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resultados para Baker, Rachel, b. 1794.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以光敏色素A (phyA)的特异性基因片段RPA3为探针,利用RNA斑点杂交的方法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及对照农垦58叶片中phyA mRNA的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育性转换敏感期,光周期处理O天时,农垦58S (NK 58S) phyA mR-NA的丰度比农垦58 (NK 58) phyA mRNA的高。光周期处理5天(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及10天(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时,短日照条件下(SD),NK 58S phyA mRNA的丰度均比NK58高。进一步比较3天龄NK58S及NK58黄化苗中phyA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NK58S phyA mRNA的丰度比NK58高,并且两品种均符合黄化苗中phyA对其mRNA丰度的负调控作用。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甲基化水平低的NK58S phyA基因比NK58 phyA基因更活跃地表达,进而导致转录水平与翻译水平上的差异,最终参与调节NK 58S的育性转换。 另外,通过持续远红光和红光照射黄化水稻幼苗诱导叶绿素合成的实验,分析了NK58S与NK58之间光敏色素生物功能的差异。持续远红光高辐照度反应(FR-HIR)由phyA负责调节,持续红光高辐照度反应(R-HIR)由phyB责调节。实验结果显示:持续FR使NK58S与NK58合成叶绿素的含量在12 h时达到最高,并且NK58中叶绿素合成的相对效应比NK585高。持续R使NK58S及NK58中叶绿素的含量在24小时连续处理下持续增加,而且在此时间进程中,NK58中叶绿素合成的相对效应也都比NK58S高。这些结果说明在NK58S和NK58中phyA和phyB参与了叶绿素合成的调节,并且phyA,phyBNK58S和NK58黄化苗转绿过程中的作用存在差异。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主要研究了Mg2+对LHCP-II和LHCP-I在基粒膜与基质膜之间横向迁移的作用及其对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间分配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Kyle等提出的移动天线色素假说(mobile antenna hypothesis)。揭示了二价金属阳离子使激发能有利于向光系统II(PSII)分配,而不利于向光系统I(PSI)分配的生化基础。 用毛地黄皂(Digitonin)方法分离了悬浮在低渗、低浓度一价金属阳离子介质中的小麦类囊体的基粒膜与基质膜,结果发现,事先用5m MMgol2预处理过的类囊体,其基质膜比未处理的有较高的叶绿素a/b值,基粒膜的叶绿素a/b值变化不大。 低温荧光(77K)发射光谱表明,mg2+处理能增强类囊体膜和基粒膜的687nm荧光发射峰,降低F741/F687比值。除此以外,在对照的基质膜里还发现F687-向F688以及F741向F738的位移。 解垛叠及Mg~(2+)诱导的重垛叠实验表明,低温荧光F741/F687比值在解垛叠进程中上升,而在重垛叠过程中,F741/F687比值下降。 湿和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Mg2+处理使LHCP寡聚体解聚成单体,类囊体膜凝胶柱上LHCP寡聚体的含量减少,单体的含量增加。基质膜的电泳分析发现,Mg2+处理促时了LHCP从富含PSI的基质区向富含PSII的基粒膜区的迁移。同时还证明,不仅LHCP-II,LHCP-I也能向基粒膜区迁移。 进一步用梯度胶分析基粒膜与基质膜的多肽组成,发现经Mg2+处理的基质膜中相应于LHCP-II的两条多肽,25KD和27KD的量明显减少,尤其是27KD多肽变化更为显著。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介质中pH值(H+浓度)对两个光系统间能量分配与传递的影响,发现H+的作用机理与Mg2+的不同。H+能引起膜垛叠,改变类囊体膜的低温荧光发射光谱,使F741/F687比值降低。而对基粒膜和基质膜的作用却与Mg2+作用相反。温和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pH的变化不改变类囊体膜上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种类、组成和比例。 据此,我们比较并讨论了金属阳离子与H对光系统间能量分配与传递的影响的不同作用,认为二价金属阳离子除能引起类囊体膜垛叠、改变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空间构象和排列,从而影响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间的分配外,还能调节和促进LHCP-II及LHCP-I从富含PSI的基质膜向富含PSII的基粒迁移,使PSII的光捕获截面增加,调节激发能有利于向PSII分配。而介质中的质子(H+)浓度的改变只能引起类囊体膜片层垛叠,可能改变光合膜中色素蛋白复合体的构象和排列,最终影响激发能在光系统间的分配。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Cyt b-559是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成分之一,它由亚基和亚基组成的。在Cyt b-559中,血红素辅基与两个亚基中的组氨酸连接成有功能的蛋白,并维持PSII的功能稳定性。前人曾将与血红素相连的His突变,导致Cyt b-559功能和PSII稳定性的丧失。基于此研究,本文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将亚基中与His23位置最近的上游氨基酸Arg18分别用Gly和Glu取代,下游氨基酸Ser24用Phe取代,获得了衣藻Cyt b-559的突变体。对突变体的分析,有以下新结果:突变体都能进行光合自养,但无论在异养培养基上还是自养培养基上,和对照相比,其生长速度非常缓慢; PSII的活性分析,表明PSII的放氧活性为野生衣藻细胞的50%~80%, Fv/Fm 的荧光参数为40%~70%;对突变体进行强光(1000μE•m-2•s-1)照射,10min后,其放氧活性都降低为0,而野生型衣藻还保持35%的活性;提取类囊体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突变体的膜蛋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对围绕血红素环境的固有氨基酸的改变,虽然并没有明显影响类囊体膜蛋白的表达和组成,但是却影响了衣藻细胞的生长和PSII的活性,增加了衣藻细胞对强光的敏感性,降低了衣藻细胞自身的光保护能力。这说明靠近血红素配位环境的氨基酸Arg和Ser,尤其是Arg,对Cyt b-559的功能维持不可缺少,对于维持PSII的活性也很重要。