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 resultados para 2006-08-BS
Resumo:
为了探索抗HER2/neu单链抗体与TNF-α联合应用对表面过度表达HER2/neu卵巢癌细胞的生物效应,同时构建了抗HER2/neu单链抗体scFvC6.5的原核表达载体和人TNF-α的原核表达载体,将上述两种重组子分别转化入感受态宿主菌BL21(DE3),得到稳定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包含体经过溶解、变性、复性和纯化,得到了分纯的产物.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证实,蛋白表达正确.ELISA法验证了scFvC6.5和人TNF-α具有与卵巢癌细胞SKOV-3的结合活性.MTT细胞毒活性试验进一步表明,相对于单独使用TNF-α,联合应用上述两个重组蛋白细胞毒效应明显提高,SKOV-3细胞对TNF-α的敏感性增强.这将为抗HER2/neu抗体的联合抗肿瘤疗法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图5参23
Resumo:
用基因工程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C2 与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单链抗体 scFv-B1,以一连接短肽连接,构建融合免疫毒素 B-L-SEC2,并用改进的新型表达载体 pASK75-EX,在大肠杆菌 BL21(ED3)中表达. 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变性后以镍离子螯和层析纯化,并以透析法进行复性. 流式细胞术和 MTT 实验结果表明,纯化复性的融合免疫毒素 B-L-SEC2,在体外具有与 HER-2 过表达的靶细胞 SK-Br-3 特异性结合的活性,并对该细胞产生显著的特异性生长抑制作用.
Resumo:
对链霉菌9911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最后确定较适培养条件为:2%接种量,20%装液量,培养144h;培养基较优组合为:A1B2C3D1,即葡萄糖为1.5%,豆饼粉为3.0%,碳酸钙为0.6%,pH值为6.0。在该条件下,链霉菌对病原菌抑菌圈直径可达32 mm,较优化前提高了23%。
Resumo:
在自建网室(9 m×4 m×4 m)内驯养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利用超声波探测仪录制蝙蝠不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声波录制与红外摄像保持同步。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FM)/恒频(CF)/调频(FM)型;在蝙蝠接近猎物过程中,声脉冲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显著变短,下调FM(即tFM)组分变得愈为显著,捕捉猎物瞬间,产生捕食蜂鸣;飞行与悬挂状态相比,声脉冲重复率、主频率、声脉冲时间、声脉冲间隔和能率环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Resumo:
为了研究岷江上游居民点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利用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统计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对居民点空间格局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散居、小聚居的农村居民点特征显著。(2)居民点分布主要集中在河流与道路的两侧,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居民点分布;居民点离散特征不显著。(3)居民点分布与海拔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关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人口的分布格局与人口数据空间化;实现生态退耕,区域景观格局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Resumo:
氮肥的施用对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氮肥施用及利用现状,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今后应努力发展的方向。
Resumo:
利用不同参数和函数,模拟了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马尾松、湿地松和杉木的枝条、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及单株各器官生物量,选择最佳函数计算生物量在各树种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估算不同林型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枝条基径(d)和枝条生物量(BW)、叶生物量(LW)之间,当d3为自变量时,相关系数最高,湿地松利用线性函数、马尾松和杉木利用幂函数模拟效果最佳;单木总生物量以利用D2H(胸径2×树高)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拟相关系数最高;3个树种叶和枝生物量各有不同的最佳自变量和函数类型,但同一树种的叶、枝生物量最佳拟合方程的自变量和函数类型一致.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和杉木林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3·6、72·1和59t·hm-2,其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叶生物量最小.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推算3种林分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0·44、9·42和11·48t·hm-2,其固碳量分别为47·94、45·14和37·52t·hm-2.
Resumo: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三叶期水稻化感品种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在水稻化感品种PI312777和水稻非化感品种“辽粳九”、“秋光”的土壤中存在显著差异,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被水稻化感品种所抑制,但化感品种土壤中的放线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则介于两种非化感品种之间。这一研究表明,水稻化感品种能显著地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
Resumo:
硫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土壤的缺硫现象日益严重,土壤硫营养逐渐成为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限制因子。土壤芳基硫酸酯酶能酶促土壤有机硫的矿化,在硫素的生物化学循环和植物的硫营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反映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本文在阐述土壤芳基硫酸酯酶的重要作用、来源、存在方式等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该酶对农业技术措施的响应的研究,为不同农业管理制度下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调节提供参考。
Resumo:
苯并(a)芘(BaP)是一种具有强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多环芳烃(PAHs)。为了修复BaP污染的土壤,探索其降解途径是很重要的。为此,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的微生物降解情况,对不同真菌、细菌降解苯并(a)芘的能力、代谢途径、共代谢底物以及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和比较,提出了苯并(a)芘中间代谢产物的累积及其环境毒性方面的研究是修复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重要方向。
Resumo:
以厦门海湾生态服务功能逆向演变的历史过程为例,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适当的围堤填海,过度的海洋资源开发,污染防治工程措施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区域开发,是造成海湾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受损生态系统在长期的生态恢复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证明生态系统资源的经济价值,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Resumo:
通过应用电导率法,对不同密度和不同年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分内土壤盐分总量和各种阳离子含量进行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各标准地不同土层土壤盐分含量都很小,且在7~9月变化幅度较小,波动范围在5%~27%之间;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份,其它层次土壤盐分含量季节变化各标准地间差异很大。各标准地土壤剖面盐分垂直变化幅度均不大,但在整个观测季节基本表现出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土壤中K+含量很低,变化幅度小;土壤中其它阳离子的含量及变化趋势与K+相似。因此,综合可以推断,在目前密度和年龄条件下,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盐分总量及其各阳离子与林分密度和年龄几乎无关;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与土壤盐分没有直接的关系。
Resumo:
通过采集半流动沙丘、5年、10年和22年生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植被的土壤样品,对各类型土壤的养分状况、微生物和主要土壤酶活性进行对比研究。土壤按5层取样:0~10,10~20,20~30,30~40,40~50cm。结果表明,采用植物固沙工程固定沙丘后,表层土壤(0~10cm)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土壤生物活性也大幅度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的含量以及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明显提高。这种改良效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土壤总有机C含量,微生物生物量N与土壤全N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Resumo:
本文报道产于中国北方北京地区的非褶菌目孔状真菌72种,并列出了每种的寄主。其中大部分种类为该地区首次报道。王氏薄孔菌为一新种,它的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平伏反转,孔口表面奶油色至浅黄色,担孢子圆柱型并略弯曲,生长在李属树木上。该新种与垫状薄孔菌相似,但后者孢子较宽且是完全平伏的种类。
Resumo:
粗孢林氏孔菌Lindtneria trachyspora(Bourdot&Galzin)P ilát和乳白粗糙革孔菌Trechispora nivea(Pers.)K.H.Larss.首次报道于我国的青海省和陕西省,为中国新记录种。这两种木材腐朽菌均生长在阔叶树腐朽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本文根据中国采集的标本材料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