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resultados para 350
Resumo:
该文以3个不同面积和环境状况的片断热带雨林即西双版纳傣族“龙山林”和1个自然保护区对照样地为工作样区, 对热带雨林片断化后, 鼠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1)4个样地铗捕获得的鼠形啮齿类种数分别为3、3、4和5种; (2)城子龙山和保护区对照样地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058和1.944), 而曼养广龙山和曼俄龙山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仅为1.165和1.350; (3)各“龙山”的鼠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与其面积大小的相关性较弱, 而与样地的隔离状况及人为干扰破坏的程度有较显著的相关性; (4)样地内鼠种组成的变化也和样地隔离状态及人为干扰破坏程度的不同密切相关; (5)各样地鼠形啮群落中生物量的分布也很不均匀。
Resumo:
采用split-litter法对仔鼠进行分组和处理,共5组NTS组(未经实验人员抓握和标记),PND2—9TS组和PND10—17TS组(分别在仔鼠出生后的2—9天、10—17天,每天短暂抓握和标记仔鼠),PND2—9MS组和PND10—17MS组(分别在仔鼠出生后的2—9天、10—17天,除了按TS组相同方式抓握并在不同部位标记外,每天把仔鼠与母鼠分离1h)。待雌鼠成年后,进行明/暗箱测试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测试。结果发现与NTS组相比,PND2—9TS组和PND10—17TS组的雌鼠在明/暗箱测试中停留于明室的累计时间明显较长,在被动回避作业中的重测试潜伏期也明显较长,表明新生期的触觉刺激经历减少雌性大鼠成年后在新异环境中的焦虑,并改善情绪记忆。与相应TS组相比,MS处理组的所有行为指标都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短时间母婴分离对雌鼠成年后的焦虑和情绪记忆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新生期的触觉刺激和母婴分离经历对仔鼠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同的长期效应。
Resumo:
对编码成熟肽的mRNA二级结构的分析显示,每个密码子在mRNA二级结构中的位置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似乎与相应氨基酸的构象性质相一致。大多数编码疏水氨基酸的密码子位于mRNA二级结构中较稳定的茎区;反之,大多数编码亲水氨基酸的密码子位于柔性的环区。这个结果支持了最近得到的关于mRNA与蛋白质之间存在着三维结构信息传递的结论。
Resumo:
以武汉市浅水湖泊(月湖)为实验对象确定了沉积物脱氢酶活性(DHA)测定的最佳条件:以经甲醛灭菌的沉积物为对照,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为电子受体(0.4%),沉积物用量为0.5g,pH值为7.5,培养时间为3h.据上述条件测定的DHA比未优化条件下的相应值高3-5倍,且表现出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武汉东湖3个子湖共23个采样点沉积物样品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初步揭示了湖泊沉积物脱氢酶反映微生物活性与有机质状态的生态学意义.
Resumo:
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研究倪氏复口吸虫的寄生对鲢幼鱼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和分析了鲢耳石的相关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倪氏复口吸虫后囊蚴在鲢幼鱼眼球中发育成熟,鲢幼鱼的体重与体长,耳石质量与长径依然呈指数比例生长关系,但耳石质量与日龄之间则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另外倪氏复口吸虫后囊蚴的寄生不仅严重影响了鲢的生长,而且还致使鲢的大部分耳石上产生了标记轮。
Resumo:
碳源是制约生物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城市污水碳源不足,需要考虑补充碳源提供反硝化电子供体.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系统中,通过湿地特有的通气管补充碳源到湿地底部,改善了湿地内部微生物环境,强化了湿地脱氮功能,对氮的去除效率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能力要优于羧甲基纤维素(CMC),投加葡萄糖的系统比未补充碳源的系统脱氮效率有显著提高(p<0.05).通过投加不同量的葡萄糖进行对比实验,发现对于处理量60 L.d-1的IVCW系统最佳葡萄糖投加量为1.5 g.此时C6
Resumo:
辐鳍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其基因组大小不等。过去的观点认为,在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曾发生了两次基因组复制。近期的系统基因组学研究资料进一步提出,在大约350百万年,辐鳍鱼还发生了第三次基因组复制,即鱼类特异的基因组复制(fish-specificgenomeduplication,FSGD),且发生的时间正处在“物种极度丰富”的硬骨鱼谱系(真骨总目)和“物种贫乏”的谱系(辐鳍鱼纲基部的类群)出现分歧的时间点,表明FSGD与硬骨鱼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关。进一步开展鱼类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
Resumo:
本实验对在不同Zn2+浓度条件下培养的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Ley)的生长、光合放氧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Zn2+浓度为1.0μmol/L时,其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最大,光合放氧速率和Fv/Fm值最高.当Zn2+浓度大于等于5.0μmol/L时会抑制A.azotica Ley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对在0μmol/L和5.0μmol/L Zn2+浓度下生长的藻细胞藻胆体-类囊体膜复合物吸收光谱的比较和对与5.0μmol/L
Resumo:
论述了微囊藻的分子进化,以生化组成和细胞学特征为基础的各种分类方法;探讨了微囊藻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障碍,总结了目前为止微囊藻基因克隆中所采用的方法;系统归纳了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开展做囊藻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Resumo:
在武汉东湖营养水平不同的四个湖区 ,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周年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与营养水平呈相反趋势 ,富营养化导致多样性明显降低。研究还表明 ,霍甫水丝蚓的密度与水体营养水平呈正相关系 ,在超富营养水体中其密度最高 ,年平均 350 2ind ./m2 ,最高可达 1 0 52 4ind ./m2 ,这与其能忍受由于富营养导致的低氧环境有关 ;而在中营养水体中平均密度仅 2 7ind ./m2 。首次讨论了中国长足摇蚊与水体营养水平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长足摇蚊应属
Resumo:
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六种酞酸酯类化合物(五种脂肪链酞酸酯和一种苯基酞酸酯)进行了增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表观浓度(Cs)小于临界胶速浓度(CMC)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四种酞酸酯(DMP和DPhP除外)有一定程度的增溶作用;当Cs大于CMC时,对六种化合物的增溶性显著增强.其增溶性(St/Sw)随Cs增大而线性递增:当Cs<CMC时,St/Sw=a+Kmn·Cs,r>0.90,n=5;当Cs>CMC时,St/Sw=a+Kmc·Cs,r>0.99,n=5. 各化合物增溶系数随各自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