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resultados para 164-991A
Resumo: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变的业务需求使得软件功能日益复杂、规模日益庞大。面向服务架构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范型,利用服务作为基本的构造单元,支持异构环境下分布式应用的快速、低成本开发。但是现有的面向服务架构实现方案在服务动态部署、动态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模块化方面均存在不足。OSGi(Open Service Gateway Initiative)提供了一种面向服务、基于组件的软件框架,易于构建模块化、动态可扩展的软件系统,在服务动态部署、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模块化方面具有优势。 论文首先分析了面向服务架构和OSGi技术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互补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服务协作总线概念架构,支持服务的动态部署、动态生命周期管理和透明协作。在该概念架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服务描述模型,以此为基础实现透明的OSGi服务发布与发现;扩展了OSGi服务部署和访问机制,实现分布透明的OSGi服务访问;通过声明式远程服务组件模型,实现了服务动态生命周期管理。在这些基础上,论文给出了服务协作总线系统OnceSCB的设计与实现。并通过应用案例和实验对OnceSCB的功能和非功能方面进行了评估。该服务协作总线实现远程服务的透明化访问以及远程服务与本地OSGi服务统一管理,提供透明的服务协作,形成一个基于服务协作的动态服务计算生态环境,为服务计算环境下服务开发、部署、管理提供支持。
Resumo:
实时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RTSQL(Real-Time SQL)是实时数据库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论文详细论述了RTSQL的一种设计方法,即扩展SQL92标准以支持实时数据库的要求,构建RTSQL语言的方法.文章还介绍了RTSQL在Agilor实时数据库系统中的实现方式.在文章最后给出了RTSQL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建议。
Resumo:
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工艺制备了铒镱共掺铅硅酸盐玻璃. 测量了样品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折射率, 利用McCumber 理论和Judd-Ofelt 理论计算了该玻璃系统中Er3+离子4I13/2→4I15/2 能级跃迁受激发射截面和荧 光寿命.该玻璃在1 536 nm 处受激发射截面σemi 为8.62×10-21 cm2;荧光寿命长达11.32 ms(实验测量值为9.26 ms);在1536 nm 附近有很强的荧光发射,荧光有效线宽为46.5 nm;样品存在中心波长为580 nm 的4S3/2→4I15/2 跃迁的上转换荧光. 结果表明,该样品荧光寿命长,受激发射截面大,同时具有较弱的上转换发光等特性, 是制作高能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理想材料
Resumo:
在系统总结我国近60年土壤侵蚀科学研究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整合,重点介绍全国土壤侵蚀时空特征与动态变化、土壤侵蚀过程及其调控机制、黄河泥沙来源与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界定、风力侵蚀机制及沙漠化防治、侵蚀环境演变与调控等5个对土壤侵蚀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的进展,提出了我国土壤侵蚀学科亟待加强的3个领域。
Resumo: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砂石覆盖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600 cm范围内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的时间分异和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0 cm土层范围内,一周年内可划分为冬季增墒期和夏季失墒期两个阶段;土壤剖面水分空间分布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且稳定性不同,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小,据此可将600 cm范围内的土壤剖面划分为速变层、相对稳定层、缓变层和稳定层;土壤水分在不同层次上的分布差异,8月土壤剖面不同层次含水量差异最大,11月次之,5月再次之,1月土壤不同层次含水量差异最小。综合看来,除土壤表层因砂石覆盖水分增加外,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趋于稳定,水分下渗能力减弱;冬季土壤含水量多且分布均匀,夏季土壤水分减少且主要集中在上层,此时土壤不同层次水分含量差异大。
Resumo:
以延安、安塞、吴旗的人工刺槐林、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地区的自然恢复草地和坡耕地为对照,通过对5个表征土壤抗蚀性的指标即>0.2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0.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团聚状况和团聚度的比较分析,对人工刺槐林、人工柠条林相对于自然恢复草地和坡耕地改善土壤抗蚀性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不同林龄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研究表明,人工林地相对于坡耕地,显著提高了土壤抗蚀性,但不及自然恢复草地,尤其在安塞和吴旗表现更明显;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能增强,并趋于稳定。并通过对样地的聚类分析,也得出与上述相似的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封禁条件下的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比较适宜的植被恢复方式和控制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
Resumo: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的基础。针对世界粮价飙升所引发的"粮食危机",我国的粮食安全又重新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分析榆林市1949-2005年耕地资源变化的基础上,对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年际变化率及不同历史阶段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榆林市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结果表明:1949-2005年,榆林市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根本的约束作用,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年际变化率的趋势并不完全同步,农业科技投入不仅抵消了因耕地面积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减产,而且可以使粮食总产出现较大增长,但耕地数量仍是稳定粮食总产的重要因素。
Resumo: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对三个不同退耕阶段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各阶段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探讨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对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前、退耕初期及退耕中期吴起县农地资源的直接经济产出价值和间接生态服务价值之比分别为:1∶0.84、1∶2.63和1∶3.56.随着退耕工程的不断深入,农地资源总生态服务价值由退耕前的45 402.81万元增加到了退耕初期的81 603.81万元和退耕中期的164 925.46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Resumo:
p21Waf1/Cip1,是目前具有最广泛激酶抑制活性的细胞周期抑制蛋白。随着研究的发展,发现它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方面具有越来越多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能够与各种各样的靶蛋白相互作用。p21与靶分子的作用与它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因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p21蛋白的构象特点、以及其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运用分子克隆技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构建了由温度控制的pBV220-p21表达体系。经30℃培养、42℃诱导表达以后,p2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得到高效表达,通过离子交换和分子筛两步纯化得到电泳纯的、具有生物活性的p21蛋白。利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方法和手段我们首次较为系统地表征了p21蛋白的构象特点, 发现其具有典型的无规卷曲的二级结构;色氨酸很大程度上暴露于溶液中,处在正电荷的微环境中;首次发现p21蛋白能够与一些阴离子配合物(如suramin、Bis-ANS等)以近10-7数量级的解离常数直接相互作用,化学计量比为:1:1,进一步研究表明suramin在p21上的结合位点可能是p21的C-末端。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丹磺酰氯标记过的钙调蛋白(CaM)的荧光光谱、p21141-164突变的色氨酸的内源荧光光谱及荧光猝灭方法、圆二色谱、非变性蛋白电泳等方法和手段表征了p21及p21141–164与CaM的作用。首次发现p21与CaM结合的解离常数在10-7数量级,p21与CaM之间除了疏水作用,还有较强的静电作用,以及一定的H键作用。深入研究表明p21141-164在CaM上的结合位点在CaM的Ca2+诱导的疏水区域,p21141–164的150和151位突变的色氨酸在结合后离CaM的疏水区域较近,而159位的色氨酸离的较远。同时发现p21141–164与CaM结合后只诱导出约14%的α螺旋结构,即p21141–164基本上是以无结构的状态与CaM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