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 resultados para 2005-02-BS
Resumo:
Based on the phase-conjugate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between two-pathway excitations, we obtained an analytic closed form for the second-order or fourth-order Markovian stochastic correlation of the V three-level sum-frequency polarization beat (SFPB) in attosecond scale. Novel interferometric oscillatory behavior is exposed in terms of radiation-radiation, radiation-matter, and matter-matter polarization beats. The phase-coherent control of the light beams in the SFPB is subtle. When the laser has broadband linewidth, the homodyne detected SFPB signal shows resonant-nonresonant cross correlation, a drastic difference for three Markovian stochastic fields, and the autocorrelation of the SFPB exhibits hybrid radiation-matter detuning terahertz damping oscillation. As an attosecond ultrafast modulation process, it can be extended intrinsically to any sum frequency of energy levels. It has been also found that the asymmetric behaviors of the polarization beat signals due to the unbalanced controllable dispersion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arms of interferometer do not affect the overall accuracy in case using the SFPB to measure the Doppler-free energy-level sum of two excited states.
Resumo:
从 2002 年11 月至2005 年4 月,在西藏红拉雪山自然保护区(98°20' ~ 98°59'E,28°48' ~ 29°40'N)对小昌都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群(98°35'00" ~ 98°40'00"E,29°14'24" ~ 29°16'42"N)(210 只左右)的生境及其利用形式、食 性、活动时间分配、过夜树及过夜地选择、雄-婴照料和繁殖季节作了重点研究, 并对保护区内的猴群分布、种群数量、保护状态以及潜在的威胁因素等作了一般 性的考查研究。 红拉雪山自然保护区存在3 个黑白仰鼻猴群,数量至少有300 只。从北到南 分别是执娜群、小昌都群和米拉卡群,其中执娜群(29°22',98°28'),是黑白仰 鼻猴最北分布群。猴群栖息范围中,人类的经济活动频繁。由于活动范围位于或 接近藏传佛教的神山,小昌都和执娜猴群保护最好,这两群之间存在生境走廊。 米拉卡猴群保护状态较差,主要是偷猎现象还没有杜绝。对过去20 年的农牧业 统计资料及藏族风俗习惯和民族传统综合分析发现:在红拉雪山自然保护区,尽 管人类经济活动频繁,但猴群与人类和谐共存是可能的。 小昌都猴群全年白天用49%的时间取食,20%的时间移动,18%的时间休 息,13%的时间作其他的活动。在6-8 月,猴群日间表现出明显的三个取食高峰, 两个休息高峰。在11-1 月,猴群有两个取食高峰,一个休息高峰,或者休息高 峰根本不明显(12 月)。尽管环境温度和食物组成等也会影响时间预算,但造成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白天长度的季节性变化。 小昌都猴群年家域为21.25 km2,且主要在3800 – 4250 米的针叶林中活动。 食物好的季节,猴群日移动距离长,日活动范围大;食物差的季节,则相反。秋 -冬季(10-12 月)由于取食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活动的海拔高 度高于其它季节;冬季(1-4 月)活动范围最低。猴群并不避免在人类间伐过的 次生针叶林中活动。小生境的使用强度与在此生境中过夜的次数有关。 小昌都猴群的食物以松萝为主。全年的食物组成:用单筒望远镜观察,松萝 82.1%,芽和叶12.1%,花、果实或种子占1.1%,无脊椎动物占0.6%,树皮、 树根、树胶,草等占4.2%;接近猴群用肉眼或双筒望远镜观察,松萝50.8%, 芽和叶28.5%,花、果实或种子占7.1%,无脊椎动物占6.5%,树皮、树根、树胶,草等占7.1%。根据动物在不同林层分布百分比整合后得到接近真实的食物 构成:松萝75.4%,芽和叶15.7%,花、果实或种子占2.9%,无脊椎动物占2.4%, 树皮、树根、树胶,草等占3.9%。猴群在夏季(6-8 月)会下地翻开小石块,取 食无脊椎动物。冬季(1-4 月)会取食至少6 种树皮和2-3 种干草。 基于避免捕食、安全、舒适、体温调节的考虑,小昌都猴群选择高大、底枝 高、底枝长以及层数多的树过夜,并在背风、阳坡和海拔低的过夜地过夜。在过 夜地的选择中,存在着阳坡和海拔高度的权衡决策。 小昌都猴群个体不同林层的分布:77.5%在树上,6.0%在灌丛,16.5%在地 上。成年雄猴和青年猴倾向于在地上活动。在地上活动时又倾向于移动,休息和 其他活动少。获得高质量的食物和避免被捕食是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 在小昌都猴群中,婴猴受到雄猴照料时间百分比(percent time of infant care, PTIC)为17.2±3.3,其中身体接触(BC)、接近(IP)和监护(G)照料的时 间百分比分别为0.6±0.5、5.8±1.2 和10.8±3.8。G 照料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 在8 月和3 月。雌猴总PTIC 为69.3±6.9,其中BC、IP 和G 的时间分别为42.0 ±8.6、21.6±5.3 和5.7±3.8。最低BC 和最高G 照料同时出现在3 月。对雄猴, (1)总PTIC 在能量压力高的季节明显高于能量压力低的季节;(2)G 照料PTIC 在能量压力高的季节也要比能量压力低的季节高;(3)BC 和IP 照料在两个季节 之间没有区别。对于雌猴,(1)总PTIC 在高能量压力季节要比低能量压力季节 低;(2)G 照料在高能量压力季节要比低能量压力季节高,而BC 照料在高能量 压力季节要比低能量压力季节低;(3)IP 照料在两个季节之间没有区别。这种 高强度的雄婴照料,特别是托儿所的照料方式,是由这种环境下过高的能量压力 所引起的。 小昌都群为严格季节性出生且出生季节在2 月初到3 月中旬之间,时间跨度 45 天,属脉冲型。这种格局是光周期、温度、食物等环境因子综合调控的结果。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小昌都群的行为和生态特点,除具备疣猴一般特点 外,还具有地点特殊性,是自然环境如光照、温度、食物供给季节变化和生物环 境如捕食压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可以看成是能量摄入和损耗之间以 及它们和安全之间的权衡结果,体现了猴群对极端环境的适应。
Resumo:
HIRFL CSR实验环电子冷却装置采用了能够产生空心电子束的电子枪,弯曲螺线管内采用了静电偏转电极,冷却段采用了独立的高精度螺线管串联产生纵向磁场的设计。测量了沿离子束运动方向冷却段磁场分布及磁场平行度、电子枪和收集器性能、300kV高压电源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此装置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Resumo:
根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注入器SFC运行20年来所发现的问题,近几年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造,使其真空度、磁场分布以及高频系统的状态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半年多的调束和运行实践表明这次改造是十分成功的。
Resumo:
利用MCNPx程序计算了宽能谱中子雷姆仪的响应曲线。计算表明,增加铅层对低能中子的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高能区(几百MeV以上)宽能谱中子雷姆仪的响应与铅层的厚度有关。铅层厚度为0.6cm时响应比普通雷姆仪提高约3倍,当铅层厚度增加到1.2cm时响应高约5倍。虽然计算结果与ICRP建议书中的H(10)曲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别,但改变慢化体的结构对提高高能中子的探测效率是有明显效果的。
Resumo:
利用能量为7.2MeV/u氖离子束辐照体外质粒DNA:pUC18,采用恒场凝胶电泳结合多功能荧光成像系统研究了pUC18双链断裂片段的分布。证实了双链断裂片段分布的非随机性,结果还发现DNA断裂后片段的交联现象,而且交联片段的分布也是非随机的。
Resumo:
研究了人肝癌细胞SMMC7721在低剂量γ射线照射下超敏感性和增强的辐射抗性响应。选用对数生长期细胞接受0—6Gy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的照射。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分选计数,并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发现SMMC7721细胞存在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和增强的辐射抗性响应,即在0—0.3Gy之间细胞表现出单位剂量杀伤增强现象,在0.3—1Gy细胞表现一定的辐射抗性,在1Gy以上,细胞的存活符合线性平方模型。
Resumo:
利用早熟染色体凝集技术预测研究了γ射线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G1和G2期细胞内的染色单体和等点染色单体断裂数与照射剂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染色单体断裂总数与细胞存活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说明辐射诱导的染色单体断裂可以作为预测SMMC7721细胞内在辐射敏感性的指标,也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癌提供依据。
Resumo:
以低剂量γ射线(0.05Gy)预照射人肝癌细胞hepG2,8h后再用高剂量(3Gy)照射,测定了细胞的克隆存活率和细胞周期。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可诱导hepG2细胞产生克隆存活适应性反应,并且有助于细胞通过G2/M期阻滞;低剂量辐射诱导的克隆存活适应性反应与增强的通过细胞周期阻滞的能力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Resumo:
目前肿瘤基因治疗尚存在许多问题,距临床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在传统的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辐射与基因治疗的有机结合在肿瘤治疗中却显示出可喜的前景。综述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一疗法对肿瘤治疗的应用前景。
Resumo:
综述了DNA辐射损伤导致的细胞阻遏于G1期以及在该时期对DNA的修复活动,提出了较大剂量辐射诱导的三磷酸腺苷不足导致细胞凋亡的假说,并分析了细胞走向凋亡与修复的辨正关系。
Resumo:
凋亡素是一种抗癌因子,能以非p53依赖性途径诱导不同类型人肿瘤细胞的凋亡,不受Bcl2的抑制作用,且对正常细胞不起作用。根据凋亡素的肿瘤特异性,可将其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生物制剂,在人体内大量传递给肿瘤细胞,有选择性地根除肿瘤细胞。论述了凋亡素抗肿瘤细胞的作用机理,并对其应用现状、前景及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予以简要评述。
Resumo:
讨论了类氢铀离子与H2分子碰撞中,经KLL共振转移和激发过程形成类氦铀离子双电子激发态的机制,分析了实验测量到的X射线能谱和各种竞争过程对X射线能谱的贡献。对由于纯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双激发态的Kα辐射衰变的超级卫星线的角分布测量结果表明,角分布呈各向异性,电子态布居存在很强的定向排列。
Resumo:
Human tumor cell lines of SMMC-7721 (liver cancer), hepG2 (liver cancer), HO-8910 (ovary cancer), and Hela (cervix cancer) were irradiated to 3Gy by Co γ rays and different cell cycle responses were found. The re- 60 sults showed that the SMMC-7721, hepG2 and HO-8910 cells displayed G2 / M phase arrest and S phase tempo- rally delayed after the irradiation. The Hela cells had an increased number of cells in both G2 / M and S phase,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G2 / M and S checkpoints were both activated.
Resumo:
报道了用ECR离子源的高电荷态离子~(40)Ar~(10+)入射到p型Si表面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到的Si原子和Si~(2+)离子的200nm-1000nm光谱,研究了谱线产生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中,可有效地激发原子和离子的特征谱线,分析了这一现象和相互作用过程的发光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