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resultados para 10(16)-10(18) EV
Resumo:
采用根盒试验研究了施用紫花苜蓿腐解物对白浆土小麦根际P 素形态转化、有效性及小麦植株P 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使土壤有效磷显著上升,铝磷、铁磷含量也显著升高,且培养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小麦植株含P 量明显上升,且与非根际土壤铝磷、铁磷的变化显著相关
Resumo:
对我国渤海红鳍东方豚(Fugurubripes)体内产毒细菌的微生态分布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渤海红鳍东方豚体内的各部位都普遍存在着产毒细菌,从其卵巢、肝脏等组织中分离到了19株可产强毒的菌株,对其中B3B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精制后,通过小鼠试验、薄层层析试验及质谱分析,初步认定发酵产物中含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
Resumo: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直接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C、N、P动态变化的影响,并讨论了其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秸秆配施化肥并调节其C/N条件下,施用促腐剂处理作物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P均表现出高于未施用处理的趋势,并使微生物量N、P达到高峰期的时间提前,对土壤养分调控效果较好.土壤微生物量C、N、P与土壤酶活性在作物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的相关性受到施肥制度和作物生长的强烈影响.
Resumo:
以连续 5年在生长季以不同浓度CO2 (70 0和 5 0 0 μmol·mol-1)处理的长白赤松和红松幼苗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纤维素分解月动态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动态研究 .结果表明 ,在秋季 ,红松和长白赤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在不同浓度CO2 处理箱的大小顺序均为 :对照箱 >5 0 0 μmol·mol-1箱 >70 0 μmol·mol-1箱 ;红松和长白赤松土壤 5和 10cm层在不同浓度CO2 处理下 ,其纤维素分解强度的月动态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且各处理之间在每个月份中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生长季 ,红松和长白赤松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在 5和 10cm层均表现为 5 0 0 μmol·mol-1CO2 处理下较 70 0 μmol·mol-1CO2 处理下高 ;红松和长白赤松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浓度CO2 处理之间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且各处理的月动态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
Resumo:
研究长期施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和化肥 (NPK)的黑土微生物量N在作物生长季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黑土微生物量N显著高于施用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微生物量N季节波动小 .微生物量N为M42 5 5 2~ 2 39 12mg·kg-1,M2 10 4 0~ 94 31mg·kg-1,NPK 6 2 7~ 87 0 4mg·kg-1,CK 9 15~ 6 9 81mg·kg-1,同一处理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 7~ 14倍 .M2 、NPK处理微生物量N最大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 ,M4处理最大值出现在拔节期 ,CK处理最大值出现在播种期 ;不同处理微生物量N的差异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明显改变 .微生物量N的动态变化与极少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动态变化显著相关 ;微生物量N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 ,植物氮、磷、钾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土壤含水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Resumo:
以海拔梯度上的群落重要值和二元数据为指标 ,采用游动分割窗技术辨析了长白山北坡各植被带群落交错区的位置和宽度 .结果表明 ,采用平方欧氏距离 (SED)和Bray Curtis距离函数 (PD)计算的游动分割窗的峰值和峰宽有较好的重合性 ,其中基于灌木和草本物种重要值的平方欧氏距离更能准确地反映交错带植被的变异 .依据游动分割窗的分析 ,判定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交错区为渐变类型 ,位于海拔 112 0m ,宽度为 2 0 0m ,暗针叶林和岳桦交错区为急变类型 ,位于海拔 1790m ,宽度为 5 0m ,林线为急变类型 ,位于海拔 2 0 0 0m ,宽度为 4 0m .
Resumo:
在不同郁闭度的林分内,对红松、红皮云杉、长白落叶松的形态适应性和内源激素水平及其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耐阴性的形态适应方式主要为促进顶枝生长和增大比叶面积;红皮云杉耐阴性的形态适应方式主要为增加侧枝数量和比叶面积.在弱光条件下,红松顶枝生长旺盛、比叶面积增大与其相应部位内源激素Z 含量增加有关;云杉顶叶内源激素ZR 含量增加与比叶面积增大有关,侧枝数量增加与分杈部位ABA 含量降低有关.3 个树种中红松最适合弱光生长
Resumo:
天然林保护不是简单的禁伐 .东北林区作为天然林保护的限伐林区 ,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成过熟林采伐任务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伐区非常重要 .鉴于传统森林资源采伐利用操作中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 ,现代科学的森林资源经营理论认为 ,森林资源利用要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 ,并且要更多考虑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 .遥感 (RS)数据及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通过提供空间选择技术支撑 ,可以准确定位符合采伐标准的森林资源地理位置 ,并确定其面积、森林类型等信息 ,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本文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 ,以长白山典型林区露水河林业局为例 ,以最大程度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原则 ,进行了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对研究区森林资源未来利用的空间选择以及采伐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将来制订科学的森林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
Resumo:
采用对比实验 ,对不同采伐年限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采伐年限的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很大 .林地土壤 pH值随着伐后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表层土壤在伐后 5年的酸性最强 ,10~ 2 0cm层土壤在伐后 10年酸性最强 ;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在采伐初期 2~ 5年增加 ,随后又迅速减少 ,尤其是表层土壤变化更为明显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EC)及交换性Ca、Mg也都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 ,森林采伐后应及时人工造林、更新进行植被恢复 ,可将养分固定而减少和防止土壤养分的流失 .
Resumo:
利用改进的ZELIG .CBA模型模拟了长白山杨桦林的动态变化过程 .根据红松种源的存在与否 ,将模拟分为两种方案 ,结果表明 ,红松参加演替与否决定了山杨、白桦退出林分时间的早晚 ;红松种源存在时 ,演替的最终结果是阔叶红松林 ;无红松种源时 ,演替的最终结果是阔叶混交林 ,两种林分的生物量和蓄积量相差很大
Resumo: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2 0 0 1年 5月下旬至 10月上旬微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和辐射、土壤热通量资料 ,用波文比 -能量平衡方法 (BREB方法 )计算了森林的显热通量和感热通量 ,并计算了森林大气和植被体的储热量 ,分析了阔叶红松林热量平衡各项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结果发现 ,热量平衡 (净辐射 )与太阳总辐射呈线性关系 ;热量平衡各项都与净辐射有相同的日变化特征 ,为昼正夜负的曲线 .各项的绝对值一般表现为净辐射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储热变化 .受日照时间的影响 ,6~ 10月各分量正值的日持续时间逐渐缩短 .月平均结果 ,白天净辐射 6月份最大 ,10月上旬最小 ,变化于 0~ 5 2 7W·m-2 ,夜间的净辐射在 0~ - 12 1W·m-2 .潜热通量白天和夜间分别在 0~ 4 4 1、0~ - 81W·m-2 ,感热通量昼夜分别在 0~80、0~ - 2 6W·m-2 .储热变化则为 0~ 4 4、0~ - 2 6W·m-2 .白天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 8~ 10月逐渐下降 ,而感热通量和储热变化的比例 9~ 10月明显上升 ,特别在严霜后 2~ 3d ,出现潜热通量比例突减、感热通量比例突增的现象 .文中还对通量观测仪器、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
Resumo:
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两个处理的N2 O和CH4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凋落物对土壤N2 O排放和CH4吸收的影响是显著的 ,影响程度分别是 36 9%和 2 3 4 % .两个处理的N2 O排放通量季节变化趋势相似 :夏季 (6~ 8月 )的排放通量最高 ,春季 (3~ 5月 )次之 ,秋 (9~ 11月 )冬 (12~ 1月 )两季较低 .其日变化趋势也相似 :最大值都出现在 18:0 0 ,最小值都出现在 12∶0 0和 14 :0 0 .CH4吸收通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也很相似 :夏秋两季的吸收通量明显高于春冬两季的吸收通量 .其日变化趋势也相似 :从 14∶0 0开始持续上升到 18:0 0达到最大值 ,然后持续下降到早晨 6 :0 0达到通量的最小值 .研究还发现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的N2 O排放和CH4吸收间存在着一种负线性相关关系 .
Resumo:
长期采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化肥 (NPK)方式培肥黑土 ,研究微生物量P在作物生长季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微生物量P显著高于施用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微生物量P分别为M48 75~ 4 7 6 8mg·kg-1,M2 3 0 2~ 37 16mg·kg-1,NPK 1 5 9~ 10 6 2mg·kg-1,CK 0 76~ 6 74mg·kg-1之间 ,波动性较大 .M4、M2 处理微生物量P最大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 ,NPK、CK处理最大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 ;施肥数量和种类不同所引起的黑土微生物量P的差异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明显改变 .微生物量P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微生物量P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 (除全钾外 ) ,植物氮、磷、钾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黑土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Resumo:
城市生态用地的规划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难点之一,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给出了城市生态用地定义,指出城市生态用地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依据这个特点,将城市生态用地划分为服务型生态用地和功能型生态用地两大类型,并结合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对各种类型的生态用地规划进行了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