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resultados para Blotting, Northern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于某些一年生或二年生高等植物,春化作用是诱导其成花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冬小麦春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个核酸代谢的关键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特异表达的基因是研究春化诱导成花机理的一个突破口。 利用TRIzol试剂快速提取冬小麦燕大1817(Triticum aestivum L. cv Yanda 1817)未春化、春化4d、春化20d、5d脱春化的胚芽中的总RNA,去除污染的DNA后,将引物P_1(5'TTTTTTTTTTTCA3')、P_2(5'TTTTTTTTTTCC3')与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OPF_1-OPF_(20)、OPG_1-OPG_(20)组成80个引物对,对不同来源的RNA进行差别显示,共显示了大约10,000种mRNA,结果发现了两个仅在春化20d这一关键期表达而在未春化、春化4d、5d脱春化时不表达的春化相关基因(VRG)VRG49与VRG54。Northern分析进一步表明这两个基因仅与春化20d的冬小麦RNA有杂交信号。将VRG49与VRG54亚克隆于pGEM-4Z载体上,利用T_7测序系统获得了VRG49和VRG54的DNA序列,它们的长度分别为307bp与169bp。 春化21d的冬小麦京冬1号(T. aestivum L. cv Jingdong No. 1)胚芽的mRNA在逆转酶作用下反转录成sscDNA杂交,将过量的未春化、脱春化的mRNA与sscDNA杂交,运用磁珠法分离出未杂交上的sscDNA,以特异的sscDNA为模板,用DNA聚合酷I合成了dscDNA。通过对dscDNA内部EcoRI位点的甲基化、末端补平、EcoRI接头的安装、连接进入λgt10载体的EcoRI位置,以及运用包装系统进行体外包装,建立了库容为4 * 10~6pfu的富集低温诱导的冬小麦cDNA噬菌体文库。用来源于未春化、春化21d、脱春化的冬小麦mRNA合成3种cDNA探针,对噬菌斑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筛选出了3个春化相关基因(VRG)VRG79、VRG111和VRG231。Dot blotting与Northern分析表明VRG79仅在冬小麦春化关键期21d表达。运用PCR方法从λgt10DNA中扩增出VRG79片断并亚克隆于PUC18载体上,通过T_7测序系统获得了VGR79的序列,其包括349个碱基。 通过Internet将VRG49、VRG54、VRG79与GenBank、EMBL、DDBJ、PBD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基因至少是在植物中新发现的基因,对这些基因推测的一些功能也进行了讨论。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羊草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 ) ,隶属禾本科赖草属,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的重要草原建群种之一。羊草是牧草之王,属于我国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生物资源,对我国北方畜牧业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作用。 羊草较弱的有性生殖特性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从实验生物学角度,研究了羊草有性生殖的基本特点,并试图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探讨自交不亲和性的有关机理。本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 1. 实验发现羊草具有自交不亲和性。以6 个羊草居群为材料,测定得知开放授粉时的结实率在6.5% - 56.7%之间,自交时结实率为0.6% - 4.3%,差异极其显著; FDA 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羊草成熟花药中有活性的花粉达到92.2% 以上;在发育时间顺序和空间结构上,羊草雌蕊、雄蕊适于异花和自花授粉;花粉柱头亲和性实验表明,自交花粉只有5.5%-11.7% 是亲和的,杂交花粉亲和率达到了60.0%-84.8%,说明自交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受到抑制,其次,荧光显微镜还观察到“不亲和花粉”在进入柱头后生长缓慢,或停止延伸。 2. 初步确定羊草自交不亲和性具有配子体型遗传特点。以不同居群羊草杂交后的姊妹系作为实验材料,观察到自交组合的亲和率变幅为0 % - 6.9 %,杂交组合的亲和率具有连续性变异和变幅较宽的特点(47.5% - 96.0 %),且正反交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88.2%),表现出配子体遗传特性。 3. 羊草居群内结实率存在一定变异。以羊草单株为单位分别进行自交、随机互交和开放授粉,结果显示三者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4.6%,18.1% 和35.7%,株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3.4%,21.2%和17.1%,这些株间的变异均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同时羊草自交、杂交和开放授粉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显示羊草的这种株间差异与株系本身的生理特性相关。 4. 分离了羊草硫氧化还原蛋白 H 基因(ThioLc)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克隆了ThioLc全长和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DNA全长2257 bp,包括3 个内含子和4 个外显子,与水稻Thio h 的cDNA 序列相比,具有 32.0% 的同源性;Southern 杂交显示 ThioLc 在羊草基因组中是单拷贝;Northern 杂交显示 ThioLc 在羊草根、茎、叶和幼小的雌蕊中没有表达, 在成熟雌蕊和幼小的花粉中微量表达, 在成熟花粉中大量表达,说明分离的羊草硫氧化还原蛋白H 基因具有花粉特异表达特点。 5. 原核表达的ThioLc 蛋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构建了ThioLc 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检测证明ThioL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正常表达;提取表达蛋白,纯化,用胰岛素和二硫苏糖醇反应体系进行硫氧化还原蛋白的催化作用反应,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催化活性。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搜寻靶向蛋白和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方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