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8 resultados para ISO 27001
Resumo:
内部质量审核是实施ISO9000认证的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吸取CMM模型思想在过程控制与改进方面的优势,建立企业的过程数据库,拓宽内部质量审核工作的时间与空间,寻求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Resumo:
针对软件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度量问题建立了基于ISO/IEC 9126标准的软件质量指标体系模型,结合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中的常见问题,运用指标体系模型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软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模糊化处理,以度量数据为基础,根据软件质量子特性和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子特性质量和特性质量,通过建立软件质量评价模型,有效地解决了软件质量的多指标评价问题,可用于指导用户进行软件过程改进.
Resumo:
基于ISO/ IEC 10646和UNICODE国际标准,用传统的字体技术(如TrueType)来实现少数民族文字处理所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变形显现字符"不存在确定的码位.这也是多年来民文系统重复开发、互不兼容的根本原因.本文基于ICU的文字处理体系结构,阐述了完全支持Unicode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本文主要指蒙古文字、维文、藏文等)的实现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少数民族文字的特点,分析其与拉丁文字、汉字在计算机输入、输出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少数民族文字处理的难点.其次介绍了一种能满足少数民族文字处理需求的字体技术--OpenType.最后,阐述了文字处理引擎的工作原理,以及ICU中如何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字的支持.
Resumo:
编码字符集标准是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的基础,本文提出了编码字符集三元组抽象,对现有编码字符集标准进行了简单回顾和总结,深入剖析了影响巨大的ISO 2022标准及其派生标准,对ISO 2022编码机制应用于多语言环境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阐明了使用通用编码字符集UCS的必要性,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有编码分类方法存在的问题,引入了一种对编码字符集以及实现方法进行分类的新方法,使用该方法对现有标准进行了归类;最后对汉字字符集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了分析评介.
Resumo:
多年来蒙古文处理系统重复开发、互不兼容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编码标准不统一、字库标准不统一、输入法不统一。随着国际化、多语言化的发展,开发基于ISO/IEC10646和UNICODE国际编码标准、OpenType智能字体技术的不同语言文字处理系统已经成为趋势。本文阐述了一个蒙古文显示系统,它完全支持Unicode标准并使用了OpenType技术自动进行字形选型,其实现是基于QT库的,但核心实现很容易移植到Pango,ICU等其他复杂文本布局(CTL)处理项目中。
Resumo:
国内藏文软件开发普遍使用的是基于垂直预组合字符的实现方案,但是缺乏统一的编码标准.藏文编码字符集扩充集的推出,对于国内藏文软件的标准化、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ISO/IEC 10646藏文编码字符集基本集、藏文编码字符集扩充集国家标准,区分它们描述字丁的差异,分析由编码方案所导致的实现上的关键问题.最后,针对藏文扩充集B的特殊性,提出并实现了基于Linux国际化架构下支持藏文扩充集标准的解决方案.
Resumo:
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 ,Internet的迅速普及 ,GB2 31 2 - 80中的 6 76 3个汉字已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ISO 1 0 6 46标准的制定 ,使得为开发支持大汉字字符集的中文平台提供了宽阔的代码空间。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探讨在现有的的开放系统上 ,提供支持ISO 1 0 6 46标准CJK大字符集、支持多种内码、兼容现有中文平台、与原英文系统及版本无关、符合国际、国家标准、具有一定跨平台功能、实用高效的中文平台解决方案及实现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该中文平台的设计目标、模块结构、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Resumo:
目前流行的各种大型数据库系统都缺乏对民族语言如藏、蒙、维文的支持。如何实现民文信息在数据库中存储、查询和检索等处理及支持各种基于民文的数据库应用,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多民族语言支持框架,支持多民族语言、数据库客户端工具和应用编程接口;并在此框架下提出了一种符合ISO/IEC 14651语义的藏文排序方法,从而实现了PostgreSQL数据库对藏文信息处理的全面支持。并在Linux平台的PostgreSQL数据库系统上加以实现。
Resumo:
Here we reported the fatty-acids and their δ 13C values in seep carbonates collected from Green Canyon lease block 185 (GC 185; Sample GC-F) at upper continental slope (water depth: ∼540 m), and Alaminos Canyon lease block 645 (GC 645; Sample AC-E) at lower continental slope (water depth: ∼2200 m) of the Gulf of Mexico. More than thirty kinds of fatty acids were detected in both samples. These fatty acids are maximized at C16. There is a clear even-over-odd carbon number predominance in carbon number range. The fatty acid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n-fatty acids, iso-/anteiso-fatty acids and terminally branched odd-numbered fatty acids (iso/anteiso). The low δ 13C values (−39.99‰ to.32.36‰) of n-C12:0, n-C13:0, i-C14:0and n-C14:0 suggest that they may relate to the chemosynthetic communities at seep sites. The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C18:2 and C18:1Δ9 have the same δ 13C values, they may originate from theBeggiatoa/Thioploca. Unlike other fatty acids, the terminally branched fatty acids (iso/anteiso) show lowerδ 13C values (as low as −63.95‰) suggesting a possible relationship to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which is common during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t seep sites.
Resumo: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蛋白质组学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中最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蛋白质组学将对我们理解后基因组学时代的基因功能有极大的帮助。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通过对不同样品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比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疾病的研究领域。P糖蛋白已经被证实参与介导了在急性粒白血病中发生的多药耐药,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粒白血病中多药耐药的机制是多因素的。为了寻找白血病肿瘤细胞中与耐药相关的靶蛋白,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对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02的蛋白质表达谱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对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02和药物敏感细胞系K562/S的总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 DE)的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在K562/A02细胞中有41个蛋白质点差异显著,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MS)成功鉴定了大多数的蛋自点。在被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中,有一些是首次发现与耐药相关,包括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rmel,chaperonin,proteindisulfide-isomerase ER6o precursor and constitutive heat shock protein 70等。所得结果不但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肿瘤耐药的病理机制,更重要的是通过找到肿瘤细胞发生耐药的标志性蛋白,可以为开发肿瘤耐药预测方法和寻找抗耐药肿瘤靶标新药的线索,同时也为计算机虚拟筛选设计抗耐药肿瘤新药奠定基础。除了详细的研究了K562/A02细胞系差异蛋白质组,我们还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以乳鼠心肌细胞为实验模型,研究在ARs激动的不同清况下心肌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心肌肥厚是心脏工作超负荷的一种代偿反应。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Rs在心肌肥厚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其机制了解尚不全面。通过检测心肌肥厚时全蛋白表达的变化,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ARs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机制。通过严格的2D胶图象分析,蛋白取点后胶内水解,高灵敏度的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乳鼠心肌细胞肥厚为模型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本实验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norePinephrine伽E),phenylephxine(PE)and isoprenaline(ISO)诱导组与未诱导对照组的蛋白质组学变化,分析确定蛋白丰度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并通过MALDI-MS进行蛋白鉴定。20个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被鉴定,包括caspase-11,vimeniin,4-hydroxyphenylpyruvic acid dioxygenase,Modl protein,Txndcs protein等,其中一些蛋白在此之前并没发现与心肌肥厚相关,对它们在心肌肥厚中的意义和机制我们将做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结果将为我们更好理解肾上腺素受体之间以及肾上腺素受体与心肌肥厚之间的关系提供有益的线索,并将为最终发现可应用于临床的新的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标志性蛋白打下基础。
Resumo:
仅以污染物浓度定义土壤污染并评价其潜在风险,缺乏对其生态毒性效应的综合考虑,不能反映土壤污染对生物及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传统的生态毒理研究仅局限于依据宏观生理指标,如半致死剂量,产茧量等,这些指标对环境浓度(亚致死浓度)土壤污染的响应较差甚至不响应,无法应用于环境浓度的污染土壤诊断。土壤生物微观生理、生化指标,作为一种较为敏感的土壤生态毒理效应及毒性诊断手段,近几年来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供试生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方法指南为参考,以蚯蚓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抗氧化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为指标,进行了的典型多环芳烃污染物-苯并(a)芘和内泌干扰物-壬基酚在土壤中暴露的动态量效关系研究,试验浓度范围为0.1-2 mg•kg -1。 研究结果如下:1)苯并(a)芘与细胞色素P450含量具有动态响应关系。总体上,诱导效应明显,诱导时间对P450活性影响显著(P<0.05);2)在试验浓度范围(0.1-2 mg•kg-1)内, GST对试验浓度的BaP未产生生态毒性响应;3)CAT 和POD酶活性对低浓度的BaP暴露响应具有延时性(即第7d开始响应)和阶段性(即第7d前无明显响应、第7d后响应消失)特征;4) 在BaP胁迫下,蚯蚓体内SOD产生明显响应,苯并(a)芘暴露1~3d,SOD酶活性整体升高,最大升幅30%,与对照差异显著。苯并(a)芘暴露的第7d和14d, 除0.1 mg•kg -1外,0.5~2 mg•kg-1 BaP处理组中SOD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这表明BaP造成了抗氧化防御酶系的损伤。以上结果表明: 5项指标中, 代谢解毒酶系指标P450和抗氧化酶系指标SOD对BaP暴露响应较为敏感,CAT,POD以及GST的敏感性较差。各指标敏感性总体为:P450>SOD>CAT,POD>GST。综合本试验及其他相关实验结果初步确认,苯并(a)芘生态毒性>芘>菲。 低浓度(0.1~2.0 mg•kg-1)壬基酚(NP)土壤暴露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壬基酚(NP)与细胞色素P450含量具有动态响应关系。1、7、14d时,P450整体表现为低浓度下抑制,而高浓度下诱导的趋势。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P450含量表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SOD活性在较高浓度3d暴露后降低,而第7、14d时显著升高。NP诱导与P450含量与SOD酶活性两种指标的响应趋势与BaP诱导下的响应趋势大体吻合。CAT的响应较前两者差,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在第7、14d个别浓度下CAT表现出升高趋势。GST与POD对试验浓度下的NP诱导未产生明显和快速的毒性响应。NP诱导第3dGST出现升高趋势。NP诱导的第14d POD (2 mg•kg-1)有显著降低。总体上,各指标对NP诱导的敏感性顺序依次为:P450,SOD>CAT>GST, POD。 继前期的“蚯蚓P450对土壤菲、芘暴露生态毒理研究”以及“土壤低浓度PAHs胁迫下蚯蚓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研究”之后,本论文中所进行的“土壤BaP暴露生态毒性响应研究”作为上述整体研究内容的组成部分,从两个方面获得研究进展:第一,进一步证实P450指标对低剂量多环芳烃污染响应的相对敏感性。第二,从代谢解毒酶系的角度发现苯并(a)芘生态毒性>芘>菲。这一结果与基因水平上论证的细胞色素P450(类似Cyp2R1)对 PAHs胁迫下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论文中进行的土壤NP暴露生态毒性响应研究,首次将内分泌干扰物纳入土壤毒理研究中,丰富了土壤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进一步证实蚯蚓细胞色素P450指标对多种污染物低剂量暴露诊断的广谱适应性。研究也为内分泌干扰物的生态毒性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
Resumo:
纳米压入仪(Nanoindenter)已成为纳米/微米力学测试的基本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薄膜、MEMS微结构的力学性能测试。目前商业化仪器有MTS NanoIndenter(incorporated into Agi lent in 2008),Hysitron TriboIndenter,CSM NanoHardness Tester,MML NanoTest,and CSIRO UMIS,其中原MTS Nano Indenter、CSMNano Hardness Tester和MML NanoTest都采用电磁驱动兼载荷计量的原理设计。这类仪器主要优点之一是载荷分辨力高,可以达到50nN甚至更小。然而仪器制造商从未明确给出此类仪器的载荷精度。目前对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压头形状、试样表面粗糙度、毛细力等因素对压痕测试结果的影响,尚未见针对仪器载荷精度的研究报道。国际标准ISO 14577-2:2002虽对仪器施加的试验力的允差进行了规定,但由于电磁式纳米压入仪的结构响应和试样力学行为耦合在一起,试样上的载荷并不完全等同于通过电磁转换原理计量的试验力,因此实际测试时试样上的载荷精度仍是未知。
Resumo:
197Au were irradiated with 47 MeV/u 12C ions. Iridium was produced via the multinucleon transfer reactions in bombardments of 197Au with 12C. and was separated radiochemically from Au and the mixture of the reaction products. The γ radioactivities of Ir isotope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 HPGe detector. The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s of Ir isotopes were determined from activities of Ir isotopes at the end of bombardment and the other relative data.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ross sections for neutron-rich iso...
Resumo:
应用早熟染色体凝集技术研究了γ-射线诱导人卵巢癌细胞G2-染色单体断裂畸变的剂量效应与畸变修复的时间效应。结果表明:G2-染色单体型断裂畸变(chromatid-type breaks)与辐射剂量呈线性关系;G2-等点染色单体型断裂畸变(iso-chromatid breaks)与辐射剂量呈线性平方关系。2Gyγ-射线诱导的G2染色单体断裂畸变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发生了明显的连接即修复,对G2-染色单体型断裂畸变,有近65%的断裂在辐射后24h内得以修复;对G2-等点染色单体型断裂,在辐射后24h内只有20%左右得以修复,两类断裂畸变的修复主要发生在辐射后2h内,在辐射后12-24h内染色体断裂量趋于稳定,表明修复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