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resultados para Cristianismo-30-600, Período primitivo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levância:

40.00% 40.00%

Publicador:

Resumo:

Molybdenum L-shell X-rays were produced by Xeq+ (q = 25-30) bombardment at low energies from 2.65 to 4.55 keV/amu (350-600 keV). We observed a kinetic energy threshold of Mo L-shell ionization down to 2.65-3.03 keV/amu (350-400 keV). The charge state effect of the incident ions was not observed which shows that the ions were neutralized, reaching an equilibrium charge state and losing their initial charge state memory before production of L-shell vacancies resulted in X-ray production. The experimental ionization cross sec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Binary Encounter Approximation theory. Taking into account projectile deflection in the target nuclear Coulomb field, the ionization cross section of Mo L-shell near the kinetic energy threshold was well described. (C) 2010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分析了碎屑流沿坡面下滑过程中的运动特性,重点考察了床面摩擦系数、土体内摩擦角和坡角对碎屑流堆积形态的影响。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纳米氧化锌(ZnO)是一种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室温下其禁带隙宽为本3.37 eV,激子束缚能为60 meV。纳米ZnO有明显的尺寸效应、表面和界面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能优越。在压电材料、铁电材料、平面显示、表面声波、传感器、场发射器件、激光、光催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近年来,对纳米ZnO材料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热点。 本论文研究了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微/纳米ZnO材料。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合成了多种特殊结构和形貌的微/纳米ZnO材料,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Raman光谱和光致发光(PL)等对材料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CVD法,在温度为630 °C,氧气流量为15 sccm,氩气流量为300 sccm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种纳米带冠四足状ZnO(T-ZnO)。此结构ZnO材料的每根足顶端均有一规则的六方帽形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ZnO材料为纤维锌矿结构单晶,并且沿着(0001)方向生长;室温下的PL谱有两个激发峰,一个是在393 nm处相对较弱的近带紫外峰,另一个是在511 nm处强峰。而材料在600 °C下氧气中退火30 min后,511 nm附近的绿光激发辐射峰则基本消失了,这说明在511 nm处的绿光激发辐射峰可能是由于氧空位引起的。此外,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还得到了其他多种结构的微/纳米ZnO材料。 通过大量实验,找到了一种在低温下合成微/纳米ZnO材料的新方法,即水蒸气氧化法。用ZnI2作为锌源,水蒸气作为氧化剂,实验温度在300~500 °C范围内,大大低于通常CVD法的500~1500 °C。采用此法,用硅做基底,得到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ZnO纳米晶自组装成很规则的圆。而在瓷舟中收集到的纳米ZnO跟普通CVD法结果相似,可以得到锥状、棒状等结构的纳米晶,但其生长方式与硅基底上的有很大差别。此外,用水蒸气氧化法,还实现了ZnO纳米晶在碳纳米管(CNTs)上的直接生长,而且其PL性能增强,这可能是纳米ZnO和CNTs相互耦合的结果。在700 °C温度下,以锌粉和ZnI2作为锌源,用水蒸气作为氧化剂,在硅基底的正反面分别得到了纳米棒和纳米推子阵列。此外,还对水蒸气氧化法的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固态ZnI2在受热和一定真空度下先蒸发成ZnI2分子,ZnI2分子遇到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偶极ZnO分子,这些ZnO偶极分子在硅基底上通过静电力自组装成特殊的几何形状。 此外,还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ZnO的弹性常数和体弹性模量,模拟值跟其他研究人员的实验和模拟结果吻合得很好,并估出算了ZnO晶体的表面能和断裂韧性。 本论文还对制备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CVD法制备ZnO,对铬黑T(EBT)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通过正交实验方法,得到了ZnO催化降解EBT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催化剂用量为5 g/L,光照强度为120 W,反应温度为20 °C,反应时间为120 min,EBT浓度为10 mg/L,溶液pH值为4。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20分钟内有95%的EBT被降解完,30分钟内则全部降解。因此,ZnO在EBT的降解中催化效率很高,在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 2009年4月23日,在中国人民海军创立6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青岛奥帆中心附近海域检阅了多国海军舰队.阅兵开始,中国海军的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跃现海面,举世瞩目,见证了中国"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的步伐.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The results of the femtosecond optical heterodyne detection of optical Kerr effect at 805 nm with the 80 fs ultrafast pulses in amorphous Ge10As40S30Se20 film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film shows an optical non-linear response of: 200 fs under ultrafast 80 fs-pulse excitation and the values of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non-linear susceptibility chi((3)) were 9.0 X 10(-12) and -4.0 X 10(-12) esu, respectively. The large third-order non-linearity and ultrafast response are attributed to the ultrafast distortion of the electron orbits surrounding the average positions of the nucleus of Ge, As, S and Se atoms. This Ge10As40S30Se20 chalcogenide glass would be expected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optical switching technique. (c) 2005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秦岭苔类植物的区系研究,第二部分是中国剪叶苔属Herbertus的分类学修订。 秦岭位于我国的中部,东经104º30´~112º52´,北纬32º50´~34º45´N,约76 500 km2。它主要位于陕西省的南部地区,并包括了河南、甘肃和湖北的部分县、市。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海拔3 767米。秦岭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也是我国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 本研究包含了对自19世纪开始对秦岭苔藓植物的主要采集活动的回顾,和截止2008年以来对秦岭苔类和角苔类植物报道的总结和分析,且首次给出了一份秦岭地区详细的苔类植物的名录,并包括了各个种在秦岭地区的详细分布。根据目前的研究,现已知秦岭的苔类植物有226种(包括种下单位,以下同),其中角苔纲1科3属6种,苔纲30科59属220种;提出了1个新异名:Radula constricta Steph.被处理为Radula lindenbergiana Gottsche var. atypa Massalongo的异名;并提出了1个新组合Metzgeria pubescens var. kinabaluensis (Kuwah) F.X. Li & Y. Jia;发现秦岭新分布的苔类有78种。根据种数,秦岭地区苔类的优势科为光萼苔科(34种),其次为耳叶苔科(23种),裂叶苔科(23种)和羽苔科(19种)。 通过对这些种地理成分的统计,发现秦岭苔类的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占35.05%;其次是东亚成分占到31.78%,这两种地理成分在秦岭占了很大比例,高达66.83%。热带成分相对较少,有22种,占到10.29%。对于苔类来说,中国特有成分在秦岭地区较多,已知有34种,占到15.89%。说明秦岭地区苔类地理成分以温带为主,热带成分占少量比例,且秦岭地区的特有性也比较高。 文章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剪叶苔属Herbertus S. Gray的分类学修订。剪叶苔属隶属于剪叶苔科,是一个古老而自然的类群,广泛分布于热带和南北温带地区。剪叶苔属植物由于其叶横生或近于横生,侧叶2裂,腹叶2裂或部分不对称3裂,并具假肋,叶细胞具大的三角体而明显区别于苔类的其它属。虽然这个属的概念比较清楚,但在属内种间的划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是苔类中分类较混乱的一个类群。剪叶苔属种的概念多基于叶片形态,包括裂瓣的顶端细胞和假肋的形态及叶基盘边缘附属物的形态。但这些形态特征具很大的可塑性,性状不稳定,造成该属种的概念很模糊。目前全世界剪叶苔属约100余种。中国剪叶苔属的种类尚不确定,《中国苔藓志》中报道了中国有25种l亚种,但Juslen在2006年对亚洲剪叶苔属的修订中,提到中国分布的仅有6种。二者的研究中都存在有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对有些种还有争议;且他们的研究中引证的标本都很少,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剪叶苔属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本研究着手于中国的剪叶苔属,从模式标本入手,从模式标本入手,结合对前人文献中引证标本的查阅,并检视了全国各大标本馆收藏的大量该属的普通标本,对于分类归并上有争议的种,采用扫描电镜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进行实验性的研究,对中国的剪叶苔属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分类学修订。期望通过本研究,明确中国剪叶苔属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东亚乃至世界剪叶苔属的分类修订提供一份翔实的资料。共查阅了剪叶苔属26个种的模式标本,并检视了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和深圳仙湖植物园馆藏的大量该属植物标本,约600余份。 通过本研究,提出2个新异名:将H. buchii Juslén和H. longispinus var calvs Massalongo处理为H. dicranus (Taylor) Trevis.;将樱井剪叶苔H. sakuraii (Warnst.) S. Hatt.(原并入H. dicranus)和H. minimus Horik.(原并入H. dicranus)重新提出;发现1个中国新分布:H. setigerus (Steph.) H. A. Mill.;确认中国的剪叶苔属17种1亚种:剪叶苔H. aduncus (Dicks.) Gray,剪叶苔纤细亚种H. aduncus subsp. tenuis (A. Evans) H. A. Mill.et E. B. Bohrer,H. armitanus (Steph.) H. A. Mill.,南亚剪叶苔H. ceylanicus (Steph.) Abeyw.,长角剪叶苔H. dicranus (Taylor) Trevis.,高氏剪叶苔H. gaochienii Fu,广东剪叶苔H. guangdongii P.J. Lin & Piippo,卵叶剪叶苔H. herpocladioides Scott. et. Miller,红枝剪叶苔H. huerlimannii Miller,细指剪叶苔H. kurzii (Steph.) H. A. Mill.,长肋剪叶苔H. longifissus Steph.,长刺剪叶苔H. longispinus Jack et Steph.,H. minimus Horik.,长茎剪叶苔H. parisii (Steph.) H. A. Mill.,多枝剪叶苔H. ramosus (Steph.) H. A. Mill.,樱井剪叶苔H. sakuraii (Warnst.) S. Hatt.,短叶剪叶苔H. sendtneri (Nees) Lindb.和H. setigerus (Steph.) H. A. Mill.。本研究还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H. armitanus、长角剪叶苔H. dicranus和多枝剪叶苔H. ramosus的孢子形态。对于剪叶苔属的修订,还需要更多模式标本的借阅,随着研究深入,剪叶苔属的种类可能会有大量的减少,中国剪叶苔属的种类也将会有一定的减少。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研究的开展主要源于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渤海典型区域的海洋多过程数据整合研究”课题支撑。在湿地日益退化丧失的全球背景下,本文选择沉积年代较轻、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且当前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的现代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采用1999、2001、2004和2008年的Landsat5 TM遥感影像,选择丹顶鹤和黑嘴鸥为指示物种,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历史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对鸟类的监测记录结果,开展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变化及其对水禽生境的影响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建立了服务于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禽生境保护的湿地景观分类体系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域湿地水禽生活习性和生态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鸟类生境选择的概念出发,建立了服务于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禽生境保护的湿地景观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一共分为4级,其中,第三级分类系统下天然湿地的划分是从鸟类选择的“大生境”角度出发,即根据区域地表类型,进一步将海洋/海岸湿地和内陆三角洲湿地划分成浅海水域、潮间淤泥滩、潮沟、河口水域、潮间盐沼、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7类。而第四级分类系统下天然湿地的划分则是从鸟类选择的“小生境”(即对水、食物、隐蔽物、干扰等的需求)角度出发,并按照水文和典型植被类型,进一步将天然湿地的三级类型划分为碱蓬沼泽、芦苇沼泽、柽柳灌丛沼泽等33类。 2、系统研究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 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选取用于分析的景观格局指数,并从湿地景观类型的组成特征变化、面积变化、形状特征变化、空间配置特征变化四个方面分析在黄河断流前到其恢复正常行水至今的时间里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1999~2008年的9年间,天然湿地构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景观的主体,约占研究区域景观总面积的65%~75%,决定了该地区湿地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但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不断改变和强度的提高,天然湿地景观呈萎缩退化趋势,9年内共减少338.44 km2,约占研究区景观总面积的8.90%。与此同时,盐田、养殖池塘等人工湿地和耕地等非湿地面积不断扩张,人工湿地面积增加量约为242.08km2,约占研究区景观总面积的6.37%,非湿地面积增加量约为96.36 km2,约占研究区景观总面积的2.53%。从一些重要的景观指数的计算结果来看,研究区域整体景观斑块数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斑块大小随之减小,景观边界密度大小、聚集度指数也呈下降趋势,表明从1999到2008年研究区域整体景观被边界分割的程度加深,整体景观中的斑块在空间分布上隔离程度加重,开始由大片连续分布向小块离散分布转变,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重。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表明,影响研究区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黄河水沙条件的驱动力、湿地自身演替驱动力和人为驱动力。在1999~2008年的9年间,黄河虽然恢复正常行水,不再断流,但入海泥沙量的明显减少使得除现行河口处沙嘴继续向海缓慢延伸外,黄河三角洲总体上处于侵蚀状态。湿地自身的演替主要体现在湿地由裸露淤泥质滩涂向发育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顺向演替,以及发育有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湿地向裸露淤泥质滩涂逆向演替两个方面。在1999~2008年间9年里,湿地顺向发育演替面积约130.64 km2,而逆向发育演替面积约为99.51 km2。人类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变化不可忽视的营造力。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和养殖、农业用地的不断开垦和扩张,以及密集的油田开发活动不仅缩减了原本生长着芦苇茅草等植物的天然湿地资源,而且加重了三角洲湿地景观的破碎程度。 3、在整个研究区域尺度上深刻分析了丹顶鹤和黑嘴鸥潜在生境的适宜性 根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关于鸟类的监测记录资料,在深入分析湿地水禽生活习性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择丹顶鹤和黑嘴鸥为指示物种,从鸟类生境选择自身的特征出发,确定地表类型、水、食物、隐蔽物和干扰为影响两种鸟类类群进行生境选择的因素,并构建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在整个研究区域尺度上对两种鸟类类群的潜在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和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居民地、油田作业用地和道路等干扰因子对生境产生的破碎化效应影响时,适宜丹顶鹤和黑嘴鸥生存的生境类型在1999~2008年间占研究区整体景观总面积的比重均在30%以上,其中天然湿地约占适宜生境类型面积的95%,可利用的人工湿地比重极小,但呈缓慢增加趋势,且由于可利用的天然湿地生境类型的逐年减少使得适宜两种鸟类类群的生境类型总面积总体上呈萎缩趋势。在考虑居民地、油田作业用地和道路等干扰因子对生境产生的破碎化效应影响时,适宜丹顶鹤和黑嘴鸥生存的生境类型在1999~2008年间占研究区域整体景观总面积的百分比由之前接近40%下降到20%以下,面积减少量均在600 km2以上。 4、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湿地景观变化对水禽生境的影响 从研究区湿地景观基质的面积变化、形状和空间邻接关系变化、破碎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研究区湿地景观变化对丹顶鹤和黑嘴鸥两种鸟类类群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景观基质中天然湿地的变化与丹顶鹤、黑嘴鸥适宜生境的大小和空间分布密切相关。在1999~2008年间,随着天然湿地面积的减少,适宜以上两种鸟类类群的生境面积也随之减少,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在1999~2008年间,研究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景观基质整体的形状指数均在1.0附近,表明湿地景观基质整体上的边缘效应较小,但建设用地、农林用地等非湿地景观与丹顶鹤和黑嘴鸥适宜生境类型中的主导类型——潮间淤泥滩、潮间盐沼和沼泽湿地等三种景观类型的频繁邻接,对于保护两种鸟类类群十分不利,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保护力度;在1999~2008年间,研究区景观整体,以及湿地景观基质结构的破碎化,导致鸟类可利用的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景观内部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下降,从而使得丹顶鹤、黑嘴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Sprague-Dawley大鼠上,运用海马Schaffer-CA1双通路条件化作用(低频配对,600对脉冲,5Hz,配对刺激相应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峰值时间间隔为10ms)在两条Schaffer-CA1条件化通路上同时诱导出突触可塑性,呈现出海马组合突触可塑性.结果显示:不管海马Schaffer-CA1双通路独立与否,双通路条件化作用均可以同时诱导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呈现出LTP/LTD组合突触可塑性.结果表明:海马Schaffer-CA1双通路技术,可实现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双向诱导,可塑性的方向取决于突触的自身状态.由此提示,与传统的高频诱导LTP低频诱导LTD相比,在海马Schaffer-CA1双通路条件化作用诱导出的组合突触可塑性可以吏好地编码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体现了海马突触可塑性的灵活性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