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 resultados para LT MQWs
Resumo:
<正>日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基因工程学科组关于不育的转基因鱼研制的方法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此前,该研究已获中国发明专利。
Resumo:
<正>当前养殖斑点叉尾鮰在我国方兴未艾,然而,和其它养殖动物一样,随着养殖范围的扩大、养殖密度的提高以及养殖时间的延长,斑点叉尾鮰的疾病问题也随之接踵而来,并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介绍斑点叉尾鮰几种疑难疾病的主要特征,以帮助斑点叉尾鮰养殖业者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尽早发现和认识它们,并采取正确的控制对策,减少因病造成的损失。
Resumo:
<正>世界上的大江大河众多,但分布其中的淡水鲸类动物仅4种,它们是分布于南美洲亚马孙河和奥利诺科河水系的亚河豚;分别分布于印度次大
Resumo:
2006年5~7月对西江肇庆江段鱼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17日及6月1日前后该江段有苗汛发生,鱼苗密度平均值为0.83尾/m3,最大值为7.9尾/m3;鱼苗密度昼夜分布有显著性差异(n=26,P<0.01),夜间的密度比白天的高;鱼苗的种类在昼夜分布上也有明显差异,四大家鱼鱼苗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夜间;鱼苗的分布具空间差异性,近岸的鱼苗密度高于江中央的。
Resumo:
首次报道了亚东鲑在青藏高原河流中的生长特点。对1999—2002年间在亚东河共采集的462尾亚东鲑(体长范围为93—364mm)进行了年龄与生长的研究。通过鳞片对其中302尾进行年龄鉴定并建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雌性(♀)Lt=709.44[1-e-0.1656(t-0.0845)](R2=0.9993,n=132)和Wt=6017.46[1-e-0.1656(t-0.0845)]2.9724(R2=0.9845,n=132);雄性(♂)Lt=797.82[1-e-0.1428(t-0
Resumo:
通过比较子陵吻鰕虎鱼的一个入侵种群(抚仙湖)和两个原产种群(巢湖和洞庭湖)的繁殖策略的异同,研究了该物种在被引入抚仙湖后所作出的繁殖策略上的变化。入侵种群的产卵时间为7—10月份,产卵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而两个原产种群的产卵时间均为7—9月份,产卵持续时间达3个月。三个种群的个体相对繁殖力分别为2826.5±827.4(抚)、3657.9±366.5(巢)和3592.2±1160.5(洞)粒/g,两个原产种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入侵种群的相对繁殖力显著下降(p<0.05)。另外,入侵种群的月
Resumo:
利用水族箱研究了伊乐藻和苦草对0~200 mg.L-1硝氮胁迫的急性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两者的现存量在0<硝氮25 mg.L-1时,均明显正增长,苦草的生长好于伊乐藻;在硝氮为100~200 mg.L-1时,对其生长有不很严重的抑制.在硝氮≤25 mg.L-1时,伊乐藻的净生产力变化较小,苦草的净生产力则随着硝氮浓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之后两者均缓慢下降;呼吸作用均无明显变化.随硝氮浓度的增加,两者的叶绿素含量在波动中缓慢下降,敏感性较低;两者的可溶性蛋白浓度均为单峰曲线,伊乐藻和苦草的高峰值分别在硝氮
Resumo:
<正>中国水污染现状当前的中国,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合作组织(OECD)2007年7月17日的报告称,中国主要城市水质近一半不完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污染源当中,最主要的是粪便排污,其次为工业和农业化学污染;
Resumo:
为了揭示含有微囊藻毒素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以雄性BALB/C小鼠为模式生物,通过为期13周的灌胃染毒实验,研究了鱼肉结合态MCLR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并与水溶态MCLR的毒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68.75μg/kg(以单位体重计)剂量水溶态MCLR可引起小鼠肝脏显著系数增加(p<0.05),ALT、AST活性增强(p<0.01),引起肝细胞出现有空泡状病变;而肾脏酶学指标BUN、Cr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与之相比,同剂量鱼肉结合态MCLR对小鼠各项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仅在实验第1周出
Resumo:
运用围隔试验来研究围隔生态系统内浮游藻类的组成和数量以及水生植物变化对不同形态铁浓度的影响,再反过来探讨微量元素铁在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对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生态生理的作用,从而为探索治理蓝藻水华的新途径提供基础证据。从2003年6月至10月,定期采样测定了控藻围隔水体中的亚铁、颗粒态铁(>0.22μm)、小胶体态铁(0.22~0.025μm)、溶解态铁(<0.025μm)的浓度和叶绿素a的浓度,同时对浮游藻类进行了组成鉴定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胶体态铁比颗粒态铁活跃,是溶解
Resumo: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丙体六六六(γ-HCH)对斜生栅藻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γ-HCH浓度<0.2mg·L-1时对斜生栅藻生长有促进作用,在2mg·L-1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其对叶绿素的影响与对藻密度的影响一致,显示浓度-效应关系。γ-HCH对斜生栅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表现为,在0.02mg·L-1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在2mg·L-1时其活性只有对照的38.18%。γ-HCH对斜生栅藻的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在<0.02mg·L-1时变化不大,而在0.2mg·L-1和2mg
Resumo:
2002年10月进行了巢湖微囊藻和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囊藻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变化现象。白天上层水中的微囊藻密度显著高于下层水中,夜晚逐渐下沉使得下层水中的密度相对高于上层水。微囊藻与叶绿素a、水温、溶解氧和pH等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存在较大的差异。短尾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白天在下层水(1.5m和2.5m)中的密度较高,夜晚则倾向于在上层水(0m和0.5m)中活动。相反,卵形盘肠溞白天在上层水中密度较高,象鼻溞则在11:00和1
Resumo:
本文对2003年4-12月滇池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和总磷、总氮、溶解氧、透明度、光照强度、叶绿素a、pH值、水温及微囊藻种群优势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上指标在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的分布和月变化情况以及与微囊藻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分布与总氮和氮磷比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透明度、光照强度和微囊藻种群优势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在影响微囊藻毒素的各因素中,运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知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浓度主要南水体的总氮、
Resumo:
<正>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几乎能与任何元素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基于氟的上述特性,氟中毒可造成机体肝、肾等多方面的损伤,最典型的症状是氟骨症。骨中以钙(Ca)、磷(P)含量最为重要,由于Ca、P为机体的常量元素,不易
Resumo:
湖泊底质中有机物的厌氧代谢产生多种有机酸,其中主要成分是乙酸。研究了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乙酸溶液后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菹草(Potam ogeton crispus)无性繁殖体的萌发和幼芽的生长状况。1 mmol/L的乙酸能显著抑制伊乐藻幼芽的生长(p<0.05),但对其繁殖体的萌发无明显影响。在4 mmol/L的乙酸影响下,菹草幼芽仍有明显的生长;菹草繁殖体的萌发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在随后的培养中可全部萌发。4 mmol/L以上的乙酸暴露3 d或6 d导致伊乐藻全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