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resultados para Cocos nucifera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被子植物成熟的种子一般不合有叶绿素,但是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胚芽却具有鲜明的绿色,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莲胚芽不同于一般被子植物叶组织的色素和光台系统组成,并通过对莲胚芽成熟发育过程中的叶绿素合成和光合系统发育进行分析,探讨了莲胚芽光合特性形成的原因,最后对莲胚芽在黑暗中萌发能发育并建成光合系统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结果如下: 1,莲胚芽不仅含有叶绿素和光合系统,而且其色素和光台系统组成均与莲叶以及其它被子植物的叶组织不同。莲胚芽的Chla/b值约为0.8左右,远远低于正常高等植物的Chla/b值(~3):莲胚芽的色素组成中不含有β-胡萝卜素;莲胚芽的光合系统没有电子传递活性,快速荧光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莲胚芽只有较高的固定荧光F。没有可变荧光Fv;原位低温荧光光谱检测表明莲胚芽只在679nm处有一个荧光发射主峰,没有正常的PSII和PSI荧光发射峰(683nm、692nm和730nm);部分变性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莲胚芽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只存在LHCII 一种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其中单体和二聚体形式的LHCII均有发现);Western Blots检测结果表明莲胚芽的LHCII组成比较单一,同时确证了莲胚芽不含有PSI的核心和天线蛋白组分。莲胚芽LHCII和莲叶LHCII在SDS-PAGE图谱上迁移距离相同,但是光谱分析表明二者不仅在Chla、Chlb的相对含量上不同,而且在叶绿素分子与蛋白的结合状态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一部分Chla分子造成的,Chlb分子在二者中的结合状态则比较~致。 2,对莲胚芽成熟过程中的光合系统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建成期(0-20天)、稳定期(20-30天)和降解期(30—40天)三个阶段。在建成期和稳定期内,莲胚芽外面的包被物可能不是完全遮光的,所以莲胚芽能感受到环境光信号,其叶绿素合成已经光合系统建成集中在此阶段内进行:在莲’胚芽成熟后期,莲胚芽外面的包被组织开始木质化,光信号无法再穿透它们,莲胚芽的光合系统发育进入降解期,叶绿素合成停止,己建成的光合系统开始降解,到莲胚芽成熟时,除LHCIl外,光合系统其余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都被降解了,所以莲胚芽具有不同于一般祓子植物叶组织的色素和光合系统组成。对莲胚芽的成熟发育过程进行遮光处理,结果发现遮光发育的莲胚芽发生明显黄化,这表明莲胚芽的叶绿素合成也离不开光照,在莲总基因组中检测不到编码DPOR的三个基因的同源序列,确证了莲胚芽不具有在黑暗中合成叶绿素的能力。 3,在黑暗中萌发生长的莲胚芽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其叶绿素稳定,特别是Chla的含量在暗生长10天以内基本没有变化;原位低温荧光光谱检测表明暗萌发过程中莲苗有PSII和PSI的荧光发射峰形成,暗生长10天左右的莲苗具有比较明显的光合系统荧光发射峰,但是与自然光照下的发育过程相比,暗萌发莲苗的光合系统荧光发射峰出现较慢,而且PSI的荧光发射相对较弱;暗萌发莲苗在转绿以及冻融过程中的原位低温荧光光谱变化表明莲苗在黑暗中建成的光合系统不完善并且不稳定;对莲胚芽、暗萌发莲苗以及莲叶的叶绿体吸收光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暗萌发莲苗的叶绿体发育阶段介于莲胚芽和莲叶之间;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凝胶电泳分离,SDS-PAGE,Western Blots免疫检测、以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结果均确证暗萌发莲苗有光合系统的发育,特别是PSI的出现;对暗萌发莲苗的光化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暗中建成的PSII和PSI均具有电子传递活性:但是放氧复合物的发育不完全,对莲胚芽暗萌发过程光合系统建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测叶绿素可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光对于莲胚芽萌发过程中的光合系统发育来说可能并不是必需的。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洲际间断生物地理学研究中,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类群的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一直是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本论文中我们选取了水生和半水生的植物代表类群,莲科(Nelumbonaceae)和菖蒲科(Acoraceae)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来自叶绿体、线粒体和核基因组的DNA 序列分析和微卫星分析,一方面探讨莲科的系统位置、揭示其间断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重建菖蒲科的系统发育及其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的同时,另一方面,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基本特点。主要成果总结如下。 1. 菖蒲科的系统发育和分子生物地理学 菖蒲科仅含一属,菖蒲属(Acorus),共5 种。其中北美菖蒲(A. americanus) 分布于北美,其余4 种(A. calamus, A. gramineus, A. tatarinowii and A. rumphianus) 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北美菖蒲和菖蒲(A. calamus)叶片中间具有明显的中肋;其余3 种不具有明显的中肋。本论文的19 份材料包含了4 个种,(不含较狭域分布的长苞菖蒲A. rumphianus),利用4 个叶绿体基因片段(trnL-F, psbA-trnH, rps16-trnK, rbcL)和1 个核基因片段(ITS)的序列重建菖蒲属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1)具有中肋和不具中肋的物种各自聚为一支;(2)具有中肋的菖蒲和北美菖蒲亲缘关系最近,构成东亚—北美间断种对关系;(3)在不具有中肋的一支内部,来自台湾的材料与其它材料差异最大,其余的材料也明显的分为了两类。基于rbcL 序列,使用松散分子钟模型、贝叶斯算法估算菖蒲属起源时间约为135.17 百万年(mya),菖蒲和北美菖蒲的间断分歧时间约为3.72mya。该结果支持菖蒲属为古老的单子叶植物,但东亚—北美间断物种分化时间较年轻。我们推测间断的种对可能通过白令陆桥,从东亚扩散到了北美。 2. 莲科的系统位置和分子生物地理学 莲科仅含一属,莲属(Nelumbo),两个种莲(N. nucifera)和美洲黄莲(N. lutea),间断分布于东亚、澳大利亚北部和北美东部。莲科的系统位置在形态和分子证据不一致。本论文使用了核基因18S rDNA、26S rDNA,叶绿体基因atpB、rbcL,线粒体基因NAD1 的序列重新构建莲科的系统位置并进行了分化时间推算。结果为:(1)叶绿体和核基因构建的严格一致树的拓扑结构不一致,叶绿体数据支持莲科和山龙眼科、悬铃木科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核基因数据显示莲科位于真双子叶植物的基部;(2)5 个基因片段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莲科与山龙眼科、悬铃木科聚为一支但支持率不高;(3)基于核基因、叶绿体和5 个基因的分别合并数据,使用松散分子钟模型、贝叶斯算法估算莲科起源时间分别为,113.13 、109.38 和110.35mya ,两个间断物种的分化时间为,3.77、4.34、5.85mya;(4)根据间断的时间和两个物种的遗传差异程度,现存的两个物种应是来自于东亚或北美的冰期残遗,而不是来自于两个大陆祖先种的独立进化后裔。 3. 莲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 我们采集了37 份莲的材料,10 份美洲黄莲的材料,代表了两者的主要分布区。我们选取了叶绿体基因(trnL-trnF, trnS-trnG, petB-petD 和psbA-trnH),线粒体基因COX1,以及11 个微卫星位点进行莲的分子谱系地理研究。DNA 序列显示莲和美洲黄莲均具有很低的遗传多样性;微卫星数据揭示了稍高于DNA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两物种相比,美洲黄莲的多样性较高。基于微卫星数据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莲存在明显的3 个地理分化区域,这三个区域的遗传分化显著(FST=0.542),说明莲远距离群体间基因交流有限。基于DNA 序列和微卫星数据的单倍型地理分布关系,我们推测东南亚地区是莲的避难所或冰期残遗区,冰期后群体分别向西和向北扩张。 4.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一般特点 (1)东亚—北美东部间断分歧时间范围较长,从始新世中期甚至更早一直持续到1mya 左右;东亚—北美西部间断类群分化时间跨度相对小,集中在中新世时期;东亚—整个北美间断分化时间与东亚—北美东部间断类群一样经历较长时间;草本类群晚于木本类群形成间断分布式样,洲际间断分化时间与类群的起源时间并无相关性。(2)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类群的起源地因类群而异。(3) 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类群扩散方向呈不确定性。(4)东亚与北美间断类群扩散有三条可能的路径,即大西洋陆桥、白令陆桥和南半球跨洋长距离传播。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正> 莲(Nelumbo nucifera Geartn.)是我国著名的水生经济植物,由于其花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一些育种者热心于观赏莲的新品种选育工作。经几年努力已选育出一批艳丽多彩的花莲新品种。为了保持亲本的优良遗传性状和避免有性繁殖的分离现象,通常采用分藕繁殖。但这种无性繁殖方式的繁殖系数很低。本实验探讨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莲的快速无性繁殖的可能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正> 关于莲胚组织培养国內外有过研究,但迄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莲胚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再生植株的成功例子尚未见有报道。材料与方法材料为本所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良种育种组选育出来的小型花莲“君子莲”、“太真出浴”、“小满江红”、“A22”和“瓣尖红”等5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