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resultados para CH_4
Resumo:
用密闭箱法原位观测了不同放牧强度时草原生态系统N2O(N2O-N)和CH4(CH4-C)的排放通量,研究了以轮牧为放牧方式低度放牧率、中度放牧率和重度放禾率对草原生态系统N2O和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的影响.得出放牧强度对于草原生态系统N2O和CH4的排放有一定影响,不放牧率的影响结果各不相同.低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以及对照草场N2O通量季节变化范围164~969、007~1805、122~1117和042~1047μg·m-2·h-1,N2O排放通量年平均值依次分另显031、045、042和031kg·hm-2·a-1.CH4排放通一的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5458~527、-3639~644、-4317~-1906和-4776~-1699μg·m-2·h-1,CH4排放通量年平值依次分别为-238、-446、-188、-189、-203和-205kg·hm-2·a-1.
Resumo:
采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不同深度的暗棕色森林土壤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对高低浓度CH4的氧化 .结果表明 ,土壤氧化CH4的能力随深度变化明显 ;5~ 15cm土层具有最大CH4氧化活性 ,在 4 0 0ppmvCH4浓度下此土层土壤最大氧化速率可达 3.3nmolCH4·h-1·g-1dw ;2 5cm以下土层基本没有CH4氧化活性 ;因 0~ 5cm土层土壤含有高浓度NH4+抑制了CH4氧化菌的活性 ,所以此层土壤对CH4吸收能力下降
Resumo:
利用预浓缩装置-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PreCon-GC/C-IRMS)联用系统,建立了就采样、浓缩和在线质谱分析大气CH4中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方法。通过多组试验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利用PreCon-GC/C-IRMS联用技术测定大气CH4中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的试验条件、系统线性、稳定性及准确度和精密度等。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方法条件下,当离子流强度在1.0~20 V时,系统线性良好(斜率S=0.04‰/V),在4.0~15 V内其线性(斜率S=0.03‰/V)优于总体线性;系统测量稳定性可靠,δ13C值的测定结果的S.D<0.3‰,最大偏差<0.5‰,回收率达99.99%,准确度和精度均符合分析与研究要求。利用该系统对室内和室外草坪地空气中CH4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做初步测试,其碳同位素的平均值分别为-31.358‰和-33.085‰,且相同地点区域空气中CH4的1δ3C值,在1 d内和不同日期间的变化均在0.5‰以内,重现性良好。
Resumo:
用静态箱法原位观测和分析了我国北方稻田 3~ 1 2月CH4和N2 O的排放及其关系 ,并研究了这一关系发生的微生物学机理 .同时 ,监测了土壤湿度、pH、水分及Eh的变化 .结果表明 ,稻田CH4和N2 O排放之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关系 (R2 =0 0 4 94) .土壤湿度、pH及Eh变化范围分别在 0~ 2 4℃、6 87~ 7 0 2和 41 5~ 30 0mv之间 ,水分从非淹水期的 38~ 72 %FC至 5~ 1 0cm浅水淹灌 .土壤Eh对CH4和N2 O的释放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整个观测期内 ,与CH4和N2 O释放密切相关的 6种菌群 (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甲烷细菌、甲烷氧化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各有其数量消长及酶活性变化规律 ,稻田CH4和N2 O排放之间互为消长的关系受这些相关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的共同调控 .
Resumo:
为研究凋落物对CO2,N2O排放和CH4吸收的影响,从2002年9月3日到2003年10月30日,采用静态密闭箱技术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两种类型土壤生态系统的CO2,N2O和CH4的通量进行测定。两种土壤类型分别为表层有凋落物覆盖和没有凋落物覆盖。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对CO2,N2O和CH4通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有凋落物样地的CO2,N2O和CH4通量的日变化趋势和无凋落物样地中三种气体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且CO2,N2O和CH4的日通量峰值都出现在18:00。有凋落物样地的CO2,N2O和CH4通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和无凋落物样地中三种气体的季节变化趋势也相似,但在一年之中,CO2和CH4的峰值出现在六月,N2O的峰值却出现在八月。研究结果还表明有凋落物样地CO2,N2O的日排放通量和年均排放通量明显大于无凋落物样地中两种气体的排放通量,但有凋落物样地的CH4日吸收通量和年均排放通量却小于无凋落物样地的CH4吸收通量。
Resumo:
用密封箱式法,从1995年5~10月首次对我国温带典型草原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生态系统与大气间N2O和CH4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以及不同放牧强度对于草原生态系统N2O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在主要的自然因素影响下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生态系统N2O交换通量范围分别为072~969和-054~637μg·m-2·h-1,年平均通量分别为699和306μg·m-2·h-1;CH4交换通量范围分别为-5458~821和-9551~-3247μg·m-2·h-1,年平均通量分别为-2716和-5097μg·m-2·h-1(所有通量数据均分别指N2O中的N和CH4中的C)。对草原生态系统N2O排放和CH4吸收间的互为消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以轮牧为放牧方式的低度放牧率、中度放牧率和重度放牧率对草原生态系统N2O和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于草原生态系统N2O和CH4的排放有着一定的影响,不同放牧率的影响结果各不相同。低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以及对照草场N2O通量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164~969、007~1805、1
Resumo: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脲酶抑制剂氢醌(HQ)、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及二者的组合(HQ+DCD)对种稻土壤N2O和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施麦秸粉时,所有施抑制剂的处理均较单施尿素的能显著减少水稻生长期供试土壤N2O和CH4的排放.特别是HQ+DCD处理,其N2O和CH4排放总量分别约为对照的1/3和1/2.而在施麦秸粉后,该处理的N2O排放总量为对照的1/2,但CH4排放总量却较少差别.不论是N2O还是CH4的排放总量,施麦秸粉的都比未施的高出1倍和更多.因此,单从土壤源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看,将未腐熟的有机物料与尿素共施,并不是一种适宜的施肥制度.供试土壤的N2O排放通量,与水稻植株的NO-3N含量和土表水层中的矿质N量分别呈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和线性正相关;CH4的排放通量则与水稻植株的生长量和土表水层中的矿质N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在N2O与CH4的排放间,未施麦秸粉时存在着定量的相互消长关系;施麦秸粉后,虽同样存在所述关系,但难以定量化.
Resumo:
利用封闭箱法测定了沈阳市排污明渠———细河水面CH4 的排放通量 ,结果表明 ,细河是重要的CH4 排放源 ,水面全年有甲烷排放 ,排放通量达到 2 80 .8mg·m-2 ·d-1.且明显受水温和水体污染物影响 ,即夏季高 ,冬季低 ;渠首高 ,渠尾低 ;以细河作为排污明渠处置污水 ,每升污水的甲烷贡献率为 0 .36 6mg ,高于普通二级污水处理厂 .
Resumo:
土壤源CH_4氧化主要受土壤理化性状、温度、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作物品种及其生长状况、重金属离子种类与浓度等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主要通过影响CH_4氧化细菌群、种类、数量、活性及其分布模式产生作用。合理施用有机肥、调节田间水分、配施矿质肥料以及培养根系活力较强的高产水稻品种是减少土壤源CH_4排放量的主要措施。
Resumo:
本文于2000年7月,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鲜土壤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土壤进行培养实验,研究了影响土壤N2O排放和CH4吸收的主要因素。考察了温度、水分、pH值、NH4+及NO3-五因素对森林土壤N2O排放和CH4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本试验设计的因素、水平条件下,N2O排放速率、CH4吸收速率二者均与土壤pH值和温度这两个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并且N2O排放速率与CH4吸收速率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
Resumo:
本文探讨了CO,CH_4和NH_3在LaNiO_3,La_2NiO_4和LaSrNiO_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 ̄(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 ̄(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_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_2BO_4型氧化物(La_2NiO_4,LaSrNiO_4)比ABO_3型氧化物(LaNiO_3)较利于CH_4的氧化。
Resumo:
用程序升温脱附试验考察了LaMn_(1-y)Fe_yO_3型催化剂中B位元素对Co、CH_4氧化活性的影响。发现催化剂的活性与TPD谱上脱氧峰的位置及面积有关,同一催化剂对CO与CH_4的氧化活性中心并不一致。以γ-Al_2O_3为载体制得的锰系ABO_3型催化剂在浸渍微量氧化物助催化剂后,能使CO在130℃完全氧化,CH_4的氧化温度为300~500℃。
Resumo:
在单脉冲激波管中研究了有H_2条件下C_2F_4的分解。对于分解反应C_2F_4+Ar→2CF_2+Ar,利用CF_2插入H_2的后续结果,产生稳定的CH_4作为上述反应的进行度的标识,结果显示温度在1000~1080K分解速率与Modica和LaGraff的速率常数相合。直接测定反应后C_2F_4的剩余浓度,则显示有多于直接热解10倍的C_2F_4消耗。这是由于CF_2与H_2的反应的后果将导致有H原子释入系统内,它引发了C_2F_4的链式聚合。
Resumo:
提出了一种CH_4/O_2在超声速气流中燃烧的6方程化学反应模型,并且用在超声速高温空气中横向喷射的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特别模拟了不同来流条件和壁面条件对燃烧效率的影响及CH_4和空气中的氧气混合燃烧的过程。数值方法采用二阶精度的Harten-Yee隐式TVD格式,计算结果表明6方程反应模型能较好地反映CH_4/O_2的燃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