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 resultados para Renshaw, Lt.
Resumo:
<正>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1总体概况与2000多年悠久的养鱼历史相比,我国较大规模开展鱼类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仅有20多年。研究历史虽短,起步虽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传统产业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结合,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高新生物技术的结合,使这一研究领域很快出现生机。短短
Resumo:
通过土壤添加硒盆栽试验,研究了黄棕壤不同浓度Se对水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Se(<8mg·kg-1)对水稻根和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有促进作用,并整体提高了作物抗氧化酶系统,使MDA下降,SOD、CAT、POD、GSH Px活性相应提高.而高浓度Se(>16mg·kg-1)对水稻根和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抗氧化酶系统产生胁迫效应,使GSH Px明显上升,MDA上升,SOD、CAT、POD酶活性明显下降.各项生理指标与土
Resumo:
通过水培试验,比较研究了硒在不同浓度下对小麦和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硒在适量范围内(<0.5 mg.L-1)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生理指标有促进作用,高剂量(>5 mg.L-1)时,对种子活力、α-淀粉酶及幼苗和根生长具有胁迫效应。硒对小麦种子发芽各指标抑制率大于水稻,硒对种子根伸长的抑制率远远大于发芽抑制率。对硒浓度与种子发芽各项指标抑制率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应用小麦根伸长抑制率可作为化学物质生态风险评价的一项生物标志物。
Resumo:
温度为15℃时,添加20,40,80和100μg/mL维生素B12后,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种群密度随时间增加而增长,其回归方程依次为:y=e(0.1757+0.2974x),y=4.6765x1.2079,y=7.7798x1.0175和y=e(0.6117+0.3469x),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4.56,8.15,8.53和9.86;P<0.01)。对照组和添加组最大混交雌体百分率依次为57.69,76.09,73.81,60.00和45.15%,最大卵雌比依
Resumo: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通过8周生长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玉米淀粉含量的饲料对长吻和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组成的影响,以探讨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对玉米淀粉利用的差异。长吻的实验饲料是5种等氮等脂、玉米淀粉含量分别为0、5%、10%、15%和20%的半精制饲料。异育银鲫的实验饲料是5种等氮等脂、玉米淀粉含量分别为6%、12%、18%、24%和30%的半精制饲料。每天饱食投喂鱼两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长吻,玉米淀粉含量为5%和10%饲料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另外3组(Duncan s多重比较,P<0.05)。
Resumo:
运用透射电镜及荧光显微技术 ,对富营养化的武汉东湖中浮游病毒丰度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电镜观察和计数结果显示 ,东湖中浮游病毒的丰度达到 10 8个 /mL。荧光显微镜计数结果约是电镜计数结果的 2 72倍 ,差异极显著 (P <0 0 1)。在东湖超富营养区的水样中观察到了多种与各种病毒形态类似的颗粒 ,其中大部分与噬菌体和噬藻体类似 ,具多种形态的尾部和六边形头部。还有一些线状、杆状、子弹形等形态的病毒粒子。研究结果显示东湖水环境中的浮游病毒不仅丰度极高 ,而且种类丰富。提示浮游病毒在东湖水环境和水生态
Resumo:
1993年7月—1994年6月,作者对食蚊鱼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变化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食蚊鱼种群数量和种群重量的月变化相似,但两者与水温没有相关性;食蚊鱼种群的体长结构呈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食蚊鱼的感染与其自身的生长紧密相关,感染率、感染强度表现出了与体长相似的变化趋势;中间的两组鳃片寄生的囊蚴较多,不同鳃片组囊蚴平均密度的月变化规律一致,食蚊鱼任何两个鳃片组分布的台湾棘带吸虫囊蚴的平均数差异都显著(P<0.001);囊蚴在食蚊鱼鳃上的分布为聚集分布。
Resumo:
土壤添加 Ge盆栽试验研究表明 ,低浓度 Ge(<4 m g/ kg)对水稻根和地上生物量、叶绿素 a含量有促进作用 ,并整体提高了作物抗氧化酶能力 ,使 MDA下降 ,SOD、CAT、POD、GSH- Px活性相应提高。而高浓度 Ge(>15 mg/ kg)对水稻根和地上生物量、叶绿素 a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抗氧化酶系统产生胁迫效应 ,使 POD明显上升 ,MDA上升 ,SOD、CAT酶活性明显下降。在高浓度 Ge胁迫下 ,植物细胞中抗氧化作用酶系统的受损打破了植物细胞内活性氧产生与清除间的正常平
Resumo: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3 ~ 1 1× 10 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6~ 1 1× 10 7MPN·g-1.硝化作用强度为 0 0 1~ 6 35 μg·(g·d) -1,反硝化作用强度为 3 37~ 4 19μg·(g·d) -1.沿水流方向硝化菌数量和硝化作用强度明显降低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96 6 1,p <0 0 0 1) .反硝化菌数量和反硝化
Resumo:
采用土壤添加Se的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Se对小麦的生态毒理效应及监界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Se(<8mg·kg-1)对小麦根和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有促进作用,并整体提高了作物抗氧化酶系统,使MDA下降,SOD、CAT、GSH-Px活性相应提高。而高浓度Se(>16mg·kg-1)对小麦根和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抗氧化酶系统产生胁迫效应,使GSH-Px明显上升,MDA上升,SOD、CAT酶活性明显下降,对POD活性影响不明显。各项生理指标与土壤Se处理浓
Resumo: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武汉莲花湖水华消亡过程中微囊藻毒素和环境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环境生态因子对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莲花湖微囊藻毒素含量以MC-LR为主,在水华消亡时大量释放到水体中,且较高的藻毒素含量能持续数天。对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含量与铵氮、总磷显著正相关,与氮磷比显著负相关(P<0.05)。根据多元逐步回归统计进一步分析,筛选出相对重要的影响因子及合并共线形因子。经显著性检验,逐步回归统计结果为MC=13.62+5.77×NH4+-0.48×T
Resumo: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Se对小麦发芽时的胁迫效应,并结合土培试验,研究比较了3种土壤(石灰土、红壤、黄棕壤)Se污染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和根伸长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Se在适量范围内(<0.5mg·L-1)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生理指标有促进作用,高剂量(>5mg·L-1)时,对种子活力、α-淀粉酶及幼苗和根生长具有胁迫效应。对Se浓度与种子发芽各项指标抑制率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按EC25比较,根长抑制率>根干重抑制率>茎叶长抑制率>α-淀粉酶抑制率>发芽抑制率,Se污染对根生长抑制最为敏感。不同土壤对种子发
Resumo:
分别在拥挤胁迫后第3、10、20、30天对鲫鱼(Carassiusauratus)血液皮质醇水平和血液溶菌酶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在每次采集血样后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进行人工感染以评估鱼体抵抗力。结果显示,血液皮质醇水平在胁迫后几天内显著升高(P<0.005),随后虽有所下降,但至第30天高密度组仍保持较高水平(216.32±11.91)ng/mL。实验初期,血液溶菌酶水平小幅升高,但经过长时间的拥挤后,高密度组血液溶菌酶活性受到极大抑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
Resumo:
研究了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的含肉率及其肌肉生化成分和能值。结果表明 :厚颌鲂的含肉率为72 72 % ;其肌肉生化成分 (鲜重百分比 ) :水分含量为 79 2 6%、蛋白质 16 82 %、脂肪 2 10 %、灰分 1 0 8%、无氮浸出物 0 73 %、比能值 4 93KJ/g及E/P2 9 3 3KJ/g。肌肉生化成分含量与体长变化无明显关系。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5— 6月份样品与 10月份样品在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含量上有显著差异 (P <0 0 5)。肌肉中含有 17种氨基酸 ,总量为69 54%
Resumo:
为了研究氮源的类型和浓度对微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用含有不同浓度NO3 -、NH4+ 、NH2 CONH2 的培养基 ,对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tricornutum)进行了培养 ,并测定了其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培养基中不添加氮源时 ,三角褐指藻生长缓慢 ,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和C18脂肪酸 (C18∶0 ,C18∶2 (n -6) ,C18∶3 (n -6) )占总脂肪酸的比例较高 ;氮浓度较低 (<1 8mmol/L)时 ,三角褐指藻以NH4+ 为氮源 ,生长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