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resultados para Gfp-cftr Colon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A short-hairpin RNA (shRNA) expression system, based on T7 RNA polymerase (T7RP) directed transcription machinery,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to generate a knock down effect in zebrafish embryos by target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and no tail (ntl) mRNA. The vector pCMVT7R harboring T7RP driven by CMV promoter was introduced into zebrafish embryos and the germline transmitted transgenic individuals were screened out for subsequent RNAi application. The shRNA transcription vectors pT7shRNA were constructed and validated by in vivo transcription assay. When pT7shGFP vector was injected into the transgenic embryos stably expressing T7RP, gfp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showed a decrease of 68% by analysis of fluorescence real time RT-PCR. As a control, injection of chemical synthesized siRNA resulted in expression level of 40% lower than the control when the injection dose was as high as 2 mu g/mu l. More importantly, injection of pT7shNTL vector in zebrafish embryos expressing T7RP led to partial absence of endogenous ntl transcripts in 30% of the injected embryos when detected by whole 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Herein, the T7 transcription system could be used to drive the expression of shRNA in zebrafish embryos and result in gene knock down effect, suggesting a potential role for its application in RNAi studies in zebrafish embryo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药用青蒿的遗传转化,即根癌农杆菌和发 根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的建立及其影响参数的研究。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 分子调控。三、倍半萜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 一、药用青蒿的遗传转化。建立了Ri质粒介导和Ti质粒介导的两种转基因系统, 其中Ri质粒介导青蒿转基因系统的建立是国际上首次报道;以GFP基因为报 告基因,首次获得高效表达的青蒿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丛生芽,并对GFP基 因的表达进行了组织和细胞水平的定位。此外,对影响两种转基因系统的主要 参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上述研究为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为探索提高青蒿植株或组织和器官中的青蒿 素含量,首次以棉花中克隆的杜松烯合成酶和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的 cDNA 为 目的基因导入青蒿,对青蒿中青蒿素的生物合成进行了分子调控研究的尝试。 通过已建立的两种转基因系统,将从棉花中克隆的杜松烯合成酶和法呢基焦磷 酸合成酶的 cDNA 导入青蒿,获得转基因发根和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外源 基因的表达能够影响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其中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的过量 表达能够促进青蒿素的生物合成,提高转基因发根和植株中的青蒿素的含量。 转基因发根F-26系中青蒿素含量最高达3.01 mg/g.DW,与对照相比青蒿素含量 提高3~4倍;转基因植株的青蒿素含量最高达10.08 mg/g.DW,与对照相比, 转基因植株的青蒿素产物提高2~3倍。此外,研究还表明,在转基因的发根C -37株系中,外源杜松烯合成酶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可能相应地促进青蒿转基因 发根自身的法昵基焦磷酸基因的表达。 三、倍半萜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采用 RT-PCR 技术,从马铃薯 (Solanum tuberosum L.) 幼叶中克隆了 HMGRII 亚基因家族的一个新的成员 HMGR-c2(GenBank accession No.AF 096838Southem);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至少以 两个拷贝以上形式存在于马铃薯基因组中;RT-PCR分析表明,HMGR -c2的 表达在幼苗期无组织特异性,广泛地存在于根、茎、叶等组织中。以青蒿001 株系的苗期叶片为材料,构建了青蒿苗期的λgtll cDNA文库,以PCR筛库方 法从青蒿中克隆一个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cDNA (Artfps2 GenBank accession No. AF136602)和一个HMGR cDNA(GenBank accession No.AF142473);以青蒿 025株系的苗期叶片为材料,构建了青蒿苗期部分质粒文库以 PCR 筛库方法从 青蒿中克隆一个法昵基焦磷酸合成酶 cDNA (Artfpsl GenBank accession No.AF112881);此外,还从青蒿中克隆了倍半萜合成酶的 cDNA 片段(GenBank accession No.AF156854)。其中青蒿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克隆是目前国际上本研 究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之一。至此,本研究已将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 的三个重要的关键酶基因基本克隆,这无疑将加速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基础和应 用研究的进程。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构建具有稳定泌氨能力的联合固氮工程菌的目的出发,首先构建Enterobacter gergoviae57-7 (E57-7)基因文库并与所筛选的泌氨突变株进行遗传互补实验,得到可互补 泌氨特性的克隆,经Southern杂交后推测其中包含与glnA、amtB基因无关的另一类与泌 氨相关的基因。同时根据铵载体基因amtB的已知序列设计两对简并性引物,经PCR从 E57-7 DNA中扩增得到约340bp的片段,序列分析和Blast序列同源性比较后确定为amtB 基因片段,申报并获得序列号AJ132232,最终从基因库中筛选到两个包含E57-7 amtB 基因的克隆。 用K. pneumoniae的glnA基因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从E57-7基因库中筛选到包含有glnAntrBC基因的克隆,经亚克隆后对包含有这个操纵元的4316bp片段进行了全序列分析,申报GenBank获得序列号AF072440。在体外实验中构建了Km-cassette 插入glnA的重组质粒pA,将此质粒转入E57-7野生型菌株后经筛选同源重组子获得glnA 突变的具有稳定泌氨能力的菌株15、I9。并进行了盆栽玉米接种实验,确定在灭菌上壤实验体系下I5对玉米幼苗有显著促生效应。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S65T,V68L,S72A)基因建立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构建了新 型克隆载体pGreenLD,建立了绿白斑筛选重组质粒的的技术。构建组成型表达gfp的质粒载体研究了E57-7在玉米根际的定殖模式;构建nifH-gfp表达载体,确定在与植物联合生活时其固氮酶结构基因nifHDK的表达与碳源物质供应密切相关。利用不同抗性基因和gfp基因片段构建出在E57-7中组成型表达抗性和GFP的质粒载体,建立了监测接种菌在土壤中释放的双标记系统。 最后克隆了E57-7 glg cluster并测定部分glgCA和glgP基因序列,申报后获得序列号AJ132233和AJ132234,这是首例从联合固氮菌中克隆得到glg cluster的报道。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将pBIN35S-mGFP4质粒转入受体菌DH5α中,扩繁后提取纯化质粒DNA,待棉花盛花期时,用花粉管通道转化方法将其注射到授粉24小时左右的子房中。在被检测的950个发育10~20天左右的幼胚中,发现七个幼胚在蓝光(460~490nm)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而对照发出程度不同的红色荧光。将收获的“转化种子”浸泡萌发得到生长5~6天的黄化无菌苗,在200粒种子来源的无菌苗中,检出两棵转化植株。在紫外光照射灯下转化植株发出绿色荧光,其叶片和下胚轴横切面在蓝光激发下也与对照明显不同。PCR及Southern blotting结果均证实转化植株的真实性,从而为花粉管通道转化方法的可行性提供了直接可靠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证据。 将GFPmut1质粒的gfp通过一端平接一端粘接后重组到pBI121的BamH1和Sal1限制性酶切位点从而代替GUS基因,然后将新的重组质粒用三亲交配法转入到LBA4404菌株中得到双元载体,用于棉花下胚轴切段的转化。结果表明,gfp象gus一样可作为报告基因用于农杆菌介导的棉花转化。在对筛选培养基上生长的“抗性愈伤”进一步进行报告基因检测时,只需手持紫外灯就可以检出GFP阳性愈伤,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和试验费用。 另外,在进行农杆菌转化前的棉花卡那霉素敏感性实验中发现,卡那霉素对棉花下胚轴的愈伤组织形成和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形成的频率降低,增殖的倍数减小;当浓度增加到100mg/L时,愈伤组织严重褐化,其正常生长受到完全抑制;下胚轴形态学上端切段较下端更易受卡那霉素的影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栽培品种新陆早4号、系550、冀资492、衡无89-30、邯93-2、冀资123等为材料,进行了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建立了一套陆地棉体细胞植株再生速成体系。通过调整激素种类与比例以及改善培养条件,降低了畸形胚发生频率(从80%降为41%),并可将畸形苗转化为正常苗(转化率约为78%);通过水培和嫁接,结合试管扦插、扩繁技术,解决了棉花生根及移栽难题,为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奠定了基础。 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pBGb1m(含Bt和gfp二价基因)、pBGbf(含Bt-gfp融合基因)和pBGbfg(含Bt-gfp融合基因和gna基因)等三种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转基因再生植株经过荧光、虫试、PCR、Sou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等检测,表明三种植物表达载体能够在转基因植物中有效表达,同时,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检测表现出了简便、经济、快速、可靠等优点,为大量棉花转基因苗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携带细胞间隙定位信号肽的Bt基因的pBin438-S1m质粒导入棉花品种冀资492,经过田间卡那霉素筛选、虫试、PCR、PCR-Southern blot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Bt基因已整合至棉花基因组中,而且可能是以单拷贝形式插入。 同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三种植物表达载体(pBGb1m、pBGbf和pBGbfg)转化陆地棉栽培品种新陆早4号、冀资492、衡无89-30和邯93-2等材料,获得了大量转化再生棉株。经过PCR和PCR-Southern blot检测,转基因阳性植株为转为再生植株总数的89.45%。目前,虫试、Southern blot及Western blot正在进行之中。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细胞中的原始的细胞骨架蛋白,FtsZ在植物中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植物细胞中质体的分裂机制提供了可能。已有的研究证明了FtsZ与质体的分裂和形态维持有关,但高等植物中FtsZ在质体分裂和形态维持中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同时高等植物中多个ftsZ成员的存在也使得对FtsZ功能的研究更加复杂。我们从烟草中克隆了两个ftsZ基因,序列和谱系分析表明二者均属于高等植物中的FtsZl基因家族,这也是首次在高等植物中发现多个FtsZl家族的成员。杂交分析表明ftsZ在烟草基因组中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并且这两个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谱,这些结果暗示着高等植物中FtsZ在质体分裂中的作用更为复杂。GFP标记的原核定位表明二者具有与原核FtsZ类似的功能。此外,利用反义和正义表达的方法研究了二者在烟草质体分裂和形态维持中的作用。反义转化并未对烟草细胞叶绿体的数目和形态造成明显的影响,相反,二者的正义表达均导致细胞中叶绿体数目和形态上的明显变化,这一结果预示着二者在控制质体分裂和形态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时,这些结果也为高等植物中多样化的FtsZ可能具有除质体分裂之外的功能,如质体骨架.提供了证据。  利用简并引物PCR和RACE从衣藻中扩增得到了一个ftsZ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命名为CrFtsZ。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FtsZ的典型特点,但同时还有一个与目前已知FtsZ均不同的突出c-末端:分子谱系分析认为CrFtsZ与线粒体进化祖先a -proteobacteria中的FtsZ有着共同起源,因此CrFtsZ可能是一个控制线粒体分裂的FtsZ。此外,CrFtsZ的c-端突出序列还具有目前已知真核生物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ynamin的某些特征,考虑到FtsZ在原核细胞分裂和真核细胞器分裂中的作用,我们推测CrFtsZ可能是FtsZ向dynamin过度的一种中间进化形式。这一发现为线粒体分裂机制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对于认识真核线粒体分裂机制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第二部分的摘要) 酪蛋白激酶在许多物种的细胞分裂及分化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在水稻中,以经过油菜素内酯处理的水稻幼苗为材料,通过cDNA微矩阵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全长1939bp的基因OsCKI1(Accession number AJ487966)。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属I型酪蛋白激酶(CKIs),含463个氨基酸。RT-PCR及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基因OsCKI1在水稻各组织中表现为组成型表达,并且其表达受油菜素内酯(BR)及脱落酸(ABA)的诱导。在大肠杆菌中对该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用表达后的蛋白粗提物进行酶活测定,显示该蛋白产物可磷酸化CKIs的特异性底物酪蛋白。通过构建OsCKI1的反义载体并转化水稻,对该基因的生理功能进行了研究。对转基因植株的纯系表型进行了观察,显示其根部发育异常,表现为具有较短的初生根、侧根及不定根数目少于对照。进一步研究显示初生根的变短是由于细胞延伸受抑制引起的。以CKI的特异性抑制剂,CKI-7处理野生型植株,也对OsCKI1缺失引起的表型进行了确认。值得注意的是,以外源生长素(IAA)处理转基因及经CKI-7处理过的野生型植株,都能恢复根部表型,使其生长正常。对反义植株初生根及次生根的游离生长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OsCKI1可能在IAA的代谢途径中发挥作用。转基因植株的种子在萌发时对ABA及BR的处理都表现为不敏感,暗示该基因可能在各种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都有作用。OsCKI1-GFP双元表达载体的亚细胞定位的研究显示该基因主要定位于核中,可能参与了基因表达的调节。同时,以该反义转基因植株为材料,通过cDNA芯片的技术研究了受OsCKI1调节的基因的表达谱,结果显示该基因的缺失的确影响了参与信号转导及激素代谢途径的许多基因的表达。 (第四部分的摘要) 以OsCKI1反义转基因植株对照植株为材料,研究它们处于4℃低温胁迫下的反应情况。植株种子在室温下萌发并生长一段时间后,移入4℃低温下进一步生长。取对照及低温处理后的材料,对其表型进行观察,显示低温下转基因植株初生根生长受抑制程度小于对照,其生长的延缓程度低;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显示,经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植株相对电导率变化较小,质膜受害程度小;微管观察结果也显示在短期低温处理下对照根部延伸区细胞的皮层微管解聚,而转基因植株其根部延伸区细胞的皮层微管仍能保持正常状态。基因OsCKI1在低温下的表达模式表现为先升高之后又降低,推测其在低温信号的转导途径中发挥作用。通过总结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基因OsCKI1的反义转基因植株虽然在短期冷害下具有一定的抗冷能力,但其不具备形成长期稳定的冷适应的能力。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一、 春化相关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研究 通过建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cv Jingdong No.1)胚芽春化cDNA文库,以春化相关基因VER2的3’端序列为探针,筛选获得全长1195 bp cDNA序列,它编码300个氨基酸。在VER2中存在植物疾病抗性反应蛋白和茉莉酸诱导凝集素两种蛋白的结构域。另外在VER2蛋白中存在核定位信号和多种磷酸酶的作用位点,VER2可能参与了多种调控途径。 以VER2基因的cDNA为探针,利用改进的池式PCR以及高密度膜杂交筛选的方法,从小麦TAC基因组文库中获得41,788 bp的基因组克隆,该序列含有11个基因,其中VER2基因位于第三个基因。VER2基因组序列含有3个内含子,4个外显子与cDNA序列100%同源。通过对转录起始点和转录终止点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从cDNA文库筛选得到的VER2基因为全长序列。 对VER2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存在三个小的重复序列,每个片段有482 bp,另有两个较大的重复序列,每个片段有2,161 bp。对上游2.8 kb启动子区(不含重复序列)的响应元件分析,其包括ABA响应元件(ABRE)、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Me-JARE)、胚乳特异性表达元件、参与淀粉酶合成的元件以及存在类似GA响应元件(ATAACAAAC)如ATAACATAC等等。根据VER2基因上游6 kb序列结构特点,将VER2启动子区域进行缺失突变形成10个片段,分别以GUS和GFP为报告基因构建成瞬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等四类质粒。通过基因枪方法将最大片段(6 kb)驱动GFP报告基因的瞬间表达载体转入经春化处理或未春化处理的小麦幼叶中,结果发现GFP在春化处理的幼叶中表达,而在未春化处理的幼叶中不表达,说明VER2基因的启动子驱动基因转录受春化处理调控。 二、 小麦矮化突变体的研究 通过对小麦矮化突变体gaid遗传生理分析发现该突变体为半显性阻断GA信号途径,由此发现在赤霉素信号途径中,α-淀粉酶的诱导一定程度上通过某些与株高相关的基因控制。突变体gaid呈现对高浓度的脱落酸更敏感,当ABA浓度达到10-6M时,突变体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了抑制,而野生型的生长需要ABA浓度达到10-5M时才能完全受到抑制。通过突变体gaid对乙烯等抑制型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实验研究,首次提出GA调控植物伸长生长存在两条信号途径,即GA基础水平信号途径(GA basal level signaling pathway)和GA正常水平信号途径(GA normal level signaling pathway),而乙烯以及高浓的GA合成抑制剂(如PAC)是通过第一条途径(GA基础水平信号途径)起作用。光形态建成中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独立于GA的信号途径。 突变体gaid的根系在强光照(63.5 Es-1m-2)和培养基内(低氧)的生长条件下,表现出弯曲、变短、加粗等异常性状,而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这种根系异常生长的表型也减弱,在暗培养中则完全消失,但无论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相对野生型对照而言,突变体的种子根短、侧根少。低浓度的ABA(10-8M)可以恢复突变体gaid根系在强光低氧条件下的正常生长发育。然而利用IAA及其极性运输的抑制剂(TIBA)、乙烯生物合成前提物(ACC)及合成抑制剂(AOA)处理突变体gaid,并没有发现突变体根系的生长发育得到恢复。 突变体gaid可能是一个新的属于小麦GA信号途径中的负调控基因(GAID)发生了突变或超表达,导致其负调控作用增强,呈现半显性的矮化突变。在与另一已知小麦GA信号途径中的负调控基因RHT的关系研究上发现,GAID可能对RHT蛋白磷酸化后的降解途径起抑制作用。通过双向电泳发现突变体gaid与野生型对照(京冬1号)在生长过程中存在差异蛋白,这将有助于对GA信号途径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重金属污染引发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有报道,我国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如诱发癌症 和畸胎等。 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对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的超富集能力清除或减低污染的环境生物技术。植物修复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为这项技术走向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植物修复近期的进展可能来自于可更有效地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品种的选择、土壤条件的改善等;但长远看来,植物修复技术的巨大进步将取决于新的可更好地抵抗重金属或降解有机毒物的基因的鉴定和克隆,并通过转基因技术创造一批新的植物品种,如可迅速大量富集重金属的高生物量的用作环境净化的植物,以及可排拒重金属吸收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作物。 本研究针对砷污染的植物修复机制,以超富集砷的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为试材取得了如下进展: 1. 以从砷污染地区采集的蜈蚣草(Pteris vittataL.)为植物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分离了经砷诱导处理与其对照间表达有差异的cDNA片段,以期得到与砷富集密切相关的基因。其中筛选到的一个cDNA片段与ABC transporter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RACE方法对该基因进行了克隆,并进行了初步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PvABCTl (Accession No. AY496966)为一全长cDNA,长度为2165 bp,其中开读框架为1791 bp,编码597个氨基酸。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中含有2个ABC transporter特性结构域,1个ATP-binding cassette和2个ATP/GTP结合位点(P-loop),没有明显的跨膜区。 2. 对蜈蚣草在砷胁迫下PvABCT1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转录水平分析表明PvABCT1的表达受砷的诱导。进一步通过PvABCTl-GFP融合基因在洋葱细胞中的表达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中。 3. 为了研究所克隆的PvABCT1基因的功能,本研究构建了PvABCT1的酵母表达载体,把该基因转入因ACR3基因缺失而对砷敏感的酵母突变株。酵母功能互补实验表明PvABCT1不仅不能与ACR3基因功能互补,反而使酵母对砷的敏感性增加,同时酵母细胞中的砷含量较未转化的酵母细胞增加。即在转入PvABCT1后,酵母细胞吸收了更多的砷。这暗示该基因与蜈蚣草中砷的高吸收有关。 针对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本研究探讨了减低蔬菜对重金属吸收的方法及其 作用机理,取得了如下进展: 1.研究了钙离子和镧离子对镉离子胁迫下生菜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时外施4 mM CaCI2或0.04 mg/L La(N03)3均可提高生菜对重金属镉的抗性。 2.通过检测0.5 mM CdCl2胁迫下生菜植株中的镉含量以及外施钙离子或镧离子后相应的镉含量,发现4 mM CaCl2可以增加镉胁迫下生菜植株中镉的积累;而0.04 mg/L La(N03)3可以降低镉胁迫下生菜植株中镉的积累。 3.对生菜中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进行了克隆,通过RT-PCR分析以及植物络合素( phytochelatins,PCs)的检测,探讨了外施钙离子或镧离子对镉胁迫下生菜植株中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植物络合素含量以及镉的积累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 mM CaCl2可以提高镉胁迫下生菜植株中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以及植物络合素的含量,增加镉的积累;而0.04 mg/L La(N03)3虽然同样可以提高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以及植物络合素的含量,却能降低镉胁迫下生菜植株中镉的积累。这暗示外施钙离子可以促进用于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的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而外施镧离子可以用于降低叶菜类蔬菜中重金属镉的积累。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第一部分 利用减法杂交和RACEs从水稻中克隆了一个编码含有脯氨酸和苏氨酸丰富结构域多肽的cDNA,其相应的基因被命名为RA68。RA68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的蛋白由2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该蛋白由一个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一个亲水性的N-端结构域和一个疏水性的C-端结构域组成。 N端结构域是一段嵌合PTPTSYG motif的富含脯氨酸和苏氨酸的序列。 Southern杂交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A68在水稻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存在,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RA68在幼芽和花中表达量较高,在根和叶中不表达。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幼苗期RA68 主要在幼芽胚芽鞘的内外层细胞和幼叶原基的表层细胞中表达;转入生殖生长期后,在花序分生组织、枝梗原基顶端、花器官原基、大孢子囊和花粉粒中表达。用GFP作报告基因,用洋葱表皮细胞进行的瞬间表达测试结果显示RA6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转反义RA68水稻植株抽穗期比对照野生型延迟30天左右。这些结果表明RA68可能是水稻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在成花转变过程中起作用。                    第二部分 通过RACE和RT-PCR方法分离了水稻OsUBP1基因,其推测编码蛋白含有UBP结构域(Cys Box和His Box)和TopⅥA结构域。RT-PCR分析结果表明OsUBP1在转录过程中通过可变剪接产生多个不同的转录本,这些转录本在叶、根、颖花和幼芽中存在着时空调节表达模式,每种组织中的转录本是不一样的。这些转录本内含子剪切位点除了经典的GT-AG外,还有GC-AG、CT-AC、TT-GA、GT-GA和CT-GA。由于发生了GC-AG的可变剪切产生了OsUBP1的重要功能结构域Cys Box。水稻OsUBP1基因和OsSPO11-1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的同一基因座位上。原位杂交分析表明,在花中OsUBP1 mRNA 主要在药壁绒毡层、花粉粒、大孢子囊和颖花底部维管束中表达。转反义OsUBP1植株大多不能正常结实,这说明OsUBP1可能参与水稻的育性调节。 关键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植物络合素(phytochelatins,PCs)是含有γ-Glu-Cys重复结构的小分子多肽,其结构通式为:(γ-Glu-Cys)n-Gly(n=2-11)。植物络合素(PCs)由植物络合素合酶(PCS)催化谷胱甘肽(GSH)聚合而成,能够络合重金属离子而具有解毒功能,这是植物解毒重金属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克隆了来源于重金属抗性植物绊根草(Cynodon dactylon cv Goldensun)的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使其在烟草中过量表达,得到了一些有望用于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的工程植株。同时,在水稻(Oryza sativa)种子中利用RNAi技术抑制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的表达,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在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籽粒中的积累。 1. 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从抗性植物绊根草中克隆了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CdPCS1,其1515 bp的读码框编码一个含50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它具有植物络合素合酶的结构特征,同时还具有磷酸化位点和亮氨酸拉链结构。 2. CdPCS1基因可以互补对铜和镉离子敏感的酵母突变株ABDE-1(cup1Δ)中缺失的金属硫蛋白基因CUP1的功能,也可以互补对砷离子敏感的酵母突变体FD236-6A(acr-3Δ)中的离子外排载体基因ARC3的缺失。 3. 将CdPCS1转入烟草,共获得过表达CdPCS1的烟草44个株系,其中融合GFP的株系16个。对T0代的转基因植株的PCs含量以及重金属抗性和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其中抗性实验表明,在300μmol/L 的Cd2+离子胁迫11天之后,野生型植株的叶片出现斑点状坏死,而两个转基因烟草株系S6和K49的植株没有出现受伤害症状。在100μmol/L的CdSO4处理一周后,转基因植株中的PCs含量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多提高了2.88倍。当用300μmol/L Cd2+处理9天再用600μmol/L Cd2+处理2天后,Cd的积累量比野生型植株增加了2倍多;用50μmol/L As3+处理7天再用100μmol/L As3+处理2天后,转基因植株对As的积累量最多增加了3倍多。说明转入绊根草PC合酶基因的烟草增加了植物络合素的合成,并由此增加了对镉离子的抗性以及对镉离子和砷离子的积累。 4. 对转基因烟草中的CdPCS1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研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分别用转基因烟草叶片组织和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观察融合GFP的CdPCS1,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 5. .利用RNAi技术抑制水稻种子中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的表达,共获得39个转基因株系。其中35个株系为种子特异性ZMM1启动子驱动OsPCS1基因的RNAi,其余4个株系由组成型的Ubiquitin启动子驱动。RT-PCR的分析结果表明:一个由ZMM1启动子驱动的RNAi转基因水稻株系的种子中,OsPCS1的mRNA水平比对照中的下降了一半。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青蒿素是从中国传统药用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的新型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而青蒿植株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因此如何提高青蒿素的产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青蒿高产株系是提高青蒿素产量的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 对不同基因型青蒿进行不同的激素浓度配比的比较研究,得到丛生芽诱导率较高、生根诱导率较高的激素配比,从而建立了青蒿高效再生体系。然后系统地分析了青蒿丛生芽诱导、丛生芽生长、丛生芽生根诱导对Kan的敏感性。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青蒿转化的转化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即农杆菌类型和青蒿基因型,以及其它影响因素,即预培养时间、侵染液的组成、共培养的方式和时间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青蒿高效转化体系。本高效转化和再生体系的转基因植株的得率为4%至10%,而且转基因植株再生周期短,再生能力强。 通过基因工程,在青蒿高产株系中过量表达本实验室从青蒿中克隆的FPS基因,结果转基因青蒿中FPS的酶活性是非转基因青蒿的2-3倍;转基因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最高可达0.9%(DW),是非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1.34倍。这些结果进一步论证了FPS在青蒿素生物合成代谢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