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 resultados para Humanities GIS
Resumo:
为推进植烟土壤的精细管理与合理施肥,以辽宁昌图烟区为例,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植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函数均为球状模型。其中,土壤碱解氮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受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等结构因素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受结构因素和施肥、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共同影响。Kriging插值图较为直观地描述了昌图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
Resumo: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和GIS研究沈阳市三环内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属性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农村和城市景观并存,斑块数量集中在城市中,在建街区无论是面积还是斑块数量均占有可观的比重,说明城市处于快速扩张时期;(2)研究区域可以划分成以市中心为圆心2km为半径间隔的5个同心圆,各地类的重心近似分布于圆上,由内而外的顺序是道路<老式居住<公共绿地及广场=公共设施=铁路<工业用地=在建用地=水体<农村各地类=防护林。居住用地距离市中心距离的规律为高层≤多层老式≤混合≤多层≤别墅;(3)道路面积>防护林面积,但是防护林植被>道路植被,防护林能够有效提高交通及附属用地的绿化率;(4)农村面积<城市面积,阴影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农村植被>城市植被,农田的高绿化率对研究区域的绿化率影响很大;城市4类主要用地中,居住区的绿化率(23.3%)<工业用地(28.92%)<公共设施用地(32.32%)<公共绿地及广场(73.83%);居住用地阴影率(26.22%)>公共绿地及广场(16.33%)>公共设施用地(13.41%)>工业用地(8.73%);(5)就居住用地而言,多层老式居住用地的绿化率(19.76%)>高层新式居住用地(10.31%),而小于其余7类居住用地。高度类型相同的情况下绿化率均是花园式>片块式,阴影率差异不大;花园式4类间,绿化率顺序是高层<混合<多层<别墅,阴影率顺序恰好相反;片块式4类间,绿化率顺序是高层<多层<混合<别墅,阴影率顺序恰好相反。
Resumo:
为了解决利用空间技术(RS、GIS)以及数量化方法进行森林蓄积估测预报精度较低或是应用范围有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森林蓄积估测方法以提高估测精度,即基于遥感(RS)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取光谱信息及地形信息作为估测的自变量,利用k-近邻法进行估测。通过在白河林业局调查取样,进行实例分析,方法精度达到90%以上。最后对于使用该方法应该注意的条件及问题进行了说明。
Resumo:
基于四期遥感影像对松潘县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除采用了传统的景观指数方法外,引入Kappa系数对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潘县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自然斑块仍为景观的基质。根据Kappa系数计算结果,景观的数量、位置和综合变化均在10%以下,但在三个时期内变化情况不同。
Resumo:
基于RS和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江西省新建县1991—2000年(分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耕地面积减少2199.181hm2,林地面积增加1655.375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880.467hm2,未利用地减少1290.016hm2,草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大。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变化动态度最大,其次为未利用地,再次为林地和耕地,且研究区1991—2000年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65%。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1991年、1996年、2000年分别为243.687、244.084、244.868,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度仍以建设用地为最大,其次为未利用地和草地,耕地最小。同时,研究得出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时段的“涨势”或“落势”状态。新建县1996—2000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动态度比1991—1996年有所下降,且土地利用变化逐渐由双向转移向单向不平衡转移转化。
Resumo:
将影响水禽生境选择的因子划分为水、食物、隐蔽物和干扰4类.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3期TM数据进行处理,对各生境因子采取一定的分类方法,得出该地区3个时期各生境因子图.通过面积、斑块数变化及转移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各生境因子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表现为干扰加重,积水地区面积增大,谷物草籽面积及适宜隐蔽物范围减少.人类的有意识活动(干扰)是引起各生境因子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生境因子变化对水禽生境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图9表5参30
Resumo:
根据ETM+遥感影像与实地考察数据,通过建立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反演模型及模型地面验证等方法,对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上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湿度(TC3)和绿度(TC2)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关性较高,3个植被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回归模型可靠(R2=0.637,P<0.01)。地面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解释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69.38%;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主要集中在1.0~2.2,并符合"中间海拔高度膨胀"理论;坡向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分布的影响体现在东北坡出现高物种多样性的可能性最大,验证了由于坡向导致的水热差异,从而影响物种多样性的结论。
Resumo: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借助各种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定量分析,研究了1992—2006年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中,政策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92—2001年间,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加大;2001—2006年间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发生了相对较大的转变,破碎化程度得到缓解。5种城市森林景观类型中,生态公益林的变化最为合理,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居中,附属林和道路林的变化最不合理。
Resumo:
土壤水分不足是黄土高原丘陵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受外界气象因子、土地利用与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关系比较复杂。本研究利用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的土壤水分试验资料,建立了基于GIS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中同时考虑了多个因子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后对整个流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表明应用GIS与BP神经网络研究区域复杂地形下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是可行的。
Resumo:
本文利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牛蒡子品质指标的预测模型,利用GIS分析,得到牛蒡子不同品质指标在全国的分布,进而综合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从而得到牛蒡子适宜性在全国的空间分布,得到牛蒡子不同品质指标在全国的分布。结果表明,影响牛蒡子品质指标的因子主要是7月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年均温、年降水等,全国牛蒡子最适宜分布区主要在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四川云南、西北部分地区等地区,不适宜生长区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青海省、西北部分地区。
Resumo:
在对遥感数据进行景观分类和对环境因子进行空间表达基础上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确定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的环境 (包括年均温、年降水量、坡度和坡向 )范围 .结果表明 ,从苔原、岳桦、云冷杉到阔叶红松林 ,最适海拔高度范围依次为 1780~ 2 2 12、170 5~ 195 6、10 4 2~ 16 2 5、82 3~ 1184m ;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 - 4 .75~ - 2 .4 0℃、- 3.4 2~ - 2 .0 7℃、- 1.4 9~ 1.39℃、0 .71~ 2 .37℃ ;最适降水范围分别为 10 34~ 1110、10 14~ 10 6 0、883~ 10 17、82 4~ 92 5mm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平、缓坡地上 ,并与坡向关系密切 ,苔原在各个坡向上均有分布 ,且在各个坡向上分布面积的变化不大 ;岳桦、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林、山杨白桦林主要呈现北、西北向分布 ,其次为东北、西向分布 ;落叶松林主要为东北向分布 ,其次为东和北向分布 ;疏林主要为西向分布 ,其次为西南、西北和南向分布 ;风倒区主要为西、西南、西北向分布 .
Resumo:
为了给区域尺度的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及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将"风险评价"的概念引入水土保持学科之中,定义了区域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提出了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构建了区域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框架,并以延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延河中游及安塞县和宝塔区为优先治理区;证明区域水土流失生态风险评价可以为政府水土保持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Resumo:
区域水土流失评价对于水土流失区域治理的宏观决策、规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结合影响水土流失的各个因子 ,分析了该区的自然特征 ,确定了进行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各项指标 (模型参数 ) ,并运用 GIS,集成了多种来源、多种比尺和多种类型的数据 ,建立了该区的水土流失宏观定量评价模型
Resumo:
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 (GIS)应用的核心。现实世界的数据具有普遍的多样性 ,关于 GIS接受不同数据的研究已成为当前 GIS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从常见空间数据类型的格式、GIS接受外部空间数据的方式以及 GIS接受外部空间数据中的数据精度、比例尺、坐标变换等几个方面 ,对外部空间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向 GIS转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同时以通用 GIS工具软件 ARC/INFO为例分析了其接受外部矢量空间数据的方式。
Resumo:
区域水土流失的快速调查和评价对于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灾情快速反应以及水土流失定期公告制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于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的探索和 3S技术应用的研究 ,提出了区域水土流失宏观快速定量评价的方法及其实现的技术路线 ,并以整个黄土高原为研究区进行了实例研究 ,确定了一套适于该区水土流失宏观定量评价的指标 ,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一定年限内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评价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