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resultados para PCI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sumo:
Submitted by zhangdi (zhangdi@red.semi.ac.cn) on 2009-04-13T11:45:31Z
Resumo:
基于WDM模型的PCI卡驱动程序设计,是建立Windows操作系统下数据采集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详细分析了WDM驱动程序的工作原理。以PCI9113A数据采集卡为例,提出了利用Microsoft公司的DDk实现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下驱动程序的有效开发方法。讨论了驱动程序的测试和封装。
Resumo:
介绍了新近研制开发的一种实用计数卡,该计数卡基于PCI总线,采用单片机8051AH、计数器芯片LS7031等器件构建;最大计数范围为109-1,最大计数时间1×106s,最高的计数频率为20MHz。
Resumo: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发展的必经之路,并且与实体瘤的发生、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具有特异性高、疗效好、不易产生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因此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可望成为治疗癌症的一个突破点,以抗血管生成为主的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已成为近十年的研究热点。玻璃海鞘(Coina intestinalis)属于内性目、玻璃海鞘科,因其进化上的独特地位常作为研究神经发育、免疫系统进化的材料。在其它种属的海鞘中分离发现了多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肽,但关于玻璃海鞘抗血管生成活性多肽的分离纯化和活性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多种分离纯化手段,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首次从玻璃海鞘中分离得到具有抗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多肽,并对其抗血管生成活性做了初步研究。 本研究利用冷丙酮分级沉淀,超滤截留分子量小于5kDa的蛋白,再经SephadexG25、Superdex75柱层析,µRPC C2/C18反相柱层析等分离手段,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由玻璃海鞘(Coina intestinalis)中分离纯化出抗血管生成多肽PCI,据保留时间计算其分子量为1.8 kDa。MTT检测表明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IC50为7.5 μg/ml,并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斑马鱼胚胎体内实验进一步表明PCI在40 μg/ml的浓度下作用12h,斑马鱼胚胎新生血管生成受到显著抑制,肠下静脉血管长度为正常组的30%,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率为正常组的45%。
Resumo:
为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实验需求升级改造1套基于PC-Linux的数据获取系统。系统采用PCI-CAMAC总线标准,CAMAC插件与计算机间的通讯通过CC32机箱控制器和PCIADA卡来实现。数据在线分析程序可直接连接CERN的PAW/ROOT分析平台。经多次实验检验,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最大数据获取速率达到了930 KB/s。
Resumo:
文章介绍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主环用于加速粒子的高频加速系统。加速系统的频率范围为0.25~1.7 MHz,最高峰值电压为8.0 kV。高频腔体的固有谐振频率通过调节绕在腔体加载的铁氧体材料上的偏磁电流来改变,所加载的铁氧体材料为600HH。高频腔体内的真空度达到3×10-9Pa,高频发射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30 kW,高频系统的控制采用基于PCI总线技术,它提供所有高频系统控制及监测功能。
Resumo:
介绍一个采用嵌入式微机和FPGA与CPLD技术的通用性CAMAC机箱控制器,它具有三种灵活的数据接口方式;以太网、PCI和VSB。通过以太网连接可以实现灵活的远程数据获取与控制,通过PCI和VSB连接可以组成多机箱高数据流数据获取与控制系统。
Resumo:
基于漏磁检测原理 ,以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 ,设计了一种海底输油管道缺陷漏磁检测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具有检测速度快 ,精度高等特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流程 ,高速A/D转换器和DSP、PCI总线的应用。设计的系统能够实现缺陷的定位检测 ,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Resumo:
简要介绍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320 kV高压ECR实验平台原子分子物理终端上使用的一维位置灵敏法拉第筒的数据获取系统。该系统硬件由64通道电流/电压转换放大器和PCI-6224数据采集卡构成,并通过编写LabVIEW程序,实现数据的准确、同步、实时与高速采集。经验证,该获取系统简单易用,可靠性高,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Resumo:
CSR控制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分布式控制系统,它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大规模多级分布式数据交互系统是CSR控制系统中的核心。它是实现CSR束流多能量级连调的核心,它涉及整个CSR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以及数据结构定义。大规模多级分布式数据交互系统的开发是基于螺旋模型,采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能最优实现CSR控制系统的需求以及各开发阶段具有很大的设计灵活性。该大规模多级分布式数据交互系统完全实现了采集数据的上行和控制数据的下行,系统通过网页实现对控制数据的录入以及对采集数据的实时显示。CSR所有数据都存储于Oracle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三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这样能均衡各前端服务器的资源与性能。前端服务器COM组件通过TCP/IP与ARM控制器和多功能控制器进行数据上行下行的数据交互,以及通过PCI 接口实现与各FPGA板卡进行数据交互。 论文论述了对大规模多级分布式数据交互系统、网页系统、Oracle数据库系统、COM组件库、PCI驱动程序以及各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对大规模多级分布式数据交互系统主要从系统的结构、各级硬件设计和各级软件系统的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网页系统主要描述了该系统是基于MVC框架模型的开发设计并介绍了JavaBean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交互;Oracle数据库系统主要从二级Oracle数据库的自动实时更新,和各触发器系统这几方面进行论述;又从各COM接口的功能方法进行对COM组件库的全面论述;PCI驱动程序的设计开发是与各FPGA板卡的数据交互的必须条件。大规模多级分布式数据交互系统的软件开发都采用了螺旋模型对其进行开发。本文的工作是CSR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同行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核心及创新点:1、创造性地提出了大规模多级分布式数据交互系统软件工程。2、三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自动实时更新。3、采用web+Oracle+COM+PCI+ARM+FPGA+DSP的多级数据传输。4、设计并实现虚拟加速器。 从现场调试运行和验收的情况来看,大规模多级分布式数据交互系统不论从结构设计,还是软硬件设计开发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Resumo:
高效率的电子冷却过程,要求电子束与离子束相互平行,要求电子束与离子束同轴。为了同时测量电子束与离子束的相对位置和夹角,考虑了容式、感式、条带型束流位置探针特点以及电子冷却段实际情况,在HIRFL-CSR电子冷却装置上建立了以容性圆筒形极板为感应电极、NI公司PXI-5105高精度数字化仪为数据采集设备、PET公司P/N AM-4A-000110-11030N型宽带放大器为信号处理电路的束流位置测量系统。通过测量束流通过探针时在极板上产生的脉冲信号,对其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频谱信号,分析四个不同电极上的频谱信号强度获取束流的位置信息。同时,为了调整电子束与离子束的相对位置和夹角,建立了一套以ADLINK公司的PCI-9113和PCI-6216数据卡为主,针对电子冷却装置中各螺线管电源、静电偏转板电源、校正线圈电源的控制系统,完成了校正线圈、静电偏转板以及螺线管对电子束位置的偏移、扫描,实现了电子束的位置、角度调整。 通过使用位置测量系统、电子束位置调整系统获得了校正线圈、螺线管、静电偏转板对电子束的位置偏移能力以及电子束的流强、电流密度分布、径向尺寸、绝热展开因子对束流位置的影响。在冷却累积过程中进行了改变电子束与离子束相对位置、夹角的实验,观察到了冷却力和离子束流强随相对位置、夹角的变化趋势,进而优化相对位置和夹角,实现高冷却效率。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位置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来源和精度,提出了今后提高束流位置测量系统、调整系统稳定性、精确性而需要进行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使用测量系统、调整系统进行了电子束、离子束相对位置和角度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等电子冷却相关实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