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 resultados para Berryman, J.B.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采集于长江水系、黑龙江水系及海南岛的36尾大鳍(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有须个体和无须个体在分子系统树中处于混合分布状态,各个体相互间遗传变异远小于与外类群(A.chankaensis、A.tokinensis)间差异,统计了其主要形态度量数据,也显示各主要性状数据无显著差异,结果均支持有须个体和无须个体(曾经被鉴定为A.taenianalis)为同一物种,A.taenianalis为A.macropterus的同物异名。序列分析显示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测定了来自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盆地托索湖的裸裂尻鱼共16个个体的Cytb基因全序列(1141bp),探讨了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用MEGA2.1软件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序列变异;以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和极边扁咽齿鱼为外类群,用PAUP*4.0b10程序构建了单倍型NJ树;用Arlequin Ver.2000程序计算了群体间遗传变异值(Fst)和Nm值以及群体分化概率值。结果显示,来自柴达木水系托索湖的裸裂尻鱼没有形成单系群,Fst=0.204(P<0.05),Nm=1.95。初步判断,黄河和柴达木水系托索湖的裸裂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PCR技术获得中国鲇形目鱼类 1 1科 2 4属 2 7个代表种类细胞色素b基因 1 1 3 8bp全序列 ,比较分析了来自北美洲、非洲的部分鲇形目鱼类同一基因序列 ,并选取脂鲤目、鲤形目和鲱形目鱼类作外类群 ,采用Bayesian方法和最大简约法 (MP)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 :(1 )鲇形目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中 ,与脂鲤目、鲤形目以及鲱形目鱼类相比存在 3bp的缺失 ;(2 )鲇形目鱼类各科代表种类形成一单系群 ;(3 )两种建树方法均支持科、粒鲇科和钝头科形成一单系群 ;而胡子鲇科、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整体连续切片,研究了鳜鱼不同发育时期的头肾结构,并利用原位PCR方法检测了B淋巴细胞在鳜鱼头肾中的分布。在孵化后第1d观察到了肾组织,主要由肾小管组成。尔后头肾的发育经历了三个结构和功能的转变。第一个阶段为孵化后第1d到第7d,头肾作为滤过性器官存在,由肾小管及少量淋巴细胞组成。第二个阶段从第8d到第36d,是一个功能混合型阶段,头肾中既有肾小管,又有造血组织;随时间推移,肾小管数量减少,淋巴细胞数量剧增。紧接着进入第三个阶段:肾小管完全消失,头肾中开始出现大量的嗜铬细胞,头肾作为淋巴-肾上腺组织而存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鲤科是鱼类最大的科,在中国淡水鱼类组成中鲤科鱼类的成分占一半以上.鲤科鱼类的演化过程代表了东亚淡水鱼类的整体演化过程.为探讨东亚鲤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共分析了包括18种新测序列在内的54种鲤科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分析的物种涵盖了鲤科鱼类的12个亚科并对问题较多的(鱼丹)亚科(Danioninae)和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进行了广泛的采样.系统发育树的建立使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亚口鱼科(Catostomidae)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测定原代培养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细胞中雌激素受体所介导的卵黄蛋白原(Vtg)生成以及芳香烃受体所介导的CYP1A1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 建立了一种类雌激素体外实验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Vtg和Vtg mRNA的表达与己烯雌酚(DES)之间均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Vtg和Vtg mRNA均可作为指示类雌激素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TCDD, B[a]P可显著抑制鱼肝细胞中DES诱导的Vtg和Vtg mRNA的表达, 呈明显的抗雌激素效应, 并同时激活了CYP1A1 基因的表达;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中华倒刺Spinibarbussinensis为外类群 ,研究了不同地理种群刺Spinibarbuscaldwelli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114 0bp)变异 ,以探讨其生物地理学过程。结果表明 :长江下游水系与珠江水系种群的变异值为 1 2 %— 2 3% ,与闽江水系的为 2 7%— 3 7% ,与九龙江水系的为 3 1%— 4 2 % ,这些值都远远低于它们与中华倒刺的变异值(13 2 %— 14 6 % )。遗传变异值表明了刺的生物地理学过程 ,首先是东南沿海的水系同内地的水系发生隔离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鲿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1138bp全序列.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分布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鲿科2属9种鱼类同一基因序列排序,并选用鲇形目鲇科的大口鲇、钝头鮠科的鳗尾缺和伦氏(鱼央)以及脂鲤目的断线脂鲤作外类群.分析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计算了Kimura双因子遗传距离和鲿科鱼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了鲿科鱼类分子系统树,得出如下结论:(1)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显示所测定的鲇形目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中,存在3bp的缺失;(2)系统发育分析显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当地农户小麦 -稻、稻 -稻、油菜 -大豆、油菜 -花生、小麦 -芝麻、小麦 -棉花、青椒 -大白菜、萝卜 -茄子 8种种植模式农田 B素的输入、输出和平衡研究。结果表明 ,B素的输出主要是作物收获 ,占 B素总输出量的 4 4.8%~ 6 4 .7% ;其次是淋溶损失占 2 5 %~ 4 1 .4 % ,B素流失占总输出量的 9.2 %~ 1 7.4 %。B素的主要输入途径是施有机肥和 B肥 ,此外 ,降雨也是 B素输入的主要途径 ,该区域各种类型农田生态系统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14种主要分布于东亚的低等鲤科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 所得1 140 bp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与10种取自GenBank, 分布在北美和欧洲的相关鲤科鱼类的同一基因序列一起排序后, 得到了24种鲤科鱼类的DNA序列矩阵. 此矩阵经过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法计算后获得了低等鲤科及相关种类的系统发育分支图解. 分支系统图显示鲤科的雅罗鱼亚科和亚科鱼类并不形成单系类群. 亚科鱼类中的马口鱼、等是原始的鲤科鱼类, 处于分支图的基部. 而其余的亚科鱼类则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