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resultados para Pahs
Resumo:
通过研究施加两种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LAS)后小麦对多环芳烃的吸收情况得出,含有过量菲、芘和苯并(a)芘营养液中生长的小麦PAHs含量受表面活性剂影响显著。在培养40d后,CMC以上Tween80使小麦根中菲、芘和苯并(a)芘含量下降,却促进了小麦茎叶中菲和芘的含量。CMC及CMC以下LAS也使小麦根中PAHs含量降低而茎叶中PAHs含量增加,但主要是LAS对植物毒害作用结果,与表面活性剂胶束作用无关。PAHs与表面活性剂复合污染增加了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Resumo:
为评价清水灌溉对消除城郊稻田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作用,提供土壤PAHs污染的工程治理理论依据,以沈抚污水灌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连续清水灌溉0,3,10和30年的污染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本,测定PAHs各组分含量,分析清水灌溉对消除稻田土壤PAHs总量及某些单一组分的效果。当前沈抚污水灌区稻田土壤PAHs总量在表层为612.3~6362.8μg/kg.干土,在亚表层为319.5~4318.5μg/kg.干土。随着清水灌溉年限的增加,土壤PAHs总量和16种PAHs单一组分含量均不同程度逐渐降低。清水灌溉10年后,土壤PAHs总量接近或低于土壤PAHs环境标准;单一PAHs组分仅菲含量依然高出环境标准。清水灌溉措施可有效消除由污水灌溉所造成的土壤PAHs污染,特别是高环PAHs污染,但是其作用周期需要10年左右或更长的时间。
Resumo:
利用自行设计的生物泥浆反应器研究了多环芳烃 (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结果表明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 ,污染物自身的理化性质是影响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 ,苯环越多、分子量越大 ,越难以被微生物利用 ,故菲 (PHE)比芘 (PY)具有更高的污染可修复性 .温度、空气流量是重要的调控因子 .本实验中 ,生物泥浆反应器处理PAHs污染土壤选择的最佳运行工艺参数是 :温度 2 0~ 30℃ ,水土比 2∶1,空气流量8L·h-1·L-1,接种量 5 0g·kg-1.该工艺参数为生物泥浆反应器技术实用化及其他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Resumo:
土壤、植物和籽实样品分别用四氢呋喃、甲醇、乙酸乙酯以超声技术提取.提取液经旋转浓缩蒸发仪浓缩,经硅胶柱净化后.由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萤光检测分析.对于土壤、植物和籽实样品,其方法回收率根据各个PAH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不同分别为45.68—93.42、77.59—108.13和79.11—98.96%.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四氢呋喃适合作为土壤样品的提取剂;甲醇、乙酸乙酯分别适合于植物和籽实样品的提取剂.本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靠,可用于土壤-植物系统多环芳烃的研究.
Resumo:
研究紫外照射条件下,土壤厚度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光降解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变化,以及土壤粒径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和菲的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苯并[a]芘和芘的光降解速率与土壤厚度呈负相关,光解速率的顺序为1.0 mm>1.6 mm>2.0 mm>2.4 mm>4.0 mm,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模拟土壤中苯并[a]芘和芘的光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模型;三种不同土壤粒径(分别小于1 mm、0.45 mm、0.25 mm)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和菲的光降解有明显影响,在三种粒径范围内,PAHs的降解在小于1 mm土壤中最快,同一粒径中多环芳烃的降解速率:苯并[a]芘>芘>菲。
Resumo:
对污灌土壤中 1 4种多环芳烃的分析表明 ,各灌区土壤中 PAHs的积累一般以渠首最高 ,渠中次之 ,渠尾含量与对照相当 .但在沈抚石油灌区上、中和下游土壤中均有PAHs的积累 .此外 ,水稻生长期污灌可明显增加土壤中 PAHs的总量 ,各单一污染物的增、减趋势有所不同 .
Resumo:
选择苜蓿草为供试植物,以污染物含量水平、专性细菌和真菌及有机肥为调控因子,进行了植物法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和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PAHs和矿物油的降解率与有机肥含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肥5%,可提高矿物油降解率17.6%~25.6%,PAHs降解率9%.在植物存在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降解功能增强.多环芳烃总量的平均降解率比无植物对照土壤提高2.0%~4.7%.投加特性降解真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AHs总量和矿物油的降解率.真菌对萤蒽、芘和苯(a)蒽/艹屈的降解有明显促进作用.而细菌能明显提高苊稀/芴、蒽和苯(a)萤蒽/苯(k)萤蒽的降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