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resultados para Al_2O_3-B_2O_3-Ce_2O_3
Resumo:
运用周期表对角线规则,获得了Eu2+激活的Li-β-Al2O3新的发光基质,研究了该基质的组成、结构、电荷补偿机制及Eu2+在体系中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锂对BaMgAl10O17基质中镁的取代仍然保持β-Al2O3结构不变,Li-β-Al2O3基质中的电荷补偿主要是形成间隙Al3+或Li+离子机制,Eu2+激活的Li-β-Al2O3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通过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应用到三基色发光材料中去
Resumo: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因其高空速、高转化率、低H2/CO比而引起人们的重视[1~5].本文研究了在Ni/α-Al2O3催化剂中添加的Rh、Ru、Pt和Pd等贵金属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重点研究了添加Pt对Ni/α-Al2O3催化剂反应…
Resumo:
研究了Pt/Al2O3和Pt/CeO2/Al2O3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催化活性,发现Pt/CeO2/Al2O3显示了更高的甲烷转化率和合成气选择性.用H2-TPR、H2-TPD、SEM-EDX和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CeO2和Pt相互作用促进Pt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抑制Pt在催化剂表面的迁移;降低了催化剂的燃烧活性,提高了催化剂的部分氧化活性和选择性,可避免因催化剂床层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或失活,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CeO2通过促进水汽变换反应使反应体系迅速达到平衡,提高了催化剂对H2的选择性.
Resumo:
研究了Ni/Al_2O_3,Pt/Al_2O_3和一系列Pt-Ni/Al_2O_3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催化作用,发现Pt-Ni/Al_2O_3催化剂显示了比Ni/Al_2O_3和Pt/Al_2O_3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H_2-TPR,CO-TPD,CO_2-TPD,SEM,XPS和XRD等结果证明:Pt和Ni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Pt和部分Ni形成固溶体合金并且Pt在催化剂表面富集.Pt和Ni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甲烷在Pt-Ni/Al_2O_3上的催化部分氧化具有不同于在Pt/Al_2O_3和Ni/Al_2O_3上的反应性能.
Resumo:
采用XRD、UV-DRS、XPS、TPR、H2-O2滴定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负载于具有不同酸碱性的γ-Al2O3、SiO2、MgO载体上的镍催化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述负载型镍催化剂上,影响重整反应活性和积炭量的主要原因不是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而是金属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弱,影响金属的分散度和在反应过程中的抗烧结能力.即相互作用越强,催化剂越难还原,还原后金属在表面的分散度越大,而且在反应过程中的抗烧结能力越强,从而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在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
Resumo:
通过研究Eu~(2+)在LiAl_5O_8和Al_2O_3基质中的荧光性质,发现Eu~(2+)在LiAl_5O_8和a-Al_2O_3基质中产生f→f跃迁发射,在a-Al_2O_3和r-Al_2O_3的混合相中Eu~+2的f→f跃迁发射消失,产生一新的带状发射.运用晶场和共价理论及晶体结构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讨论,采用电负性平均化原理和Sanderson电负性标度计算基质中Eu~(2+)所带分电荷及Eu-O键的离子性百分数,合理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Resumo:
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其活性组份Ni为10%时反应性能最好.条件实验表明,在600~900℃范围内,甲烷转化率和CO、H2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转化率和选择性在甲烷空速≤1.5×105h-1时基本不变,空速>1.5×105h-1时,转化率和选择性有所下降.随着压力的增加(0.05~0.40MPa),转化率和选择性下降.SEM和化学分析结果证明在反应过程中,Ni组份存在烧结和流失现象.
Resumo:
研究了稀土金属氧化物(La2O3,CeO2,Pr6O11和Nd2O3)对Ni/α-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影响.X光粉末衍射和活性考察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使Ni/α-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稀土氧化物与活性组份Ni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催化剂表面Ni晶粒的生长和迁移,由于这种作用也抑制了催化剂表面积炭的生成.在实验中还发现CeO2容易进行Ce3+Ce4+氧化还原反应而对反应具有催化活性.
Resumo:
在γ-Al2O3中加入Zn2+,Mg2+,Cu2+或Cr3+后用漫反射光谱法研究了它们对随后加人的Co分布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这些离子对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CoMoK/Al2O3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Zn2+,Mg2+具有阻止Co进入载体内层的作用,Cu2+,Cr3+的作用则相反.四面体配位倾向强的金属离子能阻止Co进入载体内层,从而促进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催化活性,而八面体配位倾向强的金属离子的效果刚好相反.在650℃下,100gAl2O3含7gMgO时,Mg能最大限度地阻止Co向Al2O3内层扩散,从而提高了CoMok/Al2O3的催化活性.
Resumo:
研究了不同溶剂中SiW12在γ-Al2O3表面的吸附和溶脱规律,以IR,XRD以及酸催化模型探针反应对吸附于γ-Al2O3表面的SiW12的存在形态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尽管SiW12碱降解稳定性在常见杂多酸中最强,但由水溶液中吸附在γ-Al2O3表面的SiW12仍有一部分被该载体的碱性所降解.此外,在γ-Al2O3表面上SiW12质子的活动性大大减弱,其阴离子的热稳定性也明显降低.可以认为,SiW12的质子和Keggin阴离子与γ-Al2O3表面均有直接相互作用.
Resumo:
采用常规固相反应于1200℃下制备了具有褐钇铌矿结构的Y2O3·Nb2O5·B2O3(Y(0.93)Eu(0.07))2O3·Nb2O5·B2O3和(Y(0.91)Eu(0.07)Bi0.02))2O3·Nb2O5·B2O3等光体,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在268nm紫外光激发下,由于NbO4基团于410nm处发生1T→1A1跃迁,致使Y2O5·Nb2O5·B2O3呈现更亮的紫外发射。体系中的B2O3可降低反应温度,增强NbO4和Eu(3+)的发光强度。(Y(0.091)Eu(0.07)Bi(0.02))2O3·Nb2O5·B2O3燐光体系中所观察到的NbO4→Eu(3+)和Bi(3+)→Eu(3+)的能量传递使红光发射明显增强。
Resumo:
以H_2S和CS_2作硫化剂,用TPS和TPDS方法研究了水媒气变换催化剂CoMoK/γ-Al_2O_3的硫化及反硫化过程。用H_2S/H_2硫化时,只发现H_2S的消耗和H_2O的生成,用CS_2/H_2硫化时,首先生成CO_2,然后是CH_4,H_2O和H_2S,TPG实验表明催化剂表面上有积炭,造成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但积炭在水煤气变换反应进行中逐渐除去。TPDS实验表明N_2不起反硫化作用,H_2和CO也没有明显反硫化作用,H_2O对CoMoK/γ-Al_2O_3催化剂有根强的反硫化作用。O_2能使催化剂部分永久性失活。XPS测试表明反硫化的催化剂中低价的Mo ̄(4+)转变成高价的Mo ̄(5+)和Mo ̄(6+),导致其活性下降。
Resumo:
CoO-MoO_3,NiO-MoO_3,CoO-WO_3,NiO-WO_3/Al_2O_3等催化剂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加氢和脱硫过程,对于这类催化剂的研究大多针对此反应.当这类催化剂添加碱金属盐后对水煤气变换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加氢脱硫则显示出负效果.对于水煤气变换反应,这类催化剂最大的特点是能耐高浓度的硫,并具有低温活性.本工作对不同温度处理的NiO-MoO_3-K_2CO_3/Al_2O_3催化剂进行了XRD,XPS,DRS的研究,试图了解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活性组分存在状态和分布以及催化活性的影响.
Resumo:
以H_3PO_4、水铝石和硅溶胶为原料,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为模板剂,在HF参与下水热晶化出含磷P型沸石和SAPO-20分子筛,得到2种分子筛的生成相区,并用~(31)P和~(29)Si MASNMR方法研究了杂原子的取代方式。
Resumo:
用吡啶吸附法研究了Co-Mo-K/Al_2O_3催化剂的酸性,K的加入,由于改变了催化剂的酸性,使其活性得以提高,硫的丢失也可改变酸性,但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初步探讨了催化剂酸性对活性影响的实质,提出了新的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