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 resultados para Renshaw, Lt.
Resumo:
运用围隔试验来研究围隔生态系统内浮游藻类的组成和数量以及水生植物变化对不同形态铁浓度的影响,再反过来探讨微量元素铁在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对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生态生理的作用,从而为探索治理蓝藻水华的新途径提供基础证据。从2003年6月至10月,定期采样测定了控藻围隔水体中的亚铁、颗粒态铁(>0.22μm)、小胶体态铁(0.22~0.025μm)、溶解态铁(<0.025μm)的浓度和叶绿素a的浓度,同时对浮游藻类进行了组成鉴定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胶体态铁比颗粒态铁活跃,是溶解
Resumo: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丙体六六六(γ-HCH)对斜生栅藻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γ-HCH浓度<0.2mg·L-1时对斜生栅藻生长有促进作用,在2mg·L-1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其对叶绿素的影响与对藻密度的影响一致,显示浓度-效应关系。γ-HCH对斜生栅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表现为,在0.02mg·L-1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在2mg·L-1时其活性只有对照的38.18%。γ-HCH对斜生栅藻的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在<0.02mg·L-1时变化不大,而在0.2mg·L-1和2mg
Resumo:
2002年10月进行了巢湖微囊藻和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囊藻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变化现象。白天上层水中的微囊藻密度显著高于下层水中,夜晚逐渐下沉使得下层水中的密度相对高于上层水。微囊藻与叶绿素a、水温、溶解氧和pH等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存在较大的差异。短尾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白天在下层水(1.5m和2.5m)中的密度较高,夜晚则倾向于在上层水(0m和0.5m)中活动。相反,卵形盘肠溞白天在上层水中密度较高,象鼻溞则在11:00和1
Resumo:
本文对2003年4-12月滇池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和总磷、总氮、溶解氧、透明度、光照强度、叶绿素a、pH值、水温及微囊藻种群优势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上指标在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的分布和月变化情况以及与微囊藻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分布与总氮和氮磷比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透明度、光照强度和微囊藻种群优势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在影响微囊藻毒素的各因素中,运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知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浓度主要南水体的总氮、
Resumo:
<正>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几乎能与任何元素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基于氟的上述特性,氟中毒可造成机体肝、肾等多方面的损伤,最典型的症状是氟骨症。骨中以钙(Ca)、磷(P)含量最为重要,由于Ca、P为机体的常量元素,不易
Resumo:
湖泊底质中有机物的厌氧代谢产生多种有机酸,其中主要成分是乙酸。研究了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乙酸溶液后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菹草(Potam ogeton crispus)无性繁殖体的萌发和幼芽的生长状况。1 mmol/L的乙酸能显著抑制伊乐藻幼芽的生长(p<0.05),但对其繁殖体的萌发无明显影响。在4 mmol/L的乙酸影响下,菹草幼芽仍有明显的生长;菹草繁殖体的萌发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在随后的培养中可全部萌发。4 mmol/L以上的乙酸暴露3 d或6 d导致伊乐藻全部死亡,
Resumo:
对2002年5月—2003年7月采自青海湖的1174尾青海湖裸鲤样本年龄进行了耳石鉴定,并依据年龄推算了生长率。青海湖裸鲤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0174×L2.4990(♀)、W=0.0000402×L2.7538(♂),雌、雄个体生长差异显著。其体长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51.9301(1-e-0.0711(t+0.3044))(♀),Lt=682.8688(1-e-0.0530(t+0.4240))(♂);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Wt=123
Resumo:
在蓝藻水华形成以后,通过围隔实验,从2003年6月份到10月份定期采样测定水体中的pH、溶解氧(DO)、水温、总铁、亚铁、过滤性铁(<0.45μm)和可溶性磷的浓度,研究物化因子对不同形态铁浓度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蓝藻水华优势种微囊藻在pH 7—9和水温17.5—20.5℃的条件下,生长旺盛,消耗了大量的亚铁,使亚铁浓度大幅度下降;溶解氧和磷酸盐对亚铁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在水华蓝藻严重发生的条件下,水体中的总铁和过滤性铁浓度没有显著意义的变化,而亚铁浓度的变化与水华蓝藻的种群密度成显著负相关(r=-0
Resumo:
测定了来自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盆地托索湖的裸裂尻鱼共16个个体的Cytb基因全序列(1141bp),探讨了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用MEGA2.1软件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序列变异;以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和极边扁咽齿鱼为外类群,用PAUP*4.0b10程序构建了单倍型NJ树;用Arlequin Ver.2000程序计算了群体间遗传变异值(Fst)和Nm值以及群体分化概率值。结果显示,来自柴达木水系托索湖的裸裂尻鱼没有形成单系群,Fst=0.204(P<0.05),Nm=1.95。初步判断,黄河和柴达木水系托索湖的裸裂
Resumo:
香溪河是长江三峡水库湖北省最大的支流。通过对香溪河库湾(下游河段)一周年的调查,发现轮虫80种,其中占优势的有13种。轮虫密度在不同样点差异显著,样点Ⅸ最低(仅为68.96 ind./L),样点Ⅵ最高(为1505.83ind./L);对9个样点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组,第1组为样点Ⅰ至Ⅴ,第2组为样点Ⅵ,第3组为样点Ⅶ、Ⅷ,第4组为样点Ⅸ;除样点Ⅸ外,沿着水流方向,轮虫密度逐渐降低;在时间上差异也显著(P<0.01),9月份最高(2664.17ind./L),12月份最低(85.00ind./L)。水质评
Resumo:
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确定了许氏平(Sebastes schlegeli)幼鱼的赖氨酸需求量。饲料必需氨基酸组成(除赖氨酸外)参照鱼体肌肉蛋白的氨基酸模式,配制赖氨酸含量为1.542、.04、2.54、3.04、3.54和4.04%的等氮等能的六种半精制饲料。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赖氨酸含量的增加,增重率逐渐提高,当饲料中赖氨酸含量为3.54%时,达到最大值(P<0.05)。基础饲料组的蛋白质贮积率最低,且显著低于3.54%组(P<0.05),和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赖氨酸含量的增
Resumo:
<正>长期以来,黄鳝上草一直是广大养殖户头疼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黄鳝“上草病”? 该如何防治?本文将向您介绍这些知识,供您在养殖过程中参考。根据笔者多年的养殖体会,黄鳝上草只是一种临床表现,其病因会因养殖季节的不同而异。在黄鳝的养殖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养殖模式, 人们都必须在水面上覆盖一定面积的水草,如水浮莲、水花生等,目的是便于黄鳝栖息,同时还起到遮阴、防寒和净化水质等的作用。健康的
Resumo:
<正>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两者互不相残,而且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野杂鱼类利用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以低值鱼换来了优质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实践证明,与单养河蟹的池塘相比,不但增加了鳜鱼产量和收入,河蟹规格、产量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取得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笔者总结了湖北洪湖、监利等地在河蟹池中套养鳜鱼的先进技术,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Resumo:
以白洋淀PFU(PolyurethaneFoamUnit)微型生物群落为种源(epicenter),评价上游工业废水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在反映原生动物群集过程的3个参数Seq、G和T90%中,Seq与工业废水体积分数(φ)呈负相关.根据其回归方程Seq=42.22857-0.33374φ(R2=0.9042,P<0.01)推算出工业废水的效应浓度EC5、EC20和EC50,分别为6.3%、25.3%和65.2%.以此确定上游工业废水对白洋淀微型生物群落的无效应浓度为6.3%,最大允许浓度(MATC)为2
Resumo:
长江中游两岸绝大多数通江湖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水利工程阻隔先后失去与长江的联系而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我们以涨渡湖为例开展江湖阻隔后对单个湖泊鱼类资源所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湖阻隔导致湖泊生产经营方式改变,使得野生渔业产量的比例由1949年的95%,降低到2002年的不足5%;江湖阻隔后湖泊鱼类种类由50年代约80种下降到现在的52种,其中,洄游性和流水型鱼类比重由50%下降至不足30%;迷魂阵渔获物在单位产量、个体大小上极显著(p<0.01)地高于通江湖泊,但在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上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