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 resultados para 423
Resumo:
Cupric (II) ion transfer across the water/nitrobenzene interface facilitated by 2,2'-biqulnoline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try. Transfer process wa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At [BQ](NB)>>[Cu2+](W), transfer ion was found to be 1:2 Cu2+-biquinoline
Resumo:
Eu~(2+)和Ce~(3+)是重要的变价稀土离子.Eu~(2+)可产生d—f和f—f两种不同的跃迁发射.利用Eu~(2+)d—f和f—f跃迁的特点,使Eu~(2+)能够成为紫外及可见区可调谐激光材料和荧光材料的优良激活离子的候选者.Ce~(3+)不同于其他稀土离子,一般表现为d—f跃迁.由于Eu~(2+)和Ce~(3+)电子跃迁的特点,它们既可作为优良的激活剂,又可作为对其他离子发光增强的有效敏化剂.我们系统地研究了Eu~(2+)和Ce~(3+)在复合氟化物中的光谱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首次实现了复合氟化物中CEu~(3+)对Eu~(2+)的能量传递.本文提出Ce~(3+)对Eu~(2+)能量传递模型,计算能量传递几率和临界传递距离,阐述Ce~(3+)对Eu~(2+)能量传递的一般结论.
Resumo: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2.2’-联喹啉推动Cu2+在水/硝基苯界面的转移,提出了配合转移机理,并研究了配合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测定了Cu2+和2.2’-联喹啉形成的1:2配合物的界面热力学参数和配合物的形成速率常数k.
Resumo:
本文利用钠还原(t-BuCp)_2LnCl(Ln=Sm,Yb)的反应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二价有机配合物(t-BuCp)_2Yb·2THF及(t-BuCp)_2Sm·DME。这两个配合物经真空脱溶剂可得到非溶剂化的(t-BuCp)_2YB和(t-BuCp)_2Sm。上面四种配合物能引发苯乙烯聚合,催化活性与配合物的结构、中心离子的性质、催化剂用量及聚合温度等因素有关,所得聚苯乙烯是无规的。
Resumo:
The effective dielectric response of composites containing graded material is investigated when an external uniform electric field E-0 is applied to it. For a spherical particle with gradient dielectric constant, epsilon(i) (r) = b + cr, randomly embedded in a host with dielectric constant epsilon(m), we have obtained the exact solution of local electric potential in the composite media regions, which obey a linear constitutive relation D = epsilonE, using hypergeometric function. In dilute limit, the effective dielectric response of the linear graded composite media is derived. Furthermore, for larger volume fraction, we have given an effective medium approximation to estimate the effective dielectric response of the graded composite media. (C) 2003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A hydrographic section in the region east of Luzon was repeated 14 tim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86 to 1991. The data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a subsurface countercurrent located on the shoreward side of the Kuroshio with its upper boundary at about 500 m. The countercurrent, which should be called the Luzon Undercurrent (LUG), was only about 50 km wide,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baroclinic radius of deformation. Despite considerable variabilities both in velocity profile and intensity, the LUC appears to be a permanent feature. Over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s, the maximum speed in the LUC calculated from the mea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by assuming geostrophy (relative to 2500 db) was 7 cm s(-1) at about 700 m and its mean geostrophic volume transport was 3.6 Sv (1 Sv = 10(6) m(3) s(-1)). About 28% of this transport was composed of the low-salinity North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NPIW) advected to the south along the coast of Luzon. (C) 1997 Elsevier Science Ltd.
Resumo: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曾为沿海各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自1997年以来,陆续爆发的病害问题给扇贝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认为培育抗病性强的扇贝优良品种是解决病害问题的根本途径。由于传统的育种方法费时费力,无法满足对良种的迫切需求,因此有必要通过分子手段加快抗病品种的培育步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是成功应用于动物育种中的分子手段之一,但由于缺乏与抗病性状相关的标记,MAS目前还无法在软体动物中得到应用。因此,寻找与抗病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是在软体动物中发展MAS的关键。 本研究利用鳗弧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对栉孔扇贝进行攻毒感染实验,初步得到敏感群体和抗病群体后采用PCR、PCR-RFLP、Bi-PASA PCR等方法研究了CfLysG、CfC1qDC和CfLITAF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栉孔扇贝对鳗弧菌抗性的关系。 研究发现,栉孔扇贝CfLysG的基因序列中共有10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29个插入/缺失(I/D)多态性位点。有17个多态性位点位于启动子区域,选择其中的-753 I/D、-391A/G和-284I/D多态性进行检测,发现这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在敏感群体和抗病群体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其中-753 ID基因型和-284 ID基因在抗病群体中的频率高于在敏感群体中的频率,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91 AG基因型在抗病群体中的频率显著高于敏感群体(P=0.007),表明-391 AG基因型与栉孔扇贝对鳗弧菌的抗性显著相关。为验证这一相关性,对-391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扇贝进行攻毒感染实验。统计发现,具有-391 AA基因型的扇贝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具有-391 AG基因型的扇贝(P=0.001),进一步证实了CfLysG基因-391 AG基因型与栉孔扇贝对鳗弧菌的抗性显著相关。CfLysG基因的外显子共有3处SNP,其中仅第三外显子上的+3473 A/C为非同义突变。统计分析表明,+3473位点不同基因型在敏感群体中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而在抗病群体中则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3473 AA基因型在抗病群体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在敏感群体中的频率(P=0.022),表明+3473 AA基因型与栉孔扇贝对鳗弧菌的抗性显著相关。CfLysG基因第1内含子存在+96 I/D和+487 I/D两处大片段的I/D多态性。统计发现,这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在敏感群体和抗病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0.05)。其中+96 DD基因型和+487 ID基因型在抗病群体中的频率均略高于在敏感群体中的频率,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这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栉孔扇贝对鳗弧菌的抗性无显著相关性。对CfLysG基因各多态性位点的统计分析表明,各位点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提示有单体型的存在。对19种频率>1%的单体型在敏感群体及抗病群体中的频率进行分析,发现-753 I/-391 G/-284 I/+96 I/+487 D/+3473 A单体型在抗病群体中的频率显著高于敏感群体(P=0.044),表明该单体型与栉孔扇贝对鳗弧菌的抗性显著相关。 在栉孔扇贝CfC1qDC基因cDNA序列上共发现14处SNP。对+423 T/C多态性与栉孔扇贝对鳗弧菌抗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423位点各基因型在敏感群体和抗病群体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423 TT基因型在抗病群体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在敏感群体中的频率(P=0.005),表明+423 TT基因型与栉孔扇贝对鳗弧菌的抗性显著相关。 在栉孔扇贝CfLITAF基因cDNA序列中共发现3处SNP及1处I/D多态性。对+145 I/D多态性进行研究,发现所有敏感个体及抗病个体中均同时存在+145 位点所有等位基因,表明+145位点多态性与栉孔扇贝对鳗弧菌的抗性不相关。 以上研究表明,栉孔扇贝CfLysG基因-391 AG基因型、+3473 AA基因型、-753 I/-391 G/-284 I/+96 I/+487 D/+3473 A单体型以及CfC1qDC基因+423 TT基因型与栉孔扇贝对鳗弧菌的抗性显著相关,提示它们可作为与栉孔扇贝抗病相关的候选分子标记应用于贝类抗病育种中,为贝类的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此外,抗病相关分子标记的发现还有利于加深对扇贝发病机理的理解,并有助于发掘预防及治疗贝类疾病的新方法。
Resumo:
本课题组自1999年以来,将培养条件优化、生物活性跟踪及化学跟踪技术应用到胶州湾海洋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发现了一批具有生物活性的新结构化合物。 本研究从青岛胶州湾分离出各类海洋微生物423株,包括海洋放线菌287株,海洋细菌116株,海洋真菌20株,对胶州湾海洋微生物的资源和分布规律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其中海洋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活性和化学筛选,获得了它们对八种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活性数据。发现胶州湾海洋放线菌对至少一种受试微生物具有中等以上拮抗能力的比例为50%。 从三株海洋放线菌的发酵粗提物中鉴定出7个新结构化合物和31个已知化合物。具体是:①从菌株M518中鉴定出21个化合物,包括3个新结构天然化合物:N-Foramidostaurosporine,5,7-Dihydroxy-5,6,7,8-tetrahydro-1H-azocin-2-one,Selina-4(14),7(11)-diene-8,9-diol和1个新结构衍生物Trimer 3。其中化合物5,7-Dihydroxy-5,6,7,8-tetrahydro-1H-azocin-2-one为新骨架类型的天然化合物。② 从菌株M491 中鉴定出10个化合物,包括3个新结构化合物10α-14-Dihydroxyamorph-4-en-3-one,10α,11-Dihydroxyamorph-4-ene,5α,10α,11-Triydroxyamorphan-3-one; 并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已知化合物10α-Hydroxyamorph-4-en-3-one;③从菌株M311中鉴定出7个已知化合物。 发现天然化合物5,7-Dihydroxy-5,6,7,8-tetrahydro-1H-azocin-2-one很容易发生重排反应,分离出了两个重排反应产物,并得出该化合物可能的重排反应过程及三聚体形成的方式。 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星形孢菌素N-Formamidostaurosporine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对于37株人类肿瘤细胞的平均IC50,IC70和IC90分别为0.016µg/ml,0.171µg/ml和2.352µg/ml。对37株肿瘤细胞株的抗肿瘤选择性为27%。还首次发现Staurosporine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微藻生长的活性。 对产生新化合物的菌株M518 和M491 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提交两株菌的16S rDNA 序列到GenBank(DQ184649 和DQ184648)。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系统 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M518 属于链霉菌属,并可能属于该属中的粉红孢类群;菌株M491属于链霉菌属,并可能属于该属中的青色类群。
Resumo:
目的研究藏药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丙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常规硅胶柱色谱分离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纯化,采用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包括IR,HRESIMS,HRSIMS,1D和2D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青海产大果大戟根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lanosterol,Ⅰ)、巨大戟二萜-20-肉豆蔻酸酯(ingenol-20-myristinate,Ⅱ)、巨大戟二萜-3-肉豆蔻酸酯(ingenol-3-myristinate,Ⅲ)、没食子酸(gallicacid,Ⅳ)、1-O-a-L-阿拉伯糖-(1→6)-β-D-葡萄糖苷-3,7-二甲基-2-烯-7-羟基-辛醇(1-O-a-L-arabin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3,7-dimethyl-oct-2-en-7-ol,Ⅴ)、1-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1-O-galloyl-β-D-glucose,Ⅵ)。结论巨大戟烷型二萜酯类化合物Ⅱ和Ⅲ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单萜二糖苷类化合物Ⅴ系首次在该属中发现。
Resumo: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soybean leaves was observed by a portable fluorometer CF-1000 under field conditions. On clear days, F-0 increased while F, and F-v/F-m de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morning. At midday F-O reached its maximum while F-v and F-v/F-m reached their minimum. The reverse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afternoon. At dusk these parameters could return to levels near those at dawn. Following exposure to a strong sunlight for more than 3 h, the dark-recovery process displayed three phases: (1) slow increases in F-0, F-v and F-v/F-m within the first hour; (2) a faster decrease in F-0 and faster increases in F-v and F-v/F-m within subsequent two hours; (3) a slow decrease in F-0 and slow increases in F-v and F-v/F-m within the fourth hour. In comparison with darkness, weak irradiance had no stimulating effect on the recovery from photoinhibition. Hence the photoinhibition in soybean leaves is mainly the reflection of reversible inactivation of some photosystem 2 reaction centres, but not the result of D1 protein loss.
Resumo:
文中设计了模块化的新型蛇形机器人关节单元 .该单元具有三个自由度 ,其中摆动和俯仰自由度由耦合机构驱动来获得较大的力矩和活动空间 .由该单元组成的蛇形机器人具有很强的驱动能力 ,能够抬起较多的单元 .针对蛇形机器人的特点 ,给出了耦合机构的设计原则 .对蛇形机器人抬起方法作了分析 ,得出采用适当规划方法能够抬起的最大单元数量是直接抬起的最大单元数量的平方关系的结论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最大关节角对机器人抬起的影响 ,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上面分析结果
Resumo: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计算机视觉的基础。因为它能够简化信息的存储和表示,从而能够对获取的图像内容进行智能解释,所以在很多应用问题中,图像分割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如医学图像处理,环境三维重建及自动目标识别等。图像分割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边缘检测,阈值,区域融合,分水岭及马尔可夫随机场等。虽然这些方法有其各自特点,但是它们在图象分割过程中不能充分将图像底层信息与高层信息结合,从而无法模拟人类视觉系统智能性。当图像底层信息不足时,这些仅基于数据驱动的分割模型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尽管某种具体图像分割方法不可能满足所有图像分割要求,但利用尽可能多的高层与底层信息,将图像分割成有意义和人们所期望的区域始终是研究者所追求的目标。图像分割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计算中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是建立合适的分割模型将分割边界和分割区域的作用有效结合。第二是利用最有效的方法将分割边界和分割区域的几何特征统一到分割模型中。基于变分原理的主动轮廓图像分割将图像视为连续函数。这就使得研究者可以从连续函数空间角度来研究图像分割问题。这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严格的数学工具,如微分几何、泛函分析和微分方程等。为此它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第一,Mumford-Shah(M-S)模型为基于变分的主动轮廓分割模型提供了一完整的数学理论框架,并且Mumford-Shah模型从信息论的角度也能得到合理解释。第二,水平集方法能有效的表示分割边界和分割区域的几何特征。与其它方法相比,变分主动轮廓在理论和实际计算过程中都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能直接处理和表示各种重要的几何特征,如梯度、切向量、曲率等,并且能有效模拟很多动态过程,如线性和非线性扩散等。再则其可以利用很多已有的丰富数值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本文基于变分原理与偏微分方程方法,利用主动轮廓模型具有结合底层图像信息与高层先验知识的特点,将特定先验知识与主动轮廓分割模型进行有效结合以弥补底层图像信息的不足,从而使主动轮分割廓模型具有更强的智能性。本文主要从两点对变分主动轮廓分割模型展开了研究:1、演化轮廓的形状约束;2、演化轮廓的梯度下降流约束及其滤波实现。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基于M-S模型和样条曲线的开边界检测。本章通过对演化轮廓引入合理边界条件,利用样条曲线表示待检测的开曲线,将一般开曲线的检测问题变为合理的图像分割问题,从而达到一般开曲线检测目的。此方法称为开扩散蛇模型。一般开曲线的检测具有很多应用领域,如:河流、道路、天际线、焊缝等检测。第二,方差主动轮廓模型。在目标跟踪应用中,跟踪目标的主要运动形式表现为平移。本章将此作为一种先验知识与主动轮廓模型结合,提出了一种方差主动轮廓模型(HV)。此模型的特点是轮廓在演化过程中具有平移优先和快速的良好特性。它比已有的主动轮廓模型更适于自动目标跟踪领域。第三,基于M-S模型和隐式曲面变分方法的一般梯度下降流滤波器。本章为一般梯度下降流求取提供了统一框架及解决方法。首先本章将H0梯度下降流和一般梯度下降流统一到Mumford-Shah模型框架中,从而将一般梯度下降流的求取转换为一个极小化泛函问题,并利用隐式曲面变分方法对此极小化泛函进行求解。另外本章从滤波器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H0梯度下降流滤波可以得到一般梯度下降流。滤波器的实现体现了内嵌于一般梯度下降流的先验属性。根据此思想,本章将对应于HV和H1主动轮廓的內积空间顺序组合,对H0梯度下降流进行顺序滤波,提出了一种既具有全局平移优先性又具有局部光滑速度场的主动轮廓,称为HV1主动轮廓。它将H0,H1和HV主动轮廓统一起来。第四,形状保持主动轮廓模型及其应用。针对某些特定目标的检测,本章提出了形状保持主动轮廓模型。此模型能够达到分割即目标的目的,同时能够给出目标的定量描述。基于此模型,本章实现了具有椭圆、直线和平行四边形轮廓特征目标的检测。椭圆形状约束用于眼底图像分割。直线和平行四边行分别用于自动目标识别中的天际线检测和机场跑道跟踪。
Resumo:
本文首先介绍企业的产品报价活动,指出目前国内企业产品报价决策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分析了产品报价问题的复杂性后,得出结论:只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来支持企业产品报价决策,才能使企业以较强的竞争力,参加到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去.
Resumo:
根据聚煤盆地煤炭储量和2001年各省、市自治区煤炭产量,在全国选择代表性煤样研究砷含量.对此次煤砷含量采取3种不同评价方法,得到不同意义的全国煤砷平均含量.①将此次煤样砷算术平均含量6.43mg/kg近似认定为全国煤砷平均含量;②考虑5大聚煤区煤炭储量的权重,计算全国煤砷平均含量为5.28g/kg;③考虑2001年各、省、市自治区煤炭产量的权重,计算全国煤砷平均含量为6.03mg/kg.高砷煤因储量较小,对全国煤砷含量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3种煤砷平均含量意义不同,对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应选择不同的煤砷平均含量,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客观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