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 resultados para MgO
Resumo:
渔塘坝硒矿床是目前我国发现含硒量(8590×10^-6)最高的小型独立硒矿床,其赋矿岩石主要为硅质岩,且发育程度较高。早二叠世晚期的黑色碳质硅质岩系,是区内的赋矿层位,它局限于特定的沉积相位,即碳酸盐合地海盆浅部沼泽(藻沼)环境沉积的黑色碳质硅质岩相带,硒矿化层和这套碳质硅质岩相带密切相关,其矿化相带呈NW向展布。硅质岩的SiO2含量变化较大(64.2%-94.85%),平均为75.9%;Fe2O3、Fe2O3、FeO、MnO、TiO2、Al2O3和MgO等含量相对,与其它热水成因硅质岩相近;硅质岩富含As、Sb、Fe和Ag,而贫Cu、Co和Ni;在Al-Fe-(Cu+Co+Ni)三角图、U-Th相关图和P2O3-Y相关图上的投影特征,也同样显示出硅质岩的热水成因特征。另本区硅质岩中的Cr含量较大,且(Fe+Mn)/Ti的比值为6.34,这表明硅质岩在成因上还可能和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火山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Resumo:
从地质产状、矿物组合和岩石化学成分等方面探讨了个旧塘子凹接触带不同类型夕卡岩的特征。该夕卡岩带从内侧到外侧常具有辉石夕卡岩带和石榴子石夕卡岩带交替出现的现象,其岩石化学成分也相应地发生韵律变化,表现为在辉石夕卡岩带中SiO2和MgO含量较高,而在石榴子石夕卡岩带中CaO、TFe和Al2O3含量较高。认为夕卡岩带中的韵律变化一方面与被交代围岩中存在灰质白云岩和大理岩的互层带有关,另一方面与岩浆期后热液的渗滤交代作用有关。围岩中的灰质白云岩层被交代后形成辉石带,大理岩层被交代后形成石榴子石带。
Resumo:
老挝南部Champasak省东北部Boloven高原玄武岩喷发于晚中生代.新生代,在长期热带季风型气候和热带季雨林植被条件下,高原玄武岩上已经发育砖红壤型风化壳。在一条风化壳剖面上采集了11件样品并在室内细碎到200目,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了11个样品中的主量元素含量,使用ICP-Ms分析了11件样品REE含量。结果表明,玄武岩风化壳中主量元素Na2O和MgO淋失量最大,K2O和CaO淋失量次之,并在淋失一定程度后淋失速度减慢;样品LR157和LR158中TiO2,P2O5分别为6.07%,1.45%和8.43%,0.82%,为整个剖面中的最高值;CaO的含量是松散风化产物中的最高值。风化玄武岩(LR140,LR141)的∑REE较低,为57.8×10^-6和87.9×10^-6;随着玄武岩风化程度和成壤作用的加强,∑REE逐渐富集,并在风化壳表土下(LR157,LR158)达到最高值1003×10^-6和775×10^-6。风化壳中LREE/HREE值为3.59~14.9,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属轻稀土富集型。随着风化程度加深,ce由弱负异常逐渐变为强正异常,而Eu由弱正异常逐渐变小并呈现出强负异常,整个剖面中ce正负异常和Eu正负异常的变化幅度较大。REE在剖面中的分布与含TiO2,P2O5的矿物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并且在TiO2,P2O5含量最高的样品LR157和LR158中最为富集。REE富集和Ce正异常出现在pH值为5.23~6.12的酸性和Fe^2+/Fe^3+为0.007~0.13的氧化环境下,证明在酸性氧化环境也能出现REE富集.
Resumo: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和ICP-M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带季风型气候条件下老挝Attapeu省Antoun地区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上发育的砖红土型风化壳矿物组成、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风化产物呈酸性,风化壳表土上形成薄层硅质壳层,表土中石英含量最高、铁氧化物含量低和高岭石含量低,符合典型的灰化土特征。随着风化作用加强,Fe2O3、TiO2和Al2O3出现富集,K2O、Na2O、CaO和MgO出现淋失。石英出现富集原因可能是雨季降水冲刷和酸性水淋溶掉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而旱季SiO2含量上升至地表富集形成硅质薄壳缘故。剖面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轻稀土富集型,∑REE在风化壳中部达到最高值318mg kg^-1,剖面上Ce和Eu均呈正异常-负异常-正异常变化趋势,∑REE最高值出现在Ce和Eu负异常和(Fe^2+/Fe^3+)较高层位,∑REE与Fe2O3显著正相关。REE富集与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吸附有关,也与相对还原的酸性环境有关.
Resumo:
芙蓉锡矿田骑田岭复式岩体主要由早阶段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和晚阶段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相对于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MgO、TiO2含量偏高,Al2O3含量偏低.矿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氧逸度(logfO2)分别为680℃~740℃、-16.00~-15.31,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氧逸度分别为530℃~650℃、-19.20~-17.50.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岩,岩浆结晶温度和氧逸度逐渐降低.与花岗岩有关的共存流体性质的研究发现,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H2O/fHF)fluid,log(fH2O/fHCl)fluid,log(fHF/fHCl)fiuid值分别为4.22~4.39,2.78~3.24,-1.82~-1.73,而与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fH2O/fHF)fluid,log(fH2OfHCl)fluid,log(fHF/fHCl)fluid值分别为3.27~3.53,2.85~3.22,-0.75~-0.22,可见与两种岩石类型共存热液流体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且热液中Cl、Sn含量变化与岩浆结晶分异指数呈正相关关系.骑田岭岩体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到黑云母花岗岩,随着岩浆的演化.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热液流体向富Cl和Sn方向演化.芙蓉锡矿田的成矿流体应主要来源于黑云母花岗岩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岩浆热液.
Resumo:
云南鸡街碱性超基性岩杂岩体的主体岩石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形成顺序为霞霓钠辉岩→霓霞岩→磷霞岩。在杂岩体的霓霞岩中发现了1粒具分带现象的橄榄石,从中心到边缘,SiO2、MgO和NiO逐渐降低,而FeO和MnO逐渐升高。MgO与SiO2和NiO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FeO和MnO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中心的Fo值(最高为86.91)略高于霞霓钠辉岩中斑晶橄榄石(Fo值:85.66~86.02),而边缘的Fo值(最低为73.82)与霓霞岩中无分带现象橄榄石(Fo值:72.18~74.72)相近。各种证据表明,发现的具分带现象橄榄石可能不是霓霞岩熔体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而可能是霓霞岩熔体捕获的Fo值相对较高(高于霓霞岩橄榄石的Fo值)的橄榄石晶体内部MgO和FeO等成分扩散作用的结果。
Resumo:
八布蛇绿岩出露在北西向文山-麻栗坡和富宁走滑断裂之间的断块内,主要由蛇纹岩、辉长岩、玄武岩三个单元组成,彼此间均以断裂相接。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蛇纹岩SiO2、Al2O3、TiO2、MgO含量变化较大,依据主、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整体较为平坦,推测原岩为镁铁质堆晶岩;另一类呈U型配分,推断原岩是方辉橄榄岩。玄武岩属拉斑系列,主量元素具有富MgO、TiO2,低Al2O3、K2O、P2O5,并且Na2O〉K2O等特征,类似于MORB型玄武岩;REE配分模式也显示出N-MORB型玄武岩的特征;同时,微量元素普遍具有LILE、Th富集,Nb、Ta、Zr、Hf等元素具明显亏损特征,又暗示源区曾遭受不同程度的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八布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其形成可能是古太平洋从SE至NW向华南大陆俯冲的产物。
Resumo:
湘东北蕉溪岭富钠煌斑岩是产于陆内拉张环境的一组特殊的岩石类型,包括闪斜煌斑岩、棕闪煌斑岩、闪辉正煌岩等。在岩石化学组成上,SiO2为45.78%-48.42%,K2O+Na2O为5.05%-6.56%,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以富集Na2O、TiO2、<FeO>、MgO,尤其以富钠为特征,K2O/Na2O平均值为0.41,在煌斑岩分类中属于钠质碱性煌斑岩。岩石∑REE较高,富LREE,不出现铕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1.04。岩石Rb-Sr等时线年龄为136.61Ma。岩石微量元素组成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型特征,HREE明显亏损,不出现Ta、Nb、Ti的亏损以及LILE富集不明显,表明岩浆源区与岛弧环境无关,并且地壳物质混染程度很低。^87Sr/^86Sr初始比值0.705308-0.705366,εNd(t)为+3.5-+3.8,^143Nd/^144Nd初始比值0.512639-0.512654,具有较为均一的洋岛玄武岩(OIB)地幔源区性质,并且位于地幔排列线附近。推测区内存在地幔柱构造环境,岩石的形成是在软流圈地幔上涌条件下导致深剖地幔部分熔融产物,富钠碱性煌斑岩应具有其自身岩浆源。
Resumo:
以中国内蒙古狼山一渣尔泰山中元古代SEDEX型铅.锌成矿带为例,研究了该区从太古代到中元古代地壳岩石的铅锌含量和变化关系以及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发现,从早到晚,岩石SiO2和K2O含量升高,铅含量也与二者同步增加;FeO、MgO、CaO及Na20含量呈下降趋势,锌含量也同步降低。在太古代时,岩石的Zn/Pb比值一般〉8,中元古代时这一比值降低为2~4。矿石的Zn/Pb比值与基底岩石Zn/Pb比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铅锌这种随时间的变化与中元古代铅的暴发性成矿及大规模铅锌共生矿床的形成是同步的,说明基底岩石中的铅和锌是该成矿带SEDEX矿床成矿的物质基础.
Resumo:
用化学方法和ICP—MS方法分别对中、西太平洋海山富钴铁锰结壳产出区玄武岩的主元素、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REE)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玄武岩经受了强烈的洋底低温蚀 变作用,主元素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失去了原岩的特征.样品与新鲜大洋岛屿玄武岩(OIB) 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所研究的岩石属典型的大洋板内玄武 岩.受洋底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样品的Al O。,Fe O。,MnO、K O,P O 含量增加,MgO,FeO 的 含量降低.蚀变作用使大洋岛屿玄武岩中的镁、铁等活动组分大量流失,从而表现出相对富SiO 的特征(标准矿物计算结果中出现石英). 由于蚀变作用,活动组分的流失使样品的REE相对富 集,而富REE铁锰氧化物在玄武岩气孔和裂隙中的沉淀不仅使样品的REE含量增大,而且引起 轻稀土元素(LREE)与重稀土元素(HREE)分馏,表现为Σf(Ce)/Σf(Yb)值增大. 以REE 富集 机制为基础,对样品中铁锰氧化物的沉淀量和单位质量新鲜玄武岩中活动组分的流失量进行了理 论计算,结果表明,因低温蚀变作用所引起的新鲜玄武岩的单位质量亏损为0.150t0.657,而单 位质量新鲜玄武岩中铁锰氧化物的沉淀量为0.006t0.042.主元素中以铁、镁的流失亏损最为明 显,新鲜玄武岩中铁、镁的流失比例分别为18.28 ~70.95 和44.50%~93.94% ,超过了岩石 总量的流失亏损比例(15.0 ~65.7 ),因而样品相对贫铁、镁.其他元素的流失量和流失比例 都很好地印证了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样品中铝、钾、磷负的流失量是由于沸石在岩石气孔中的充 填和岩石的磷酸盐化.理论计算结果和地球化学研究都表明,大洋岛屿玄武岩的低温蚀变向海水 提供了大量金属,这是大洋海水中金属循环的重要环节.
Resumo:
江南造山带雪峰隆起区元古宙浊积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良好地反映了沉积盆地的板块构造性质,并为解释区域大地构造的性质和演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和新元古代板溪群(包括下部马底驿组和上部五强溪组)地层在主元素成分上无明显区别,总体上以中等SiO2含量和K2O/Na2O比值以及较高的(Fe2O3^·+MgO)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典型的后太古宙页岩(如PAAS或NASC)和上陆壳相似,以轻稀土富集、显著的铕负异常和重稀土平坦为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铁镁族元素的含量中等。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了研究区元古宙浊积岩很可能代表了一套活动大陆边缘弧后沉积盆地的产物。陆内裂谷盆地模式对于解释新元古代华南地区的构造性质和演化可能并不合适。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的拼接以及Rodinia超大陆的最终形成可能发生在约0.8Ga左右的晋宁(雪峰)造山运动期,而不是全球Grenville造山期末的四堡(东安)运动期。
Resumo:
岩石化学与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在强经泥质灰岩中,SiO2和Au、As、Sb含量增高,CaO、CO2和MgO含量降低;在强碳酸盐化泥质灰岩中,AgO和CO2含量增高,SiO2含量降低;不同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与未蚀变泥质灰岩基本一致。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成矿溶液为富Cl^-型和富SO4^2-型,爆裂温度为183-378℃。同位素研究指示,δ^34S=(6.471-21.965)×10^-3,δ^18O=(9.3-11.6)×10^-3,δD=(-70--77)×10^-3,^206Pb=19.551-20.05,^027Pb/^204Pb=15.690-16.240,^208Pb/^204Pb=38.710-40.137;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相混合的特点,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特征。
Resumo:
中国南方古生代广泛分布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分布层位较多(如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的黑色页岩、奥陶系五峰组页岩、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泥盆系深水台间盆地的黑色碳质、硅质页岩,以及二叠系的黑色页岩、硅质岩等),并伴有Mo、Ni、PGE、V、Au、Ag等贵重金属元素富集层,尤其是湘黔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的黑色页岩,作为瞬时灾变沉积物,可与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对比。贵州省遵义地区黄家湾和湖南张家界地区柑子坪剖面为该地区较典型的剖面,前人已进行了大量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但沉积学方面尚缺乏系统性与较深入研究,特别是关于以黄家湾剖面为代表的浅水沉积体系与柑子坪剖面为代表的深水相黑色页岩沉积体系之间的时空关系缺乏统一的认识,且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涉及甚少。因此,本文从沉积学和地球化学两方面,特别是有机地球化学方面,探讨了湘黔地区下寒武统底部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成因以及相应的灾变事件-大洋缺氧事件,取得如下认识: (1)本文对研究区下寒武统地层进行了较全面的清理,重新厘定了研究区下寒武统地层系统。下寒武统自下而上划分为牛蹄塘组、明心寺组、金顶山组和清虚洞组,其时代经历了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和龙王庙阶,与西伯利亚地区同期沉积相比,分别对应晚Tommotian、Atdabanian、Botonian和Toyonian期。 (2)确定了研究区下寒武统岩石类型有碳酸盐岩、泥质岩和碎屑岩三大类。下寒武统下、中部泥质岩、粉砂岩及砂岩发育,且以泥质岩为主,少有碳酸盐岩发育,而上部清虚洞组灰岩(白云岩)发育。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主要由黑色页岩、石煤、硅质页岩、硅岩、粉砂岩、磷块岩、重晶石岩等组成,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伊利石和黄铁矿以及少量重晶石、磷灰石和方解石。从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年代地层来看,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与南亚、西亚、欧洲、北美等地Tommotian期广泛分布的黑色页岩有很好的可对比性。 (3)基于对地层清理、古生物以及岩石学特征的详细研究,研究区下寒武统可划分为碎屑岩海相和碳酸盐岩海相两个沉积体系组。碎屑岩海相又分为滨岸、内陆棚、外陆棚、斜坡亚相;碳酸盐岩海相主要为开阔台地亚相。从时空上看,地层由老到新,粒度逐渐变粗,水体逐渐变浅,从外陆棚-斜坡、内陆棚到滨海,最后为开阔台地相;从西向东,由浅水相区的滨岸到内陆棚,最后到深水相区的外陆棚到斜坡。 (4)晚震旦世灯影组灰白色粉晶白云岩样品的SiO2含量比较低,MgO、CaO、CO2含量较高。牛蹄塘组黑色碳质泥岩、碳质页岩以SiO2含量为主,其次为Al2O3和Fe2O3。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如下特征:地层由老到新,从灯影组白云岩→牛蹄塘组磷块岩/硅质岩→多金属富集层,呈现出增加趋势,此后至黑色页岩又有回落。特征微量元素(如Mo、Ni、V、U等)及其比值(如V/(V+Ni)、V/Cr、Ni/Co、U/Th、δU等)显示这套富含有机质黑色页岩为热水沉积,其沉积环境为含氧量逐渐减少的贫氧-缺氧的还原环境。 (5)稀土元素总量(∑REE)从6.67ppm变化到481ppm,平均含量为123ppm,轻稀土相对比较富集。经PAAS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具有近于水平或略显右倾特征。灯影组Ce异常值均小于-0.10,代表当时海水处于氧化阶段。而牛蹄塘组底部和上部Ce异常值大于-0.10,接近0,代表弱的缺氧沉积环境。对于牛蹄塘组中部,其值小于-0.10,说明缺氧环境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海洋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充氧期。根据Ce异常和参考海平面,研究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可识别出3个主要海平面升降旋回。而Eu异常为0.002-1.16,大多数样品显示负Eu异常,表明其沉积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 (6)所有样品均含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以及甾类化合物,尤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甲基三环萜烷系列、25-降藿烷系列以及甲基甾烷。在GC谱图上,正构烷烃显示明显的单峰型分布特征,碳数分布范围为nC14-nC31,主峰碳为nC18、nC19或nC20,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以及甾类化合物等的特点也表明,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不同层位中有机质的先质均来源于菌藻类生物,有机质类型属于腐泥型,沉积环境为强还原到弱还原环境。有机质成熟度指标显示了研究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一般已经达到生油门限或高成熟阶段,其中以黑色页岩的演变程度最高,但仍未达到演变的最终阶段。 (7)在地层剖面上,有机碳含量为0.05-12.31%,平均为4.97%;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从-29.49--34.41‰(PDB),发生负偏移,偏移量达到4.3‰,而δ13Ccarb值从晚震旦世的-4.6‰下降至早寒武世的-10.6‰,具有6.0‰的负偏移,δ18Ocarb值在-13.7--2.3‰(PDB)之间。δ13Corg与δ13Ccarb变化具有一致性,表明其偏移与有机质组分无关。在Tommotian晚期,海平面持续上升,海洋循环引起海洋的含氧量减少,可能是引起δ13C负偏移的一个原因。另外,加上海洋条件急剧恶化,底层水缺氧更严重。因此可确定研究区Tommotian期缺氧事件的存在。 上述研究表明,湘黔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的形成和Tommotian期缺氧事件的发生既与区域背景有关,又与有机质遭受细菌降解、生物爆发致使生物生产率的提高有关,还与海平面升降有关。扬子地台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处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阶段,底层洋流活跃,大量营养物质被上升流周期性地带到表层水中使生物大量繁殖,生物生产率增加,底层水含氧量减少。在这种背景下,氧化作用缓慢,海进期间歇性的上升洋流把富有机质的缺氧水带到相对深水区,导致黑色页岩广泛分布。由于表层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腐烂分解吸收大量溶解氧,再加上上升洋流也分解有机质,因此底层水迅速变成“无氧状态”,导致沉积物中海洋生物死亡,有机质突然急增而大量保存下来,加强了缺氧环境。
Resumo:
燕山中晚期,个旧岩浆活动强烈,并形成基性、中性、酸性及碱性杂岩体。对此前人已做过很多工作,但对其成因机制并未做详细探讨。本文以神仙水花岗岩、卡房花岗岩及贾沙辉长-二长岩为研究对象采用XRF、ICP-MS、EMPA-1600等分析测试方法,对个旧岩浆杂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贾沙辉长-二长岩富集LILE、LREE,相对亏损HREE,并具有富碱特征和Eu的弱负异常,说明其为富集地幔来源;但与OIB相比,具有Nb、Ta、Ti等元素的亏损,说明其受到地壳混染作用。 2、个旧花岗岩普遍具有高硅、高铝、富碱(尤其富钾)等特征。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Al2O3、Fe2O3T、MgO、CaO、TiO2、P2O5的含量呈线性降低;当SiO2含量大于70%时,Na2O和K2O含量变化不大。 3、岩石类型上,个旧各花岗岩体的铝质系数A/CNK值为0.92~1.08,属于I型花岗岩;构造环境上,个旧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环境,为碰撞晚期或后碰撞构造环境;其主要成分来源于地壳,并有基性成分和酸性成分的混合特征。 4、初步研究表明,个旧花岗岩形成于与玄武质岩浆底侵有关的下部大陆壳重熔作用。
Resumo:
本文以大麻坪地区二辉橄榄岩为初始物料,在压力为1.0~3.0GPa、温度为1350~1550℃条件下进行了部分熔融实验,对实验产物的岩石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查明了二辉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的条件,揭示了熔融过程中主量元素迁移的趋势,实验中还发现了实验产物的产出形态与压力的关系及成分的变化。本次研究根据大麻坪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所得的熔体与该区玄武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来初步探讨汉诺坝玄武岩的成因。本次实验得出大麻坪地区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实验产物的一些规律:MgO的含量随着熔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熔体中MgO含量较低情况下,特别压力为0.5~1.0GPa的条件下,MgO和SiO2的含量呈负相关函数;初始物料中的Mg#明显地控制着部分熔融产物FeO的含量;随着部分熔融程度增高,部分熔融熔体成分中的CaO/Al2O3值随之增加。大麻坪玄武岩具有单斜辉石分异趋势,而本次利用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实验的反演也有类似的趋势,这暗示着如果本区玄武岩的原岩为二辉橄榄岩,那么可能存在橄榄玄武岩→玄武岩的演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