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resultados para 43-385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sumo:
Based on the idea proposed by Hu [Scientia Sinica Series A XXX, 385-390 (1987)], a new type of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for plane problems of elasticity including rotational forces is derived and its boundary element formulation is presented. Numerical results for a rotating hollow disk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of the new type of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Resumo:
The damage removal and strain relaxation in the As+-implanted Si0.57Ge0.43 epilayers were studied by double-crystal x-ray diffractome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950 degrees C results in complete removal of irradiation damage accompained by the formation of GeAs precipitates which enhance the removal process of dislocations.
Resumo:
通过对沈阳市建成区城市树木的调查分析发现:沈阳市的各土地类型中的树木分布不均,其中,被调查的256块样地中每公顷物种小于或等于5种的样地有113块,占总调查样地的44.14%,每公顷小于或等于10株的样地共43块,占总样地的16.80%;利用树种多度重要性排序及累积贡献率获得了不同土地类型中的主要树种;多个生物多样性指数表明,公园性质的绿地树种多样性最高,企事业单位用地与居住区用地次之,街道类用地较低,而商业金融用地最低;并对沈阳市的树种发展提出建议。
Resumo:
通过对亚热带3个地区地带性阔叶林和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质的比较,分析森林类型变化及杉木连栽对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带性阔叶林转变为杉木林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下降27.8%~52.1%、腐殖酸碳下降32.2%~52.8%、胡敏酸下降36.4%~59.0%、富里酸下降29.7%~50.0%;杉木连栽也使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含量下降.森林类型改变和杉木连栽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影响更明显.杉木林取代阔叶林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最大降幅分别为61.8%、38.2%、43.3%和69.0%;与第1代杉木林相比,第2代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最大降幅分别为34.7%、29.3%、30.4%、18.4%.经相关性分析,除冷水浸提有机氮外,土壤活性有机质与养分含量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Resumo:
本论文由两个单元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对中国云南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资源分布、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变化做了系统的研究探讨。第二部分是对中国齿颚卷叶象甲科(Rhynchitidae)的绿卷象族的分类系统及生物学进行了初步探讨。轿子雪山是距离昆明最近的自然保护区,并是少数著名的低纬度高海拔雪山之一。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影响着整个昆明地区的生态环境。但是对于此保护区的生物资源及多样性方面研究至今仍缺乏。作者于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云南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进行了进一步摸底调查,并以地表甲虫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季节变化进行了连续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共获得昆虫标本3725头,分别隶属于14目76科385种。经物种鉴定及对记录资料的进一步整理,得到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12目72科327种。2,通过对4种典型微环境样地(草地、灌丛、林地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的三次跟踪连续调查,共获得标本2451头,分别隶属于24科。其中步甲科(Carabidae)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62.10%;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其次,占12.77% 。可能由于海拔、气温等因素影响,该地区昆虫活动高峰期较短。3,通过对4种典型微生态环境中地表甲虫的生物多样性的比较,表明不同生境内甲虫的多样性指数存在动态变化,在不同生境片区内甲虫存在迁移活动,甲虫多在灌丛中越冬,并随季节及食物源迁移。卷叶象甲绿卷象族(Byctiscini)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齿颚卷象科(Rhynchitidae)。以其独特的繁育后代方式——筑造多叶摇篮而闻名。其主要危害杨、苹果、梨、桦、盐肤木等许多重要经济树木。本文根据对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和对现有昆虫标本的检视,对中国齿鄂卷象科(Rhynchitidae)的绿卷象族昆虫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系统学研究。共记述了绿卷象族卷叶象甲5属(Byctiscus、Aspidobyctiscus、Byctiscidius、Listrobyctiscus、Baikovius)43种,其中包括1中国新纪录种(Byctiscu regularis)。作者对本族昆虫的生物学及地理分布做了概括性描述,结果显示此族昆虫以东洋区为多数(48.84%),古北区其次(34.88%),东洋-古北共有种则占9.30%。此外,根据文献记述及标本检视,纠正一处物种记录错误,并针对部分物种编写了检索表。
Resumo:
中、低纬度地区山地冰川有机酸记录的研究是目前国际冰芯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之一。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为一中纬度山地冰川。对其冰芯的草酸根含量的分析显示,其冰芯所记录的过去43年草酸根变化的总体特征是在一个背景值基础上存在着含量的突变峰值。草酸根的背景值含量在1ng/g左右,在部分冰芯段,其含量甚至低于测试分析的检测限;而大多数草酸根峰值的含量都达到或超过了10ng/g。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3.6±9.2ng/g(x^-±1σ,N=534),其中70%以上由峰值构成。50年代后期是草酸根的一个低值期,平均含量略高于本底值;至60-70年代达到最高值,平均含量为5.0ng/g;80年代草酸根平均含量又下降到接近50年代后期的水平;至90年代回落到本底值附近。草酸根的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其过去43年平均含量的变化大致与中国西部工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相一致,是西部区域大气污染变化的一种反应。
Resumo: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地处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2°11′,至272°22′之间,属东部平原向西部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多样,海拔高,纬度低,具有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的特点,资源丰富,能源充足,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本论文详细研究了贵阳市8046平方公里面积内表层土壤中砷、福、铬、铜、汞、镍、铅、锌8种重金属污染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并建立了判别自然的和人为的环境影响的地球化学指标,进而计算污染参数:重金属累计指数和污染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分析。取得认识如下:1、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元素的均值、标准差、极值、主要含量区间分别是:砷18·ogmg/kg、11·57 mg/kg、79.30mg/kg、AS95.9%<40mg/kg;福0.302mg/kg、0.363mg/kg、2.620mg/lcg、Cd95.7%<1.000mg/kg;铬75.3mg/kg、37.3mg/kg、271.0mg/kg、Cr95.9%<150.0mg/1cg;铜43.lmg/kg、30.3mg/kg、213.0mg瓜g,Cu94.6o/<100mg/kg;铅43.2mg/kg、31.3mg/kg、318.9mg/kg,Pb95.5%<100.0mg/kg;汞0.222mg/kg、0.531mg/kg、7.030mg/kg,Hg98.2%<1.00Omg/kg;镍38.3mg/kg、14.9mg/kg、102.5mh/kg,Ni95.8%<70mg/kg;锌84.7mkg、49.8mg/kg、385.0mg/kg,Zn93.4%<150.0mg/kg。2、利用相对累计总量分析方法和相对累计频率分析方法确定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基线值和受人为影响的下限:砷为9.04mk和29.0mg/kg;福为0.068mg/kg和1 .OIOms/kg;铬为44.0mg/kg和100.2mg/kg;铜为18.8mg/kg和68.4mg/kg;铅为14.8mg/kg和70.lmg/kg;汞为0.045mg/kg和0.530mkg;镍为17.0mg/kg和57.0mg/kg;锌46.3mg/kg和112.0mg/kg。3、对贵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地质累计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市的表层土壤中:41%未受砷污染,43%的在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14%的中度污染,只有2%的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40%未受福污染,19%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14%的中度污染,19%的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7%的强污染,1%的表层土壤强污染到极强污染之间;46%未受铬污染,47%在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6.8%的中度污染,0.2%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38%未受铜污染,38%在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22%的中度污染,2%的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18%未受铅污染,47%在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28%的中度污染,3%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12%未受元素汞污染,37%在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36%的中度污染,11%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2%的强污染,1%的介于强污染与极强污染之间,1%的极强污染;19.2%未受镍污染,63.7%在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16.8%的中度污染,0.3%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41%未受锌污染,50%在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7%的中度污染,2%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4、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污染程度计算显示:砷的污染程度最大为4,27,50.2%的表层土壤未受污染,97%的表层土壤污染程度小于2,总污染程度略大于O,即受到轻微污染;蝠的污染程度最大为12.1,57.9%的表层土壤未受污染,%%的表层土壤污染程度小于4,总污染程度大于。,即受到污染;铬的污染程度最大为2.01,69%的表层土壤未受到重金属元素铬的污染,30.6%的表层土壤受到轻微污染,总污染程度小于O,即未受到污染;铜的污染程度最大为5.09,53.2%的表层土壤未受到重金属元素铜的污染,总污染程度略大于0,即受到轻微污染;铅的污染程度最大为8.11,49.9%的表层土壤未受到重金属元素铅的污染,总污染程度略大于0,即受到轻微污染;汞的污染程度最大为45.87,56.1%的表层土壤未受到重金属元 素汞的污染。总污染程度大于0,即受到污染;镍的污染程度最大为1.56,64%的表层土壤未受到重金属元素镍的污染,总污染程度小于O,即未受到污染;锌的污染程度最大为2.85,77.8%的表层土壤未受到重金属元素锌的污染,总污染程度小于0,即未受到污染。综合考虑8种重金属污染元素,贵阳市40.2%的表层土壤无重金属元素污染,巧%的表层土壤在无污染到轻微污染之间,36.1的表层土壤轻微污染,7.2%的中度污染,1.4%的表层土壤严重污染。5、福和镍只存在较少的污染区域,其余六种元素都存在局部的重金属含量受人为因素影响。砷的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筑东部的马场和西部清镇的暗流、王家院等地;铬的污染区域主要集中筑南部的花溪马林、西部的暗流一酒坪等地;铜的污染区域则主要集中在筑南部的燕楼马林处;汞的污染区域分布在筑北开阳双流、筑西北六广以及筑中扎佐三片;铅的污染区域分布在筑东北的宅吉、城关;筑西麦格等处;而锌的污染区则集中在筑东北面的开阳花梨和城关。总体来说,镍、铜的含量是处于最安全的位置,而汞、铅的警戒区域面积很大,几乎函盖了全部研究区域,福次之,砷、锌、铬适中。6、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元素的含量主要与矿山、长期的农业措施和燃煤带来的污染有关。所有重金属含量超标区几乎都对应于矿区,其污染可能来自于母岩,也可能来自矿区生产而导致的“三废”污染。汞、铅、镉的“警戒”区域面积较大,主要是由长期的农业污染造成,特别是磷肥和含污染元素的农药、除草剂等的施用,汞、隔“警戒”区域面积较大的原因还与燃煤后重金属的大气沉降有关。另外砷的污染也和燃煤后大气沉降有关。贵阳市表层土壤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元镍的污染。7、在本研究区域内,重金属含量呈现不同含量等级的土类是由于长时间受人为影响的结果,而重金属含量处于单一等级区间的土类则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其含量区间反映了背景值含量范围。在贵阳市的表层土壤中,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受人为影响较多,石质土、粗骨土、紫色土、黄棕壤受人为影响适中,沼泽土和山地草甸土受人为影响较少。8、本文建议:(1)在乌当区金华镇三铺村、修文县久长镇新隆村、白云区牛场乡小山村、修文县扎佐镇丁官村、修文县大石乡天桥村、开阳县双流镇凉水井村、修文县六广镇滨江村这几个综合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采取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指导当地农户进行绿化苗木、花卉等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或者在合适的地方,进行退耕还林,种植生态林。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在这些区域开展土壤重金属治理工作;(2)在清镇市的暗流一卫城、王家院、水塘以及开阳县马场一哨上等砷含量较高区域种植旱生禾谷类食用籽粒的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等,不能种植水生作物和叶菜类作物;在北部开阳双流片、西北部修文六广一大石片、筑中扎佐一牛场片汞含量较高区域推广竺麻的种植;在东北部开阳花梨一城关锌含量较高区域建议农户种植玉米;在开阳的宅吉一龙水、城关和清镇的麦格片区铅含量较高区域,大力发展烟草的种植;在修文久长、大石、开阳城关一马场、清镇麦格、乌当水田一新堡等搞含量较高地区推荐种植豆科食用籽粒作物。9、综合考虑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一1995)》中规定监测的8种重金属污染元素,污染程度(Cd)的判别指标可以定量化为:Cd≤O:无污染;O<Cd燕1无污染到轻微污染;1<Cd≤5:轻微污染:5<Cd≤10中度污染;Cd>10:严重污染。
Resumo:
Metallocene based polyethylenes were prepared by SMOPEC's "metallocene adduct" technology in a gas phase fluidized bed model reactor. The C-13-NMR spectra of ethylene/1-butene (S-34) and ethylene/1-hexene(S-43) copolymers were studi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that established by Hsieh and Cheng. The comonomer sequence distributions of copolymer sample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metallocene based copolymers contain a small amount of butene and hexene, and the EE and EEE sequences are domin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