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resultados para ~1H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研究了酸性磷(膦)酸酯对稀土及相关元素的萃取(包括协同萃取)机理,利用核磁共振(NMR)测试手段对HEH/EHP(III)、BTMPPA-Yb(III)的萃合物结构进行了~1H、~(13)C、~31P NMR谱的测定,获得了一些新的结构信息。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直接酯法合成了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400、三缩四乙二醇的丙烯酸双酯,并用FT-IR、~1H-NMR表征了这些双酯的结构。以AIBN为双酯引发剂,XLA为环氧固化催化剂,采用一步法(Simultaneous)合成了一系列聚二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用FT-IR表征了两组分间的氢键相互作用。测定了一系列IPN样品的力学性能,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IPN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探讨了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其用于聚合的研究,合成的催化剂是不含桥基的IVB族的茂金属化合物。共合成了十九个茂金属化合物:(~tBuC_5H_4)CpMCl_2[M=Ti(1a),Zr(1b)]; Me_3SiC_5H_4CpMCl_2[M=Ti(2a), Zr(2b)];~tBu_2C_5H_3CpMCl_2[M=Ti(3a),Zr(3b)];C_5H_9IndCpMCl_2[M=Ti(4a),Zr(4b)];PhCH_2IndCpMCl_2[M=Ti(5a),Zr(5b)];(~tBu_2C_5H_3)_2MCl~2[M=Ti(6a),Zr(6b),Hf(6c)];(C_5H_9Ind)_2MCl_2[M=Ti(7a),Zr(7b),Hf(7c)];(PhCH_2C_6H_5)_2MCl_2[M=Ti(8a),Zr(8b),Hf(8c)]。这十九个化合物分别通过EI-MS,~1H-NMR,IR 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用所合成的十九种茂金属化合物与甲基铝氧烷作为催化体系,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乙烯聚合反应。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1a,2a, 5b 8b 催化活性最好。(2)1a 在铝钛比等于 1167 时聚合效率最高,2a 在铝钛比等于 1500 时聚合效率最高, 5b 在铝锆比大于 2955 时聚合效率最高,8b 在铝锆比等于 1667 时聚合效率最高。(3)相同的聚合条件下,催化效率是 1a<2a,8b<5b。(4)由聚合物的DSC表征中可见,所得聚合物的结晶度是 1a<2a,5b>8b。(5)由聚合物的分子量的测定可知,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是 1a>2a ,5b<8b,由 8b 催化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最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他克莫司(TM)对不同强度长波紫外线(UVA)照射HaCaT细胞24h和48h后细胞 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别行2, 4 和8J / cm2 的UVA 照射,且照射前1h 分别加入50, 500 和 5 000pg/mL的TM,对照组分别加入50, 500和5 000pg/mL的TM,但不行UVA照射。各剂量组分别照射24h和48h后在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HaCaT细胞经UVA照射24h后,细胞连接 松散,细胞折光性较未照射组差,部分细胞死亡、脱壁;与未经UVA照射组相比,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P < 0. 05) ,加入TM 组无明显变化( P > 0. 05) ;照射48h后细胞虽有大量增殖,但体积较小;与未经UVA 照射组相比,细胞增殖明显( P < 0. 05) ,加入TM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 < 0. 05) 。结论 TM可抑制UVA照射HaCaT细胞引起的过度增殖,对UVA照射 后的HaCaT细胞有保护作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2006 年10 月24 日至2007 年4 月9 日,采用固定样线法和瞬时扫描法, 对在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27°18′38″~27°29′15″,E103°14′55″~103°23′49″) 内越冬的黑颈鹤种群进行了越冬行为、日间活动节律和越冬栖息地利用的详细调 查,同时对黑颈鹤的春季迁徙行为和冬季黑颈鹤的死亡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黑颈鹤是采取何种行为模式和栖息地利用模式来适应高 海拔、低温度的环境,同时对如何有效地保护越冬黑颈鹤和合理规划保护区功能 区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将黑颈鹤的越冬行为分为:取食(Feeding)、搜寻(Searching)、警戒(Vigilance)、 争斗(Fight)、行走(Walk)、飞行(Flight)、休整(Maintenance)和其它(Others) 八种,越冬期间最主要的行为是取食(53.05±4.93)%,其它行为依次为:搜寻 (10.38±1.34)%、警戒(18.75±2.65)%、休整(10.32±4.93)%、行走(4.90±1.59) %、飞行(1.70±0.38)%、争斗(0.36±0.25)%、其它(0.55±0.41)%。单因素 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析表明越冬期间黑颈鹤日间各时间段(1h)和各 月份间行为差异极显著(P<0.05),并呈现出规律的变化。黑颈鹤的取食、警戒、 搜寻行为具明显的早(10:00-11:00)、晚(17:00-18:00)两个活动高峰,中午 13:00~14:00 最低;而休整行为正好相反,呈现出中午高峰、上午和下午低谷的趋 势;另外几种行为节律性表现不明显。黑颈鹤越冬期主要行为的节律变化是受环 境温度变化影响的,温度高时黑颈鹤增加了修整时间减少了取食时间,而温度低 时则减少了修整时间增加了取食时间以维持能量需求,湿度是通过温度对黑颈鹤 产生影响的。每天黑颈鹤都随着太阳的升起开始觉醒,于07:18±0:15 飞离夜栖地, 大雾的天气影响了黑颈鹤的外出觅食,与之相适应的是黑颈鹤相应的推迟了出飞 时间。黑颈鹤所采取的所有行为都表现出了对大山包特殊环境的适应。 在大山包黑颈鹤所利用的栖息共有耕地(farmland)、草地(grassland)、沼泽 (marsh)和浅水水域(water area)四类。选择指数分析表明黑颈鹤对水域有极大 的偏好,其次为沼泽湿地,再次为耕地,而对草地表现为负选择,并且在越冬期 间的各月份之间,对不同栖息利用比率保持一致。这提示我们在进行保护区规划 的时候应该适当增加前三种栖息地的面积以满足黑颈鹤的越冬需求。主成份因子 分析表明黑颈鹤倾向于选择距夜栖地和水源较近、人流较少、干扰较小、无坡或缓坡的低海拔栖息地。处于不同越冬地的越冬黑颈鹤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 同的栖息地利用,说明黑颈鹤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调查期间记录到了三只带有彩环的黑颈鹤个体,其中有两只佩戴有卫星发射 器,发射器编号分别为64309 和64311。大山包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动的春季和秋季 高峰是由于处于不同越冬地的黑颈鹤迁徙造成的,同时也说明了大山包是在滇东 北和黔西北越冬的黑颈鹤的集散地。黑颈鹤的春季迁徙一般集中在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在晴朗、微风的上午10:00-11:00 迁徙的黑颈鹤数量最多,说明了天气条 件对黑颈鹤迁徙的重要性。 大山包保护区内的高压输电电线和通信电缆对越冬黑颈鹤构成了极大的威 胁。观察期间共有7 只黑颈鹤因撞上输电电线而死亡,除去一只没有外伤的成体 之外,成幼比例为1:1,大都发生在天气较为恶劣的12 月-2 月之间。发生撞死黑 颈鹤的时候保护区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大雾笼罩,由于大雾的影响造成可视条件下 降,加之黑颈鹤飞行的机动性差(翼载量大、展弦比不大),造成了黑颈鹤的伤亡.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研究探讨了新生期的触觉刺激(tactile stimulation,TS)和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经历对大鼠成年后空间工作记忆和空间参考记忆的影响,以及对海马-前额叶神经通路的突触可塑性产生的效应。Wistar品系的母鼠分娩后,以split-litter方法对仔鼠进行分组:NTS组的仔鼠不接受触觉刺激和母婴分离;TS组的仔鼠在出生后第2-9天(postnatal day 2-9,PND2-9),或者PND10-17内,每天接受短暂(约30s)的人为抓握,并进行体表标记;TS/MS组的仔鼠在PND2-9,或者PND10-17内,接受TS组相同方式的抓握并在不同体表部位进行标记后,被单独地放入一个杯子中,杯中有取自鼠巢的垫料,每天与母鼠分离1h后返回鼠巢。按照常规方法饲养这些在新生期有不同经历的大鼠,待其成年后(3月龄),采用交互延缓作业(纠正错误法和不纠正错误法)、空间分辨作业及反转学习作业测试雄性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观察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A77636对不同组成年雄鼠的工作记忆是否产生影响。采用活体电生理方法,高频刺激海马腹侧部在前额叶记录突触效能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对PND2-9有不同经历的成年大鼠(雌雄兼用)的海马-前额叶LTP进行比较。 结果:(1)各组仔鼠间在PND30、PND60和PND90的体重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本研究中的新生期TS处理和MS处理不影响仔鼠的体重发育。 (2)在交互延缓作业-纠正错误法中,各组成年雄鼠在0s延缓期的达标天数没有显著性差异;0s延缓期达标后,再经过30天的训练,PND2-9TS组和PND10-17TS组的成年雄鼠达到的最长延缓期明显高于NTS组,而且在30s—50s延缓期内达标(正确率≥86.7%)的大鼠数量明显较多(与NTS组相比)。采用交互延缓作业-不纠正错误法,各组成年雄鼠在0s延缓期的训练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PND2-9TS组和PND10-17TS组的成年雄鼠在40s延缓期的训练正确率明显高于NTS组,表明新生期的TS处理明显改善成年雄性大鼠成年后的空间工作记忆。 (3)各组成年雄鼠在空间分辨作业及反转学习作业中的成绩没有明显差异,表明新生期TS经历对雄鼠成年后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是任务依赖性的:与前额叶有关的空间工作记忆功能比较容易受到新生期TS经历的影响,而空间参考记忆相对不容易受到新生期TS经历的影响。 (4)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A77636只有1个剂量(0.1mg/kg)对NTS组成年雄鼠的交互延缓作业成绩具有明显的改善效应。对PND2-9TS组成年雄鼠的交互延缓作业成绩,A77636的0.1mg/kg和1mg/kg剂量都具有明显改善效应。对PND10-17TS组成年雄鼠的交互延缓作业成绩,A77636的0.01mg/kg、0.1mg/kg和1mg/kg剂量都具有明显改善效应。与NTS组相比,A77636对这2个TS组成年雄性大鼠的有效改善剂量范围较宽,提示新生期TS处理经历对雄性大鼠成年后空间工作记忆的改善效应与其前额叶的多巴胺D1受体功能上调有关。 (5)与NTS组相比,PND2-9TS组雄性和雌性成年大鼠的海马-前额叶神经通路的LTP幅度都明显增加。由于海马-前额叶神经通路在空间工作记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新生期TS经历增强大鼠成年后的海马-前额叶神经通路的突触可塑性,为新生期TS经历增强大鼠成年后的空间工作记忆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TS成年大鼠海马-前额叶LTP增强可能与其前额叶的D1受体功能上调有关。 (6)本研究中,TS/MS组的新生期仔鼠在PND2-9或者PND10-17内,除了接受与TS组相同方式的抓握并在不同部位标记外,每天与母鼠分离1h,因此通过不同日龄段的TS/MS组与TS组的比较,拟对新生期MS处理的效应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无论是对成年雄性大鼠的各项行为测试(空间分辨作业、交互延缓作业、A77636影响交互延缓作业的量效曲线),还是对成年雌性大鼠的行为测试(明/暗箱作业、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论文Ⅱ),或者对海马-前额叶神经通路的LTP,新生期的MS处理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测试指标在统计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新生期每天1h的母婴分离经历对大鼠成年后的学习记忆等行为及前额叶突触可塑性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对前额叶D1受体功能也没有明显影响。 (7)对所有测试指标,本研究采用的2个仔鼠日龄段PND2-9和PND10-17之间的统计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提示PND2-9和PND10-17甚至整个泌乳期都是仔鼠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比较敏感的发育关键期。 结论:新生期的触觉刺激经历改善雄性大鼠成年后的空间工作记忆,增强海马-前额叶神经通路的突触可塑性和前额叶D1受体功能;新生期短时间的母婴分离经历对大鼠成年后的空间工作记忆和前额叶突触可塑性等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适应意义。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We have studied the Wannier-Stark effect in GaAs/GaAlAs short-period superlattices under applied electric field perpendicular to the layers by room- and low-temperature photocurrent measurements. The changes in the transition intensities with biasing are well fitted to a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finite Kronig-Penney model on which the potential of an applied electric field is superposed. With increasing electric field, the 0h peak grows to a maximum while the -1h and +1h peaks monotonousely decrease. By a comparison of the spectra measu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two peaks in the room temperature photocurrent spectra at relatively low electric field (1.0 X 10(4) V/cm) are identified to be caused by the Wannier localization effect instead of saddle-point exciton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室温下用偏振差分反射谱技术观察到了GaAs/AlGs、InGaAs/GaAs和InGaAs/InP三种量子阱材料的平面光学各向异性。我们发现GaAs/AlGaAs量子阱1h→1e跃迁的偏振度与阱宽成反比,与InGaAs/InP量子阱的报道结果类似。Ga原子偏析引起的界面不对称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行为。与之相反,InGaAs/GaAs量子阱的光学各向异性倾向于与阱宽成正比,目前还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结果表明,在淀积过程中,最初淀积的Ti与衬底表面的氧形成Ti-O键,界面区很窄;450℃退火1h后,有少量元素态Al、Si原子析出,界面区有所展宽,但变化不大;650℃退火1h后,界面发生强烈反应,有TiO和Ti-Al、Ti-Si化合物生成。850℃退火1h后,除上述反应产物外又生成了Ti_2O。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X射线衍射分析、二次离子质谱、卢瑟福背散射谱、俄歇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Ti膜与AlN陶瓷衬底的界面固相反应。在高真空中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抛光的200℃AlN陶瓷衬底上淀积200nm的Ti膜,并在真空恒温炉中退火。实验表明,退火中Ti膜与AlN界面发生了扩散与反应。650℃,1h退火已观测到明显的界面反应。界面反应产物主要是钛铝化物及Ti-N化合物。铝化物是Ti-Al二元化合物和Ti-Al-N三元化合物,850℃,4h退火后则主要由Ti_2AlN组成。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应用以及从植物中寻找杀菌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是目前杀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以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 为材料,研究了虎杖提取物的杀菌活性和作用机理,确定了虎杖中的有效杀菌活性成分,并以此为先导化合物进行了衍生物合成与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 不同溶剂提取物制备与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乙醇适合作为虎杖植物杀菌剂的提取溶剂,提取率高,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杀菌和抑菌活性,除对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外,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onia solani)等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虎杖回流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作用以保护作用为主,兼具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内吸活性,持效期约为4-7 d。温室试验结果表明,虎杖乙醇回流提取物10%可溶性液剂对黄瓜白粉病的EC90值为172.83 mg/L,田间小区试验表明该制剂在800-1600 mg/L的浓度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达到76.3-93.4%,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作用机理表明,虎杖乙醇提取物对该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蛋白质、葡萄糖等菌体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从而使病菌代谢速度减慢,抑制其生长。虎杖提取物还能够使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这两种细胞壁相关水解酶的活性升高,降解细胞壁而破坏菌体结构,使菌体自溶。 过测定虎杖乙醇回流提取物对黄瓜体内等一些防御酶和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表明在40 mg/L和400 mg/L浓度下,虎杖乙醇提取物能够使黄瓜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等不同程度的升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对病原真菌的抗病能力。 通过生物活性跟踪测定以及pH梯度提取法确定了虎杖中的主要杀菌活性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emodin)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结构通过了HPLC-MS和1H NMR确认,并且通过HPLC确定了虎杖乙醇回流提取物中二者的含量分别为3.28%和1.11%。 以虎杖中的有效成份之一的大黄素为原料,通过羟基的甲基化反应合成了包括已知物大黄素甲醚在内的11个大黄素衍生物,其中5个化合物为首次报道,并进行了初步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大黄素3-OH位置以短直链烷基取代,其衍生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活性大大提高,其中以甲基取代的衍生物大黄素甲醚的活性为母体大黄素的16.7倍,而以取代苄基修饰的衍生物的活性没有明显提高。一些目标化合物的活性明显优于三唑酮。研究中还意外发现大黄素的甲基化衍生物三甲氧基大黄素在4000 mg/L时能够明显抑制甜菜夜蛾幼虫的取食与生长发育,而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则无此作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研究施化肥和海洋微生物制剂对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的化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从海洋植物根际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株制成的微生物制剂中的活性微生物菌株能够在桉树人工林土壤中定殖,对桉树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桉树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是否释放化感物质是桉树人工林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论文也对该部分做了初步研究。 对施用长效尿素、芬兰复合肥、高峰复合肥三种不同化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的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效尿素在保障土壤氮素供应、促进土壤纤维素分离能力提高和增强土壤对磷元素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芬兰复合肥在增强土壤呼吸作用和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方面优于长效尿素和高峰复合肥。 以两株海洋来源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3512, Bacillus subtilis 3728)和一株海洋木霉(Trichoderma TF4)为研究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生防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两株枯草芽孢杆菌通过产生脂肽和蛋白酶对植物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海洋木霉TF4则能够产生HCN,IAA类植物生长激素,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解磷能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途,采用传统分类学方法和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为棘孢木霉(T.asperellum)。这三株海洋菌株制成微生物菌剂,在原位条件和盆栽条件下考察了其对桉树生物量和土壤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三株海洋微生物混合后添加少量三叶草作辅剂,能有效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并促进桉树树高和胸径的增加,具备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成产品的价值。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桉树凋落叶中毒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以小麦、绿豆、大速生菜为指示植物,对分离到的物质进行毒性跟踪,分离到一个毒性较强的组分,经1H氢谱和NMR鉴定为3–β甲酰基–乌索酸。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芽孢杆菌 (Bacillus) 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的能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并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有益菌种,它能产生许多种不同结构的抗菌物质,其中脂肽类抗菌物质是其中重要的一类。这些抗菌脂肽具有对动植物无害、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交叉抗性等特点,因而在生物防治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洋中也存在着大量芽孢杆菌,并且由于海洋的特殊生存环境有可能开发出与陆生芽孢杆菌性质或功能不同的代谢产物。 本论文从108株海洋芽孢菌中筛选到一株抗真菌活性显著、脂肽产量高的海洋枯草芽孢杆菌3512A(Bacillus subtilis 3512A)。对该菌株产生的脂肽进行分离纯化,结合酸沉淀、Flash Chromatography、HPLC等现代色谱手段,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 4 个纯化合物,分别是流分 4 中分离到的Comd.1 和Comd.2,以及流分 8 中分离到的ALP1 和 ALP3。流分 4 中的 Comd.1 和Comd.2 分子量分别为1036D和1050D,结合1D, 2D-NMR, MS 等结构分析后确定分子式分别为 C53H93N7O13 和 C54H95N7O13,Comd.2为Comd.1的甲基化产物,均属于surfactin 的同系物,其它组分还有待进一步测定分析。而流分 8 中得到的三个化合物 ALP1、ALP2 和ALP3,对ALP1 和ALP3进行鉴定,通过 TLC 原位酸水解实验、1H-NMR 图谱分析等推断 ALP1 和 ALP3也属于环状脂肽类化合物。对这两种脂肽化合物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发现这两种化合物的氨基酸组成相同,推测可能是一组同系物,且这两种化合物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于目前已报道的脂肽类化合物的氨基酸组成,可能是一类新的脂肽类物质,其具体化学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鉴定。 考察3512A所产粗脂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结果显示粗脂肽的热稳定性很好,即使在115 ℃、30 min, 活性只有部分损失;粗脂肽对酸的耐受性比较好,对碱有部分耐受性,pH10后活性降低显著。通过单因素法考查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3512A产脂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蔗糖或葡萄糖作碳源,以硝酸铵为氮源,pH为8.0,每250 ml三角瓶装液量60 ml,以5% 的接种量28℃,180 r/min培养48 h,脂肽产量最高,达到1003 mg/L。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锦州湾是我国较大的浅水海湾之一,该湾西南五里河沿岸汇集数家工厂排污直接人海, 形成该湾口处的最大污染源。其西南部潮滩地段已成为我国海域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本文对葫芦岛3条河流、五里河口和锦州湾水体、沉积物中As的含量、分布、形态及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葫芦岛的连山河和五里河未受到明显的As污染,沉积物总As含量一般低于10 mg•kg-1,河水As含量一般低于10 μg•L-1,茨山河下游紧邻葫芦岛锌厂,受到了严重的As污染,沉积物As含量达75.2 mg•kg-1。五里河口区As污染非常严重,锌厂在该区排污口处沉积物As含量高达3176.1 mg•kg-1,超过国家沉积物As标准158倍。受锌厂排污的影响锦州湾As污染也很严重,沉积物中As最高含量达到569.5 mg•kg-1。沉积物和孔隙水As含量在剖面上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明孔隙水As含量主要受沉积物As含量影响。锦州湾沉积物中As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残渣态次之,盐酸提取态最少,表明锦州湾沉积物中As的活性很强,有大量的可交换态As随时会进入上覆水体,是重要的As释放源,沉积物中大量As的释放可能会对葫芦岛和锦州湾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 以盐度和酸碱度作为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的释放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盐度条件下,沉积物中的As均在48h左右达到最大释放量。此时,盐度为0‰的水体中As的释放量最大,而其他两种盐度的水体中As的释放量较小且二者相差不大。另外,在室温条件下,随着pH值的升高,沉积物中As的释放量逐渐增加。 通过对不同形态的单一含砷矿物的As提取效果研究得出:对于分级提取方法中吸附态砷的最佳提取条件应为1M KH2PO4 (pH5) 24h, 无定型铁氧化物上结合的砷0.2M oxalic/oxalate (pH3)避光 6h, 硫化亚铁上结合的砷,0.2M oxalic/oxalate (pH3)避光 1h。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通过探索影响脱乙酰化度的因素,成功地制取了高脱乙酰化度的可溶性壳聚糖,经辐射处理后,得到高活性的壳聚糖,并就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活性片段分子量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干蟹粉经脱钙,脱蛋白,脱色后,得到甲壳质粗品,经50%NaOH于110 ℃ 脱乙酰1h, 重复一次,用2%HAc纯化,可得到脱乙酰化度达95%的壳聚糖。壳聚糖经辐射处理后抑菌作用效果明显增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比辐射前提高了100倍和10倍,对黑曲霉等6种霉菌的抑制用较辐射前有不同和度的提高。0.02g/l浓度下对酵母菌行长抑制达72h。辐射强度、辐射剂量、壳聚糖脱乙酰化度等因素对辐射处理后壳聚糖的活性有较大影响,脱乙酰化度达95%以上的壳聚糖在5kGy·h~(-1)强度下,经100kGy辐射剂量处理可得到高活性壳聚糖。当壳聚糖脱乙酰化度低于95%,或辐射强度降低,或辐射剂量增加或减少时,处理后的壳聚糖活性明显降低。辐射处理能显著提高聚糖的溶解性,特别是壳聚糖的水溶性。活性壳聚糖起抑菌作用的分子片段随作用菌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10万以上的某些(或某个)分子片段;对于大肠杆菌,10万以上以及3~5万的某些(或某个)分子片段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其它范围的分子片段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比较壳聚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活性分子片段发现,其分子量对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强弱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