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resultados para TWINSPAN
Resumo:
本文着重讨论广西热带石灰岩森林的性质和分类问题。先采用传统的优势种原则根据30个样地的群落成员型结构戈份出海南风吹楠林人面子林、沙拉木林、假肥牛树林、东京桐林、肥牛树林、金丝李、肥牛树林、蚬木林。然后采用TWINSPAN分类及DCA、RA排序等现代植被分析手段深入分析30个样地间关系。结果将人面子林合并入海南风吹楠林,金丝李、肥牛树林合并入肥牛树林,具体样地组合也做了调整,并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沙拉木到蚬木群系的变化梯度,风吹楠、人面子群系脱离这一梯度系列。从而较准确刻画出了群系间的关系。第三步着重分析划出的群系的生态学意义,并尝试群丛的划分.第四步将广西石灰岩森的六个群系归并为沟谷雨林、山坡季节性雨林及山顶针叶矮林.在分类这一张的最后分析了广西热带石灰岩林的垂直生态系列,并由石山垂直生态系列和水平组合镶嵌格局归给出石灰岩地区独特的植被空间结构。 性质部分首先根据广西石灰岩热带林的群落学特点指出它是热带北缘石灰岩基质上的地带性植被,其性质与雨林近似而与季雨林有较大差别,因而名之为石灰署季节雨林及沟谷雨林。接着通过石灰岩季节雨林与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混交林。云南、海南、马来西亚、牙买加四处热带石灰岩森林的比较中更进一步地说明其性质。最后还指了与广西酸性土季节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异同。
Resumo:
在神农架香溪河流域内不同海拔高度沿河岸带共设置42个与河岸方向相同的10 m宽、100 m长样带进行植被调查,发现河岸带分布有珍稀保护植物14种,占神农架地区珍稀植物总数的42.4%,这些珍稀植物主要分布在1200~1800 m山地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表明在神农架地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中等海拔高度上最大。TWINSPAN分类可把14种珍稀物种可划分为低海拔、中等海拔和较高海拔种组3组,DCA排序也使14种珍稀物种在反映海拔梯度的第一轴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示。本文还对河岸带珍稀植物分布格局的成因进
Resumo:
本文以长江三峡干流河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WINSPAN和DCA对植物群落进行等级式划分。结果表明:河岸植物区系组成较为复杂,以温带成分为主,有着较高比率的世界分布成分。灌、草丛群落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部分草丛的不同层次间存在较大差异。TWINSPAN 和DCA分析显示,河岸植物群落呈现沿湿度梯度方向的分布格局。图2表3参8。
Resumo:
以长江三峡干流河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WINSPAN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等级式划分。结果表明:河岸植物区系组成较为复杂,以温带成分为主,有着较高比率的世界分布成分。植物生活习性方面,草本种类的比率略高于木本种类,藤本种类较少。灌、草丛群落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TWINSPAN和DCA分析显示,河岸植物群落可分为6大类群,这些类群呈现沿湿度梯度方向的分布格局。
Spring Diatom Blooming Phases in a Representative Eutrophic Bay of the Three-Gorges Reservoir, China
Resumo:
We investigated dynamics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abiotic factors in Xiangxi Bay of the Three-Gorge Reservoir, China, by daily sampling, a specific site during a spring algal bloom (February 23-April 28, 2005). Among the 76 taxa observed, Asterionella formosa and Cyclotella spp. were the dominants, accounting for 47.2% and 29.9% of the total abundance, respectively. We determined the five distinct developing phases of the bloom by analyzing the dissimilarity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Simultaneously, six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groups were distinguished by TWINSPAN classifications. The pattern for algal community succession was similar to that for the bloom phase shift, and the structural complexity of communiti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ver time. Water temperature and silicate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loom and the shifts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Resumo: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pilithic algae in the Xiangxi River system was studied in relation to seve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by two-way indictor species analysis (TWINSPAN),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 an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Eighty-nine taxa including diatoms, green algae, and blue-green algae were observed. Diatoms were dominant, and Cocconeis placentula, Cymbella minuta, Diatoma vulgare, and Gomphonema angustatum appeared in most of sampling sites. By TWINSPAN and DCA, thirty-one sit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richness of benthic algae. CCA indicated that SiO2, pH, total phosphorus, Ca2+, velocity, elevation, and Cl- were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lgae communities. In this minimal subset, SiO2 and pH were the most influential variables.
Resumo:
本文应用植物区系分析、数量分类(TWINSPAN)、相似性比较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估等方法对长白植物区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其格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文对长白植物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表明,本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42科624属1881种,此区系属于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与东亚其它地区特别是与日本的联系最为密切。 通过对本区物种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研究,提出了全区86县市的植物组成、分化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G-F指数和物种重要值IM的分布格局,并着重对本区六大山地和二大平原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本区长白山植物分布最为集中。长白山、辽东山地、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是本区植物多样性较高的地区。长白山、辽东山地和小兴安岭是本区物种分化中心。 对本区代表性山地长白山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各植被垂直带的物种多样性指数(G-F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减。随海拔增高,温带性质的区系成分逐渐减弱,寒带亚寒带性质成分逐渐增强。热带性质的成分只影响到阔叶红松林带和暗针叶林带。 本文的对长白植物区重要山地阔叶红松林的物种多样性做了对比研究,提出长白山的阔叶红松林物种丰富度最高。各主要山地的多样性指数没有随纬度变化而呈单一升降关系。TWINSPAN 以属为单位的聚类结果表明,本区阔叶红松林的24个样地可以分为7个类型,阔叶红松林中的33个乔木树种划分为8个关联组。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尺度多样性评估的方法——物种重要值比较法。这种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可靠,对于改善目前大尺度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较少的状况有积极意义。此外本文首次将G-F指数引入植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并对G-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IM值的测度结果进行评估,确认F指数和IM值的测度结果最令人满意。
Resumo:
过去五十年,我国的森林资源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森林经营方式也相应出现问题。森林区划中,同时存在二类小班和三类小班两个小班体系,二者在空间上存在不一致性;即使是同一小班体系,先后两次调查结果也不一致。这些问题不利于应用数字技术制定长期的森林管理计划。传统的林业体制和经营方式不能满足生态系统管理的应用,阻碍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发展。生态分类系统是以生态系统内植被、土壤和地形等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对土地进行的划分,对实现森林的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辽东山区生态分类系统,进而探讨其在数字林业中的作用。 采用TWINSPAN分类和PCA、CCA排序的方法对研究区样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是控制研究区域内水分梯度和养分梯度的主导因子,决定了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依据这样的关系,进行了生态土地类型(ELT)、生态土地类型相(ELTP)的划分和制图。ELT分类由DEM数据获得,ELTP分类通过叠加ELT和植被图得到。ELTP能同时反映特定地块上潜在的植被类型和现存的植被类型,其分类单元相当于传统林相图中的小班,可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和管理中。 生态分类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方法也是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5m分辨率和25m分辨率的DEM数据,得到5m分辨率DEM是绘制ELT分类图的最佳数据源。本文也探讨了地形图矢量化生成DEM的方法,以及根据DEM数据提取ELT分类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在上述基础上,本文着重论述了生态分类系统在数字林业中的作用。生态分类系统为森林资源信息和数据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具有生态学含义的框架体系。生态分类系统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过程,空间信息技术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有效手段。以生态分类系统和空间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加上计算机模型和辅助决策界面的支持,构成数字林业的基本框架,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Resumo:
沈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该地区的交通枢纽。本文在对沈阳市进行广泛调查并采集苔藓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沈阳市苔藓植物的种类构成、区系、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同时利用苔藓植物对沈阳市的大气质量进行了指示。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对882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共记录苔藓植物30科67属143种及变种,其中包括苔类(含角苔)9科11属14种,藓类21科56属128种1变种。在记录中发现辽宁省新记录属1个,新纪录种36种,东北新纪录种18种,主要以丛藓科(Pott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等地面生藓类为主。 (2)将研究区苔藓植物划分为10个区系成分,其中以北温带分布占据绝对优势,其次为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具强烈的温带性质。通过相似性系数的计算,表明沈阳市苔藓植物区系与鞍山市和抚顺市的亲缘性较大;与上海市和杭州市亲缘性较远。 (3)应用TWINSPAN和DCA,以样点为对象,苔藓植物的重要值为指标,对研究区苔藓植物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将样点划分为三个组,从组一到组三,物种丰富度和苔藓盖度逐渐增加。分类与排序的结果与样点的实际物种分布特点基本一致。 (4)采用CCA对沈阳市35种主要地面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环境因子的影响,将沈阳市主要地面苔藓植物分为两类。同时发现土壤含水量、乔木层郁闭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沈阳市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5)采用大气净度指数法(IAP)和重金属元素(Mn, Fe, Cu, Cr和Pb)化学分析法对沈阳市的大气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市区污染远重于郊区,市区西部污染重于东部,南部重于北部;各区以Pb污染最为严重,值得重视。同空气污染指数(API)进行比较,发现IAP与Cu、Pb和API之间具显著负相关性,说明随着重金属含量和API值的升高,IAP值降低,即苔藓植物的种类和盖度下降。以IAP值为自变量,API值为因变量,建立了回归方程y=-0.914x+101.849,进一步说明了IAP值与API值之间的关系。
Resumo:
本文应用经典生物分类、数量分类与排序(TWINSPAN, DCA)、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对新疆三工河流域苔醉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学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在详细的野外标本采集、鉴定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提供了完整的三工河流域苔鲜植物名录,计36科91属216种(变种、变型),包括1新疆新记录属和1新疆新记录种,并将该流域苔醉植物地理成分划分为8种成分,其中以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3.88%。采用相似性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定量分析了该流域苔醉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特点,提出山地森林带为该地区苔鲜植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是苔醉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在目前资料基础上,对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苔醉植物区系间的相似性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新疆天山可能是阿尔泰山和昆仑山苔鲜植物区系的联系纽带。同时,将该流域苔鲜植物分为树生、石生、石面薄土生等6种苔醉植物群落。通过苔醉植物生活型分析,反映了该流域独特而复杂的苔鲜植物多样性特点,其生活型可划分为:漂浮型、石生固着型、附生固着型、水生根着型、中生根着型和旱生根着型等类型。分析了苔醉植物垂直分布特征,首次将数量分类(TWZNSPAN)和排序(DCA)方法用于中国干旱区苔醉生态分析,将该地区苔鲜植被分为6个主要群落类型。通过定量分析说明,决定上述苔鲜植物群落类型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此外,还对该流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结皮中苔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参与土壤结皮的有4种苔鲜植物并分析了其耐早和分布特性。研究发现该地区苔鲜结皮呈层片分布规律。
Resumo:
长白山地区为保护较为完善的原始森林区,物种丰富,因此被选为论文的研究区域.这里地处温带,气候寒冷,水甲虫种类分布有着一定的独特性.该项研究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水体中水甲虫的采样,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水甲虫的种类、生物多样性及其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长白山水甲虫已记录的种类共有8科37属67种,其中占种群优势的是龙虱科和水龟虫科.同时,通过对文献的系统研究,发现中国有已记录的水甲虫共21科141属916种,比原记录601种(杨集昆,1994)多215种.在对长白山北坡水甲虫区系研究的同时,对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的水甲虫生物多样性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该地区水甲虫物种较为丰富,物种均匀度高.在研究水甲虫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时发现,不同水体中环境因子对水甲虫分布的影响不同,活水水体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是植被密度和水流速度,静水水体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是海拔和腐殖化程度.
Resumo:
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与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var.pubipetiolata)69块样地进行了排序与分类,共划分9个群落类型。结果表明,毛柄小勾儿茶生境特异性高。毛柄小勾儿茶在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青冈栎(Quercus glauca)针阔混交林、杂木林和青榨槭(Acer davidii)+大果山胡椒(Lindera praecox)林中生长较好。这4个群落林下层优势种具有相似性:草本层的优势种中均有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常有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灌木层优势种常有大果山胡椒。毛柄小勾儿茶分布于海拔500~900 m的低山区,多分布于湿润、排水良好的沟谷边,生境坡向多为阴坡。
Resumo: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41个样地中的 42种主要地表藓类分布与 6种重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TWINSPAN)发现调查的 41个样地可分成 4个样地组 ,42种地面藓类可分成 4种藓类群。应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DCCA)的研究结果表明 ,海拨高度、土壤含砂量、土壤酸度、林冠层郁闭度、土壤含水量是 5个影响 42种地表藓类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 ,在DCCA排序图上 ,显示出藓类群与样地类型良好的对应性 ,藓类群 1~ 4分别在落叶松 (Larixolgensis)沼泽地、高山苔原、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 (Betulaermanni)林和岳桦 落叶松林中占优势。
Resumo:
以苔藓植物盖度为指标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 (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 (DCA)对长白山地区不同森林类型 36个样地的树附生苔藓植物群落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山地区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格局与森林植被类型相对应 ,可分成落叶松林、岳桦林、暗针叶林、暗针叶林与红松阔叶林间过渡林、红松阔叶林、白桦林 6类树附生苔藓植物群落类型 ,文章分析了影响树附生苔藓植物群落生态分布的环境因素。
Resumo: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大兴安岭不同纬度的12个沟谷的冻土湿地植物群落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分布的环境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12个沟谷冻土湿地样地可划分为4个群丛组,分别位于不同的纬度范围;TWINSPAN的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沟谷冻土湿地植物群丛组的分布与纬度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随着纬度的减小以及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和干燥度的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大.研究区沟谷冻土湿地植物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和共优种多为适应湿地环境的沼生和湿生植物,随着纬度的减小,喜冷湿环境的沼生和湿生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耐旱的中生植物的比重则逐渐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