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resultados para 1 Corinthians 15:20-58
Resumo:
分析了重离子束的射频堆积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内束流流强为1012~1014s-1的设计要求,对用于束流射频堆积的高频腔体进行了物理设计。主要设计参数为:腔体长度19m,铁氧体环尺寸200mm×80mm×25mm,峰值电压200kV,频率范围180~280MHz,铁氧体中磁通量密度10mT
Resumo:
以辣椒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 ,对不同用量腐植酸复合肥在辣椒上的施用效应及其防衰增产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肥料用量对辣椒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均有明显影响 ,并最终影响产量 ,且与无机复合肥相比 ,腐植酸复合肥表现了明显的优势 .NRA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变化速率逐渐下降 ;SOD活性在施肥量低于 0 .2g·kg-1时 ,随施肥量的增加显著提高 ,但当施肥量超过 0 .2g·kg-1后 ,SOD活性开始显著降低 ;对POD活性的影响与对NR活性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 ,但当施肥量超过 0 .3g·kg-1时 ,无机肥处理的POD活性显著提高 ,而HA复合肥处理的POD活性变化则始终较平缓 ;对辣椒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与对SOD活性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 .施肥量与辣椒产量之间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 ,HA复合肥最高产量施肥量 (纯养分量 )为 0 .2 7g·kg-1,每盆最高产量为 16 5 .2 2 g .
Resumo:
研究了4种营养缺陷型产纤维素酶菌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结果表明 ,它们原生质体形成条件均以0.2mol·L-1(pH5.8)磷酸缓冲液为好。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UV2 -11 和另一未定木霉(T.sp.)UV2 -2 以0.7mol·L-1KCl的渗透稳定剂为好 ,菌丝菌龄分别为20,18~20h ;康宁木霉(T.Koningii)UV2 -1 和UV2 -15 以0.6mol·L -1NaCl的渗透稳定剂为好 ,菌丝菌龄均为16~20h,酶解时间均为2~3h。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以加入0.5%酵母膏和0.5 %泛酸钙的改良Czapek培养基效果好 ,用0.7mol·L-1 KCl和NaCl作为渗透稳定剂 ,菌株原生质体的再生率较高
Resumo:
该文调查了20年前在辽东山区次生林林冠下栽植红松幼苗而长成的群落,分析了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检测林冠下栽植红松的成效,并以基盘分析20年期间红松径向生长规律,从而探讨首次透光伐的适宜时间。结果表明:20年后红松植株高均小于4 m,大于3 m的植株仅占13.9%,平均高为1.8 m,树高年平均增长量为0.078 m/a;大部分红松仍位于灌木层,这说明在无法保证光照的环境中红松生长十分缓慢,应实行透光伐。红松径向生长规律为:先有一个2~3年的缓慢生长过程,随后加速增长并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锐减并稳定在一个极低值;林冠下栽植红松后4~12年是红松快速生长时期,这9年期间平均径向生长量为3.06 mm/a;第8年平均径向生长量达到最大值,为3.45 mm/a;第13年红松径向生长量急剧下降,在1.32~1.83 mm/a之间。根据受压判断公式测得在12年后应进行首次透光伐。
Resumo: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 vitro cultivation of marine sponge cells for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bioactive metabolites, the attach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sponge cells of Hymeniacidon perleve on three types of microcarriers, Hillex, Cytodex 3, and glass beads, were studied. Mixed cell population and enriched cell fractions of specific cell types by Ficoll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6%/8%/15%/20%) were also assessed. Cell attachment ratio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cells attached on microcarrier to the total number of cells in the culture) on glass bead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n Cytodex 3 and Hillex for both mixed cell population and cell fraction at Ficoll 15-20% interface. The highest attachment ratio of 41% was obtained for the cell fraction at Ficoll 15-20% interface on glass bead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 mixed cell population (18%). The attachment kinetics on glass beads indicated that the attachment was completed within 1 h. Cell attachment ratio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cell-to-microcarrier ratio (3-30 cells/bead) and pH (7.6-9.0). The addition of serum and BSA (bovine serum albumin) reduced the cell attachment on glass beads.
Resumo:
道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动植物栖息地破碎等严重的生态学后果,道路生态学随之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20世纪90年代,道路生态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域等相关领域,包括生态学影响范围、类型及其形态、格局等。大量研究表明,道路对周边动植物等生物因子以及周围环境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成分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范围各不相同,道路生态学影响域的范围随着道路的利用率以及各生态因子种类及其变化特点而有所不同。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道路生态学影响域范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议中国应开展道路生态学影响域的综合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道路规划的实践中,推动国内道路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参58
Resumo:
为了探讨区域环境变化对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作者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标本查检和鉴定,对20、21世纪初上海徐家汇地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初该地区记载有24种苔藓植物,其中15种是以徐家汇为模式产地发表的新种,但目前仅有7种(包括6种1亚种)仍被接受;该地区现有21种苔藓植物分布。经历100年后,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其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使其种类组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世纪初以徐家汇为模式产地的苔藓植物,目前除尖叶匍灯藓(Plagiomnium acutum)外,其余都已从其模式产地消失。而以葫芦藓科和真藓科为代表的土生苔藓植物数目明显增加。多种世界广布、抗干扰能力强的伴人苔藓植物成为主要种类。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种数也相对100年前明显减少。此外,作者对城市苔藓植物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Resumo:
以森林资源遥感分类为切入点,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西黄龙县境内的水土保持林作为对象,针对ETM+遥感影像在森林信息提取中存在的大量混合像元的问题,引入一种基于针叶林-阔叶林-灌草(C-B-G)模型的混合像元分解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分别得到研究区针叶林、阔叶林、灌草的覆盖图像,并提取出了针阔混交林的分布情况。采用ER-DAS 9.1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的分类精度相对于通用分类方法——监督分类的精度提高了20%,说明该方法可以改善植被信息提取的效果。
Resumo:
调查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数量、幼苗的存活和生长状况以及其幼树出现的生境。结果表明:在结实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内均有1年生落叶松幼苗,其数量与人工林种子库落叶松种子数量有关,其存活和生长(高生长和叶片数量)状况明显受林分开阔度、地面植被盖度和枯落物的影响。1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内生长缓慢,一般高生长不超过6cm,地径生长不超过0·1cm,叶片数量不超过25针。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幼苗4月末开始出现,6月份幼苗数量最多,9月份林内大部分幼苗死亡。这表明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下不能正常存活和生长,而影响其存活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草本灌木和地面枯落物。另外,长白落叶松林下很难见到幼树,只有在有种源、光照充足、草本灌木和枯落物少,以及土壤较湿润的生境中能见到其幼树。
Resumo: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对玉米的土壤温度、水分、养分、盐分含量和土壤生物学特性及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地膜覆盖5,10,15,20,25 cm土层的土壤日平均温度比露地提高2.4℃、3.0℃、2.9℃、2.2℃、2.7℃,6~7月份比露地降低1.1℃、0.5℃、0.5℃、0.6℃、0.6℃。地膜覆盖0~10,10~20,20~30,3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露地增加18.84%、10.67%、11.12%和8.9%。地膜覆盖增强了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CO2浓度、土壤呼吸和土壤NO3--N的含量,减少了土壤氮素的损失。地膜覆盖降低了土壤有机质、氮素、速效磷的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及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地膜覆盖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经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