、内自由度和内能分布函数
第2章 分子动理论基础
第1节 速度分布函数
第2节 宏观量的表达
第3节 分子的双体碰撞模型
第4节 碰撞截面与分子模型
第5节 Boltzmann方程
第6节 碰撞积分与气体分子的总碰撞数
第7节 碰撞积分的计算
第8节 Maxwell输运方程——矩方程
第9节 Maxwell分布
第10节 气体的平衡态
第11节 8速度气体模型
第12节 混合气体
第3章 分子表面相互作用
第1节 引言
第2节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适应系数
第3节 互易性原理
第4节 CLL分子表面相互作用模型
第4章 自由分子流
第1节 气体中的分子数目通量和动量通量
第2节 作用于物体的气动力
第3节 表面元素的热传导
第4节 自由分子流出与热流逸
第5节 Couette流动与平板间的传热问题
第6节 无碰撞Boltzmann方程的通解,非定常流动
第5章 连续介质模型
第1节 引言
第2节 基本方程
第3节 滑流边界条件
第4节 一些简单问题的求解
第5节 热蠕动与热泳
第6章 过渡领域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线化的BoltzmanN方程
第3节 矩方法
第4节 模型方程
第5节 有限差分法
第6节 间断纵坐标方法
第7节 积分方法
第8节 直接模拟方法
第7章 直接模拟Monte方法
第1节 引言
第2节 碰撞的取样
第3节 DSMC方法求解问题实例
第4节 内能的激发与松弛
第5节 化学反应的模拟
第6节 复杂流场的计算,位置元方法
第7节 微尺度低速气体流动,信息保存法
附录I 气体的性质和分子性质
附录II 分布函数求矩遇到的积分
附录III 具有给定分布的随机数的取样
附录IV Couette问题程序
参考文献
主题词索引
Resumo:
郑哲敏文集 |
会议论文 |
冯元桢先生贺信 | |||||||
A Similarity Law for Stressing Rapidly Heated Thin-Walled Cylinders | H. S. TSIEN;C. M. CHENG; | ||||||
ANALYSIS OF PIPE VIBRATIONS WITH INTERNAL FLUID FLOW | |||||||
PROBLEMS IN HYDRO-ELASTICITY | |||||||
关于工程地震的若干问题 | 郑哲敏; | ||||||
平板在流体作用下的振动 | 郑哲敏; | ||||||
VIBRATION OF PANEL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 |||||||
悬臂梁在一侧受有液体作用时的自由振动 | 郑哲敏;马宗魁; | ||||||
爆炸成形模型律 | 郑哲敏; | ||||||
水中击波入射于平板时空化的形成及其作用 | 郑哲敏; | ||||||
球壳的变形计算和能量准则 | 郑哲敏;孙同坤;孙国芳; | ||||||
关于地下爆炸计算模型的一个建议 | 郑哲敏;解伯民; | ||||||
破甲过程初步分析及一些基础知识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二室四组; | ||||||
破甲过程初步分析及一些基础知识(续)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二室四组; | ||||||
破甲机理的力学分析及简化模型(681破甲机理课题进展报告) | 郑哲敏;谈庆明; | ||||||
关于射流侵彻的几个问题 | 郑哲敏; | ||||||
聚能射流的稳定性问题 | 郑哲敏; | ||||||
连续介质力学与断裂 | 郑哲敏; | ||||||
一种非局部弹塑性连续体模型与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分布 | 虞吉林;郑哲敏; | ||||||
受压固、气两相介质一维膨胀运动 | 谈庆明;丁雁生;郑哲敏; |
页码: | [1] [2] [3] [4] |
Resumo:
border="0" alt="" hspace="6" width="150" height="213" align="left" />
Resumo:
本书注重从简单问题入手,利用手工计算理解有限元基本思想,编程实现体会实现过程,ANSYS验证说明自编程序的有效性。采用计算机代数系统编程环境大大简化了代码编制,使读者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实现程序编制的具体步骤上。ANSYS验证也是读者掌握商用有限元程序的捷径。
本书的使用能够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有限元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同时学会使用计算机代数系统和ANSYS软件。
本书适合大学本科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其他人员参考。
Resumo:
border="0" alt="" width="130" height="205" align="left" />《中国力学学会史》是《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述中国力学学会建立与发展历程的专著。 《中国力学学会史》全书30万字,书中不但重点对学会的初创情况、发展过程、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分支机构等进行了专门介绍,还特别收录了记述学会重大活动情况的大事记、名人与学会发展的丰富资料和一些极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旨在反映学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概况及其在中国力学界中发挥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中国力学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仅以此书的编著出版,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和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多周年。本书可供力学界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各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参阅,也可作为组织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研究的参考资料。
Resumo:
border="0" alt="" width="99" height="148" align="left" />《固体力学进展及应用:庆贺李敏华院士90华诞文集》收录了近代固体力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领域的重要科技成果和最新进展。作者是在同体力学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研究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丰富的科研与丁作经验。他们提供的论文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当前同体力学的发展现状与成就,并能看出发展趋势,对未来研究的课题选择有参考价值。《固体力学进展及应用:庆贺李敏华院士90华诞文集》还收集了李敏华院士的珍贵照片和纪念李敏华院士90华诞的庆贺和回忆文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目录
Resumo:
border="0" alt="" width="150" height="150" align="left" />水动力学讲义手稿》是1958年钱学森先生在清华大学给第一届力学研究班学员讲授《水动力学》课程用的备课笔记。钱先生选材简赅精切,遴的内容具有基础性、经典性,整个手稿清晰耐读,详略得体,推演细腻,覆盖全面。
《水动力学讲义手稿》可供科技人员、教研人员及广大师生研究和学习之用。
目录
基本方程式
平面波
在深水中驻波
进行波
第二讲 表面波(续)
另一研究行波的方法
群速度
在有限深度液体中的波
在空气与水交界面上的波
风力生波的问题
第三讲 波阻
波的能量
能量的转移
波阻
在自由面下的旋
第四讲 水面滑行的平板
作用在自由面上的力F
以仰角α运行的平板
船舶造波阻力的计算
第五讲 浅水中的长波
基本方程式
写成气动力学的形式
高速气流的水流模型
特征线解法
水跃
第六讲 河流水动力学
河道和明渠中的流动
定常流、合流问题
洪峰、不定常流
特征线法
第七讲 空化
空泡、空蚀现象
局部的空蚀
完全的空泡情况
完全空泡中的平板(任意攻角)
正迎水流的平板
正迎水的平板(另一推演)
第八讲 非线性自由面及交界问题
基本方程式
自由面问题
一种转换
异重流
水库的异重流问题
第九讲 泥沙问题
渠道中泥沙的输移
悬沙浓度的分布
浅水情况下的沙涟波长
注释与说明
Resumo:
border="0" alt="" width="150" height="150" align="left" />本文集收入了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谈镐生先生在流体力学、稀薄气体动力学和应用数学研究领域的论文和研究报告26篇,谈镐生先生倡导和支持力学基础研究的有关文章和论述21篇,谈先生的学术活动和生活图片多幅,以及谈镐生先生生平,最后附有谈先生生平年表。
目录
科技论文
Theaerodynamics of supersonic biplanes
Strength of reflected shock in Mach reflection
On laminar boundary layer over arotating blade
A unique law for ideal incompressible flow with preserved pattern off initeseparation
On motion of submerged cylinder
On source and vortex off luctuating strength U~aveling beneath a free surface
Wave sproduced by a pulsating source U~ave lingbeneath a free surface
On optimum nose Curves form issiles in the superaerodynamic regime
On optimum nose Curves for superaerodynamic missiles
On a special bolzavariational problem and the minimization of superaerodynamic
Hypersonic nose drag
Nose drag in free-molecule flow and its minimization
Final mdash;stagedecay of a single line vortex
Final stage decay of grid—produced turbulence
Resumo:
border="0" alt="" hspace="5" width="105" height="153" align="left" />《材料和结构的动态响应》是我国爆炸力学、冲击动力学领域的专家、教授、学者们为祝贺爆炸力学、冲击动力学专家王礼立教授七十华诞而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我国乃至国际上近年来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知识创新成果及学科发展动向,为促进爆炸力学、冲击动力学的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造福人类,做出积极努力。
王礼立教授传
王礼立教授的论著目录
延性层裂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级可逆相变材料中冲击相边界的传播
含粘弹界面相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动态有效性质
基于考虑气泡内压的微孔塑料本构模型
高速侵彻力学中改进的Tate工程分析方法
不规则蜂窝结构面内冲击性能的数值研究
SHPB与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国产C30混凝土考虑率型微损伤演化的改进的Johnson-Cook强度模型
霍普金森压杆实验中的脉冲整形技术
微爆索线性切割航空有机玻璃的实验研究
混凝土及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震塌破坏
微爆索线性切割航空有机玻璃的实验研究
混凝土及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震塌破坏
Resumo:
本书适应于从事油气田开发、采油、钻井等专业的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以供相关专业的大学教师研究生阅读。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围压与温度对岩石特性的影响
第三节 岩石孔隙中的流体效应
第四节 岩石的破裂
第二章 线弹性理论简述
第一节 广义Hook定律
第二节 正交各向异性线弹性体
第三节 横观各向同性线弹性体
第四节 各向同性线弹性体
第三章 经典塑性理论简述
第一节 屈服准则
第二节 加载和卸载准则
第三节 硬化规律
第四节 塑性公设
第五节 流动规则
第六节 塑性形变理论与塑性增量理论
第四章 套管的变形与损坏形态
第一节 套损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节 套损的形态
第五章 钻井完毕后的固结过程分析
第一节 流-固偶合过程基本方程
第二节 流-固偶合过程方程的解
第六章 断层附近注采井套变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节 地应力
第二节 断裂活动与地应力
第三节 油井围岩中的应力场
第四节 断裂扩展对油井影响的实验模拟和数值分析
第五节 断层滑移引起应力场对套损影响的数值模拟
第七章 油藏开采地面下沉对套损的影响
第一节 油田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力学模型
第二节 油藏开采地面下沉引起油井套管变形损伤的有限元分析
第八章 注水开采引起地层回弹对套损的影响
第一节 注水引起岩石特性的变化
第二节 水在断层中的作用
第三节 注水引起地层回弹对套损的影响
第九章 油井出砂对套损的影响
第一节 油井套管周围砂岩的应力及破坏分析
第二节 影响油井出砂的参量研究
第三节 油井出砂后形成空洞是如何引起套管破坏的
第十章 膨胀岩吸水后对油水井套管的挤压分析
第一节 膨胀岩的膨胀机理和影响岩石膨胀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膨胀岩的本构关系
第三节 膨胀岩-油井套管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
第十一章 围岩蠕变对油水井套管变形损伤的影响
第一节 油井周围岩石的蠕变、膨胀及压缩
第二节 水平井段周围岩石的蠕变、膨胀及压缩
第三节 围岩蠕变对套管变形损伤影响的数值分析
第十二章 油井套管变形损坏的防范措施
第一节 油井套管的合理设计
第二节 提高完井固井质量
第三节 采取正确措施保持合理的开采运行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