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resultados para 20-GC 2
Resumo:
对深圳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淡水种类占绝对优势 ,藻类5门32属45种 ,其中硅藻12属18种 ,绿藻1属15种 ,蓝藻7属10种 ,裸藻、金藻各1属1种 ;浮游动物共计37种 ,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4种 ,枝角类2种 ,桡足类8种 ,浮游幼虫及其它4种 ;底栖动物20种 ,分别为环节动物的多毛类7种 ,寡毛类2种 ,软体动物8种 ,甲壳动物2种 ,鱼类1种。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数量和分布的特征是 :藻类细胞密度为2.4×106~1.4×107个/L
Resumo:
本文报道了温度对湘华鲮胚胎及胚后发育的影响。湘华鲮亲鱼系采自湖南泸溪县的沅水及其支流,经鲤鱼脑垂体催情人工繁殖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孵化发育。观察的结果表明,湘华鲮胚胎对温度有较强的敏感性,其适宜的温度是 20±2.5℃。过低或过高的水温,可能造成停止发育、死亡或发育畸型。
Resumo:
本文对鲢、鳙锚头鳋的生物学、病后获得免疫以及药物治疗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与观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成虫产卵、虫卵孵化的最适水温是20-25℃。2)当水温15-20℃时,幼虫发育约需14-16天;26-31℃时,约需7天。3)在鱼种培育阶段的7月中旬至9月中旬,当水温25-37℃时,成虫的平均寿命为20天。4)成虫可分“童虫”、“壮虫”和“老虫”三种形态。5)感染一定数量锚头鳋的鲢、鳙鱼种,在虫脱、病愈后可以获得明显的免疫力。6)0.3-0.5 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能有效地控制较大水体里的鲢、鳙锚
Resumo:
The luminescence from Eu2+ ions in MF2 (M = Ca, Sr, Ba) fluorid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under the pressure range of 0-8 GPa. The emission band originating from the 4f(6)5d(1) -> 4f(7) transition of Eu2+ ions in CaF2 and SrF2 shows the red-shift as increasing pressure with pressure coefficients of -17 meV/GPa for CaF2 and -18 meV/GPa for SrF2.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emission spectrum of BaF2:Eu2+ comprises two peaks at 2.20 and 2.75 eV from the impurity trapped exciton (ITE) and the self-trapped exciton (STE), respectively. As the pressure is increased, both emission peaks shift to higher energies, and the shifting rate is slowed by the phase transition from the cubic to orthorhombic phase at 4 GPa. Due to the phase transition at 4-5 GPa pressure, the ITE emission disappears gradually, and the STE emission is gradually replaced by the 4f(6)5d(1) -> 4f(7) transition of Eu2+. Above 5 GPa, the pressure behavior of the 4f(6)5d(1) -> 4f(7) transition of EU2+ in BaF2: EU2+ is the same as the normal emission of Eu2+ in CaF2 and SrF2 phosphors.
Resumo:
The valence band offsets of the wurtzite polar C-plane and nonpolar A-plane InN/ZnO heterojunctions are directly determin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o be 1.76 +/- 0.2 eV and 2.20 +/- 0.2 eV. The heterojunctions form in the type-I straddling configuration with a conduction band offsets of 0.84 +/- 0.2 eV and 0.40 +/- 0.2 eV. The difference of valence band offsets of them mainly attributes to the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effect. Our results show important face dependence for InN/ZnO heterojunctions, and the valence band offset of A-plane heterojunction is more close to the "intrinsic" valence band offset.
Resumo:
本书是《中国材料工程大典》中的卷目之一。 信息功能材料是信息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21世纪将是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电子信息行业2004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达26500亿元,多年来已居外贸出口首位,并继续以高出工业发展速度10%的速度发展,已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加快由信息产业大国向信息产业强国迈进的步伐,是我们广大从事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功能材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中国材料工程大典》中《信息功能材料工程》卷的出版,将有力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信息功能材料工程》分上、中、下卷,共设20篇,约600万字。它涉及到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显示和处理等主要技术用的材料与器件,是目前我国该领域比较完整的专业工具书。参加这部书编写的有中科院、高校和部分企业的专家教授近200名。参加编写的主要单位有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红外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合肥固体物理所、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历时近3年完稿。由王占国、陈立泉、屠海令任主编并统稿。 本卷各篇不仅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国外信息功能材料研究领域的现状、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而且也特别注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力图使其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和权威性。本书适合于从事信息功能材料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使用,也可供有关师生参考。
Resumo:
A novel neodymium pentafluoropropionate binuclear complex, Nd(C(2)F(5)COO)(3)Dipy (Dipy: 2,2'-dipyridyl),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t a concentration of 0.2 M in DMSO-d(6), the Judd-Ofelt parameters (Omega(2), Omega(4), Omega(6))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UV-Vis spectrum. According to the small value of Omega(2) and the zero splitting energy of (4)F/(3/2) level, a symmetric ligand field of the complex was confirmed in DMSO-d(6). Strong emission of the complex in DMSO-d(6) at 1057 nm with a decay time about 1.3 mu s were detected when excited at 800 nm pumped by a laser diode. The stimulated emission cross-section of (4)F(3/2) -> (4)I(11/2) fluorescence transition was 2.36 x 10 (20) cm(2) and comparable with some laser glasses, which indicated good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this neodymium pentafluoropropionate binuclear complex in liquid matrix. (c) 2008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A novel Nd3+-doped lead fluorosilicate glass (NPS glass) is prepared by a two-step melt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a Judd-Ofelt theory analysis is made. The emission line width of NPS glass is 44.2nm. The fluorescence decay lifetime of the 4F3/2 level is 586±20μsec, and the stimulated emission cross-section is 0.87×10-20cm2 at 1056nm. A laser oscillation is occurred at 1062nm when pumped by 808nm Diode Laser. The slope efficiency is 23.7% with a 415mJ threshold. It is supposed that NPS glass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using in ultra-short pulse generation and amplification by the broad emission bandwidth and long fluorescence lifetime.
Resumo:
经过分步配位,得到以对苯乙烯撑为桥的双核2,2΄:6΄,2΄΄-三联吡啶钌配合物。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在490nm左右存在强的金属-配体电荷转移(MLCT)的吸收峰。在77K时,表现出强的红光发射(639-641nm)。双核配合物中基于中心离子钌的可逆的氧化电位在+1.25eV左右,基于三联吡啶的第一还原电位位于-1.15eV左右,两个核表现出对等的氧化还原性质。合成了叔丁基、己氧基、咔唑、二苯胺以及N-苯基萘胺取代的4΄-苯基-2,2′:6′,2″-三联吡啶(ptpy)衍生物配体与锌和镉形成的系列配合物。通过配体的修饰,配合物的发光颜色从紫色(392nm/397nm)调节到橙红色(604nm/602nm)。荧光发射表现出对溶剂极性的不同程度的依赖性。随着D-A结构趋于明显,配合物溶剂化效应表现得更强烈。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表明,锌系列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峰分别位于552nm、600nm和609nm,电流效率分别为5.28cd/A、2.38cd/A和2.00cd/A,亮度最高达到了2249cd/m2。合成了以苯撑和芴的齐聚物为桥的含双三联吡啶的配体,并在过渡金属锌或镉离子的诱导作用下,在温和的条件下获得一系列配位聚合物。其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的荧光量子效率最高达到0.41。金属离子的配位对提高光致发光的荧光量子效率的作用是积极的。这些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发射大都在蓝光区(434-455nm)。芴单元的数目对最终聚合物的发光光谱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共轭单元的增长,发光峰位发生红移。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研究表明,电致发光颜色则集中在黄绿光(531nm-560nm)范围。合成了2-(2-吡啶)喹啉衍生物一类配体,并考察了其与锌和镉的配位能力和配位方式。得到的配合物为五配位的配合物,其中两个配体和一个氯离子参与配位。咔唑和二苯胺在喹啉环6-位的引入,不仅较大范围的调节了该类配合物的发光颜色,而且获得了效率较高的红光发射(623nm,638nm)。电致发光器件表征得到了比较纯正的红光发射(648nm,CIE(0.63,0.36)),最大功率效率为0.01 lm/W。
Resumo:
有机薄膜晶体管由于具有低成本、易于柔性基底兼容、可以大面积制作等优点,已经在有源平板显示、低端电子产品以及传感器等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由于有机异质结具有一些与无机异质结不同的特性,而基于有机异质结的电子器件也显示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有机异质结薄膜晶体管的功能与薄膜形貌的研究上。 1. 我们首先研究了BP2T/F16CuPc异质结的特征(第二章)。在BP2T/F16CuPc异质结界面处,BP2T的能级向上弯曲,F16CuPc的能级向下弯曲,费米能级穿越F16CuPc的LUMO。并且在其异质结界面处,存在载流子的累积,其中空穴累积在BP2T中,累积厚度大约为10 nm,电子累积在F16CuPc中,累积厚度大约为20 nm。 2. 我们利用BP2T/F16CuPc异质结的特征,通过改变BP2T的厚度,在BP2T/F16CuPc有机异质结薄膜晶体管中实现了晶体管的三种工作模式(第三章):n沟道、双极型和p沟道。在n沟道模式下,电子迁移率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双极型模式下,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先随着BP2T厚度增加而增加,当BP2T的厚度超过5 nm 时,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分别达到最大值,随着BP2T厚度的继续增加,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就开始下降;在p沟道模式下,空穴的迁移率不在随着BP2T厚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BP2T薄膜进行原子力表征,我们发现这些规律是与BP2T薄膜的表面形貌密切相关的,并给出了载流子累积的示意图。 3. 根据BP2T/F16CuPc有机异质结薄膜晶体管在三种工作模式中所具有的规律,将其双极型的工作模式推广到金属酞菁体系、菲体系、硫茚体系以及萘体系与F16CuPc的异质结材料对中,并分别从第一半导体的生长方式、 分子长度以及迁移率等方面对实现高性能的双极型传输进行了讨论(第四章);在BP2T/F16CuPc有机异质结薄膜晶体管中将单极型电子的迁移率提高到了0.06 cm2/V226;s,将双极型电子的迁移率提高到了0.1 cm2/V226;s,并且观察到了F16CuPc在BP2T上具有弱外延生长;在NaT4/F16CuPc有机异质结薄膜晶体管中通过设计新的器件构型,实现了高迁移率、高开关比的p型常开型工作模式。
Resumo:
铬系催化剂是合成1,2-聚丁二烯和3,4-聚异戊二烯的一种主要催化剂体系,1,2-聚丁二烯和3,4-聚异戊二烯是制造高性能轮胎的重要原料。本论文研究了以含氮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为配体的铬催化剂合成1,2-聚丁二烯和3,4-聚异戊二烯的反应规律。 1. 以邻菲咯啉为配体的铬催化剂在己烷中50℃下可获得1,2-结构、顺-1,4-结构和反-1,4-结构单元含量分别约为50%、30%和20%,分子量呈双峰分布的聚丁二烯。改变聚合温度,可有效控制聚合物的1,2-结构含量和分子量及分布。催化剂通过预陈化方式,可有效抑制低聚物的生成。 2. 以亚磷酸二烷基酯为配体的铬催化剂是合成1,2-聚丁二烯的高效催化剂,所得聚合物具有高的1,2-结构含量(> 78%)。改变烷基铝和亚磷酸二烷基酯的结构,可以得到高熔点或低熔点间同1,2-聚丁二烯和无规1,2-聚丁二烯。催化剂以现配方式的活性最高。 3. 以磷酸三苯酯为配体的铬催化剂可获得间同1,2-聚丁二烯,而聚合物中含有低聚物。催化剂以现配方式的活性最高。聚合物的熔点,低聚物的含量与磷酸三苯酯的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4. 以邻菲咯啉为配体的铬催化剂在50℃下聚合异戊二烯,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可获得3,4-结构含量约67%的高分子量无规3,4-聚异戊二烯。催化剂的组成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无明显影响。改变聚合温度,可有效控制聚合物的3,4-结构含量和分子量及分布。
Resumo: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具有高灵敏度检测质量变化的特点,在电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体(EQCM),已经成为电化学研究的一种有力手段。本人在工作期间应用QCM/EQCM进行了如下研究:首次提出了云母作为QCM石英晶振新型表面材料的设想,并成功地制成云母-石英晶振子,其在气相、液相中可以正党起振。在液相中,应用此云母石英晶振检测了DNA(pCAT)在云母表面的吸附过程。并与原子力显微镜(AFM)联用观察了DNA在云母表面吸附的物理图象;直接证明了二价锰离子在DNA吸附于云母表面过程中的固定作用。研究了水相中2-巯基苯并咪唑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考察了pH值,浓度的影响。应用EQCM监测了此氧化成膜的过程。结果表明此反应为一电子过程。并结合表面光电子能谱(XPS)对此氧化膜进行了初步表征。应用EQCM研究了核黄素RF在金电极度上的吸附行为和电化学行为。考查了pH值、浓度和扫速对RF的吸附行为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在pH ≤ 9.71下得到可逆的循环伏安图;而pH > 9.71时RF不发生电化学反应;最大电流响应在pH = 8.0。当RF浓度小于1.0 * 10~(-4)mol/L(pH = 6.92)时,电流与扫速平方根成正比关系,相反,浓度大于此值则电流与扫速成正比关系。在辅酶Q_0水溶液的电化学研究中,由伏安曲线得到Q_0的电位~pH图,并以此分析了不同pH值下的Q_0的存在形式,求算了Q_0的酸解常数。研究还表明了辅酶Q_0在金电极上的吸附行为随pH的变化而不同。另外还应用EQCM研究了多晶金电极度在盐酸中的阳极度溶解行为,证明此过程是三电子过程。并发现生物素具有抑制金电极度阳极度溶解的作用。
Resumo:
本论文以手性联萘酚为手性源,合成一系列联蔡基手性联毗陡及其衍生物,歼探讨了部分手性配体在不对称催化氢转移等反应中的应用。同时,通过部分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合成了旋光纯手性金属配合物,并对其溶液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利用Krohnke方法,从(R)-6-乙酞基-2,2'-二甲氧基-1,1'-联萘简洁地合成了6-[6-((R)-2,2'-二甲氧基-1,1'-联萘基)]-2,2'-联吡啶及其衍生物(R)-1a-e。在相似条件下,合成了6,6'-二[6-(2,2'-联吡啶基)]-1,1'-联萘衍生物(R)-27-b。利用Suztlki偶联反应,对化合物(R)-1e进一步进行修饰得到了高产率的6-芳基-6'-[6-((R)-2,2'-二甲氧基-1,1'-联萘基)〕-2,2'-联吡啶(R)-1f-i。通过(R)3-(4,4,5:5-四甲基-1,3,2-二唑硼烷基)2,2'-乙氧基-1,1'-联萘与6-溴-2,2'-联吡啶及其衍生物的Suzuki偶联合成了四种手性6-[3-((R)-2,2'-乙氧基-1,1'-联萘基)]-2,2'-联吡啶衍生物(R)-3a-d。将(R)-27b与AgSO3CF3进行配位合成Ag(I)配位聚合物35。固态下,35具有M构型的无限单股螺旋结构,且每个Ag(I)中心的手性受到配体,扫联蔡基的控制,其构型为Λ。在用MS、CD、UV及NMR对配合物35的溶液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时发现,在溶液中配合物35离解为剂聚体,同时齐聚体之间存在快速平衡,且平衡随浓度、温度等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配体的平衡构象也相应被调整。另外,合成了Ag(I)与(R)-1d的单核配合物34,其洛液表现出与配台物35相似的性质。探讨了1a-i在苯乙酮氢转移还原、苯乙烯环丙烷化等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在这些反应中,大部分配体表现出很好的反应活性,但立体选择性比较差。以(S)3,3'-二(4,4,5.5-四甲基-1,3,2-唑硼烷基于-2,2'-二(甲氧亚甲氧基)-1,1'-联萘为原料与2-溴吡啶及其衍生物先进行Stlzuki偶联,再经水解反应较高产率地合成了C2-对称性新型(S)-3,3'-二吡啶丛联茶酚衍生物(S)-38a-d。
Resumo:
本论文合成、表征了一系列以铁、钻、镍、铬为中心离子的非茂过渡金属配合物,研究了这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反应行为。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合成、表征了一系列苯环邻、对位含取代基的毗咤双亚胺铁、钻乙烯聚合催化剂。在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的活化下,这些配合物可高效催化乙烯聚合。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了邻、对位取代基电子效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对于铁催化剂来说,不仅邻位取代基体积的大小对乙烯的插入及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微调作用,对位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也对催化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影响也很大。2.我们在单核毗咤双亚胺铁催化剂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环状三核铁催化剂。这种环状三核铁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位于环状结构的内部。在有机铝的活化下,可高效催化乙烯聚合。新的催化剂展示出更长的催化剂寿命,与单核铁催化剂相比,性能上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不但能防止催化剂分子间的失活,还可有效抑制链转移反应的发生。3.在MMAO的活化下,吡啶双亚胺铁可催化(甲基)丙烯酸酷的聚合。催化MMA的聚合时,得到低分子量、窄分布的间规PMMA;催化BMA的聚合时,活性很高,得到无规、低分子量的PBMA;催化丙烯酸酷聚合时,不仅活性高,而且易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催化活性、聚合物产率、立构规整度、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都会受到反应参数、催化剂结构及助催化剂的性质的影响。4.合成、表征了一系列带有不同取代基的份二亚胺镍催化剂。在MMAO的活化下,这些镍配合物可以高效催化乙烯聚合。不仅邻位取代基体积的大小对乙烯的插入及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微调作用,对位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也对催化活性、聚合物分子量及其支化度也有很大的影响。5.合成、表征了一系列新型二苯硫醚双亚胺铬催化剂。在MMAO的活化下,这些铬配合物可常温催化乙烯聚合,生成具有宽分布的聚乙烯。配体结构以及聚合条件对催化剂的活性及所得聚合物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Resumo:
本论文以2-(4-叔丁基苯基)-5-(4-二联苯基)-1,3,4-呃唑(PBD)单晶为研究对象,在对溶液浇铸的PBD多晶薄膜的晶体结构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控溶液浇铸PBD单晶生长过程中的溶剂挥发和外加静电场,获得了晶胞轴轴和c轴垂直基板取向的不同的PBD单晶。利用导电探针原子力显微镜考察了与之相对应的电学性能及其各向异性。在空气中溶液浇铸的PBD多晶薄膜表现出c轴垂直基板取向的特征。基于这一现象,我们通过控制溶剂场中溶剂挥发的时间,即控制溶剂挥发的动力学过程,得到了大面积有序排列的c轴垂直基板取向的PBD单晶。在溶剂挥发的过程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薄膜的形貌发生明显的改变,此现象表明PBD由亚稳态的多形态(Polymorphs)转变为单晶。当在这一过程中施加一个场强为5kV/cm的静电场时,可以得到b轴垂直基板取向的PBD单晶。我们利用导电探针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制备在Au/S基板上这两种不同取向结构的PBD单晶在纳米尺度上的电学性能,观察到了纳米尺度上的PBD单晶的电学各向异性。电荷的传输性能是在导电金探针和Au/S基板之间测量的。在电场诱导作用下得到的b轴垂直基板取向的PBD单晶测量得到其电子迁移率为3*10-3cm2/Vs。而通过动力学控制溶剂挥发得到的c轴垂直基板取向的PBD单晶,在低电压域内测量得到的电子迁移率比电场诱导作用下得到的轴垂直基板取向的PBD单晶要高两个数量级。这么高的电荷各向异性是由于相邻分子之间兀轨道重叠的程度不同而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