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 resultados para 362
Resumo: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对肿瘤细胞SMMC-7721辐射敏感性的作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6/09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辐射医学实验室进行。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肝癌细胞SMMC-7721,在用X射线照射前4h,换入含有0.1mmol/L硝普钠(一氧化氮的前体)的培养液,与对照组(不加硝普钠)一起,在200cGy/min的剂量率下,分别照射0,1,2,4,6,8Gy,换为正常培养液培养。用集落形成法计算细胞的存活率,用吖啶橙/溴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的死亡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①存活曲线细胞存活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减少,硝普钠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低于对照组(2Gy时,P<0.01)。②细胞死亡百分率(坏死细胞与凋亡细胞总数/总细胞数):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硝普钠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从(9.95±3.53)%(0Gy)逐渐升至(58.74±3.46)%(6Gy),而硝普钠组则从(18.53±12.02)%(0Gy)迅速升至(61.57±9.53)%(2Gy)。③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经过X射线照射后,出现了G2/M期阻滞[从0Gy时(12.50±5.76)%逐渐增加到8Gy(40.36±2.74)%],而硝普钠组细胞在低剂量时主要表现为G0/G1期阻滞[0Gy:(16.06±7.19)%;2Gy:(17.93±0.92)%],而G2/M期阻滞仅在高剂量时明显[8Gy时为(50.10±3.93)%,P<0.05]。结论:经硝普钠产生的一氧化氮,通过与X射线协同作用,减少了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存活率,促进细胞死亡,阻止细胞被阻滞至G2/M期,是一种有效的辐射增敏剂。
Resumo:
在时间相关的局域密度近似TDLDA理论框架下 ,研究了强激光场中最简单金属团簇Na2 高次谐波的产生。当激光参数选为强度 1.338× 10 12 W/cm2 和频率 5 .2 6 6eV时 ,在激光频率和Na2 的共振频率处成峰 ;而当强度为 5 .0 5 5× 10 12 W/cm2 ,频率为 1.12 4eV时 ,观察到了第三 ,第五次谐波产生。
Resumo:
用速度不同的(动能EK=272和357keV,速度v=1.14×106和1.72×106m/s)的高电荷态离子40Ar17+分别入射金属Be表面,同时测量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近红外光谱线和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速范围内(速度小于玻尔速度vBohr=2.19×106m/s),速度较小的40Ar17+离子在到达金属的表面临界距离Rc到进入表面(2—3原子层)的进程中,形成了较多的高激发态Ar原子,其退激辐射较强的光谱线,进而验证了经典过垒模型。
Resumo:
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森林大样地的基础上,研究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组成,同时应用徐振邦等关于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干、枝、叶生物量与其胸径的相关关系公式以及地上地下的生物量关系,直接推算阔叶红松林中红松、紫椴、蒙古栎、水曲柳、色木槭的生物量,进而得到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51个种,59 158个活的个体.5种主要树种的生物量以紫椴最高,为101 039.489kg/hm2;红松次之,为81 012.335 kg/hm2.水曲柳为54 767.362 kg/hm2,蒙古栎为35 035.157 kg/hm2,色木槭最低,为22 921.594 kg/hm2.对比分析以往的生物量测定结果,除了水曲柳的生物量外,笔者的测定结果都远高于徐振邦等的测定结果,紫椴的生物量高了近2倍,红松和蒙古栎的生物量都高了1倍.测定结果的不同可能源于大的取样面积及精准的仪器应用提高了对单位面积植物组成及其数量测定的精度,加之20年的植物生长以及全球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Resumo:
医巫闾山约有野生种子植物 71 8种 ,隶属于 94科 362属之中。依据它们的现代分布 ,这些种被归纳成 2 3个分布区类型和 2 0个亚型。研究表明 ,医巫闾山植物区系属于温带性质 ,但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本区系地理联系广泛 ,尤以与东亚地区特别是与日本的联系较为密切 ,其次则是与北温带的联系 ,并且这些成分构成本区系种类组成的主体
Resumo:
采用 6种方法计算了辽西地区的人工林气候生产力 .结果表明 ,辽西平均人工林生产潜力为 8 8t·hm-2 ·年-1,其分布趋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与降雨量分布一致 .针对地区特点 ,生态地区法、层次递推法和综合模型是适宜的气候生产力计算模型 .对比分析表明 ,辽西现实人工林生产力水平处于极低水平 ,提高人工林质量 ,挖掘生产潜力是今后人工林发展的关键 .
Resumo:
A catalyst of Rh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a carbon nanofiber, 5 wt.% Rh/CNF,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2-3 nm has been prepared by a method of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The catalyst presented a high activity in the ring hydrogenation of phenol in a medium of supercritical CO2 (scCO(2)) at a low temperature of 323 K. The presence of compressed CO2 retards hydrogenation of cyclohexanone to cyclohexanol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used, and this is benefic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cyclohexanone, increasing the selectivity to cyclohexa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