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 resultados para 19-188
Resumo:
采用XRD、UV-DRS、H2-O2滴定、TPR、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La2O3助剂对La2O3-Ni/SrAl12O19催化剂的还原性、表面酸性、金属镍的分散度和抗烧结能力,以及对催化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载型的镍催化剂中,添加La2O3助剂,能够削弱金属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催化剂的还原性,提高金属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和在反应过程中的抗烧结能力,降低催化剂表面酸性.关联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活性的结果,发现影响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反应活性、稳定性和积炭性质的主要因素是金属镍的分散状态,而不是催化剂表面酸性.La2O3主要是通过改变镍的分散度来影响催化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活性的.
Resumo: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fast atom bombardment (FAB) mass spectra R-alpha-phenylethylamine and S-alpha-phenylethylamine can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by S-1,1'-binaphthyl-2, 2'-diylhydrogenphosphate (S-BNP), Mixture of R-alpha-phenylethylamine and S-alpha-phenylethylamine also be tested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 ion of mixture is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xtute. We have therefore proposed a possibl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optical purity of alpha-phenylethylamine.
Resumo:
质谱中的立体化学效应(19)──对映异构的α-苯乙胺光学纯度质谱测定吴忆南,涂亚平,潘远江,陈耀祖(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7,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崔勐,宋凤瑞,刘淑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关键词对映体,光学纯度,质...
Resumo:
一种新的聚工二烯型表面活性剂LYF经液体聚了二烯磺化方法制备而得,并应用于液膜分离研究之中。发现无论内水相是酸性还是碱性,由该表面活性剂制得的W/O型乳状液在稳定性、溶胀率和破乳诸方面均具有令人满意的综合性能。为深入了解液膜的稳定性,我们测定了处于两种水相间的双分子膜的强度。发现由LYF所形成的双分子膜具有最大的膜强值,优于聚异丁烯型的表面活性剂ECA4360和EM301.
Resumo:
本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标题配合物(简记为C_9M)的热稳定性和固—固相变.讨论了中心金属离子对热稳定性和相变的影响.发现其热稳定性依C_9Co>C_9Mn>C_9Zn>C_9Cu降低.固—固相变数目、相变温度和相变的有序—无序效应主要取决于中心金属离子的种类。Zn组配合物总相变的无序效应比Cu组高,在高温相为完全无序相。C_9Zn配合物低温相变(285K)主要来源于链间相互作用和堆积态的有序—无序变化.高温相为“链熔化”态.
Resumo:
由吉林省长春地区采集40例健康成人心肌样品,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硒,用催化极谱法测定钼,用高频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铝、硼、钡、钙、镉、钴、铬、铜、铁、钾、镁、锰、钠、磷、锶、钛和锌的含量。取90%可信限,通过计算确定了健康成人心肌19种元素的正常值范围。
Resumo:
过量氮和磷引起的海水富营养化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应,探讨二者的耦合关系对阐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机制意义重大。本论文首次探讨了过量氮和磷引起的富营养化对海水无机碳体系的影响,通过室内系统模拟实验,构筑了过量氮和磷与无机碳体系变化的定量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中国近海典型海域特别是南黄海近十年氮和磷演变引起的无机碳源汇格局变化,获得了以下一系列新的结果和认识: 1、不同营养盐(NO3-、NH4+、NO2-和PO43-)对水体溶解无机碳体系均有重要影响,且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 在模拟实验中,当NO3-<188 μmol/L,NH4+<126 μmol/L,NO2-<39.5 μmol/L时均可明显提高水体的固碳能力,相应水体中的DIC、HCO3-和 pCO2均较空白对照组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当N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其固碳能力减弱,DIC、HCO3-和pCO2出现相反变化。当NH4+>126 μmol/L和NO2->39.5 μmol/L时pCO2增加,向大气释放CO2。在PO43-添加组中,当浓度小于19.5μmol/L时DIC、pCO2较空白对照组下降,水体表现为大气CO2的汇,其固碳能力高于N组。在孔石莼添加组中,各营养盐组水体的固碳能力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相应水体中DIC、HCO3-和pCO2的下降明显。其中,同一营养盐浓度水平下,NH4+组中各无机碳组分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NO3-和NO2-组,PO43-组的无机碳体系变化幅度低于N组。其中,当NO3-、NH4+和NO2-浓度分别在71 μmol/L,49.7 μmol/L和11.7 μmol/L时,pCO2下降明显,水体表现为大气CO2的强汇。对无机碳各参数的变化量与营养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统计关系: ⊿DIC=-0.937(⊿PO43-)-0.34(⊿NO3-)-0.46(⊿NH4+)+0.11(⊿NO2-)(R2=0.69, n=30,Sig.<0.05) ⊿HCO3-=-1.357(⊿PO43-)-0.35(⊿NO3-)-0.57(⊿NH4+)-0.013(⊿NO2-)(R2=0.76, n=32, Sig.<0.05) ⊿CO32-=0.344(⊿PO43-)+0.16(⊿NO3-)+0.18(⊿NH4+)+0.076(⊿NO2-)(R2=0.69, n=32, Sig.<0.05) ⊿pCO2=-1.321(⊿PO43-)-0.12(⊿NO3-)-0.31(⊿NH4+)-0.032(⊿NO2-)(R2=0.84, n=35, Sig.<0.01) 2.氮、磷对海水无机碳体系的源汇格局影响主要受控于水体浮游藻类对营养盐的利用。 模拟实验各种情况下Chl-a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N组中,当NH4+<126 μmol/L,随着NH4+浓度的增加,Chl-a浓度增加,而高浓度(NH4+>126 μmol/L)的实验组中,Chl-a则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当NO2-和PO43-的浓度分别大于39.5 μmol/L和19.5 μmol/L时,水体中Chl-a随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出现下降趋势,不同的是NO3-添加组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藻类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这可能与浮游藻类对过量营养盐的耐受性不同有关。在低浓度时,PO43-组pCO2的下降最为明显,这与 PO43-组Chl-a的含量较高相一致,其次为NH4+,NO3-高于NO2-,可见在实验水体中PO43-对于藻类新陈代谢作用影响明显,从而作用到无机碳上的影响也就最为明显。对各实验水体⊿Chl-a与无机碳各组分作相关性分析发现,⊿Chl-a与⊿pCO2的相关性最为明显(R2=0.75,p<0.0001),这可能是因为浮游藻类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消耗或生成的首先是海水中的游离CO2(即pCO2)。在孔石莼组中,由于大藻对过量营养盐的耐受性较强,因此各组中藻类干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藻类干重的增加以NH4+最为明显,其次为NO3-和NO2-,这可能与其对N盐的优先吸收顺序NH4+>NO3->NO2-有关。加PO43-组中藻类的干重增加量低于NH4+和NO3-组,这与大藻的生理特性有关。对藻类干重增加量⊿m与⊿DIC作相关性发现,二者相关性明显(R2=0.64,p<0.01),这是由于孔石莼光合作用同时吸收HCO3-和CO2为碳源有关。 3、近年来,中国近海由于海水过量氮磷引起的富营养化,可使大部分海域海水无机碳汇强度增加 应用室内模拟获得的无机碳与氮、磷之间的定量耦合关系,估算了过量氮、磷引起的富营养化条件下,中国近海水体无机碳源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十年来,由于氮、磷浓度的增加而导致渤海、南黄海、北黄海和东海每年从大气中多吸收0.197×106t C、0.302×106t C、0.039×106t C和2.233×106t C,东中国近海营养要素的含量的变化及组成比例的时间性和地区性差异是造成各海区碳通量差异的重要因素;对2006年南黄海水文、化学、生物与无机碳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可知水体无机碳体系与营养盐水平密切相关。
Resumo:
2007
Resumo:
2010
Resumo:
2010
Resumo:
2010
Resumo: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