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resultados para 1302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sumo:
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不同长径比下横向和竖向承载力、载荷位移曲线以及耦合载荷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特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当竖向压力小于某临界值时,基础的横向极限承载力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竖向压力增大到超过该临界值以后,横向极限承载力反而会随竖向压力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长径比的增加,基础承载力,特别是横向承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Resumo:
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开展了飞行器前体/发动机一体化气动热环境分析.对层流区、转捩区和湍流区分别采用计算模型,在湍流区利用压缩性修正的SSGZ-J k-ε湍流模型,在转捩区引入代数型转捩因子模型描述边界层由层流逐渐过渡为完全湍流的流动过程.计算了前体和内通道的表面热流,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前体及发动机内通道热流率,流动状态、几何结构及激波入射对热流值影响较大.
Resumo:
长期以来缺乏病毒体内感染的小动物模型是制约HIV21 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大障碍。研究者将 胎儿的胸腺和胎肝组织移植到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 小鼠体内, 构建了SCID2hu (Thy/Liv) 人鼠嵌合模型。 该模型具备正常功能性的人造血器官“Thy/Liv”, 较真实地模拟了HIV21 感染人胸腺后的状况, 是研究HIV21 体内感染较成功且很有潜力的嵌合鼠模型。SCID2hu (Thy/Liv) 模型的构建使得在小型动物体内研究HIV 的某 些致病机制、临床前评价各种先导药物的体内抗HIV 活性、评价新的治疗方案及寻求合适的基因治疗等成为可 能, 为在体内研究人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病理生理机能及人干细胞基因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
Resumo:
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连续暴发期间(2005年2月26日—4月28日)对香溪河与长江汇合处(河口)至香溪河库湾上游库尾处总计14个采样点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硝酸盐和磷酸盐在库湾中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在空间上,河口的硝酸盐浓度高,库尾浓度低,其变化趋势是随着与河口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磷酸盐的分布规律是库尾的浓度高,河口的浓度低,其变化趋势与硝酸盐恰好相反。各采样点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在时间上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河口硝酸盐的浓度在不同时间变化幅度较小,库尾采样点的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随着与河口距
Resumo:
对脊形波导区和锥形区电极分离的980nm锥形激光器(简称电极分离的980nm锥形激光器)改变脊形波导区所加电流,测试激光器的P-I特性和光束质量因子,与脊形波导区和锥形区共用电极的980nm锥形激光器(简称电极共用的980nm锥形激光器)的测量参数进行对比.发现电极分离的980nm锥形激光器的P-I特性曲线比较光滑,没有明显的扭折.随着脊形波导区的电流逐渐超过150mA以后,器件的最大输出功率逐渐达到4.28W,与电极共用的980nm锥形激光器相同并趋于饱和,光束质量因子从3.79降到2.45(输出功率为1W).
Resumo:
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的氧化层限制型VCSEL的数值模型,在综合考虑激光器中电场方程、热场方程、栽流子方程的前提下,采用矢量方程对器件中的光场分布进行描述,计算表明所得结果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器件实际的工作状态。文中还进一步将上述矢量场方程与传输矩阵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相结合,通过计算获得器件中光场的详细信息。
Resumo:
IEECAS SKLLQG
Resumo:
根据中能重离子束与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提出了进行中能重离子束深度剂量分布计算的方法。与高能离子束中弹核碎裂为主要因素和低能离子束中能量歧离是惟一因素相比,中能离子束深度剂量分布的计算包括了随贯穿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能量展宽和一个简单的弹核碎裂假设。计算了中能碳离子柬和氧离子束的相对深度剂量分布,并将它们同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得到的Bragg曲线在Bragg峰的上游和下游与实验测量相符合。由于计算和实验条件的限制,Bragg峰区计算与实验结果出现了偏差,但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基本符合。细致分析了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并给出了由于这些原因带来偏差的幅度。
Resumo:
对东北玉米带农田土壤全磷及有机磷在0~100cm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及纬向分异的研究结果表明:海伦、哈尔滨、公主岭和大石桥点的土壤全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下降,0~40cm土层全磷含量显著高于40~100cm土层(P<0.01);德惠、昌图和沈阳点40~60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相对较低,但各土层之间差异不大;0~20cm土层有机磷含量显著高于20cm以下各土层(P<0.05).土壤全磷和有机磷含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土壤磷素纬向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土壤全磷和有机磷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东北玉米带农田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磷素含量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