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resultados para Carb?n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文章研究纸坊沟流域内草地、农地、林地、灌丛四种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生产力及逐年生物量,估算各生态系统类型固定CO2和释放O2的能力,并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方法,运用碳税法、造林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推算出各生态类型固定CO2和释放O2气体的生态、调节服务功能价值。研究表明,1985~2001年流域总生物量年均生物量和总体呈线性增加趋势。由于各种治理措施的实施和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正确导向,纸坊沟流域土地利用趋于合理,CO2/O2气体调节服务功能价值逐步增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向良性演变。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气体调节功能价值的估算为退耕还林(草)年限及生态补偿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对扬子地台贵州瓮安陡山沱组剖面干酪根碳同住素组成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变化显示了一定的规律性。碳同住素规律变化反映了最初的沉积信息,特别是有机质埋藏量的变化。获得的陡山沱期沉积岩中碳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初步反映了震旦一寒武交变期沉积环境的面貌;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可以用于反映扬子地台沉积层序和世界同期地层全球碳循环的对比和参考。为扬子区陡山沱期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提供了证据。δ^13Cker值在-32.3‰和-24.5‰(PDB)间漂移与δ^13Ccarb值在-4.9‰和3.6‰(PDB)间的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之差的△δorg-carb值沿剖面不断变化,是由于沉积有机质中有促进发酵功能的细菌数量比例变化所致。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中国南方古生代广泛分布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分布层位较多(如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的黑色页岩、奥陶系五峰组页岩、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泥盆系深水台间盆地的黑色碳质、硅质页岩,以及二叠系的黑色页岩、硅质岩等),并伴有Mo、Ni、PGE、V、Au、Ag等贵重金属元素富集层,尤其是湘黔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的黑色页岩,作为瞬时灾变沉积物,可与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对比。贵州省遵义地区黄家湾和湖南张家界地区柑子坪剖面为该地区较典型的剖面,前人已进行了大量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但沉积学方面尚缺乏系统性与较深入研究,特别是关于以黄家湾剖面为代表的浅水沉积体系与柑子坪剖面为代表的深水相黑色页岩沉积体系之间的时空关系缺乏统一的认识,且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涉及甚少。因此,本文从沉积学和地球化学两方面,特别是有机地球化学方面,探讨了湘黔地区下寒武统底部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成因以及相应的灾变事件-大洋缺氧事件,取得如下认识: (1)本文对研究区下寒武统地层进行了较全面的清理,重新厘定了研究区下寒武统地层系统。下寒武统自下而上划分为牛蹄塘组、明心寺组、金顶山组和清虚洞组,其时代经历了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和龙王庙阶,与西伯利亚地区同期沉积相比,分别对应晚Tommotian、Atdabanian、Botonian和Toyonian期。 (2)确定了研究区下寒武统岩石类型有碳酸盐岩、泥质岩和碎屑岩三大类。下寒武统下、中部泥质岩、粉砂岩及砂岩发育,且以泥质岩为主,少有碳酸盐岩发育,而上部清虚洞组灰岩(白云岩)发育。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主要由黑色页岩、石煤、硅质页岩、硅岩、粉砂岩、磷块岩、重晶石岩等组成,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伊利石和黄铁矿以及少量重晶石、磷灰石和方解石。从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年代地层来看,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与南亚、西亚、欧洲、北美等地Tommotian期广泛分布的黑色页岩有很好的可对比性。 (3)基于对地层清理、古生物以及岩石学特征的详细研究,研究区下寒武统可划分为碎屑岩海相和碳酸盐岩海相两个沉积体系组。碎屑岩海相又分为滨岸、内陆棚、外陆棚、斜坡亚相;碳酸盐岩海相主要为开阔台地亚相。从时空上看,地层由老到新,粒度逐渐变粗,水体逐渐变浅,从外陆棚-斜坡、内陆棚到滨海,最后为开阔台地相;从西向东,由浅水相区的滨岸到内陆棚,最后到深水相区的外陆棚到斜坡。 (4)晚震旦世灯影组灰白色粉晶白云岩样品的SiO2含量比较低,MgO、CaO、CO2含量较高。牛蹄塘组黑色碳质泥岩、碳质页岩以SiO2含量为主,其次为Al2O3和Fe2O3。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如下特征:地层由老到新,从灯影组白云岩→牛蹄塘组磷块岩/硅质岩→多金属富集层,呈现出增加趋势,此后至黑色页岩又有回落。特征微量元素(如Mo、Ni、V、U等)及其比值(如V/(V+Ni)、V/Cr、Ni/Co、U/Th、δU等)显示这套富含有机质黑色页岩为热水沉积,其沉积环境为含氧量逐渐减少的贫氧-缺氧的还原环境。 (5)稀土元素总量(∑REE)从6.67ppm变化到481ppm,平均含量为123ppm,轻稀土相对比较富集。经PAAS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具有近于水平或略显右倾特征。灯影组Ce异常值均小于-0.10,代表当时海水处于氧化阶段。而牛蹄塘组底部和上部Ce异常值大于-0.10,接近0,代表弱的缺氧沉积环境。对于牛蹄塘组中部,其值小于-0.10,说明缺氧环境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海洋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充氧期。根据Ce异常和参考海平面,研究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可识别出3个主要海平面升降旋回。而Eu异常为0.002-1.16,大多数样品显示负Eu异常,表明其沉积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 (6)所有样品均含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以及甾类化合物,尤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甲基三环萜烷系列、25-降藿烷系列以及甲基甾烷。在GC谱图上,正构烷烃显示明显的单峰型分布特征,碳数分布范围为nC14-nC31,主峰碳为nC18、nC19或nC20,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以及甾类化合物等的特点也表明,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不同层位中有机质的先质均来源于菌藻类生物,有机质类型属于腐泥型,沉积环境为强还原到弱还原环境。有机质成熟度指标显示了研究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一般已经达到生油门限或高成熟阶段,其中以黑色页岩的演变程度最高,但仍未达到演变的最终阶段。 (7)在地层剖面上,有机碳含量为0.05-12.31%,平均为4.97%;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从-29.49--34.41‰(PDB),发生负偏移,偏移量达到4.3‰,而δ13Ccarb值从晚震旦世的-4.6‰下降至早寒武世的-10.6‰,具有6.0‰的负偏移,δ18Ocarb值在-13.7--2.3‰(PDB)之间。δ13Corg与δ13Ccarb变化具有一致性,表明其偏移与有机质组分无关。在Tommotian晚期,海平面持续上升,海洋循环引起海洋的含氧量减少,可能是引起δ13C负偏移的一个原因。另外,加上海洋条件急剧恶化,底层水缺氧更严重。因此可确定研究区Tommotian期缺氧事件的存在。 上述研究表明,湘黔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的形成和Tommotian期缺氧事件的发生既与区域背景有关,又与有机质遭受细菌降解、生物爆发致使生物生产率的提高有关,还与海平面升降有关。扬子地台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处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阶段,底层洋流活跃,大量营养物质被上升流周期性地带到表层水中使生物大量繁殖,生物生产率增加,底层水含氧量减少。在这种背景下,氧化作用缓慢,海进期间歇性的上升洋流把富有机质的缺氧水带到相对深水区,导致黑色页岩广泛分布。由于表层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腐烂分解吸收大量溶解氧,再加上上升洋流也分解有机质,因此底层水迅速变成“无氧状态”,导致沉积物中海洋生物死亡,有机质突然急增而大量保存下来,加强了缺氧环境。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近些年来,利用海洋生物碳酸盐硼同位素重建古海水pH,计算当时大气CO2含量,进而推测古气候的变化已成为国际同位素地球化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被称为δ11B-pH技术。古海水的δ11Bsw是否恒定、B(OH)4−和B(OH)3间理论的硼同位素分馏系数4/3是多少以及碳酸盐的δ11Bcarb是否等于海水B(OH)4−的δ11B4值是该技术成功的三个关键。但到目前为止以上三项问题还没得到完全证实。 为确定方解石的硼同位素组成与海水pH的依赖关系,已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他们的结果与预期的假设一致,支持了B(OH)4-是掺入方解石结构主要形式的假设。但近期 Pagani(2005)指出B(OH)4-也许不是掺入方解石结构的主要形式,B(OH)3也可能同时掺入进碳酸盐。肖应凯等(2006)的无机碳酸盐沉积实验发现碳酸盐沉积和母液间的硼同位素分馏系数大于1的异常现象,认为碳酸钙中镁或其它微量元素的存在是重要原因,推断这是在高pH生成Mg(OH)2沉积后11B优先掺入的缘故,推断有B(OH)3掺入碳酸盐的可能。 以前进行的沉积实验,只考虑到碳酸钙本身,确实证明了硼只以或主要以B(OH)4-参与进生物碳酸钙。但天然的海洋生物碳酸盐含有镁、锶、铁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的存在可能会改变硼的参与行为,从而对硼同位素分馏产生影响。现代珊瑚礁中水镁石普遍存在,这是否会影响珊瑚的硼同位素组成而导致δ11B-pH技术的误差还值得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对硼掺入进Mg(OH)2的形式及分馏机理,现代珊瑚中镁、锶等微量元素与硼浓度及硼同位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生物碳酸盐的硼同位素对陆相产出有孔虫的沉积环境进行判别。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 在Mg(OH)2从pH9.5~13的含硼合成海水中沉积时,Mg(OH)2沉积11B的变化范围为-1.20‰~28.26‰,高于合成海水的11B (-7.00±0.07‰),沉积和海水间的硼同位素分馏系数固/液变化范围为1.0177~1.0569,平均值为1.0329,这是H3BO3优先掺入的结果,造成11B在Mg(OH)2沉积中富集。 2. Mg(OH)2沉积的硼浓度和硼在Mg(OH)2沉积与滤液间的分配系数K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8.61 g/g~937.79 g/g和9.31~494.20。高pH值时硼掺入Mg(OH)2的过程中吸附作用占有重要位置。 3. Mg(OH)2吸附实验表明,硼掺入Mg(OH)2非常迅速,4 h能达到平衡。平衡后Mg(OH)2中硼浓度[B]固和固相与溶液相间的分配系数Kd随pH设定的升高和固液比的降低而降低。而且最高的[B]固和Kd均远高于硼被金属氧化物或粘土矿物吸附时的对应值,表硼具有很强的掺入Mg(OH)2的能力。 4. 吸附平衡时溶液相的11B液f (-19.2‰~-17.8‰)均低于原始溶液的11B液i (-7.00±0.07‰),计算的Mg(OH)2与平衡溶液间的硼同位素分馏系数固-液变化范围为1.0186~1.0220,平均值为1.0203。这充分表明,硼掺入Mg(OH)2时11B优先进入固相,这是B(OH)3优先掺入的结果。 5. 硼以B(OH)3和B(OH)4-两种形式同时掺入Mg(OH)2,并以B(OH)3优先掺入为主,pH设定越低掺入的B(OH)3比例越高。 6. 硼将通过吸附和与Mg(OH)2的沉淀反应而掺入Mg(OH)2,两者共同决定了Mg(OH)2中硼同位素分馏特征。 7. Ca、Sr、B和Na在珊瑚中均得到富集,而Mg在珊瑚中却是贫化的。珊瑚的B浓度主要不是由这几种元素决定的。 8. 珊瑚δ11Bcarb的变化范围为22.8‰~27.9‰,平均为25.2‰。除与B浓度相关性明显外,珊瑚δ11Bcarb与其它四种元素的相关性不强。北海涠洲岛、灯楼角和三亚三地珊瑚与海水间的分馏系数carb-sw分别为0.9839、0.9847和0.9850。珊瑚与海水B(OH)3间的分馏系数carb-3的变化范围为0.9772~0.9800,平均值为0.9788,随pH升高carb-3减小。珊瑚的平均δ11Bcarb基本位于采用=0.9772时理论计算的δ11B4曲线之上,而且都低于原始合成海水的δ11Bcarb,表明硼是以B(OH)3和B(OH)4-两种形式同时掺入进珊瑚中的,并以B(OH)4-优先掺入为主。 9. 由于B(OH)4- 和B(OH)3同时进入到珊瑚中,d11Bcarb=d11B4的假设不能成立,由所测定生物碳酸盐的δ11Bcarb值计算的海水pH值会产生误差,使δ11B-pH技术变得更为复杂。 10. 实验模拟与自然的真实情况是有差距的,不能完全用实验模拟来代替自然的真实情况。 11.杨户庄剖面的第四纪早期有孔虫的生存环境是非海相环境,不是“海侵”或“海泛”的结果;同时也表明有孔虫并非是特有的海洋生物,它完全可以在陆相环境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