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resultados para artemisinin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1601,1000,1500,15834,A4,均成功地转化了中药青蒿(Artemisia annua L.)并且建立了pRi1601,pRi15834,pRiA4诱导的发根培养。pRi1601,pRi15834的发根诱导率比其它质粒高。太老或太幼的叶片不利子发根的诱导;发根主要从叶脉的伤口处萌发;带顶芽或带侧芽的叶片容易诱导根,但不一定是发根。光照有利于发根的诱导和发根的生长。以每个发根的“绝对生长速率”(Gtowth Ratio,GR)和绝对“侧根”数量(Number of Side Roots,NSR),通过大量的发根系的筛选,建立了8个发根系,1601-L-1, 1601-L-2, 1601-L-3, 1601-L-4, 15834-L-1, 1601-P-I, 16 01-P-2,15834-L-2。Southern分子检测表明,160l-1-1,1801-L-2, 1601-L-3,1601-L-4,1601-P-1,1601-P-2均为转化子。8个建立的发根系之间无论生长或者QHS的合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比较光/暗(16/8hrs),25℃条件下培养的16 01-L-1,1601-L-2,1601-L-3,1601-L-4,1601-P-l,和1601-P-2,其中16 01-L-3的生长最快,160l-L-1的生长最慢;但是,1601-L-1的QHS的含量最高(可达1. 048%),1601-1-3的QHS的含量最低。160Z-L-3,15834 -L-1和2583:1-L-2的生长速率相差不大。用盛有l000mLMS液体培养基的3000mL的锥形瓶扩大培养1601-L -3,15834-L-1和15834-L-2,转速为ll0rlpm,培养过程中发根容易形成发根球(Hairy Root Balis,HRB),HRB的形成严重影响发根的生长和QHs的合成,HpLC分析表明扩大培养发根中QHS的含量比较低。 改变MS基本培养基中的无机离子的浓度,研究不同无机离子对发根生长和QHS的合成的影响。 l、KN03为18.79×10-3M时有利于1601- L-1生长,为14. 84×10-3M时有利于QHS的合成。NH-4N0-3浓度在10.93-12. 49×10—3M范围内有利于1601-L-1生长,在0-20.62×10-3M范围内对QHS的合成影响不大,大于20. 62×lO-3M不利QHS的合成。培养基中NH-4+/N0-3-比值为0. 37-0. 4-0.52:1时有利于发根的生长,比值为0.52 - 0.58:1时有利于QHS的合成。 2、H-2P0-4-浓度为2.498×10-3M时有利于发根的生长在0-2. 498×l0-3M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促进发根的生长。培养基中的H2P4 -的浓度在0-1.249×lO-3M的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促进QHS的合成,为1.249×10-3M时QHS的含量最高。 3、培养基中最适16 01-L-1生长的Ca-2+浓度为0.198- 0.766×10-3M,大于或小于该浓度范围,显著地抑制发根的生长。但是,在0-3.695×10-3M范围内,随着培养基中Ca-2+浓度提高,促进QHS的合成,最适Ca-2+浓度为3.695×l0-3M。 4、培养基中不加Mg-2+时,完全抑制发根生长,在0. 142×10-3M-7.506×l0-3M浓度范围内,对发根生长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HPLC和UV分析发根中QHS含量,培养基中不加Mg-2+时,发根中QHS含量最高。 5、培养基中的Fe-2+浓度在0. 25 -1.0×10-3M范围内,同时有利于16 01- L-1的生长和QHS的形成。 6、培养基中最适合予16 01- L-3生长的KI浓度为2.5ppm,大于或小予该浓度均显著地抑制发根的生长,培养基中加入KI明显地降低发根中的QHS的含量。 7、H2BO3对l601-L-l生长影响不大,HPLC分析QHS的含量,培养基中的H3BO3浓度为100ppm和400ppm,QHS的含量分别为1.69mg/g和1.80mg/g(DW)。 8、Cu-2+对1601-L-3的生长影响显著,最适合1601-L-3生长的Cu-2+浓度为1.00ppm,在0 -1.00ppm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培养基中的Cu+浓度的提高,发根的生物量不断增加。培养基中QHS合成的最适Cu2+浓度为0.05ppm,大于或小于该浓度均显著地抑制发根中QHS的合成。 比较光培养和暗培养对发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明显地促进1601-L-l的生长,暗培养明显不利于发根的生长。最适合于发根生长的温度为25℃,大于35℃显著地抑制发根的生长,影响发根的根尖细胞的正常分裂。 改变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和在发根培养的不同时期给培养基中添加蔗糖,试验结果表明蔗糖作为碳源对1601-L-3和1601-L-1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 (1)培养基中缺少蔗糖显著地抑制发根的生长。 (2)发根培养的前5天时间内,蔗糖浓度为30- 60glL昀培养基最有利于发根的生长,50glL的培养基中的发根生长最快,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大于60g/L小于30g/L时,发根的生物量增加较少。 (3)发根培养至第15天时,蔗糖浓度为60g/L的培养基最有利予发根的生物量的增加。发根培养至30天时,蔗糖浓度为60-90g/L的培养基,发根的生物量的增加相差不大,但是为蔗糖浓度为30-40g/L的培养基中的发根生物量一倍。 (4)发根培养过程中,分别于第5和15天给蔗糖浓度为30g/L的培养基中添加一次或二次蔗糖,使培养基中的蔗糖终浓度相当于60g/L或90g/L,培养至30天时,添加蔗糖的培养基中的发根的干重生物量相当于不添加蔗糖培养基中的发根生物量一倍,相当于初始蔗糖浓度为60g/L和90g/L培养基中发根的生物量。 (5)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提高,发根干重/鲜重比显著增加。培养基中的蔗糖的消耗量与发根生物量的增加呈正相关,蔗糖消耗越多,发根生物量的增加越大。 比较pH值对发根生长和QHS合成的影响表明,灭菌前pH值在5.O-6.5范围内的培养基适合予1601-L-1的生长,小于5.O不利于发根的生长,pH5.8有利于1601-1-1生长和QHS的生物合成。发根收获时培养基中的pH值一般为4.5-5.2. pH7.O抑制发根的生长,pHl0.O对发根具有强烈的致死作用。发根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基中的pH值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发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24- 48hrs)使pl:l值为5.8、6.4、7.0培养基降低到pH4. 5-5.2,pH为5.8的培养基有利于QHS合成。 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发根生长和QHS合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6、DCR、Litvay培养基有利于1601-L-1的生长,WS、White、B5培养基不利于发根的生长。DCR培养基中的QHS含量最高。 根据三水平试验选用三水平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的原则,选用三水平正交表L7(3-),研究多因子效应对发根生长和QHS合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g2+,Fe2+,Mn-2+,NH4NO3,KN03 ,KI,Ca-2+为发根生长的主要因子,NH4N03,KNOs,Mg2+,Ca2+,肌醇为QHS合成的主要因子。 通过TLC分析发根中QHS和其它化学成分,同时比较发根和无菌苗及野生植株的化学成分,发根和无菌苗均能合成包括QHS在内的野生青蒿叶片中的大部分非挥发性的化台 物。 研究青蒿植株在发育过程中QHS的含量的变化以及发根、无菌苗和野生青蒿中QHS的合成,HP分析结果表明,l、不同的单株青蒿之间的QHS量相差很大。2、同一植株幼 叶的QHS含量比老叶的QHS含量高。3、不同单株青蒿之间达到最高QHS含量的时间不一样,开花期或开花之前。4、无菌苗(带根)或者不带根丛生芽均能合成QHS,但是带根的无菌蕾的QHS量比丛生芽中的QIS的含量高。5、不同发根农杆菌转化的发根系1601-L-1和15834-L-1都能合成QH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药用青蒿的遗传转化,即根癌农杆菌和发 根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的建立及其影响参数的研究。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 分子调控。三、倍半萜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 一、药用青蒿的遗传转化。建立了Ri质粒介导和Ti质粒介导的两种转基因系统, 其中Ri质粒介导青蒿转基因系统的建立是国际上首次报道;以GFP基因为报 告基因,首次获得高效表达的青蒿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丛生芽,并对GFP基 因的表达进行了组织和细胞水平的定位。此外,对影响两种转基因系统的主要 参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上述研究为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为探索提高青蒿植株或组织和器官中的青蒿 素含量,首次以棉花中克隆的杜松烯合成酶和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的 cDNA 为 目的基因导入青蒿,对青蒿中青蒿素的生物合成进行了分子调控研究的尝试。 通过已建立的两种转基因系统,将从棉花中克隆的杜松烯合成酶和法呢基焦磷 酸合成酶的 cDNA 导入青蒿,获得转基因发根和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外源 基因的表达能够影响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其中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的过量 表达能够促进青蒿素的生物合成,提高转基因发根和植株中的青蒿素的含量。 转基因发根F-26系中青蒿素含量最高达3.01 mg/g.DW,与对照相比青蒿素含量 提高3~4倍;转基因植株的青蒿素含量最高达10.08 mg/g.DW,与对照相比, 转基因植株的青蒿素产物提高2~3倍。此外,研究还表明,在转基因的发根C -37株系中,外源杜松烯合成酶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可能相应地促进青蒿转基因 发根自身的法昵基焦磷酸基因的表达。 三、倍半萜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采用 RT-PCR 技术,从马铃薯 (Solanum tuberosum L.) 幼叶中克隆了 HMGRII 亚基因家族的一个新的成员 HMGR-c2(GenBank accession No.AF 096838Southem);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至少以 两个拷贝以上形式存在于马铃薯基因组中;RT-PCR分析表明,HMGR -c2的 表达在幼苗期无组织特异性,广泛地存在于根、茎、叶等组织中。以青蒿001 株系的苗期叶片为材料,构建了青蒿苗期的λgtll cDNA文库,以PCR筛库方 法从青蒿中克隆一个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cDNA (Artfps2 GenBank accession No. AF136602)和一个HMGR cDNA(GenBank accession No.AF142473);以青蒿 025株系的苗期叶片为材料,构建了青蒿苗期部分质粒文库以 PCR 筛库方法从 青蒿中克隆一个法昵基焦磷酸合成酶 cDNA (Artfpsl GenBank accession No.AF112881);此外,还从青蒿中克隆了倍半萜合成酶的 cDNA 片段(GenBank accession No.AF156854)。其中青蒿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克隆是目前国际上本研 究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之一。至此,本研究已将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 的三个重要的关键酶基因基本克隆,这无疑将加速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基础和应 用研究的进程。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一、真菌诱导子对青蒿发根生长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用3种真菌诱导子[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Ehrenb. ex Fr.) Vuill)和束状刺盘孢(Colleto trichumdematium (Pers.) Grove)]分别处理青蒿(Ar temisia annuaL.)的发根,这3种真菌诱导子均能促进发根中青蒿素的合成,其中以大丽花轮枝孢的诱导效果最好;对细胞生长均没有明显影响。经大丽花轮枝孢处理的发根中青蒿素含量达1. 12 mg/gDW,比对照(0. 77 mg/g DW)提高45%。诱导子的作用效果与诱导子浓度、诱导子作用时间及发根的生长状态有关。对大丽花轮枝孢来说,诱导子作用的最适浓度为每毫升培养基含糖0.4 mg;发根在指数生长末期对诱导作用最敏感:在加入诱导子4d后收获发根,发根中的青蒿素含量最高。 二、早花基因FPF1、co对青蒿开花时间的影响及开花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相关性 1.将来源于拟南芥的早花基因Flowering Promoting Factorl (FPFl)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构建CaMV 35S启动子控制下含FPFl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FPF/,用含有pBI121FPF/质粒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感染青蒿(Artemisia annua L.)叶片并诱导丛生芽,经卡那霉素筛选,获得转基因抗性植株。PCR、 PCR-Southem blot及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外源基因FPFI已整合到青蒿基因组中:RT-PCR及RT-PCR 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已有表达。在短日照条件下,FPF1转基因植株的开花时间较对照提前20天左右,但提早开花的转基因植株与未开花的对照其青蒿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即提早开花并不能使开花植株的青蒿素含量有所提高,开花与青蒿素合成之间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 2.将拟南芥的早花基因CONSTANS (CO)置于CaMV 35S启动子之下,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介导转入青蒿(Artemisia annuaL.),使之在青蒿中表达,并得到了抗性植株。PCR、PCR-Southem blot及Southemblot检测表明,外源基因co已整合到青蒿基因组中;RT-PCR及RT-PCR Southemblot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已有表达。在短日照条件下,co转基因植株的开花时间较对照提前2周左右,但提早开花的转基因植株的青蒿素含量与未丌花的对照无明显差异,即植株开花前青蒿素含量的提高并不是由于开花本身引起的,再次证明,开花与青蒿素合成之间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第一部分:青蒿开花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性的研究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青蒿植株中青蒿素含量在开花期最高,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开花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关系。为此,我们用光周期(短日照)诱导青蒿提前开花,不仅同时获得了开花与不开花的青蒿植株,而且还成功地在同一植株上诱导部分分枝开花,另一部分分枝保持营养生长状态。这一实验体系为研究青蒿开花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开花与不开花青蒿植株青蒿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开花植株的青蒿素含量在前2周内逐渐提高,第三周(开花期)达到最高,并保持一周左右,在随后的2周内下降。青蒿植株开花后,叶片便开始老化变黄,逐渐死亡。未开花青蒿植株的青蒿素含量动态在前三周内与开花植株类似,但是这种高青蒿素含量状态能保持较长时间,至少在随后的2周内没有下降。未开花植株的叶片依然保持绿色。这一结果表明,开花不是导致青蒿素含量提高的直接原因。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幼嫩叶片上的毛状腺体( trichrome)结构是完整的,而在老化的叶片上,则观察到了相当比例(40-50%)破损的腺体。这可能是导致青蒿素含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不同生态型青蒿对光周期的反应是不同的。在北京地区,本地青蒿在8月初便开始开花,而来自四川武陵的青蒿则要到9月份才能开花。根据这一特性,采用“南蒿北栽”的方法,能够使青蒿保持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状态,延长适于采收的时间。 第二部分:金丝桃和百金花二苯甲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异源表达及功能分析 植物次生代谢物山屯酮( Xanthones)仅存在于龙胆科和藤黄科植物中。它们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细胞毒素及抗肿瘤活性。 含有1 3个碳原子的二苯甲酮是山屯酮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是由二苯甲酮合酶催化合成的,这一反应是山屯酮生物合成的关键步骤。二苯甲酮合酶已经在金丝桃和百金花细胞悬浮培养系统中检测到,并进行了细致的生化水平上的研究。本研究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克隆该酶的基因,并进行异源表达及功能分析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调控山屯酮的生物合成。 用PCR和RT-PCR技术,从金丝桃cDNA文库和逆转录产物中分别克隆到一个基因HBPS1和HBPS2,从百金花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个基因CBPS1。HBPS1含有1402个碱基,其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9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2.7 kDa,等电点为6.55。HBPS2含有1398个碱基,其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9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2.8 kDa,等电点为5.78。CBPS1含有1383个碱基,其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8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2.7 kDa,等电点为7.88。与GenBank中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在氨基酸水平上,HBPS1与茶(Camellia sinensis)查尔酮合酶的同源性高达92%,HBPS2与萝卜(Raphanus sativus)查尔酮合酶的同源性为64%,CBPS1与茶(Camellia sinensis)查尔酮合酶的同源性为71%。HBPS1与HBPS2的同源性仅为62%。 将三个新克隆的基因的ORF整合到载体pGEX-G上的谷胱甘肽还原酶S基因下游,构建成转化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这三个基因的ORF片段均能被表达成约68 kDa的产物,这与期望的结果一致。 活性检测结果表明,HBPS1是查尔酮合成酶,其底物为香豆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对这两种底物的亲和性KM分别为:香豆酰辅酶A 2.8μM,丙二酸单酰辅酶A,11.2μM。最适反应条件是350C,pH7.0,DTT浓度10 μM。 HBPS2是二苯甲酮合酶,其底物是苯甲丙氨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对这两种底物的亲和性KM分别为:苯甲丙氨酰辅酶A 2.4 μM,丙二酸单酰辅酶A 9.6μM。最适反应条件是350C,pH 6.5,DTT浓度50 μM。而CBPS1则没有检测到任何活性。从同一种植物中同时获得了查尔酮合酶和二苯甲酮合酶,对研究这两种十分相近的酶的差异表达,酶促反应机制等问题将非常有利。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克隆青蒿素生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研究关键酶基因对青蒿素生物合成的调控规律,是打破青蒿素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大幅度提高青蒿素含量,最终达到利用植物生物技术工业化生产青蒿素的目的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基于此目的,开展了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分子克隆工作。 用RACE方法从青蒿高产株系001中克隆了一个新的1886bp的全长倍半萜合酶cDNA。克隆的倍半萜合酶氨基酸序列与烟草马兜铃烯合酶、莨菪岩兰螺旋二烯合酶、棉花杜松烯合酶的一致性分别为39%,38%和41%;与青蒿柏木脑合酶、紫穗槐二烯合酶和一个推测的倍半萜合酶克隆cASC125的一致性为50%,48%和59%。cDNA编码区序列被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但过量表达的蛋白主要是以不溶性蛋白形式存在。RT-PCR分析表明此基因在茎、叶和花中表达,在根中没有表达。 用RT/PCR方法从青蒿高产株系001中克隆了amorpha-4, 11-diene合酶cDNA。将该cDNA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d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过量表达。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AMS基因在青蒿基因组中至少有3个拷贝。AMS基因组DNA有一个复杂的结构,包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RT/PCR分析表明AMS基因在叶片、茎和花中表达,而在根中没有表达。 用RACE方法首次从青蒿中克隆了一个1539 bp全长鲨烯合酶cDNA。青蒿鲨烯合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烟草、人类、酵母鲨烯合酶的一致性分别为70%、77%、44%、39%。青蒿鲨烯合酶基因组DNA有一个复杂的结构,包括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全长的或C末端截短的鲨烯合酶cDNA被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但在含有全长的鲨烯合酶cDNA的大肠杆菌中并没有观察到预期大小的鲨烯合酶表达,而C末端截短30个疏水氨基酸的鲨烯合酶可在大肠杆菌中过量表达。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由于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很低,造成生产上成本过高,限制了青蒿素的应用。因此找到青蒿素含量的影响因子,并利用这些因子提高青蒿素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青蒿有性生殖过程和生殖结构能够为青蒿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青蒿高产株系001的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诱导丛生芽的方法得到无性克隆系s.,利用s.进行了青蒿素含量影响因子的研究。发现在Hoagland培养液中添加0. 44mg/L浓度的ZriS04.7H20,5.72 mg/L的HB03,0.32 mg/L的CuS04.5H20或者5uLmol/L的茉莉酸甲酯时能够明显提高青蒿素含量。 一些试验结果表明青蒿素含量不但受到培养条件的影响,而且和青蒿自身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关系。青蒿素含量在营养生长阶段随着青蒿的生长而逐步提高,当每天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一16.5小时,青蒿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青蒿素含量短日照处理的第9-18天最高,而这一阶段也恰好是青蒿花蕾出现和发育的时期,此后青蒿素含量持续变低。青蒿素在青蒿植株不同器官中含量不同,其中叶片青蒿素含量最高,花蕾中也较高,但茎中含量极低。在不同部位的叶片中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中部叶片》下部叶片》上部叶片。青蒿植株不同部位器官中青蒿素含量的差异可能和这些部位腺毛数量的差异有关。 遗传差异是导致青蒿各个植株间青蒿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对青蒿素低产(02卜1,021-5)高产02卜18, 02卜19, 021-20)的五个青蒿株系进行了RAPD研究,以中间型产量02卜g和02卜d两个株系作对照。用OPRON公司的A,B,c,D,K五组100条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发现OPA15 (5' TTCCGAACCC 3')能在所有高产株系中扩增到一条lOOObp的条带,而在低产株系中则扩增不到这条带。这个条带很可能是高产青蒿株系特有的条带( OPA151000),并有可能作为高产株系的分子标记。 利用整体透明和石蜡切片技术对青蒿的生殖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青蒿的头状花序球形,直径大约2—3mm。两性花10-30朵,单层花冠合生,开放时顶端5裂,内有5枚聚合雄蕊。一枚雌蕊,柱头两裂。单性雌花10-18朵,花冠舌状,雄蕊退化。两种花都是子房下位,单室倒生型胚珠。 雌配子体的的发育过程,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二分体和四分体,四分体中合点端的一个发育成具功能的大孢子,其它三个分解掉,胚囊发育成单核胚囊。然后通过三次有丝分裂经过二核胚囊、四核胚囊阶段发育到八核胚囊,最后形成七细胞、八核胚囊。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组成卵器分布在珠孔端,而三个反足细胞分布在合点端。 小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减数分裂形成二分体和四分体,四分体中的小孢子释放出来后发育成单核花粉,单核花粉经过有丝分裂发育成二核花粉和三核花粉。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青蒿 (Artemisia annua) 是目前唯一用来生产抗疟药剂青蒿素的一种药用植物,由于青蒿植株中青蒿素的含量过低,使得青蒿素的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青蒿植株中青蒿素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围绕着调控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作出了以下一些研究: 一、紫穗槐二烯合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紫穗槐二烯合酶是参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的一个关键酶,以法呢基焦磷酸为底物,催化形成青蒿素分子所具有的杜松烯环状结构, 此酶被认为是青蒿素分支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限速酶,因此它的表达水平高低关系着流向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碳流量。为了了解紫穗槐二烯合酶的表达模式,用Tail-PCR的方法我们从青蒿高产株系001中克隆得到紫穗槐二烯合酶基因的两个启动子,分别命名为AMSP1与AMSP2,序列比较分析可看出两启动子有三处大的差异片段,由此推测紫穗槐二烯合酶基因在青蒿基因组中可能是一个多拷贝形式存在,Southern杂交验证了这一点,结果表明,紫穗槐二烯合酶基因在青蒿基因组中至少存在三个copy;利用PLACE数据库对克隆的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光、茉莉酸甲酯等调控元件。5'RACE分析确定了紫穗槐二烯合酶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位点上游44bp处。通过PCR的方法,我们对启动子AMSP2进行5′端缺失,缺失的5个启动子片段克隆进报告基因GUS的上游,以进行下一步启动子的特性分析。 二、紫穗槐二烯合酶的表达特性分析   RT-PCR半定量分析表明:光正调控于紫穗槐二烯合酶的转录表达,黑暗培养条件下,青蒿植株中紫穗槐二烯合酶的转录水平较低,一旦进行光照培养,紫穗槐二烯合酶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茉莉酸甲酯对青蒿植株中紫穗槐二烯合酶的表达调控具有光依赖性,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茉莉酸甲酯对紫穗槐二烯合酶的转录水平并无影响,而在正常光照与黑暗循环培养条件下,茉莉酸甲酯明显诱导了青蒿植株中紫穗槐二烯合酶的转录表达。鉴于在正常的培养条件下,茉莉酸甲酯正调控于紫穗槐二烯合酶的转录表达,我们研究了茉莉酸甲酯对青蒿植株中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并未促进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却诱导了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青蒿酸的生物合成。 三、真空介导农杆菌转化青蒿植株瞬时表达系统的建立   探讨了真空强度、青蒿苗龄、农杆菌的浓度、共培养方式、共培养时间以及光对青蒿植株瞬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强度70-80mbar、30天的青蒿苗龄以及侵染农杆菌浓度OD600为2.0时有利于青蒿植株的瞬时表达;液体共培养极大地抑制了外源基因在青蒿植株的瞬时表达,固体共培养与滤纸共培养适合于青蒿植株的瞬时表达系统,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共培养时间也是影响基因瞬时表达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3天或4天较2天共培养有利于外源基因在青蒿植株的瞬时表达;光对青蒿植株的瞬时表达有极大地抑制作用,而黑暗条件适合于青蒿植株的瞬时表达;此系统可用于不同基因型的青蒿植株。 四、青蒿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利用RACE方法,从青蒿高产株系001中克隆了一个第三大类植物过氧化物酶的cDNA。克隆的青蒿过氧化物酶氨基酸序列与白羽扇豆、辣根菜、小麦、烟草、蕃茄的过氧化物酶的同源性分别为42.0%、36.2%、38.9%、33.6%和32.8%。青蒿过氧化物酶的编码区被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诱导表达,过量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可溶性蛋白出现。表达的蛋白具有明显催化抗坏血酸、愈创木酚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愈创木酚活性大约是催化抗坏血酸的1.8倍。氨基酸同源性分析与过氧化反应表明克隆的过氧化物酶属于植物第三大类过氧化物酶。青蒿过氧化物酶间接促进了青蒿细胞提取液中青蒿酸向青蒿素的生物转化,但不能直接以青蒿酸作为催化底物。 五、外源赤霉素处理与开花对青蒿素、青蒿酸生物合成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在青蒿的营养生长期喷施外源赤霉素明显促进了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同时青蒿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从营养期至生殖期,青蒿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至开化前期青蒿酸含量下降到最低,从开化前期至开花后期,青蒿酸的含量无多大变化,随着青蒿的发育,从营养生长期至开花期,青蒿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至开化盛期时青蒿素含量达到最高。外源赤霉素处理与开花打破了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瓶颈,诱导了青蒿酸向青蒿素的生物转化。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青蒿素是从中国传统药用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的新型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而青蒿植株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因此如何提高青蒿素的产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青蒿高产株系是提高青蒿素产量的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 对不同基因型青蒿进行不同的激素浓度配比的比较研究,得到丛生芽诱导率较高、生根诱导率较高的激素配比,从而建立了青蒿高效再生体系。然后系统地分析了青蒿丛生芽诱导、丛生芽生长、丛生芽生根诱导对Kan的敏感性。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青蒿转化的转化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即农杆菌类型和青蒿基因型,以及其它影响因素,即预培养时间、侵染液的组成、共培养的方式和时间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青蒿高效转化体系。本高效转化和再生体系的转基因植株的得率为4%至10%,而且转基因植株再生周期短,再生能力强。 通过基因工程,在青蒿高产株系中过量表达本实验室从青蒿中克隆的FPS基因,结果转基因青蒿中FPS的酶活性是非转基因青蒿的2-3倍;转基因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最高可达0.9%(DW),是非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1.34倍。这些结果进一步论证了FPS在青蒿素生物合成代谢中的调控作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新型抗疟药物,然而,青蒿素在青蒿中的含量非常低。近年来,随着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基因工程成为提高青蒿素含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青蒿进行遗传转化过程中,高效稳定的丛生芽诱导体系是青蒿转化成功的关键。然而,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青蒿丛生芽诱导能力存在退化现象。本文首先研究了滤纸对青蒿丛生芽诱导的影响和在遗传转化中的应用,进而研究了反义鲨烯合酶基因表达对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研究了在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加铺滤纸对青蒿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发现,加铺滤纸后青蒿丛生芽诱导率显著提高,丛生芽诱导率能够达到97%左右。在此高效丛生芽诱导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滤纸在青蒿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筛选培养基上加铺一层滤纸,青蒿的抗性丛生芽诱导率能够达到59.7%,其中在12.5%的抗性丛生芽中能够得到抗性生根植株,生根植株PCR检测均为阳性,在部分PCR检测阳性的植株中检测到了GUS的稳定表达。 利用上述改进的青蒿遗传转化体系,我们得到了反义鲨烯合酶基因的青蒿转化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证明了反义鲨烯合酶基因已经整合到青蒿基因组中。RT-PCR检测发现,在转基因株系ASQ3和ASQ5中鲨烯合酶基因在mRNA水平上得到部分抑制,鲨烯含量比对照降低了20%左右;青蒿素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3.2%和21.5%,结果表明抑制鲨烯合酶表达能够有效促进青蒿中青蒿素的生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